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 目: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英文题目:Study on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f Laetiporus sulphureus mycelium学生姓名: 专 业:生物技术班 级: 指导老师: 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摘 要 实验以硫磺菌为材料,在其适宜的外部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120h)下,通过不同浓度的黄豆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种类的氮源(包括黄豆浆、尿素、牛肉膏、蛋白胨、(NH4)2SO4)、不同种类的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乳糖)
2、、酸碱度几个单因素的控制以及各因素的正交实验,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培养硫磺菌菌丝体,并称量每次培养的菌丝体湿重重量,从而确定硫磺菌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7.5g/L的黄豆浆为氮源,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碳源,初始pH值为5.5,为菌丝生长条件最优。关键词:硫磺菌; 液体发酵培养; 菌丝生长条件; 正交实验Study on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fLaetiporus sulphureus mycelium AbstractThe experiment take the Laetiporus sulphureus as the mat
3、erial,Under the best exterior raise condition (Raise temperature of 25 ,and the volume of the liquid Installs is 75ml/250ml,and the speed of rocker is 150r/min ,then we raise for 120 hours). Through the control of different density yellow soybean milk, and different density glucose, and different ty
4、pe nitrogen (Including yellow soybean milk, urea, Beef extract, protein peptone),and different type carbon (Including Glucose, sucrose, starch, lactose),and the Sour alkalinity. Last we do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the various factors. Then we through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to raise L
5、aetiporus sulphureus mycelium, and we weight each time raises mycelium wet weight, thus determinate the most suitable growth condition of Laetiporus sulphureu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ake the density as the 17.5g/L yellow soybean milk for nitrogen, the density is the 20g/L glucose for carbon, t
6、he initial pH is 5.5, Produces mycelium the condition to be most superior.Key worlds: Laetiporus sulphureus; Liquid fermentation culture; growing conditions of mycelium; Orthogonal experiment目 录1. 前 言11.1 食用菌概述11.2 硫磺菌概述11.3 现阶段研究现状21.2.1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21.2.2 人工栽培出野生硫磺菌21.2.3 野生朱红硫磺菌驯化栽培研究21.2.4 对硫磺菌的
7、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21.2.5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31.3 实验研究的意义41.4 实验研究的目的41.5 实验设计与方案52. 材料和方法62.1 材料62.1.1 主要仪器设备62.1.2 菌种62.1.3 主要试剂62.1.4 培养基62.2 实验方法62.2.1 液体菌种的制作62.2.2 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62.2.3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菌丝生长的影响62.2.4 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62.2.5 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72.2.6 不同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72.2.7 正交实验73 结果及分析83.1 不同浓度的黄豆浆对菌
8、丝生长的影响83.2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菌丝生长的影响93.3 不同种类的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103.4 不同种类的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103.5 不同的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113.6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黄豆浆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11小结13致谢15参考文献161. 前 言1.1 食用菌概述 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使用的大型真菌。通常也称为“菇”、“菌”、“蘑”、“耳”。约90的食用菌属于担子纲,少数属于子囊菌纲。全世界有10000多种肉质菌。目前中国已报道的食用菌近1000种,其中大约有50多种是极新鲜美的,有50多种是美味的,人工栽培的有70多种,其中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20种左右。食用
