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聯盟之資源構形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doc
《策略聯盟之資源構形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策略聯盟之資源構形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策略聯盟之資源構形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黃銘章1 楊淑珍21親民工商專科學校企業管理科 苗栗縣頭份鎮珊湖里學府路110號Tel: 037-602159 Fax: 037-602159minchangms.chinmin.edu.tw2親民工商專科學校國際貿易科 苗栗縣頭份鎮珊湖里學府路110號Tel: 037-602270 Fax: 037-602270suchenms.chinmin.edu.tw摘要策略聯盟一直都被視為是取得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資源互補也一直都被認為是策略聯盟的前提,但衡諸文獻與實務的觀察發現,策略聯盟的資源組合除了異質的互補外,還有同質強化型的資源組合,再與聯盟活
2、動所在的價值活動結合,可以得到垂直互補、水平互補、與水平強化等三種資源的組合,而這三種資源構型其策略聯盟的動機與取得競爭優勢的途徑並不相同,本研究認為,垂直互補的資源構型可以透過創新/進入市場及規模經濟的發揮以取得競爭優勢,水平互補的競爭優勢可以透過創新/進入市場、規模經濟與學習等途徑取得優勢的地位,水平強化則是是透過規模經濟與限制進入所形成的進入障礙獲得競爭優勢。關鍵詞:策略聯盟、資源構型、競爭優勢The Relations between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Ming-
3、Chang Huang Su-Chen YangAbstractTo form strategic alliance was thought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ough Resources complementary played the critical role, as forming strategic alliance we can see the resources pooling.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ncept of value chain and resources
4、combination. We get three kinds of resources configuration:vertical complementary、horizontal complementary、horizontal pooling. These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have different path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vertical complementary, it can g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market en
5、try 、economic scale. Except innovation/market entry 、economic scale , horizontal complementary can g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learning. Horizontal pooling can also through the economic scale and entry limitation to form the entry barrier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Keyword: Strategic All
6、iance,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一、緒 論從資源基礎的觀點來說,資源的互補性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因素,資源的互補程度愈高則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愈大(Sinha and Cusumano, 1991),Chi(1994)的研究認為,資源的交換能夠獲利是因為他們的這些資產或資源具有互補性或綜效,所謂互補性是指共同利用這些資產或資源比單獨的利用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也就是說,所謂互補性資產指兩組資產彼此有某種程度的依賴,因此,一般的研究咸認為資源互補是策略聯盟的先決條件(Brouthers, Brouthers and Wilkins
7、on,1995;Miles,Preece and Baetz, 1999;Combs and Ketchen, 1999;das and Teng, 1998, 2000),但實證研究的結果也發現,在策略聯盟的案例中除了異質互補的資源構型之外,也有不少的聯盟出現同質強化的資源組合(Nohria and Garcia-Pont, 1991;柯博瑜,1997)。同時,資源基礎的觀點也認為,資源是競爭優勢的來源(Barney, 1991;Black and Boal, 1994),所以研究的焦點大部分放在廠商如何建構其有價值的、獨特的、難以模仿的資源上,受到資源特性的影響,策略性資源無法在現貨市場(
