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英雄出路问题毕业论文.doc
《论《水浒传》中英雄出路问题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浒传》中英雄出路问题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论水浒传中英雄出路问题 【作者】张国平 【关键词】英雄集团出路结局悲剧 【指导老师】陶春林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陈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是以北荣末年荣江起义为题材的,生动的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阶级的的反抗斗争,用的是白话文,在其文中英雄出路问题揭示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揭示了英雄聚义的必然性和悲惨的结局;揭示了失败的内在原因以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乱自上作奸逼民反得道理,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不是一场预先准备精心组织的英雄起义,他们被
2、逼上梁山,大多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梁山集团所逼,并非是朝廷所逼,他们上了梁山是不是真正的出路呢?作者赞成招安这条路,对于大多数英雄来说得到了怎样的出路,给后人们留了太多的思考.一、梁山英雄的出路从小说中的有关描写可以看出,凭梁山集团的现有实力,连朝廷的最高武职太尉,枢密使所带军队也连连吃败仗,梁山英雄不仅闹了高唐州、大名府,甚至敢到东京作乱,可见梁山的实力已经超出了朝廷的镇压能力,在这时,如果安排英雄遭到镇压而失败,不仅不符合作品的发展逻辑,也不符合作者和读者对英雄的仰慕之心和爱戴之情,如果让强大的梁山集团推翻宋王朝,像李逵所说的那样杀到东京去,夺了皇位,让宋江做个皇帝,从书的发展逻辑
3、来看也属正常的,但又明显的违反了历史事实,谁都知道北宋亡于金而非亡于英雄聚义,这种很明显的错位也不会被作者和读者所接受,可见,作者的唯一选择就是招安作为梁山英雄的出路,是作者让宋江但当招安大局,最终去面对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历史现实。现将好汉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被御酒毒死的英雄. 宋江、卢俊义、李逵、关胜等等自缢身亡的的英雄. 吴用、花荣等等战死方腊的梁山好汉. 董平、阮小二、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乐和、邹渊、邹润等等被高官带走录用的英雄 金大坚、萧让等等返乡务农的英雄. 柴进、燕青等人去做神仙的英雄 公孙胜二、梁山集团的形成据水浒传的有关描写可以知道,在晁盖等人上山之前,
4、梁山水泊已经有白衣秀士王伦在那占据着,先来看一看淘得第一桶金的王伦。书上说王伦是个落第穷酸秀才,苦读了几年的书,结果是两手空空。有看官要说了,考不上学不会干点别的嘛!那是现在,高考不中可以上职业学校,也可以拼上家里老本上自费大学,甚至也可以出苦力当民工嘛!可在宋朝那个时候就不行了,书生考不上学,生计就难办喽!多拿钱也未必能考中,宋朝的科举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又没有别的营生路子,种地又没那个力气,要不人们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嘛!现在也不有人说“高中生,干啥啥不中”嘛!现在高中生学的东西还能和生活沾点边,而宋朝时候书生读的书全然和生活没什么关系,子曰之类是不能用来吃饭的!所以书生们考不上学,如果家
5、里再没有多少家业,生活就困难喽!王伦恐怕家里就没多少家业,自己又不大会营生,于是一赌气,就在柴大官人的介绍下,带着杜迁上了梁山,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本来王伦来梁山就是赌气来的,一个穷读死书的家伙不会有多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多年的诗书教育不可能让王伦有对抗官府的思想,所以王伦时期的梁山采取的就是关起们来过日子的政策,最好能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不管外面怎样变化,只要有口饭吃,其他的一概不管,最好是与外界老死不相往来。也正因为这样王伦时期的梁山容不下外来人口,技术人才更是不行,他们的到来有可能改变梁山事业发展的既定方针。所以林冲、晁盖等人到来注定要碰上一鼻子灰。如果不是为了牵制林冲,王伦绝对不
6、会挽留杨志的。尽管杜迁、宋万、朱贵尽力劝说,但梁山毕竟实行的是“一言堂”的政治制度,没给林冲、晁盖留下多少面子!于是就演出了火并王伦一出大戏,梁山也就进入了第二代领导人晁盖时期。晁盖是属于农村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有自己的庄园,因为他在西溪村和东溪村几乎要发生械斗的“宝塔事件”中表现得英勇无畏,被村里老百姓推举为村长。但他这个村长和别的村长有点不一样,好像他村里的女人她一个也不认识,当然也包括村里最靓的那一个,他看都懒得看上一眼,女人对他来说没兴趣,每天只知道练练筋骨,舞枪弄棒,如果再来上一个江湖好友那就更高兴得不得了了。不过他也和别的村长有一点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上边来了干部就使劲儿地湖吃海喝
7、,临走还要送点土特产之类的,实在没有什么土特产就只好送现金(银子)了,在这方面,雷横没少给晁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当然雷刑警大队副队长也乐于去做,反正自己也没少什么,还给自己捞点外快,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是不是晁盖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书上没说明白,咱不好硬猜。不过估计晁盖那大咧咧的性格可能不会。就是因为晁盖这大咧咧的性格,在朋友的蛊惑下,他竟然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抢劫了生辰纲。晁盖不憨不傻,还是个基层干部,不应该是法盲之类的,他应该知道抢劫生辰纲的后遗症要么被砍头要么落草为寇,村长是肯定干不成了。于是就奔向梁山,到了梁山,一不小心弄了个一把手干干。于是梁山的事业就开始顺着晁盖的思路发展了。晁
