课程设计(论文)二级倒立摆模糊控制设计.doc
《课程设计(论文)二级倒立摆模糊控制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二级倒立摆模糊控制设计.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绪 论31 倒立摆系统的建模31.1 倒立摆系统的特性分析31.2 二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建模31.2.1 基于牛顿力学的二级倒立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31.3 二级倒立摆系统数学模型的线性化处理3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的方案设计32.1 二级倒立摆性能分析32.1.1 稳定性分析32.1.2 能控性能观性分析32.2 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原理32.3 加权阵Q和R的选择33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33.1 模糊理论的基本知识33.1.1 模糊控制概述33.1.2 模糊集合33.1.3 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33.1.4 反模糊化33.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33.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及
2、原理33.2.2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3.3 二级倒立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34 二级倒立摆模糊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34.1 基于最优调节器的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34.2 基于模糊控制器的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34.2.1 二级倒立摆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波形34.2.2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模糊控制器性能的影响34.3 两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对比研究3结束语3致 谢3参考文献3附 录3摘 要本文以二级倒立摆模型为控制对象,首先阐述了倒立摆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发展过程和现状,介绍了倒立摆系统的结构和数学模型,并详细推导了二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其次,
3、本文主要研究倒立摆系统的现代控制方法以及智能控制方法,用LQR最优控制方法、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控制器,通过MATLAB及SIMULINK仿真两个控制器,分析指出两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智能控制策略不仅能满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要求,而且能明显改善控制指标,整个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最后完成了二级倒立摆系统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实验取得较好的仿真控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论部分对本课题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关键词:二级倒立摆,最优控制,模糊控制 ABSTRACT The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double inverted pendulum. A
4、fter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current tendency of the researchbased on the inverted pendulum,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deduc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ouble inverted pendulum. Then focuses mainly on the research of th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
5、ms control using the dynamical control methods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s, I developed the system controllers based on the LQR optimal control methods and the fuzzy control methods ,I also simulated the whole system by using the MATLAB and the SIMULINK, after that the advantages and
6、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control methods has been analysed .So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ies can not only achieve the controlling demand of the non-linear system, but also meliorate significantly the control index of the system, as a result , the whole systems dyna
7、mic characteristic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 Lastly, I designed and debugged the code for modeling as well as controlling the double inverted pendulum using the MATLAB. The desired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has been reali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eaning, the purpos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