9、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并兼有食疗价值的食品,食用部分大都为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或干重的2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丰富,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原等。矿物质的含量亦较丰富,尤其含磷质较多,有利于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此外,很多种类如银耳、木耳、猴头菌以及菌核侧耳还兼有滋补作用和医疗用途。 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采食蘑菇。中国是绝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的发祥地。工业革命后,随着微生物学、真菌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德国、法国、英国、美国
10、、日本等国家将食用菌的栽培和加工推进到科学化的阶段,成为重要的产业。1.2 硫磺菌概述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Bond.Et Singer)又称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1,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硫磺菌属,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它的形态特征是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汁,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为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孢子卵形,近球形,光滑、无色、(4.5-7)(4-5) m,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
11、硫磺色。它主要生长在柳、云杉等活立木树干、枯立木上,分布于国内18个省市。硫磺菌幼时可食用,味道较好。药用,性温,味甘,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此菌产生齿孔菌酸,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另外还产生甜菜碱、胡芦巴碱和等生物碱。引起木材褐色块状腐朽。常生长在香菇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前人曾报道硫磺菌发酵培养液可产生有机酸2,可广泛用于食品、印染等工业部门。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朱红硫磺菌3。该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海拔1 200m以上山区的针阔林中(以针叶林为多),属野生珍稀食、药菌。子实体幼嫩至成熟时味道鲜美,似鲑鱼,老后呈干酪状,不宜食用,但可入药,具有调节机
12、能,增进健康,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在野生菌生长区,当地老百姓将该菌的干制品煎服,用于治疗感冒和其它疾病,效果非常好。据分析,该菌含有丰富的齿孔菌酸,这种物质是合成甾体类药物(类固醇化合物)的主要原料,是合成口服避孕药和治疗雄性器官功能衰退及某些妇科疾病药物的重要原料。1.3 现阶段研究现状1.3.1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本试验结果表明:猴头菌对碳源的利用较广泛,对单糖、寡聚糖、多糖都能利用尤其是小麦粉、糊精、麦芽糖等都是猴头菌的较好碳源。有机氮比无机氮更利于猴头菌菌丝体的生长。使用酵母粉、蛋白胨等有机氮源时,猴头菌丝生长较快,本试验选用价格低、来源广的小麦粉和酵母粉作为碳、氮源。并摸索到
13、适用的发酵条件所获得的生物量最高达3左右。显著高于最近有关资料的猴头菌菌丝体得率。当然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生物量。种龄和接种量也是关键之一,一般种子选用处在旺盛的指数生长期的菌丝体种子。猴头菌为4d。接种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种量大,可缩短发酵延迟期,减少污染机率;但接种过多不仅种子培养费时。种子中的代射产物的带入对液体发酵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猴头菌液体发酵一般以10 15的接种量为宜。1.2.2 人工栽培出野生硫磺菌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总公司食用菌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1年多的研究, 通过上千次的试验,终于将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珍稀野生菌-硫磺菌, 人工栽培成功。经中科院微生物所检测
14、, 目前国内尚无人工栽培的硫磺菌,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2.3 野生朱红硫磺菌驯化栽培研究研究表明朱红硫磺菌的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朱红硫磺菌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6-25,气温低于16,子实体色泽为淡橙色,子实体呈鲜橙红色。朱红硫磺菌菌丝体适宜酸碱度范围为pH3.08.0,最适酸碱度为pH4.06.5。朱红硫磺菌的子实体产量与光照条件无关,但光照强度影响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和色泽。朱红硫磺菌栽培原料广泛,凡栽培木腐菌的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朱红硫磺菌。1.2.4 对硫磺菌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通过硫磺菌深层发酵产物对7种常见供试细菌