8、spot market)購買到,因此建構核心資源的方法不外乎自行建構、合作學習。本研究將從聯盟的價值活動所牽涉的是上下游合作,抑或是水平的聯盟,及所投入資源的類型,探討不同的策略聯盟構型與競爭優勢取得的關係。二、策略聯盟的動機Miles et al.(1999)認為小企業為什麼會願意從事策略聯盟呢?也許是因為小廠商缺乏完整的資源組合來快速地進入市場,同時小廠商認為它們的技術無法找到外部買者,指出大部分的廠商都想以策略聯盟來利用本身的資源並快速進入市場。而在技術生命週期較短、產品開發的過程加速、創新技術經常出現等特質的產業環境中,在全球市場上建立其專業分工體系,形成所謂生產網路,以求掌握短暫的機
9、會窗口,更是廠商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陳振祥與李吉仁,1997)。Brouthers et al.(1995)認為廠商可以利用互補的策略聯盟來快速進入市場,例如Kubota公司利用與美國矽谷廠商的聯盟進入迷你電腦組裝市場。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補的策略聯盟來學習,例如JVC幫RCA代工,並且與德國的德律風根(Telefunken)、英國的EMI策略聯盟,協助生產錄放影機,JVC從與Thompson的聯盟中學到如何切割歐洲的市場,而Thompson也從JVC的產品技術與生產力量中獲得好處,這些都是夥伴提供互補技能的絕佳案例。Hutt, Stafford, Walker and Reingen(2000)
10、認為合作關係可以協助廠商獲得新的競爭能耐、節省資源並分散風險、更快速的進入市場、對未來的投資創造一個吸引人的選擇權。Combs and Ketchen(1999)認為對受到資源限制的廠商而言,廠商可以用合作協議與外部組織的資源結合作為回應,採用策略聯盟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比獨資更快進入市場,這項考慮在許多系絡環境下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機會窗口的出現非常短暫、首入市場優勢非常明顯等。衡諸相關文獻發現,創新/進入市場、學習、規模經濟的發揮、降低成本、增加垂直議價力等是廠商們從事策略聯盟的主要動機(見表1)。雖然大部分的研究認為透過資源的互補可以達到上述的目的,而所謂的互補可以是價值鏈上下遊的垂直合作,
11、也可以透過水平的結盟來完成。但也可以見到透過同質資源結合,來取得競爭優勢的案例(Nohria and Garcia-Pont, 1991;柯博瑜,1997),因此,在策略聯盟的理論與實務中可以發現到這些不同的合作模式與資源組合。表1 廠商從事策略聯盟的動機彙總表策略聯盟的動機說 明學者創新/進入市場某一公司有技術與知識技能,但是缺乏將產品拿到市場上銷售所需的管理與行銷的專業知識,夥伴有管理/行銷的專業知識與實質的資源,但是欠缺在科技上的專業知識,這樣的策略聯盟似乎符合雙方的需求。Brouthers, et al.(1995)Miles, et al.(1999)Hutt, et al.(200
12、0)Combs and Ketchen(1999),Stafford(1994),Gomes-Casseres(1994),Das and Teng(2000),Eisenhardt and Schoonhoven(1996),司徒達賢(1996),陳振祥與李吉仁(1997),吳思華(1996)學習夥伴的一方或雙方想要從另一方的身上取得一些關鍵知識,或者一個夥伴為了維持其能力而尋求其它廠商的知識時,要求組織的知識或學習。Gulati(1998),Kogut(1988),Gulati, Nohria, and Zaheer(2000), Simonin(1999),Stafford(1994),
13、Das and Teng(2000),Mowery et al.(1998),司徒達賢(1996)規模經濟一項產品(或生產產品所需要的一種作業或功能),在一期間內,當絕對數量的增加其單位成本降低的現象。Gulati, Nohria, and Zaheer(2000), Stafford(1994), Gomes-Casseres(1994),Quinn(1999),司徒達賢(1996),吳思華(1996)成本分攤某項專案的期初投資可能很高,對單一廠商而言可能風險很大,因此可以由多家公司共同分擔總成本。Das and Teng(1998),Eisenhardt and Schoonhoven(1
14、996),吳思華(1996),方雅惠(1999)垂直議價力藉由集體採購等方式降低成本。Porter(1980),Das and Teng(2000),司徒達賢(1996),方雅惠(1999)三、策略聯盟的類型關於策略聯盟的類型學者們有許多不同的分法,有的學者以參與聯盟的夥伴是否在同一產業,將策略聯盟的類型分為同業聯盟與異業聯盟(Yoshino and Rangan, 1995;Vyas, Shelburn and Rogers, 1995),有的學者依照夥伴在價值鏈的分工方式,將策略聯盟分為垂直與水平的聯盟(Porter and Fuller, 1986;Nueno and Oostervel
15、d, 1988;Hitt, Ireland and Hoskisson, 1997;Gulati, 1998;司徒達賢,1996),Nohria and Garcia-Pont(1991)則依據夥伴所投入的資源是否類似,將策略聯盟分為互補型與集合型(pooling),但Hitt et al.(1997:291)認為策略聯盟是指以截長補短的方式結合夥伴的資源,以便創造出新的價值來掌握市場機會,這種聯盟他們稱為互補式的策略聯盟(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互補式的聯盟又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垂直式聯盟與水平式聯盟,所謂垂直式策略聯盟指聯盟夥伴分別為於價值鏈的
16、不同階段,垂直式的策略聯盟包括:配銷聯盟、供給聯盟、與外包聯盟,而水平式的策略聯盟則指聯盟夥伴位於價值鏈的同一階段,水平聯盟的重點在於增加夥伴的競爭力、增加市場力量與收入,例如Compaq與Fisher-Price公司為了發展電動玩具所發展的聯盟是為了開發新產品而成立的策略聯盟,又如達美航空、瑞士航空與新加坡航空的策略聯盟則是為了增加彼此的市場力量。司徒達賢(1996)對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策略聯盟模式之研究指出,主要有三大類,即垂直式聯盟、水平式聯盟及不對稱聯盟(大中小企業間之策略聯盟)。所謂垂直式聯盟是一種類似垂直整合的聯盟方式,個別企業分別從事本身專長的價值活動,而透過聯盟的方式,連接這些不
