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系统地下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
《矿井开拓系统地下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开拓系统地下开采设计毕业论文.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摘 要5ABSTRACT1 前言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1.1 矿区概述21.2 地质特征41.3 煤层特征52 井田境界和储量72.1 井田境界72.2 储量74 井田开拓10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04.2 矿井基本巷道126 采煤方法216.1 采煤工艺方式226.2 连续采煤机巷道掘进工艺以及回采率267 井下运输297.1 概述297.2 井下运输298 矿井提升318.1 概述318.2 主副井提升319 矿井通风329.1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329.2 矿井总风量、负压和等积孔的计算33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41谢辞45参考文献44矿井开拓系统地下开采设计摘 要
2、煤炭工业几乎是所有经济的基础,煤炭工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它工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速度。如何更好地开采和利用煤炭是人们急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新的采煤理论,开发新的采煤技术,制造更先进的采煤机械,争取更高效、更安全地把煤炭开采出来,并加以综合利用。本设计源于现场。在矿上搜集、整理设计资料,听取了矿上有关领导做的介绍。在认真分析矿山原始资料地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手册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对矿井开拓系统进行了地下开采设计,这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经过方案比较,最终确立了本矿的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并对矿井运输、排水、提升等系统进行了设计。关键字:赵庄煤矿;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选择Ab
3、stractAs the basics of the whol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has a direct affection on other industries, eve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world. It is nessesary to resolve and study how to mine and utilize coal better. Now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taken an active part in res
4、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heory, new technology of coal mining and advanced mining machines manufacture, which can get the results of more safe and mor efficient coal mining and utilize it comprehensivly.The design bases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mine called Jinggezhuang Coal Mining. All the desin
5、g resource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pit and the leaders introduction. After analyse the the original data, the author refers to many design manuals related and rules of law on mine. Furtheremore, the mining development system is designed which is the keystone and the difficulty. Comparing with some a
6、ccessible projections, a shaft drinking system is found more suitable for the mine. Moreover, the transport system, the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haulage system, etc, are all concerned in the design.Keywords: Zhaozhuang Coal Mine;Development system;Selection of coal mining methods0 前言 采矿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它在整
7、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我国煤炭产生以井工开采为主,起主要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97。而地下作业首先面临的是通风问题,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以供人员呼吸并解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各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煤矿的地下开采有面临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瓦斯、火、矿产、水、冒顶、是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矿井通风与安全是人们在与矿井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总结规律、建立理论、完善措施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科学,它是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矿业安全工程方
8、向)等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程。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赵庄井田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以南16km处,行政区划为长治县、长子县、高平市所辖。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248101125800北纬355410360300区内交通方便,太(原)一焦(作)铁路和长(治)晋(城)省级公路纵贯全区,铁路北有东田良车站,中有赵庄车站,南邻西阳车站,北经长治、南经高平可通往全国各地。另外乡镇与国道之间有简易公路,村间大道都可通行汽车。铁路公路交通情况见表l1。表l1 铁路、公路交通情况表起止站铁路里程(km)公路里程(km)赵庄高平2319高平长治5564高平晋城3934高平太
9、原335318高平焦作991251.1.2 地形地貌本区地貌区划,北部属长治断陷堆积盆地,中部和南部属沁河、丹河流域侵蚀中山区。区内地形东、西两边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西部边界举棒村西北,海拔1276.40m;最低点位于南部管寨村东丹河河谷中,海拔880.70m。最大相对高差为395.70m。南、北部基岩多被覆盖,中部和西部出露较好。1.1.3 河流及水体 本区位于分水岭带。北东部属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浊漳河南源及其支流北丹河和苏里河,自丹珠岭、仙公山经本区向北流出注入漳泽水库,南部属黄河水系,丹河及其支流自丹珠岭向南流出井田,于河南省沁阳附近注入沁河后汇入黄河。1.1.4 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
