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数据网关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现场数据网关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数据网关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 京 工 程 学 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 者: 学 号: 208080219 院 系: 通信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光纤通信) 题 目: 现场数据网关设计 指导者: 工程师 评阅者: 2012 年 6月 南 京 The Design of Field Data Gatewa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Bachelor of ScienceBy Supervised byEngineer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
2、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e 2012 摘要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以太网技术用于工业控制的底层网络,直接将现场接入工业以太网进行管理、监控和通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由于大多数的工业控制设备是通过现场总线来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而这种方法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可靠性都不是很好。因此将各种现场总线的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到远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3C2440 32 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工业网关。通过实现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之间的数据转换,使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网络数据处理能力,远程控制、监控、维护等功能。系统以32 位的ARM 嵌
3、入式微处理器S3C2440 为核心,外围扩展了串口、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0、显示等模块构建的硬件平台,并在ADS1.2 环境下移植C/OS-II,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来构建一个嵌入式工业网关软件系统。该系统通过一定的优化和完善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文中给出了系统原理框图和有关程序代码,对系统软件的实现做了阐述,分析了对串口和以太网控制芯片的初始化、发送、接收子程序,以及TCP/IP协议栈和HDLC链路控制协议的部分实现,最后对网关的系统调试做了介绍。关键词:C/OS-II;以太网;TCP/IP协议;以太网控制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
4、opularization of Ethernet technology, the Ethernet technology, which will be used for industrial control at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network, the industrial Ethernet direct access to manag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Since most of the industrial control equipment is t
5、hrough the field bus and host to exchange data, the distance and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by this way of transmission are not very good. So all kinds of field bus equipment through the Ethernet connection to the remote is a kind of appropriate meth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 of industry gatew
6、ay based on 32-bit S3C2440 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processor. Through the data transference between the realization of Ethernet and field bus,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an realize the processing ability of network data, remote control, monitoring, and other functions.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32-
7、bit ARM processor S3C2440 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as its core, expanding the hardware platform including the serial port, Ethernet control chip DM9000, and the display module, develops the corresponding drivers and applications to construct a embedded industrial gateway software system, through the
8、 way of transplanting the C/OS-II in ADS1.2 environment. The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th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through certain optimization and perfection. I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the system block diagram and the program code, then the system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it al
9、so has analyzated on serial and Ethernet control chip, which includes the ways to initialize, to send, and to receive subroutine, after that it is the part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CP/IP protocol stack and HDLC Link Control Protocol. Finally, there will be a introduction of the gateway system debug
10、ging. Key word:C/OS-II;Ethernet;TCP/IP Protocols;Ethernet control chip 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 引言11.2 以太网的发展状况11.3 论文主要内容41.4 论文章节安排4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52.1 系统总体结构52.2 功能结构设计52.2.1 嵌入式数据网关52.2.2 以太网接口62.2.3 现场数据总线6第三章 硬件设计83.1 嵌入式系统硬件总体结构设计83.1.1 嵌入式系统硬件框图83.1.2 嵌入式系统硬件功能设计93.1.3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93.2 嵌入式处理器芯片113.3 以太网控制器1
11、4第四章 软件设计174.1 软件系统模块设计184.2 系统初始化模块设计194.2.1 串口初始化194.2.2 网口初始化194.3 核心操作系统C/OS-II模块204.3.1 C/OS-II嵌入式系统在ARM上的移植204.3.2 核心操作系统C/OS-II模块的建立234.3 应用模块设计264.4.1 TCP/IP网络协议处理模块设计264.4.2 以太网驱动模块设计394.4.3 RS-232串口数据收发模块设计41第五章 系统调试445.1 系统调试方法设计445.1.1 系统调试环境的建立和配置445.1.2 硬件配置及连接485.1.3 系统软件调试48第六章 结论与设想
12、53致谢54参考文献55附录A 以太网现场数据通信系统电路图56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1977年底,梅特卡夫和他的合作者获得了“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的专利,多点传输系统被称为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
