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征役诗毕业论文.doc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诗经》中的征役诗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院 系:文化传媒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学 号:090101402038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教 授 填写日期:2013年4月10日摘 要诗经中的征役诗是指表现参战将士及其家人对于战争的思想感情、情感体验等的诗歌。具体主要从君王、高层将领、下层士兵、思妇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他们对战争的情感态度。根据诗经征役诗的抒情内容,从国家到个体, 从征夫到家庭, 全方位地体现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向往。关键词:诗经;战争;人物形象;情感态度 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the levy
2、Battle poem refers to the war his soldiers to general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the main performance, singing, and describe them i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ar career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poetry. Specif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ings, senior generals, lower soldiers, thinking women, descr
3、ibing their emotional attitude to the war. Poetic lyrical content of the Book of Songs levy Battle from the state to the individual, from Zhengfu to family, all reflect the the war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Performance of the indictment of the people of the war, the yearning for peace.Key
4、words: the book of songs emotional war characters attitude目录前言4一、征役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5(一)平定四方、军威赫赫的君王领5(二)踊跃从军、同仇敌忾的勇士5(三)向往和平、厌战思乡的士卒6(四)朝思夜盼、无心劳作的思妇6二、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对于国家、战争的情感倾向7(一)从统治者的角度看,爱社稷、爱国家是主要内含7(二)从被统治者的角度看,爱乡土、爱家园是主要内含8(三)战争参与者的痛苦痛苦体验8(四)思妇对战争的控诉和思念9三、征役诗的价值和影响10结束语11致谢12参考文献13前 言征役诗是诗经中重要的诗歌类型之一。西周
5、晚期、王室衰微、戎狄入侵,征战不休。平王迁都以后,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战争更是接连不断。这就使得诗经中有较多抒写兵役徭役之苦和征夫、思妇情感的诗歌。这类诗歌以周族为核心、表现了周王朝的兴衰,以及各阶层人士在对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战争的情感倾向和态度。诗歌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周天子及诸侯的对外战争,另一类是对内镇压叛乱的战争。1 52这些诗歌反映了战争对国家的命运、百姓疾苦,随之而来的繁重徭役、兵役的忧患。研究这些诗歌,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征役诗有很大作用。一、 征役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诗经征役诗中塑造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在这里的人物主要是泛指诗经征役诗中的各阶层参战人员及其
6、家人,他们之中,既有名声显赫的君王将领,又有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更有不堪重负的服役者,以及对丈夫日夜思念的妻子。他们有的或精忠报国,或同仇敌忾,也有的厌战思乡,或自伤遭遇、控诉战争,用最真实的感情谱写了一曲曲人性之歌。(一) 平定四方、军威赫赫的君王将领自周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周边部落的威胁和侵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因此在诗经行役诗中, 就有直接描写了君王亲自出征抵御猃狁的诗。诗表现了对外敌入侵的愤怒。通过君王亲征显示了周军士气之盛,洋溢着为民族而战的自豪和必胜的信念。如大雅常武这首诗是赞美周宣王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的。2545诗的一开始就写出了君王的形象:“赫赫明明”多么威严
7、多么严明。在其后的每一章的第一句都有对君王的描写:“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王旅啴啴,如飞如翰。”“王犹允塞”。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王师的迅猛异常,不可阻挡。从这些语句的描写可以看出君王是一个威严伟大、智勇多谋的形象。在豳风破斧中同样也有直接对君王的描写:“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君王是多么的仁贤、善良、爱人民。在这类诗中塑造的君王形象多是受人民爱戴歌颂的英勇明君。再如大将南仲,出车写他“出车彭彭,旗旒央央”,“彭彭”、“央央”写军威极盛。他率领大军四处讨伐。出车连用三个排比。“赫赫南仲,猃狁于襄”。“赫
8、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猃狁于夷” ,极力赞颂他平猃狁、伐西戎的赫赫功业。又如尹吉甫,六月把他写成了文武双全的军队统帅“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猃狁六月入侵、国家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急国家所急,“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他每日行军三十里,为国平乱,协助天子打退了猃狁的突然袭击。就对战争的态度而言,上述“将领”的形象对战争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想通过战争保卫国家,从而使人民获得安定的生活!(二)踊跃从军、同仇敌忾的勇士战争固然是残酷的, 造成了征夫思乡、思亲、思归的沉重, 带给了亲人离散乃至永别的悲痛。但在外族入侵,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 战士以高昂的气势, 饱满的情
