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毕业论文.doc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毕业论文.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字英文摘要、关键字引言1第1章 绪论21.1 纳米材料21.2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及应用21.3 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原料31.4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41.4.1 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41.4.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51.4.3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61.4.4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71.4.5 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71.4.6 由稻壳提取高二氧化硅81.5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81.6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91.6
2、.1 橡胶制品91.6.1 功能涂料91.6.3 塑料制品添加剂91.6.4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其他方面的应用9第2章 实验部分112.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2.1.1 实验仪器与药品112.1.2 实验方法112.2 实验步骤122.2.1 母体原料的选择122.2.2 溶剂的选择122.2.3 制备工艺的选择122.2.4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负载金属(Fe、Mo)催化剂性能的研究表征13第3章 结果与讨论143.1 各种因素对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影响143.1.1 乙醇用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143.1.2 温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143.1.3 水解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153.1.4 PH对凝
3、胶时间的影响163.2 Fe/SiO2催化剂XRD、IR表征分析173.3 Mo /SiO2催化剂XRD、IR表征分析18结论21致谢22参考文献23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摘 要:纳米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大, 表面存在大量不饱和残键及不同键合状态的羟基,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在光子晶体、催化剂载体、精密陶瓷材料、橡胶、涂料、色谱填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许多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方法最主要的物理化学过程是由溶胶变成凝胶的阶段要发生水解缩聚反应,而水解反应和缩聚反应是一对同时进行的竞争反应。对于一定的体系,影响反应动力学的外
4、部条件是多方面的,水解聚合反应的条件是影响聚合物的结构和尺寸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溶剂(水和乙醇)的用量,温度及溶液酸度对溶胶凝胶化时间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负载金属铁与负载金属钼。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制备 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Abstract:Nano-silica ha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ts surface exists a large number of unsaturated bon
5、d and different bonding states of the hydroxyl. Silicon dioxide spherical particle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uch as photonic crystals, catalyst supports, accurate ceramic material, rubber, coating material, chromatogram packing materials and high polymer composite etc.
6、 In this article, nano-silica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which used tetraethal orthosilicate as precursor. The most importa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of sol-gel method is that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s will occur into the prase by the sol into a gel, but the hydrolysis reacti
7、on and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is a pair of simultaneous competitive reaction. For a given system,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are many, hydrolytic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lymer structure and size. In this paper, the amount of
8、 the solvent (water and ethanol), temperature and solution acidity on the impact of the sol-gel time were discuss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characterized by silica sol-gel iron load and load Mo.Key words: nano-silica sol-gel method preparation c
9、haracterization引 言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方法被开发出来。然而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其应用相比,仍显得进展缓慢。虽然纳米二氧化硅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为其在实际生产的广泛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它作为一种高科技材料,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怎样解决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间题,使其均匀分散;如何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硅粒径和形貌;如何降低成本,使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等。与同组成的大颗粒相比,纳米粉体往往具有许多其它结构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如超塑性、高强性、大磁阻、大比表面积、低热导性、不寻常的软磁性等。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性,使其在电子、冶金、航天、生物和医学等方面有着广
