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 共 江 西 省 委 党 校 在 职 研 究 生毕业论文题目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 摘 要自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劫难逃、难以幸免。从全球三大经济体上看,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中国大陆、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在欧洲,几乎每个国家都同时面临政府负债庞大、银行营运困难和经济增长疲软等困境。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经济皆已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还远不及美国。受欧债危机拖累,希腊、西班牙等国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多次引发世界金融市场动荡。正如经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一样,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
2、我国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矛盾和困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谋求结构好、质量高、后劲强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显然,加快构建一种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衰退,我国来自于出口的外需骤然减少,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正在下降,而大规模的投资衍生了不少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盲目扩张、通货膨胀,以及造成许多城市比拼城市优惠政策,以更低价出租土地,牺牲资源和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更为突出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和必要。另一方面,我国
3、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地域广,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纵深推进阶段,加上人民群众从温饱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现实发展需要,决定了拥有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也无疑会带来新一轮的国内消费热潮。消费将是各地、各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越发显示其独特的引擎作用。这也为我们构建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可能和可行。基于这些情况,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依靠消费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各地也纷纷提出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思路和设想。萍乡的发展战略就是把萍乡建设成服务全省、辐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以商贸
4、、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规划设想和努力方向,目前规划已经完成,正在逐步实施之中。对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走消费型经济转型之路的规律性探讨,分析目前中国消费能力较强的主要城市的发展特点、条件和共性,客观地分析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思考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既很有意义,也十分必要。尤其是江西在中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各地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更是尤为迫切的重要课题。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区域,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需要源动力的。而最为可靠
5、最为持续最为有效的动力,源自于消费。人从降生第一天起,经历的生老病死过程,每天的吃喝拉撒,所有的衣食住行等,都是消费的过程。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引下,促进合理合法的以自我满足为中心的消费型经济发展,既符合社会学的人本主义,也符合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当然,在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最本质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有钱消费,解决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问题;二是有地消费,解决消费场所、消费形式以及消费供给的问题;三是有胆消费,解决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和敢于消费等问题。围绕上述这些问题甚至最为关键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涉及国家政策层面而地方鞭长莫及、一筹莫展。但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本地本区域的主
6、观努力、制度设计、提前准备等手段得以改进的。比如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解决消费者有消费能力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说,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个税起征点已经从800元提升到2000元,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等于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这就是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激活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功效。但地方可以通过努力发展产业,尤其是旅游等第三产业,以此达到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人口流动等利于消费型城市建设,长久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还有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上涨过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小孩上学不用交学
7、费,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低收入人群都有住房,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既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同时更激励各地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审时度势地加快转变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完善社会保障等等,都是消费型城市建设应该考虑、设计和抓好的问题。萍乡,是一座老工矿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把萍乡建设成一个赣湘边际重要的以商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既是策应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也是紧贴当前萍乡实际
8、,更是萍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我将重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还处于不够发达地区萍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经济和城市转型的战略谋划上,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对萍乡走消费型城市建设和消费型经济转型中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对萍乡地区的鞭炮烟花、电瓷和化工陶瓷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以武功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消费环境的优化和消费文化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健全和完善等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力求为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
9、经济增长等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城市转型;消费型城市;消费需求;城市发展问题;萍乡 目 录0.引 言10.1选题背景和意义10.2 研究背景和主要理论基础20.3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可能创新点30.4论文基本思路与框架51. 概述61.1 消费型城市的提出及其涵义61.3中国消费型城市的共性与特点91.3.1人口的相对聚集性91.3.2收入水平的比较稳定性101.3.3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111.3.5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影响的普遍性122.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分析132.1 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132.1.1“舍得花钱”的习惯和独有的“矿工心理”132.1.2消费文化142.2区位和
10、交通优势142.2.1湘赣边界的地理优势142.2.2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接受区域经济辐射的便利152.2.3交通条件和设施情况152.3资源优势162.3.1旅游资源优势162.3.2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162.3.3人力资源优势172.4产业支撑优势182.4.1鞭炮烟花产业182.4.2电瓷和工业陶瓷产业182.4.3新兴战略性产业192.5三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202.5.1第三产业在建设消费型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202.5.2萍乡第三产业现状与特点203.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现状和主要矛盾233.1近年来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基本情况233.1.1出台的主要政策和采取的举措233.1.2取得的主