8、he paper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e end of the paper.Key words: double inverted pendulum,optimal control,fuzzy controller 绪 论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设计及测试的理想实验平台。倒立摆系统控制涉及到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其被控系统本身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1。同时,由于实际机械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摩擦力,实际倒立摆系统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倒立摆系
9、统的控制涉及到许多典型的控制问题:非线性问题、随动及跟踪问题、鲁棒性问题、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镇定问题等等。正是由于倒立摆系统的特殊性,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检验新提出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可行性时,都将倒立摆系统作为实验测试平台。再将经过测试后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应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去1。如:把一级倒立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对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火箭发射推进器和卫星飞行状态控制的研究;把二级倒立摆的研究成果应道到双足机器人行走控制中2。所以说,对倒立摆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相当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倒立摆系统的传统控制方法主要是使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它们都以精确的系统数学
10、模型为控制对象。经典控制理论在线性定常、输入输出量较少的系统中能很好的完成控制设计指标,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而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分析法上的,基本分析方法是时域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克服经典控制理论的缺陷:能够解决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过多、系统的非线性等问题。现代控制理论已经在工业生产过程、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例如极小值原理可以用来解决某些最优控制问题;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可以对具有有色噪声的系统进行状态估计;预测控制理论可以对大滞后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
11、型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对自动控制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与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研究的系统也日益复杂多变。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诸如被控对象或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多参数间的强烈耦合、较大的随机干扰、过程机理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现场测量手段不完善等,难以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4。虽然常规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范围是有限的。对于像二级倒立摆这样的非线性、多参数、强耦合的被控对象,使用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性能。而模糊控制理论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达到实际设计要求。1 倒立摆系统的建模1.1 倒立摆系统的特性分析 直线型二级倒立摆系统是典型的机械电子
12、系统。这种倒立摆系统具有如下特性:(1).开环不稳定系统。倒立摆系统有两个平衡状态: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竖直向下的状态是系统稳定的平衡点,而竖直向上的状态是系统不稳定的平衡点,开环时微小的扰动都会使系统离开竖直向上的状态而进入到竖直向下的状态中。(2).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时的参数误差、测量噪声以及机械传动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所导致的难以量化的部分。(3).耦合特性。倒立摆摆杆和小车之间,以及多级倒立摆系统的上下摆杆之间都是强耦合的。这既是可以采用单电机驱动倒立摆控制系统的原因,也是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器参数调节变得复杂的原因。(4).仿射非线性系统。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
13、仿射非线性系统,可以应用微分几何方法进行分析。(5).欠冗余性。一般地,倒立摆控制系统采用单电机驱动,因而它与冗余结构,比如说冗余机器人有较大不同。之所以采用欠冗余是要在不失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节约经济成本或者有效的空间。由于以上倒立摆的特性,在建模时,为了简单起见,忽略系统中一些次要的难以建模的因素,如空气阻力、伺服电机的静摩擦力、系统连接处的松弛程度、摆杆连接处质量分布不均匀、传动皮带的弹性以及传动齿轮的间隙等等。将小车抽象为质点,摆杆抽象为匀质刚体,摆杆绕转轴转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分析,而且可以建立系统较为精确的数学模型。1.2 二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建模二级倒立摆系统如图2.1所示。二级倒
14、立摆装置由沿导轨运动的小车和通过转轴固定在小车上的摆体组成。在导轨一端装有用来测量小车位置的光电编码器。摆体与小车之间、摆体与摆体之间有转轴连接,并在连接处有两个光电编码器分别用来测量下摆和上摆的角度。下摆和上摆可以绕各自的转轴在水平导轨上左右运动,从而使倒立摆稳定在竖直位置并且可以沿着导轨倒立行走。图2.1二级倒立摆系统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时,为了简化二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忽略空气流动作用在摆杆上的力矩干扰,并做以下假设:(1)小车、下摆摆杆和上摆摆杆都是刚体;(2)皮带轮与皮带间无相对滑动,皮带不能拉伸变长;(3)小车与导轨之问的摩擦力与小车速度成正比;(4)各摆杆与转轴间的转动摩擦力矩