10、阔的应用前景。80年代初,随着纳米材料的问世,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的研究已成为科学领域内一个极具活力的热点。这种新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各国纷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它的研制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如今,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的研究已成为科学领域内一个极具活力的热点。纳米颗粒因其特有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其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光、电、磁、热及催化等特性,在许多高新科技领域如陶瓷、化工、电子、光学、生物、医药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在纳米技术中,纳米材料的制备是关键技术之一。该项技术追求的是材料制备过程简单,材料定向及尺度的
11、可控制性。目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层出不穷,主要包括气相法、电弧法、等干法和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超重力反应法等湿法。对所制材料的结构进行有效控制是纳米技术的难点,其中溶胶-凝胶法因产物颗粒均一, 过程易控制,所得产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第1章 绪 论1.1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量级(1l00nm)的固体材料1,是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界面科学等多种学科交汇而出现的新的学科。纳米材料包括纳米无机材料、纳米聚合物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纳米半导体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等。纳米材料具有
12、三个共同的结构特点:(1)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元或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2)存在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3)各纳米单元之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相互作用。由于这类材料的尺度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的交界区域,因而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并产生奇异的传统材料和器件所没有的电学、磁学、光学、吸附、催化以及生物活性等特殊性能2(如SiO2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而达到20 nm时却开始导电3)。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8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合成了纳米块体材料,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1.2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
13、及应用1.2.1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图1.1 纳米二氧化硅三维结构纳米二氧化硅为无定型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其微观结构近似球形,颗粒表面存在不饱和的残键及不同键合状态的羟基,其分子状态是三维链状结构4。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5:例如具有量子尺寸、量子隧道效应,具有特殊的光、电特性与高磁阻现象,非线性电阻现象以及高温下仍具有的高强、高韧、稳定性好等奇异特性。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它具有抗紫外线的光学性能;可提高材料的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弹性,具有吸附色素离子,降低色素衰减的作用等,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橡胶、造纸、塑料、粘结剂、高档填料、涂料、光导纤维、精密
14、铸造等产品中,几乎涉及所有应用二氧化硅粉体的行业。1.2.2 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大, 表面存在大量不饱和残键及不同键合状态的羟基,广泛的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生物技术等各种领域。纳米二氧化硅应用于塑料中,利用它透光、粒度小的特性,可使塑料变得更致密,使塑料薄膜的透明度、强度、韧性和防水性能大大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应用于橡胶中,利用它补强和抗色素衰减的特性,将其分散在橡胶中,使制出彩色橡胶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传统橡胶的单一黑色;纳米二氧化硅应用于纤维中,可制成杀菌、防霉、除臭、抗静电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布料,可用于制作抗菌衣物和强烈紫外线照射地区的着装,满足医疗和国防的需求;
15、纳米二氧化硅应用于涂料中,可提高其抗老化性能,其悬浮稳定性、流变性、表面硬度、涂膜的自洁能力也都有显著改善;纳米二氧化硅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中,可制出纳米药物载体、纳米抗菌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相容性人工器官以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这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1.3 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原料在众多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下,二氧化硅粉体在制备方法的研究上有了长足发展,以不同的原材料为基础,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制备方法(见表1.1) ,极大地促进了二氧化硅粉体的应用与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国内外对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主要采用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而工业生产的原料则以低