11、要成效和成绩233.2当前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253.2.1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3.2.2消费环境不容乐观3.2.3交通建设和区位优势发挥不够253.2.4社会保障滞后264.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对策和建议274.1增加群众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消费能力274.1.1大力促进农民增收274.1.2加快发展区域产业,创造就业岗位274.1.3抓好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284.2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284.2.1加快发展旅游产业284.2.2抓好文化产业294.2.3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294.3搞活三产服务业304.3.1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304.3.2优先发展传统服务
12、业和新兴服务业304.3.3继续开拓服务业市场和优化发展环境304.3.4统筹城乡发展314.4优化消费环境和构建健康消费文化314.4.1优化消费环境314.4.2构建健康消费文化324.5有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24.5.1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巩固城镇社会保险成果324.5.2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334.5.3重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34.5.4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33参考文献36致 谢370.引 言0.1选题背景和意义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科学性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功能渐渐有所弱化。“十二五”规
13、划中,我们国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二章节的指导思想中第三自然段内容。这是基于经济一体化格局并不可逆转趋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愈发受制于诸如全球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影响,切合中国实际寻求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之策的科学研判和正确定位。因为无论是过度依赖于出口,还是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均存有较大弊端,充满不确定性。一则是当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或爆发如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时,外需必然减少,出口肯定受阻
14、,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汇率的政治、经济性干预,各种贸易保护、歧视性政策等人为因素,造成外汇严重缩水贬值,外汇储备等财富保值增值的风险剧增,依赖出口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显然难以得到保障。二则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显现不少问题:如盲目上项目、贪大求洋、各级财政包袱沉重、负债连年攀升、投资效益低下等等。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占47.5%,消费是48.6%。显然,投资的比例太大。并且这个47.5%至少有2030%不够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不是一般性浪费,资源严重消耗,污染排放过大,项目本身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
15、车,唯独消费潜力无穷、方兴未艾。在此情况下,各地提出积极打造消费型城市的设想应运而生。从实际看,萍乡根据市情,确立了建设赣湘边际区域消费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尤其是随着国家将萍乡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把萍乡建设成一个赣湘边际重要的以商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既是策应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也是紧贴当前萍乡实际,更是萍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在省委党校区域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期间所学,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期间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将在
16、本文中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力求能为萍乡和市情相近的中小城市走消费型城市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0.2 研究背景和主要理论基础对需求的研究,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与需求。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之后经济学研究
17、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强调调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等在内的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
18、投资和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靠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必须靠国家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因为富人虽然收入很多,但他们只把一小部分用于消费,把大部分储蓄起来;而穷人会把新增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但他们的新增收入却很有限,这是一个矛盾。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累进税的办法集中
19、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或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这样既可解决由消费倾向过低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也可增加政府投资,从而达到刺激需求,促使供求平衡和增加就业的目的。实质上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凯恩斯主义掩盖了这一本质,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求,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克服矛盾。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
20、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放眼当今,系统研究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的并不多,尤其是对中小城市如何建设消费型城市,实现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西方学者对于消费理论的研究都是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在消费经济学领域主要有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杜生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亚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但是,上述这些消费理论都集中在解释经济体内部总体消费水平的决定因素,并侧重于阐述随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短期和上期消费函
21、数的差异,专门针对城市消费的经济理论也并不多见。通过查阅我国国内对此研究的学术文献,影响比较大、专业角度较强的主要有南京大学赵宇、张京祥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认为城市向消费型转变是必然结果,但由于受资源和能源瓶颈制约以及制度环境的影响,消费型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指出,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政策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因素各不相同,并没有普适性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模式。他们对当前我国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的相关问题也有一定研究。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在其中国何以未能走向消费型社会低成本发展战略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困境中指出: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
22、到消费社会的转型,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时,建立消费型社会也是一个国家通往现代化之路绕不开的途径。但由于中国长期奉行低成本发展战略,容易导致经济失衡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甚至埋下社会摩擦和矛盾激化的祸根。要实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必须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产阶级数量,在再分配领域建立好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而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高思在谢地教授指导下以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继续以煤炭和矿产资源等为中心来发展城市,必须注重建设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城市。不过对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萍乡 建设 消费 城市 问题 研究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