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doc
《试论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论文摘要 错案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而错案的发生对当事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司法信任面临冲击,故错案的及时纠正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是否完备成为衡量其法治水平不可或缺的标准。目前我国的错案纠正仍然有待完善,错案发现途径狭窄,我们应该基于我国的具体现状,借鉴国外纠正错案的制度经验,探讨建立具有实效的错案纠正机制。 论文关键词 刑事错案 司法信任 纠正 我国冤案的发现途径往往表现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亡者归来”;其二是“真凶再现”。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与人们面对具体案件使得认知能力、判断能力、证据收集
2、能力是有限的,故冤案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既然蒙受冤狱的人一直存在,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在尽量减少错判案件的基础上完善冤案的发现与纠正机制,着力研究冤案发生后的冤案发现及纠正机制的完善。 一、关于刑事错案纠正难的思考 2014 年12 月15 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这起发生在 1996 年的错杀冤案,因 2005 年“自称为真凶的赵志红”的出现而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冤情最终被洗刷,我们不能忽略此案背后是呼格的父母 9 年不间断的申诉,错案的纠正何以如此艰难。这个案件引发了国人的反思:从表层看导致错案的原因就是刑讯逼供,虚假的口供,但是冤案的背后却反映了还有很多制度上的问
3、题,如冤案的发现及纠正制度的不完善,只有及时纠正错案才能更有效地的保护无辜。 (一)新罪未定不能成为错案纠正的阻力 时隔多年之后,证据的保管不到位,审讯记录的模糊,出现这些问题的责任应该有办案机关承担而不是作为旧案无法推翻的托词。因为冤案的纠正往往距离冤案的发生时隔很长时间,即使重审中有了新发现的证据,司法人员对发生在过去的案件事实仍存在认知上的模糊性,并且司通过现有的证据所认知的案件事实难以与过去客观发生的事实相符,如呼格吉勒图案。因而,在我看来,赵志红是否真的被定罪并不影响呼格案的翻案,一旦法院进入复查程序就要依照证明标准进行审查,审查有关赵志红杀人的证据是否达到证明标准。 对于呼格,经审
4、查其定罪量刑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即使没有赵志红的出现也应该宣告呼格无罪。对于赵志红来说,其定罪需要经过确实充分的证据,且需达到证明标准的要求,该案的证据具有短缺性和模糊性。其实,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换言之,赵志红是否为真凶并不能直接影响对呼格吉勒图错判的翻案,赵志红迟迟不被定罪不应成为错案难翻的阻力。 (二)错案纠正面临来自原办案者的阻挠 关于呼格吉勒图案错判的认定面临巨大的阻力,如果新证据的不足与难以发现是错案难以纠正的法律原因,那么当年办案人员对责任的规避则是案件久拖不决的最大阻力。当年的办案人员和决策人员或许会承担错案责
5、任甚至会身陷囹圄,何况原办案人员可能已经升为重要的领导岗位,也就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来阻碍翻案。故冤案的制造者往往不会主动认错,甚至有些人会为了自己的职业前途而运用自己自己现有的权力去阻碍翻案。 另外,这起案件的发生正值“严打”期间,当时“严打”已经上升到形势政策的高度,为了提高破案率以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暴力犯罪案件的处理要求是“从严、从重、从快”。严打期间,虽然破案率提高,一些潜在的犯罪者有所收敛,但是也让很多无辜者含冤入狱,案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三)刑事司法制度的漏洞 在“ 严打” 过程中,社会的治安形势得到暂时好转,但有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公检法三机关只讲
6、配合,忽视相互制约,同时侦查机关的侦查实践技术含量低、客观证据获取能力不足,以至于为了提高命案侦破率而过分依赖口供,刑讯逼供频发,导致大量冤假错案的发生。不论是1996年的呼格吉勒图案,还是2005年的佘祥林案和2010年的赵作海案,案件的审理都依赖口供,真正获得的实物证据并不多。这同时反映出,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缺乏相互的制约,以至于侦查机关非法获得的证据可以顺利到达庭审阶段,并作为定制罪量刑的证据。另外刑事庭审的虚化现象严重,庭审作为整个诉讼阶段的中心,是非法证据排除的重要阶段,而目前我国却出现判者不审,未审先判现象,如此这般,庭审阶段作为阻挡错案的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已经悄然失守。 二、国外冤案
7、纠正机制评述 呼格吉勒图虽然在18年后被宣告无罪,然而正义却来得有点迟且正义来得是如此艰难。我国冤案的发现途径往往表现为以下两种:其一是“亡者归来”;其二是“真凶再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是否完备成为衡量其法治水平不可或缺的标准,我们应该基于我国的具体现状,借鉴国外纠正错案的制度经验,探讨建立具有实效的错案纠正机制。 (一)民间无辜者组织和项目 无辜者组织和项目是一种民间纠错组织,其大多数属于美国的大学法学院的内设机构,职能是主动为已经被判入狱却不愿认罪的“无辜者”给予免费的法律援助。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就是美国,其无辜者项目和组织主动替刑事案件的蒙冤者伸冤,在找出有翻案可能的冤
8、错案件,主动向法院提出请求以改变错误的裁判。另外,DNA技术在无辜者项目中得到广泛运用,虽然在案件纠正过程中使用DNA技术需要巨大数量的资金投入,然从维护整个司法公正来说,科学技术的投入使用能更有效地发现错案、及时纠正错案,以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在美国, DN A检测技术的使用令大量无辜入狱者洗刷了冤屈,重新获得自由。(二)半官方的审查机构 英国的刑事案件复查委员会属于半官方的审查机构,该委员会有权对法院的定罪、量刑情况进行主动审查,若发现定罪、 量刑有不当之处,则有权将此类案件转到相应的上诉法院。除此之外,该委员还可以接受上诉法院的请求,展开对某些案件的调查,以帮助上诉法院解决案件。
9、另外,英国的复查委员会对错判的纠正程序,在不同的阶段遵循不同的证明标准。最后,英国对于被认定为错判的人进行“国家赔偿”,但是赔偿必须由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错判的认定并不等于国家赔偿的启动。三、我国刑事冤案发现与纠正机制的完善 (一)广泛应用先进的技术 从目前已经推翻的众多错案来看,侦查机关对于客观证据的获取能力不足,过分依赖口供。美国每年大量拨款用于冤案纠正,虽然在案件纠正过程中使用DNA技术需要巨大数量的资金投入,然从维护整个司法公正来说,科学技术的投入使用能更有效地发现错案、及时纠正错案,以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无辜者合法权利。当然,每个案件都具有特殊性,DNA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错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刑事 错案 纠正 机制 反思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