15、与摆杆的角度成正比;在建立模型时,定义二级倒立摆物理参数符号:, 小车质量,取0.595kg ,下摆刚性摆杆质量,取0.161kg,上摆刚性摆杆质量,取0.142kg, 下摆质心到转轴的距离,取0.124m, 上摆质心到转轴的距离,取0.227m, 下摆摆杆长度,取0.151m, 上摆摆杆长度,取0.151m, 下摆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所夹角度, 上摆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所夹角度F,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力x, 小车的水平位移量 下摆重心的水平位移量 上摆重心的水平位移量 下摆重心的垂直位移量 上摆重心的垂直位移量, 小车与平台间的动摩擦系数,取11() , 下摆与转轴间的摩擦阻力矩系数,取0.003
16、24(), 上摆与转轴间的摩擦阻力矩系数,取0.000774(), 下摆到下摆质心的转动惯量,取0.00284(), 上摆到上摆质心的转动惯量,取0.002433()1.2.1 基于牛顿力学的二级倒立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1).对上摆进行受力分析:对上摆列转矩平衡方程,可得 (2-1)对上摆列水平方向受力方程,可得 (2-2)对上摆列垂直方向受力方程,可得 (2-3)(2).对下摆进行受力分析:对下摆列转矩方程, (2-4) (3).对整个倒立摆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5)联立上面所有方程,并消去,可得二级倒立摆模型方程: (2-6) (2-7) (2-8) 1.3 二级倒立摆系统数学模型的线
17、性化处理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必须对二级倒立摆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一定的简化。对于上面分析的二级倒立摆系统,选取平衡点位置为: 对于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线性化并忽略高次项后,可将上式(2-8)改写为: (2-9)其中,式(2-9)两端同乘以,可得: (2-10)令; 则式(2-10)为:, 其中,且在实际系统中,测量上摆角度信号的电位器是安装在下摆顶端的轴承上,所以实际上摆电位器测得的上摆角信号是,为了与实际角度采集系统相符合,同时也为了简化计算,做出如下变换:, 于是有, (2-11)取状态变量:于是线性化后的六阶状态方程如下: (2-12)其中,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的方案设计最优控制是现代
18、控制理论的核心。最优控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已经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小值(最大值)。对于线性系统,若取状态变量的二次型函数的积分做为系统的性能指标,这种系统最优化问题称为线性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问题,简称线性二次型(LQR)问题5。线性二次型控制理论已成为反馈系统设计的一种重要工具。2.1 二级倒立摆性能分析2.1.1 稳定性分析在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后,为了进一步的了解系统性质,需要对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以及能观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般可以应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于
19、系统在平衡点邻域的稳定性可以根据前面得到的系统线性模型分析。一般摆杆竖直向上是系统的不稳定平衡点,需要设计控制器来镇定系统。既然需要设计控制器镇定系统,那么就要考虑系统是否能控。我们所关心的是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性质,因而可以采用线性模型来分析。二级倒立摆的特征方程为: (3-1)Matlab中,用函数eig(A)来计算系统矩阵的特征值,经过计算,系统的特征值为:开环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位于平面右半平面上,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2.1.2 能控性能观性分析对于线形状态方程 (3-2)其能控性矩阵为: (3-3)求的秩 (3-4)所以系统是完全能控的。其能观性矩阵为: (3-5)求的秩 (3-6)所以
20、系统是完全能观的。可控性矩阵的条件数决定系统控制的难控程度,条件数越大,系统越难控制。可控性矩阵的条件数为: (3-7)前面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断毕竟是针对线性化后的数学模型。实际的倒立摆的非线性非常严重,同时一些参数(如转动惯量等)的数值并不一定准确,另外一些参数(如摩擦力矩系数)也不准确,对象的条件数较大,这些因素都使得实际的二级倒立摆的LQR最优控制比较难以实现。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的结构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图3.1二次型最优控制器2.2 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原理设给定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3-8)其中:状态向量,是矩阵; 控制向量,是矩阵; 输出向量,是矩阵; A系统矩阵,是矩阵; B
21、控制矩阵, 是矩阵; C输出矩阵,是矩阵; D反馈矩阵,是矩阵;若用表示系统的期望输出,则从系统的输出端定义: (3-9)为系统的误差向量,是矩阵。求取最优控制,使基于误差向量e构成的指标函数取最小值: (3-10)其中S为对称半正定矩阵,Q为对称半正定矩阵,R为对称半正定矩阵。它们是用来权衡向量e(t)及控制向量U(t)在指标函数J中重要程度的加权矩阵。其中各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简述如下:(1).被积函数中的第一项是在控制过程中由于误差的存在而出现的代价函数项。由于加权矩阵Q是对称半正定的,故只要误差存在,该代价函数总为非负。它说明,当e(t)=0时,代价函数为零;而误差越大,则因此付出的代价
22、也就越大。如误差为标量函数e(t),则项变成Q。于是,上述代价函数的积分便是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熟悉的用以评价系统性能的误差平方积分准则。(2).被积函数中的第二项是用来衡量控制作用强弱的代价函数项。由于加权矩阵R是对称正定,故只要有控制U(t)存在该代价函数总是正的,而且控制U(t)越大,则付出的代价也越大。注意,加权矩阵Q和R的选取是立足提高控制性能与降低控制能量消耗的折衷考虑上的。(3).指标函数的第一项是在终端时刻上对误差要求设置的代价函数。它表示在给定终端时刻到来时,系统实际输出y(t)接近期望输出的程度。综上所述,具有二次型指标函数的最优控制问题,实际上在于用不大的控制能量来实现较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论文 二级 倒立 模糊 控制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