10、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却南北稍有差异,丹珠岭以北据长子县气象局近二十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9.82,最高气温37.0(1981.5.8),最低气温-29.9(1984.12.18),无霜期 160d。夏季温暖多雨,春秋季风多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最大为697.2mm(1996年),最小为392.8mm(1997年),平均为524.6mm。且多集中在六、七、八、九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5%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499.0mm,最大蒸发量1702.6mm(1981年),最小蒸发量为1313.8mm(1996年),冻土深度5075cm。丹珠岭以南地区据高平市气象局近二十多年资料统计,年平
11、均气温10.27,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22.5(1984.12.18),无霜期180d左右。夏季多雨、多南风,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10级。年降雨量最大为771.6mm(1996年),最小为305.9mm(1997年),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1820.4mm,最大蒸发量为2091.lmm,最小为1618.9mm(1993年),干旱指数为1.58,属半湿润区。1.1.5 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井田地跨长治市和晋城市,该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除煤炭外,铁、锰、铅、硫、大理石、石灰石矿储量也很丰富;丘陵山地林木密布,果树甚多,黄梨、苹果、柿子品质优良,山楂更是久享
12、盛名;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和高粱;工业主要有冶炼、化肥、水泥、发电、农机、副食加工及手工业等。(二)电源矿井110kV主电源引自长子110kV变电所,线路长度16.5km,备用电源引自宋村110kV变电所,线路长度20km。1.2 地质特征1.2.1 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介于秦岭构造带和阴山构造带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处于太行山复式背斜隆起、霍山南北向背斜隆起之间的沁水复式向斜坳陷南端。本区大地构造处于阳城西哄哄晋城石盘东西向断裂带以北、沁水复式向斜盆地南缘南西北东向断裂带及晋(城)获(鹿)褶断带之间;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10的单斜构造,伴有宽缓褶曲
13、和小型断裂,致使局部地层倾角达10以上。受区域构造控制,井田总的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10伴有少量的正断层和陷落柱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北北东向的宽缓褶曲,形成了井田内岩层的波状起伏。区内主要断层和褶曲的走向多为北北东向。伴生的次一级断层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当两者交叉时,后者切割前者,如兴旺庄南、北正断层切割东坡向斜和郭村背斜。南部褶曲和断裂因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偏转成北东,如掘山北背斜,黑山断层等。1.2.2地层本区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1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第三系上新统(N2)和第四系(Q)。1.2.3 断层本区共有断层16条,均为正断层,其中有6条断层落差及规模稍大,分述如下:1.庄头正断层(F1)2. 兴旺庄正断层(F2)3.后沟正断层(F6)4.李家河正断层(F10)5.五龙沟西正断层(F15)6.五龙沟东正断层(F16)1.3 煤层特征1.3.1 煤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下石盒子组和本溪组中偶尔有煤线发育。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14层,自上而下山西组含1、2
15、、3号共3层煤层;太原组含5、6、7、8-1、8-2、9、11、12、13、14、15、16号共12层煤。山西组和太原组二者累计总厚度为118.19206.86m,一般153.57m。含煤15层,煤层总厚3.3818.21m,平均1280m,含煤系数 8.33%。本井田共含6层全区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山西组的2、3号煤层和太原组的8-1、14、15、16号煤层。1.3.2 煤质本区各煤层属贫煤(PM)与无烟煤(WY)。3号煤以贫煤为主,15号煤则以无烟煤为主。从全区看,主要煤层精煤挥发分值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同一煤层呈现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大,挥发分降低,煤变质程度相应加深的规律。垂向上
16、3号煤层精煤挥发份高于太原组15号煤层,表明煤的变质程度增高。本区各煤层的变质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1.3.3 瓦斯井田精查勘探中共采集3号煤层钻孔瓦斯样37个,15号煤层瓦斯样1个;详查阶段采取3、15号煤层瓦斯样各23个。其瓦斯成分与甲烷含量测定结果统计见表1-2。由表可知,太原组15号煤层甲烷含量高于上部山西组3号煤层,说明15号煤层的围岩条件要优于3号煤层。从瓦斯成分测定结果看,3、15号煤层均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根据所测煤层瓦斯成分,本区瓦斯分带可划为沼气带和氮气沼气带。沿0704080410041504一线以东主要为氮气沼气带,以西主要为沼气带;只在井田南部2203、2
17、204孔附近为二氧化碳氮气带。表1-2 主要煤层瓦斯含量成分表煤层编号甲烷含量(ml/gr)瓦斯成分CH4(%)CO2(%)N2(%)C2C8(%)30.3720.126.78(60)4.5698.6470.76(60)0.0094.163.49(60)0.0080.8625.55(60)0.001.60150.0126.106.88(24)0.2498.5566.92(24)0.7528.045.97(23)0.0081.3627.38(14)0.000.470.09(17)备注()内数据为参加统计的样品个数综上所述,本区3、15号煤层均为高瓦斯,煤层埋藏深度是控制本区煤层瓦斯含量的一个主要
18、因素。这是由于随煤层埋深增大,煤层本身及围岩的透气性降低,使得煤中瓦斯难以往外运移、排放,从而有利于瓦斯的富集和保存。1.3.4 煤尘爆炸与煤的自燃 1.煤尘爆炸根据测试成果,3号煤层火焰长度为540mm,平均13.5mm,加岩粉量1535%,平均20.3%,具有爆炸性。所以本区3号煤层为有爆炸危险性的煤层。2.煤的自燃性根据3号煤层燃点测试成果,还原温度(T1)为372393,平均384;原样(T2)为370390,平均380;氧化(T3)为362386,平均374;T为522,平均10;为不自燃煤。据邻近矿山调查资料,邻区各矿山开采的3号煤层均未发生过自燃现象2 井田境界和储量2.1 井田
19、境界井田境界北以长治矿区相连,南邻王报井田,东起庄头正断层,西以12、13号点连线为界。井田境界由26个拐点坐标连线而成。根据以上坐标点圈定的井田范围来看,井田的东部边界以经纬线为界,很不规则。庄头正断层以东为地方煤矿开采区,以西为赵庄井田,该断层区井田内长21km2.7km,往东北向长治矿区延伸,与长治正断层斜交,全长26km。该断层在东田良以北走向为北80东,倾向北北西,倾角70,落差280m,;东田良以南,断层走向为北20东左右,倾斜倾向南南西西,倾角707075,落差5029030180m,自北往南逐渐减少。井田南北长约16.65km,东西宽约14.8km,面积144.01km2。因此
20、,赵庄井田东部以庄头正断层为界。2.2 储量2.2.1 地质储量圈矿井煤层地质储量A+B+C+D级为1838.81Mt;其中3号煤层地质储量A+B+C+D级为903.01Mt,工业储量A+B+C+0.7D级为859.32Mt,其中A+B级为428.48Mt,占工业储量的49.86%。2.2.2 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盘区回采率的储量。盘区回采率:根据设计布置,经计算3号煤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开拓系统地下开采设计 毕业论文 矿井 开拓 系统 地下开采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9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