8、盖那种大咧咧的性格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今朝有酒今朝醉,整天湖吃海喝,没有就下山抢劫,但是有一条不能伤害事主的性命,尤其是过往的客商。如果朋友来了,不像王伦一样关起门来过日子,而是来者不拒(当然后来拒绝过杨雄、石秀,这是因为在和宋江斗气,不是晁盖的本意)。就在这个来者不拒的政策下,梁山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专业人才纷至沓来,为宋江后来开创梁山事业新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宋江和王伦、晁盖不一样。王伦和晁盖不论怎么说也是带有主动上山的味道,而宋江本意不是愿意上山为寇的。一则是老爷子不答应,二则是宋江满脑子是光宗耀祖,玷污祖宗的事情想不敢想,别说做了。落草为寇更是不可能是他的人生选择!尽管梁山第二代领导
9、集体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宋江只是出于哥们义气的角度来帮助他们,给晁盖通风报信,不是把他们当做草寇来看。后来之所以到了梁山,是因为他实在是没法子在政治上混了。众好汉江州劫法场的血案堵死了宋江想在政界混的可能。宋江只好上山了。但上山后的宋江不像晁盖一样没心没肺,整天湖吃海喝,而是悄悄地和吴用做了梁山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实施计划就从把聚义厅改做忠义堂开始,打出一杆“替天行道”杏黄大旗!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梁山事业发展大转舵招安!当然招安对这些闲散惯了好汉们来说是极不愿意干的事儿,但一把手的话还得要听的,暂时想不通不理解没关系,只要跟着领导走就行。从水浒传的全书来看,我更赞成人们常
10、常说的一种逼上梁山的思想,但是有谁逼?怎么逼?如果说梁山英雄是农民起义,那么逼为地主阶级这话从情理上说是符合逻辑的,但是从水浒传中的具体描写来看,又似乎不尽如此,晁盖、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等这一批最早建立梁山根据地的领袖人物,他们是由于被官府追捕,而且被逼得无路可路可以走了,才去投奔梁山的,在这里他们为什么被官府追捕呢?就是因为智取生辰纲,那又为什么要夺取智取生辰纲呢?就是由于生活所逼,还是因为帮助阶级兄弟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显然都不是的,晁盖等并不是过不下去的人物,包括阮氏三兄弟他们整天喝酒赌钱的人,他们智取生辰纲的主要目的,用他们的话说,是为了自己去过那种论称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
11、酒,大块吃肉的快活生活,晁盖等人是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的,其心里也非常明白,这一去就没有回头日了,一旦事发,全家都有性命之忧,他们还是去智取生辰纲就是把自己逼上梁山了.不仅是晁盖,就是杨志,也就是被晁盖等人逼上梁山的,杨志本来一心想主动立功,平安的将礼物送到东京,将功赎罪,好得到太师的提拔,可是生辰纲被劫,众人将罪责推给他一人,他无法辩解,走投无路,只去梁山,可见杨志的落草原因,是被逼上梁山的,并非由官府所逼.其实,水浒传中的英雄,他们之所以走上梁山,大多数并非由官府所逼的,而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梁山所逼.宋江、卢俊义、李逵、燕青、花容、柴进、史进等人,以及哪一些镇压梁山泊失败后投降的将领
12、,如关胜、秦明、索超等.梁山中的一百零八将,有几个是有朝廷所逼,最终走上梁山的,可谓少之又少.从梁山英雄的整个人生史来看,他们几乎都不愿意上梁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机缘,最终会聚水泊梁山三、梁山起义并非农民起义,而是一群英雄的悲剧(一)梁山起义并非农民起义我不同意“农民起义说”,不仅因为水浒传写的不是农民的反抗,以及一百零八位头领的主体也不是农民;更重要的是此书中所表现的不是农民的诉求、特别是没有农民在经济上的诉求,也就是对土地的要求。没有提出土地要求的群众斗争,哪能称之为农民的斗争?而水浒传中恰恰没有这一点。书中没有任何情节写到农民因为没有土地而苦恼,也没有任何故事写到土地占有者对无地农
13、民剥削的残酷,也没有因土地问题而爆发的争斗。水浒传中不是没有涉及到土地占有者与他们“庇荫”下无地农民的关系。如“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庄前庄后,有五七百户人家,都是佃户”,可是这些佃户都是跟着庄主祝朝奉走的,战后,在宋江看来祝家庄“一境村坊人民”,本来是应该“尽数洗荡”的,只因有锺离老人一个,救了石秀,才赦免了他们。又如李逵的哥哥李达是地主家的长工,李逵因劫法场,被官司追捕,李达也受到连累,被官府捉了去,赖有东家为他证明辩护,并替他“上下使钱”,才使他免受追究。这是多么好的一个东家。经过五六百年的流传,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不觉得水浒传在话语方面提供了些什麽新东西。这一点只有通过文学史、文化史的排
14、比才看得出来。这里我选一些对后世影响较大词语作些分析.、好汉“好汉”这个词儿虽然不始见于水浒传,但是他在此书中独特含义被后世的下层民众所接受。好汉在唐代指读书有成之人,如狄仁杰。水浒传出来后,“好汉”的意义改变了。水浒传中这个词儿不仅只与“武”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带有不遵守国家法纪,专干一些作奸犯科之事的意思。梁山兄弟对“好汉”的理解实际上是游民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自我肯定和评价由于水浒传的艺术感染力量得到广大受众的理解与认同。因此,自“水浒”故事普及以后,社会公认了这个用法。于是,“好汉”之名,流播天下,不仅通俗文艺作品使用,而且也用于现实生活。为那些处于社会下层、又不甘于穷困以没世、并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浒传 英雄 出路 问题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