13、多路访问)。从此标志以太网的诞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以太网(Ethernet)的技术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共享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家电设备、仪器仪表乃至工业生产的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设备在逐步地走向网络化、集成化和自动化,以便利用快捷的网络资源,实现分布式远程监控、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鉴于传统的工业通讯方式现场总线,存在传输距离短、互操作性差、传输速率低等缺点,而在现代大型工业控制系统中,设备除要完成现场工业生产要求外,还有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数据采集与状态监控,因此,为了实现生产现场的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找到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
14、来解决上述的问题,则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基于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嵌入式系统与网络的日益结合,使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引入TCP/IP协议栈,以支持嵌入式设备接入网络,成为嵌入式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以太网是构筑现代网络的基础,因此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现场数据网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1.2 以太网的发展状况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
15、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当今世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也引起工业控制领域技术上的飞跃,现场总线网络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了起来。很多不同的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TCP/IP协议允许它们互相进行通信。TCP/IP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研究项目,到90年代已发展成为计算机之间最常用的组网形式。它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因为协议族的定义及其多种实现可以不用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公开得到。它成为被称为“全球互联网”或“因特网”的基础,TCP/IP技术不但遍布于全球的家庭、学校、公司、政府机构
16、等,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工业以太网,宽泛的是指工业控制领域中使用的以太网,他在技术上于商用以太网兼容,在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产品的强度、实用性,以及实用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和本质安全等方面能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广,Ethernet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Ethernet传输速率的提高和Ethernet交换技术的发展,给解决Ethernet通信的非确定性问题带来了希望,并使Ethernet全面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成为可能。由于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
17、理层、执行制造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制造执行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快速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给解决以太网的非确定性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使这一应用成为可能。首先,Ethernet的通信速率从10M、100M增大到如今的1000M、10G,在数据吞吐量相同的情况下,通信速率的提高意味着网络负荷的减轻和网络传输延时的减小,即网络碰撞机率大大下降。其次,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交换机将网
18、络划分为若干个网段。Ethernet交换机由于具有数据存储、转发的功能,使各端口之间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帧能够得到缓冲,不再发生碰撞;同时交换机还可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进行过滤,使每个网段内节点间数据的传输只限在本地网段内进行,而不需经过主干网,也不占用其它网段的带宽,从而降低了所有网段和主干网的网络负荷。再次,全双工通信又使得端口间两对双绞线(或两根光纤)上分别同时接收和发送报文帧,也不会发生冲突。因此,采用交换式集线器和全双工通信,可使网络上的冲突域不复存在(全双工通信),或碰撞机率大大降低(半双工),因此使Ethernet通信确定性和实时性大大提高。 近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视频流量和更强大服务
19、器架构的推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程序对带宽的要求也随之增大。在某些关键的互联网汇接节点,已经有汇接8路10 Gbps以太网的网络汇接方案以满足当前带宽需求。很显然,当前的10 Gbps以太网并不能满足这些汇接节点的带宽需求。 在2006年7月,IEEE802.3工作组成立了一个HSSG1(Higher Speed study Group)研究小组,负责调查下一代以太网的需求和要求。HSSG的目标是试图确定在未来37年内满足市场的需求的下一代以太网速度。 根据HSSG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核心网络(网络汇接)和服务器网络(计算I/O)的带宽增长速率是不同。如图所示:图1.1 以太网带宽需求趋势要保证
20、以太网能够更高效更经济地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IEEE802.3起草了下一代以太网技术标准IEEE802.3ba,其中包含了40 Gbps和100 Gbps两种速度,主要针对服务器和网络方面不同的需求。40 Gbps主要针对计算应用,而100 Gbps则主要针对核心和汇接应用。由于以太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实现一个功能全,可靠性高的以太网网关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关系到不同体系结构或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通时,还有其提供协议转换、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网络兼容功能的实现,可见一个功能齐全的网关,在以太网和其他网络之间数据交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3 论文主要内容本课题分为三块来实现,一是以太网现场
21、数据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S3C2440芯片、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0和RS232、RJ45接口。并对硬件整体数据流向做相应的描述。二是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主要是S3C2440芯片对串口的控制,以太网控制芯片对以太网数据的帧传输,单片机对数据封包和解包.三是系统调试,包括调试步骤和结果分析。本文所做的主要是针对以arm单片机为硬件平台、基于以太网现场数据通信系统硬件环境下,用arm 编程语言开发实现现场数据在以太网上的传送和控制的软件设计与调试。主要包括系统控制、传输控制、协议数据封包与解包程序。1.4 论文章节安排第一章绪论,简单的介绍了以太网现场数据通信系统的概念、以太网控制网络、
22、工业控制的发展情况。第二章是阐述整个系统的硬件架构,包括以太网技术,TCP/IP参考模型,详细分析以太网帧、IP包、UDP包格式,软件通信程序实现方面的总体思路,C /OS-II系统移植方面的知识,包括其内核架构,主要调试环境ADS1.2介绍。第三章主要介绍以太网和现场数据网程序的实现,HDLC帧结构,封帧解帧的思路,以太网配置。第四章则是介绍了ADS调试环境,程序烧录方法。 第五章主要就本次实验遇到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做出一个总结。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2.1 系统总体结构本次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是,当RS-232接口收到来自现场总线数据设备的数据,在单片机的控制下,根据TCP/IP分层模型,依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场数据网关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现场 数据 网关 设计 毕业设计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