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建设高校MIS的若干问题探讨毕业论文.doc
《网络环境下建设高校MIS的若干问题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建设高校MIS的若干问题探讨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建设高校MIS的若干问题探讨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建设正在逐步兴起。然而,考察我国开发应用MIS的历史,一些调查资料表明,真正能使用户满意,且发挥作用较好的MIS只有10%-20%。大部分MIS开发应用的失败,一方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给刚刚起步的开发罩上厚重的阴影。因此,摆脱开发中“混乱无序”的状态,实现MIS开发建设的整体协调与优化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将对网络环境下建设MIS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一、加强领导,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实用于管理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耗资巨大、历时很长、技术复杂并且涉及到管理方式的变革,因而必须贯彻第
2、一把手原则,即主要领导亲自抓。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失败的多,原因是主要管理者不是参加者,却是旁观者。可以说主要领导者参与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先决条件。决策者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领导班子要一致意识到MIS对本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作用。统一认识,下大决心抓这项工作,才能解决好开发运用中碰到的许多困难和矛盾。推动MIS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是校领导的主要咨询机构,又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人员应包括对信息系统要求较多的各级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如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还应包括信息系统
3、的建设专家、系统分析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目标,审核和批准系统方案,验收和鉴定系统以及组织各种开发,推进MIS的应用。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工作可由信息中心负责。在信息中心的干部安排上,要体现MIS建设的行政职能支持和技术支持,保证信息中心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干部和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对于学校下属的各部、处、学院(系、所、中心),要指定一名负责人分管信息建设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设一位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数据的后备与恢复,行政人员的操作培训等工作,构成学校MIS建设的群众基础。MIS系统开发完成后,要强制
4、性推行。由于MIS改变了原有的手工或单机操作模式,会有不少守旧力量抵制实行。他们会强调本部门的困难和特点,难以配合为网上其它站点提供信息服务,造成其它后续站点无法正常工作;一些部门用惯了单机上的管理软件,不愿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同时也不愿将有关数据提供网上共享。强调本部门工作的特殊性,数据的保密性,拒绝纳入网络系统下管理。种种原因使MIS运行受阻。这就需要有强制性,需要有行政力量的支持,全员的投入和各部门的紧密配合。此外,在MIS运行初期要实行双轨制。由于目前机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让大家逐步适应。在过渡时期,实行双轨制,原有办公的手工操作模式与计算机网络办公模
5、式相结合,同时进行。这个时期,也许会增加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这只是一个短的适应期和转换期。经过这段转换期后,机关的办公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二、子系统的划分和总体结构设计高等学校网络环境下的MIS与过去的单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明显区别就是规划大、因素多、涉及面广。因此,在总体规划时,首先面临的工作就是把“大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由此进一步确定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结构。从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来看,可以根据高校管理的主要职能机构来确定MIS的子系统。原因在于高校MIS的目标大多是辅助那些结构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而且这样的划分也有利于MIS及时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和处
6、理,MIS的输出信息也更容易被管理人员及时接受,起到辅助管理的作用。子系统的划分与主要职能机构协调,不仅有助于MIS更好地为管理服务,也有助于各级领导对MIS本身的管理。MIS的子系统结构与高校管理的组织结构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意味着必须与现行高校的组织结构完全相同,而是只能与主要管理职能相一致。在形成MIS结构的过程中,要在现行学校管理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的分解、归并工作,消除现行组织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对MIS的影响,将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在MIS中相对集中。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样的子系统划分,能够适应高校机构改革的需要,无论学校的体制和机构如何变化,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等活动总是相对稳
7、定的,并且各种管理对应的系统模块,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证,使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随着机构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是容易实现的,不会由于机构的变化导致整个系统的大变动。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是如下结构:高校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查询与统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本专科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系统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 . 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根据各个分系统的功能可以继续划分。比如本专科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招生、学籍管理、院(系)级本专科生教务管理、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教学研究、排课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还可
8、以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如学籍管理子系统可划分为学生数据处理、收费处理、出国管理、异动管理、统计报表生成与打印等模块。采用子网技术将各个分系统连接成相对独立的子网,每个分系统建有数据库,子网内的用户可以根据权限对该数据库进行数据输入、修改维护等工作。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不同的业务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处于学校三级信息管理的上层,建有一个大型的数据库,采用数据仓库的概念,该数据仓库将采集各分系统中可供全校共享和查询的数据,下层的各分系统需要采集共享数据时,均通过该数据仓库采集。该数据仓库采用高级的网络服务器,使得信息交换的速度大大提高。这个网络服务器还可以理解为MIS的信息枢纽,它支持信息共享、交流
9、与协同工作。它提供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支持协同的信息流平台,实现从基本事务处理(各分系统)中获取原始信息,又为决策支持提供各种分类的信息,支持学校领导的工作规划、数据分析和决策。 三、关于数据库结构的确定MIS的分析设计应该建立在以数据分析为主体的基础上,在总体规划时,系统的数据库结构需要优先考虑,这样可以减弱数据与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增强数据的相对独立性,使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基础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导致了基础管理数据的不完整,历史数据量少,数据大量重复导致数据的一致性较差和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将高校管理产生的数据分成原始基础数据和对此进行加工
10、处理而产生的派生数据两大类,则原始数据是主要的,它构成了MIS数据的主体。在对MIS的数据库进行输入时,应该仅仅输入原始基础数据。根据原始基础数据构成的MIS的主体去定义其个体结构,进而可以得到MIS的总体数据结构。在日常工作中,人们总是根据不同的管理信息“需求”来组织基础数据的,这是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的落后所导致的。不同的需求导致了基础数据的不同的组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深度描述了所处理的对象,相当于对象属性的一个子集。然而,管理过程中的原始信息从其内部结构上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从数据分析为主体的分析设计方法,要求人们把握住这一客观存在的内部结构,尽可能地用数据把处理对象的全部属性完整地
11、反映出来,由此所形成的数据结构是不依赖于管理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及其步骤的。尽管管理业务时常变化,而其数据结构却相对稳定。 这就涉及到信息标准问题。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信息标准,需要制定高校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体系”。建议采用信息标准的优先次序是: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教育部下属机构标准,国家其他部颁标准,地方教委标准,国际标准,地方标准,学校标准。MIS系统的基础数据库结构确定后,前述数据仓库中采集到的是基础数据,去掉了冗余数据,使总的数据量大大减少。 四、关于MIS的总体结构模式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Intranet为核心、以web技术为基础的Browser作为软件集成环境
12、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MIS的开发和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大多数高校MIS所基于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是一个用户的Client跟一个特定应用服务器打交道的过程。要完成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功能的服务往往由各自不同的一套软件来提供。这套软件是客户端和服务端成对出现的,形成配对的点对点框架式的结构模式。C/S结构适应分布式处理环境,通过网络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系统把这些计算机根据其功能划分为服务器与客户机,把系统的处理任务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使其整体性能最优。服务器主要承担信息管理和向客户提供服务,执行后台作业。客户机主要提供用户的应用界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环境下建设高校MIS的若干问题探讨 毕业论文 网络 环境 建设 高校 MIS 若干问题 探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