9、怀, 一次次投入到频繁而紧张的战斗中; 以军人特有的责任感, 无上的自豪感, 诠释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高贵品格。诗经中,就出现了慷慨从军、御侮报国的勇士形象。2225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效命,一无反顾。这类诗最典型的代表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无衣塑造了一个勇士群像,他们衣甲整齐,同衣同袍,同仇敌忾,慷慨激昂,军歌嘹亮。正如陈继揆读诗臆补说:“开口便有吞吐
10、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2226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秦人的尚武、爱国精神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又如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诗的开篇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他长得英俊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国王的先锋。正是丈夫的英勇让妻子觉得非常的自豪。卫风小戒同样也借女子之口塑造了一个征讨杀敌,为国出征的勇士形象。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从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赢得得好名声,凯旋归来。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丈夫的
11、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在她心目中,丈夫是个英俊勇敢的男子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受到国人的称赞,她为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荣耀。(三)向往和平、厌战思乡的士卒诗经征役诗中有不少的诗是歌颂君王亲征凯旋、平定叛乱、抵御外族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中的情感体验的战歌。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战争, 特别是诸侯之间的争霸战它加重兵役和徭役, 给人民带来的却使更多的苦难和不幸。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桧风匪风、魏风陟山古、小雅四牡、陟山古、豳风东山、小雅何草不黄、小雅采薇等写士兵在归家途中复杂的感情, 其心理描写生动真实, 反映了士卒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以及对长久征战在外的厌倦
12、。豳风东山抒写远征士卒的痛苦生活,反映久戍得归,想象家乡的残破以及和亲人有无限怀念之情。“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点出了久离家乡的痛苦。归途的“零雨其蒙”,衬托了跋涉归来,士卒的沉郁心境。“制彼裳衣,勿士行枚”流露出想到将过和平生活时内心的喜悦。之后又写了士卒在归途中怀念家乡,想到出征后家园的残破。以及回忆出征三年之前新婚的情景。更增加了怀念之情。士卒行军非常艰苦,夜里只能像野蚕那样,卷曲着睡在兵车下面。同样小雅何草不黄也是一首写士卒的诗,“何草不黄”、“何草不玄”它既可能是眼前的实景,也象征着征人的命运。3271草的枯萎、腐败,隐喻着征人承受着苦难、疲病的折磨。征人常年累月的在野外服役,其劳累
13、是不用说的,他们过着“鳏夫”般的生活。也许有的征人没有了家室,也许有的征人有妻子,然而常年在外,有家等于无家。“哀我征夫,独为匪民”从这凄凉的声音里,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压抑的悲痛和愤激之情,看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斥!因此,常年的征战更多的“征人”表现出的是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四)朝思夜盼、无心劳作的思妇战争, 无论正义与否,总是以它的破坏性、摧毁性和残酷性掠夺着士卒和士卒亲人的团聚。于是在诗经中就出现了众多的思妇。有不少作品就进行了直接的描写如:王风君子于役、周南卷耳、卫风伯兮、秦风小戎等,其主题基本为表现妇女对久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哀婉动人、情真意切。在这类诗中
14、,我们看到的是“忧心忡忡”、“悠悠我思”、“心之忧矣”的愁眉不展的思妇,听到的是“嗟我怀人”、“不知其期, 曷至哉”、“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他们对于丈夫深深的呼唤。思妇诗中人物形象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王风君子于役中描绘的,通过眼前的牛羊下山、鸡栖于埘、黄昏暮色的宣染,来表现惦念远方亲人、暗示自己孤独清苦的思妇形象。另一种是周南卷耳中,通过想象远征丈夫的各种言行,表现惦念、担忧远方亲人的思妇形象。还有一种是秦风小戎中,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想念,又有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描述,来表现一种执着爱、深切思的思妇的形象。491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寅彼同行”。塑造了一个
15、无心采摘卷耳,思念丈夫的女子。又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塑造了由于丈夫远出,无心打扮的女子。头发像散乱的蓬草,很久都没有梳洗了。从诗经战争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周代征人、思妇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徘徊于“家”与“国”之间,挣扎于“忠”与“孝”之间,用他们真实的人生体验谱写出了一曲曲或喜悦或惆怅或痛苦或忧伤复杂的人性之歌。二、 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对于国家、战争的情感倾向周代的战争是复杂的,所以诗经的战争诗,有的表现了统治阶级征战胜利的喜悦,有的表现了将士们共同对敌的豪情,有的反映下层人民所受的战争创伤和心灵的痛苦。但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
16、能否被评判为“正义”, 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领导者, 总是要鼓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 最大的牺牲。(一)从统治者的角度看,爱社稷、爱国家是主要内含周王朝在崛起的同时,也开始了同周边部落的斗争,到了西周王朝的中、晚期,由于政治腐败,国力日衰,因此四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入侵,因此周王多次派大将抵御敌人的侵略,并屡建战功。153小雅六月、小雅出车、小雅采岂、大雅常武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写的,他们爱自己的社稷、国家。在与猃狁交战中最出名的英雄是南仲和伊吉甫。小雅出车就是写周宣王派大将南仲领兵出征,击退猃狁,凯旋归来的诗。首章写“王事多难”,军情紧急,南仲受命出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毕业论文 中的 征役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