17、同的價值活動,以提供較為完整之產業價值鏈功能。透過垂直式聯盟,可避免許多市場因素的不確定性,降低個別企業的營運風險,減低營運成本,並進而取得特殊的競爭地位。在垂直式策略聯盟中,尚可依據聯盟所從事的價值活動,再分析為互補組合型、產銷分工型及私辦共用零件型。水平式聯盟是整合類似的價值活動,以擴大營運之規模,降低固定成本投資之比例,發揮規模經濟之優點。在水平式聯盟中,可以集中不同企業之資源,做更有效之應用,減少重複與浪費,以提高整體的競爭能力,水平式聯盟又可以細分為研發主導型、產能互補型及財務互補型。 不平衡聯盟主要指戰鬥品牌聯盟而言,例如某一品牌形象高、價位高之廠商,為打擊其他競爭者,避免潛在競爭
18、者的進入,又不願破壞原有品牌形象時,可與其他廠商聯盟,由另一廠商專攻低價位市場,形成戰鬥品牌聯盟,有效地阻止其他敵對廠商之進入。四、策略聯盟類型與資源構形之間的關係Gulati(1998)的研究指出,組織進入夥伴關係是因為它們認知到在它們所處的環境中與其它組織之間存在有關鍵性的互賴,此時,某一方的組織擁有能夠產生利益的資源與能力,這項資源與能力是其它廠商所沒有的,所以廠商應該考慮對外與夥伴產生連結,這個夥伴能夠協助自己管理策略性的依賴。Sebright, Levinthal and Fichman(1992)的研究認為一個組織在不同的方案中嘗試選擇一個夥伴,是因為它能夠提供所需的資源,這個條件
19、所考慮的是組織資源的需求與其它組織所能提供的資源之間的配適。但有研究雖然認為廠商有資源的需求是形成策略聯盟的誘因,但並未說明此一需求究竟是數量的不足還是需要其它種類的資源,例如Chung, Singh and Lee (2000)認為廠商會希望透過策略聯盟提昇其績效並創造價值,透過與其它公司的資源與能力的集合,廠商可以發起一項專案,這項專案是其無法獨立成功完成的。互補合作是最經常被承認的聯盟合作類型,Das and Teng(2000)卻認為,聯盟夥伴之間的資源排列可以基於資源的相似性與資源的使用這兩個構面加以分類,因此,聯盟的資源構形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補充、剩餘、互補與浪費,這四種資源構
20、型整理如表2所示。為什麼要利用這兩個構面,Das and Teng(2000)認為並不是所有帶進聯盟的資源都可以被有效的使用,類似的資源也不意謂補充(supplementary),不類似的資源也不意謂著互補(complementary),因此,他們認為資源的合作應該包括資源的相似性(resource similarity)與資源的使用(resource utilization),Amit and Schoemaker(1993)認為所謂的互補性,也就是說每一個資產的策略性價值的大小可以因為其它策略性資產大小的相對提高而增加,也就是眾所週知的有正的外部性,在互補的情況下,廠商資源與能力結合之後的
21、價值可能會比單獨發展這項資產的成本或單獨利用這項資產所產生的價值要大。在Das and Teng(2000)的分類中,策略聯盟中夥伴之間可能會提供類似的資源,這種情形稱為補充型的資源組合,Nohria and Garcia-Pont(1991)則將夥伴之間提供類似資源的合作稱為集合型(pooling),林昱君、陳厚銘(1997)及柯博瑜(1997)的研究則將之稱為同質強化,可見在策略聯盟中的資源組合除了互補之外還有其它的資源構形,茲分別將策略聯盟的資源構形分別整理如下:表2 夥伴之間資源合作的分類資源的相似性資源的使用有使用的資源(performing)未使用的資源(nonperforming
22、)相似的資源補充(similar-performing)多餘(similar-nonperforming)不相似的資源互補(dissimilar-performing)浪費(dissimilar-nonperforming)資料來源:Das and Teng(2000)1. 異質互補的資源構形資源的建構不一定要自行發展,也可以透過合作的模式取得(Prahalad and Hamel, 1990;Sebright et al., 1992;Combs and Ketchen, 1999;司徒達賢、林晉寬,1998),Doz(1988)的觀察指出,廠商之間優點或資產的互補經常是非常明顯的,因為,互
23、補性是將夥伴聚在一起的第一步,Brouthers, Brouthers and Wilkinson(1995)的研究認為,對廠商而言,因為它們常常缺乏足夠的資源,所以,進入策略聯盟是必要的,但除非它們真的缺乏資源,這些資源可能是技能、技術或者是財務,否則應該避免策略聯盟。在一個廠商作成它需要形成策略聯盟的決策之後,那麼它就必須要仔細的考慮要讓聯盟成功所需要的要素是那些,他們的研究提出策略聯盟的4C架構作為選擇夥伴的準則,這四個C分別是:(1)夥伴能夠提供互補性技能(complementary skills);(2)這兩家廠商之間存在有合作的文化(corporate cultures);(3)廠
24、商有相容的目標(compatible goals);(4)涉入同等的風險水準(commensurate levels of risk)。Beamish(1984)的研究也發現:互補性的資產在策略聯盟的成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Hamel, Doz, and Prahald(1989)認為,如果聯盟廠商因為可以從夥伴身上獲得互補性的能力而彌補其弱點的話,則夥伴之間都可以彼此互蒙其利。Stafford(1994)將互補性的策略聯盟稱為交換(trade)策略,交換策略是指夥伴之間的交換具有互補性的產出或價值活動,在這種聯盟中的夥伴優點與缺點互補,一方依靠其它夥伴的競爭力,交換策略讓合作夥伴集中在價值活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策略 資源構形與競爭優勢關係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