16、廉的硅酸钠为主。部分研究者为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利用煤酐石、稻壳等废弃物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我们亦可以尾矿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利用各种硅含量较高的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为部分废弃物提供了现实可靠的出路,实现资源增值,缓解了工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表 1.1 不同原料的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原料制备方法二氧化硅机械粉碎法、氟化法有机卤硅烷(如四氯化碳)气相法、水解法硅酸盐(如硅酸钠)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固相反应法、微乳液法、超重力沉淀法硅酸酯(如正硅酸乙酯)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稻壳热解法硅溶胶喷雾干燥法、沉淀法硅灰石溶胶凝胶法粉煤灰水解法硅藻土沉
17、淀法煤酐石沉淀法高岭土煅烧转化法埃洛石酸析沉淀法蛇纹石凝胶法钙基膨润石喷雾干燥法蛋白石酸浸法1.4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二氧化硅的制备按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干法包括气相法和电弧法,湿法有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超重力反应法等。干法工艺制备的产品虽然具有纯度高,性能好的特点,但生产过程中能耗大,成本高。相比而言,湿法所用原材料广泛、价廉,产品经过硅烷偶联剂化学改性后,补强性能接近于炭黑7。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人们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制备出粒度均匀、分布窄、纯度高、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的超细纳米二氧化硅。1.4.1 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干法生产工艺的原料一般采用有机卤硅烷、氧(或
18、空气)和氢,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以四氯化硅为例,其反应式为:SiCl4 + (n+2) H2 + (n/2+1) O2 SiO2nH2O + 4HC1 (1-1)干法中还有硅砂和焦炭的电弧加热法,有机硅化合物分解法等。主要流程是:将上述硅化合物在空气和氢气中均匀混合,于高温下水解,再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出大的凝集颗粒,最后脱酸制得气相SiO2,其反应式为:2H2 + O2 + 硅化合物 气相SiO2 + 4H+ (1-2)段先健8等利用一定的比例氧气、氢气和有机卤硅烷,连续地输进燃烧喷嘴,在反应室中燃烧反应;同时在反应室中输人一种保护气体;卤硅烷利用燃烧生成的水以及产生的热量进行高温
19、水解缩合反应;反应产物经过聚集、气固分离、脱酸等后处理工艺,得到的纳米SiO2,其原生粒径在740 nm 之间,比表面积在100400 m2/g之间。该工艺的特点是:它因采用燃烧喷嘴和反应室,可防止生产过程中纳米SiO2 在反应室壁上的沉积,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又因采用了燃烧脱酸工艺,同时通人水蒸气和惰性气体,保证脱酸后产品的pH值为3.84.5 之间,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粉尘污染,SiO2 的收率大于99% 。 1.4.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微乳液通常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水组成,剂量小的溶剂被包裹在剂量大的溶剂中形成一个个纳米级的、表面由表面
20、活性剂组成的微泡。微乳液法就是通过向由前驱物制得的微乳液中滴加酸化剂或催化剂,使制备反应在微乳液泡内发生,利用微乳液使固相的成核生长、凝结、团聚等过程局限在一个微小的球形液滴微泡内,从而形成纳米球形颗粒,又避免了颗粒之间进一步团聚,易实现粉体粒径的可控性生产。微乳液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是作为一个微反应器和模板,其制备效果对产品的质量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配制微乳液所选取的表面活性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应该与微乳液中油相的HLB相匹配,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表面活性剂可使微乳液更加稳定9。此外,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油的碳原子数加上助表面活性剂的碳原子数等于表面活
21、性剂的碳原子数是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条件10。如果采用高速搅拌器或超声波等混合手段,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得液滴最为均一且尺寸为纳米级的微乳液11。通过微乳液,再结合适当的后处理工序,将可以制得形貌及粒径都较为均一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微乳液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备方法,由于其具有纳米级的自装配能力,易于实现粒径与形貌的可控性制备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其成本高、产品的有机成份难以去除且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尚未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工艺上尚需进一步研究,实现有机组分的分离与回收,以及寻求有效的途径实现去除产品有机杂质的同时防止颗粒团聚等。王玉琨12等以Trito
22、nX-10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氨水)形成微乳液,在考察该微乳液系统稳定相行为的基础上,由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反应制备纳米粒子。该工艺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R(水与表面活性剂量比)和h(水与正硅酸乙酯量比),可以合成具有无定形结晶的疏松球形纳米级SiO2粒子,且反应后处理较简便。粒径大小则可由改变R和h控制,在R= 6.5 ,h = 4的条件下,TEOS受控水解制得的SiO2 粒子99.7%粒径为4050 nm 。1.4.3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该工艺是以硅酸盐或硅酸酯为前驱物溶于溶剂中形成均匀溶液,然后调节pH值,使前驱物水解聚合形成溶胶。随着水解的进行,水解产物进一步聚
23、集形成凝胶,滤出凝胶再经干燥及煅烧,制得所需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此制备方法采用的前驱物中,正硅酸乙酯(TEOS)因其水解及溶胶凝胶化过程易于控制而得到广泛研究。TEOS的水解过程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分成酸催化和碱催化,两者的催化水解过程有一定的区别。在碱催化下, TEOS的水解较完全,易于形成球形粒子;在酸催化下,由于单体聚缩速率较大,水解反应过程易发生线性缩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而难以形成球形粒子。所以,目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主要为碱性催化,吸附性能更优越的酸性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较少。张立德13等采用硅酸脂加无水乙醇、盐酸、去离子水,在酸性环境下加入 1ml 十六烷胺,生成SiO2凝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二氧化硅 制备 表征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