15、、3种霉菌和10种植物病原菌抗菌活性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硫磺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芽孢杆菌、北京棒状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种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体重要的化脓性细菌,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感染细菌和黑根霉均有较为显著的抗菌活性,对小麦赤霉、辣疫霉、黄瓜炭疽、小麦根腐和棉花黄萎这些植物病原菌均有中等以上的抗菌作用,对甘薯黑斑、烟草赤星、苹果腐烂病菌具有较弱的抗菌效果;而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细菌和小麦赤霉、小麦根腐、苹果褐腐、辣椒疫霉和黄瓜炭疽病菌5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总体上抗菌
16、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因为是初次试验,处理浓度选择较少,仅对一部分供试菌株测得最佳抗菌浓度,所以在后续试验中应继续扩大该菌株发酵液的抗菌谱及最佳抗菌浓度。整体上看在相同试验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较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杀) 菌作用更为明显,说明该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所指导。该试验仅对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室内测试,至于发酵产物中具体的活性成分还不清楚。对于常见植物病菌的抗制作用只着眼于对菌丝的抑制效果,对于被抑制的菌丝饼是仅受到抑制,还是被杀死以及其作用机制,对其抑菌成分的分离筛选和确定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1.2.5 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
17、谢物生物活性分析很多木腐担子菌的子实体和纯培养菌丝都能够分泌草酸,一般认为草酸的分泌与木腐过程密切相关,但是其在白腐和褐腐过程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在褐腐菌中主要是在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作为Fenton类型的氧化作用的质子供体,促进复杂化合物的降解,也有报道认为草酸的分泌与生长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有关,但是没有报道论及木腐菌液体培养生长代谢过程所产生的昆虫毒理效果。研究发现硫磺菌液体培养物具有对果蝇的致死效应5,而菌丝体分泌的草酸与此生物活性相关。昆虫中肠道内环境一般呈中性至碱性,并且具有一定的pH 值缓冲能力,草酸可能是通过破坏了肠道的酸碱平衡,从而导致果蝇的死亡,但
18、是我们在对硫磺菌红色变种进行研究时,发现酸的种类和浓度对果蝇致死效率影响很大6。以上理由无法解释这种明显的差异,因此很可能还有另外的致死因素。我们还发现一种碱性条件下呈紫红色的酸性色素也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最近Weber7 报道从硫磺菌的子实体中分离到一种多烯类的色素Laetiporic acid ,该报道还称液体培养条件下硫磺菌也可以产生Laetiporic acid ,但是该报道没有明确指明变种,而且没有相关的生物活性分析报道。由于多烯类物质普遍具有抗生素活性,而Ershova8等最近报道硫磺菌的液体培养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效果,所以该色素可能导致果蝇死亡的一个因素,但是到目前尚不能确定此未知
19、色素是否是Laetiporic acid。很多蕈菌的子实体具有杀虫效果,并且有很多种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已经成功分离纯化。从一种食用菌嗜球果伞中分离到的Strobilurins 及其系列衍生物已经被用于开发生物农药,因此蕈菌源生物杀虫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此前的研究的多是以子实体为研究对象,而子实体的来源受诸多不利因素如时间和采集地的限制,研究表明利用液体大规模培养技术开发蕈菌源生物杀虫剂具有潜在的可行性。1.3 实验研究的意义硫磺菌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通过实验发现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硫磺菌还可以产生齿孔菌酸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另
20、外还产生甜菜碱、胡芦巴碱和等生物碱。通过查找文献,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对硫磺菌的研究,在于变种的探讨以及发酵液的实用性研究,而对硫磺菌最基本的生长条件的研究还不多。所以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详细的了解硫磺菌液体培养生长的最适条件,可以为大规模生长硫磺菌液体菌丝,从而大规模种植硫磺菌作参考,为国内研究新型药物作出贡献。1.4 实验研究的目的在有关文献中指出,一般食用真菌的最佳外部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5、装液量为75ml/250ml、摇瓶转速为150r/min培养120h8。在上述条件下,通过不同浓度的黄豆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种类的氮源(包括黄豆浆、尿素、牛肉膏、蛋白胨、(NH4)2SO
21、4)、不同种类的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乳糖)、酸碱度几个单因素的控制以及各因素的正交实验9,采用液体发酵技术10培养硫磺菌菌丝体,并称量每次培养的菌丝体湿重,从而确定硫磺菌的最适生长条件。1.5 实验设计与方案单 因 素 实 验不同浓度黄豆浆的影响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影响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影响不同PH值的影响不同碳源的影响正 交 实 验最 佳 培 养 基 配 方 比 分 析不同氮源的影响 2. 材料和方法2.1 材料2.1.1 主要仪器设备九阳牌豆浆机、远红外快速恒温干燥箱、SHZ-型循环水真空泵、BS223S电子天平、HZQQX全恒振荡摇床、高压灭菌锅2.1.2 菌种 硫磺菌菌株由东华理工大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硫磺菌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毕业论文 硫磺 菌丝 液体 发酵 条件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