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趋势报告汇总.doc
《二维码技术趋势报告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维码技术趋势报告汇总.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维码技术国内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相对一维码,它具有更多的优势和使用价值,二维码技术已经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英国、墨西哥、埃及、哥伦比亚、巴西、新加坡、菲律宾、南非、加拿大等世界众多国家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二维码技术最早在美国诞生,但在移动领域应用最多的是日韩和台湾地区。目前全球一、二维码超过250 种,其中常见的有20 余种。而目前国内二维码产品大多
2、源自于国外的技术,如美国PDF417码和日本的QR码,应用最为广泛的码字为QR(Data Matrix)码和DM(Quick Response code)码。二维码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和推广,其技术标准普及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手机与二维码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二维码应用价值,促进了行业的融合。随着市场、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手机二维码将为通信、媒体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手机二维码将在未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随着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为终端的各种应用不断涌现,在未来,手机无疑将成为移动商务赖以发展的最重要的终端之一,而手机二维码的发展将在移动商务的发展中将
3、扮演重要角色。1.1国外二维码技术标准在国外,二维码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全球现有的一、二维码多达250种以上,其中常见的有PDF417,QRCode,Code49,Code16K,CodeOne等20余种。二维码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应用和推广。美国讯宝科技公司(Symbol)和日本电装公司(Denso)都是二维码技术的领头羊。QRCode码是由日本Denso公司于1994年9月研制的一种矩阵二维码符号,它除具有一维条码及其他二维码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可表示汉字及图像多种文字信息、保密防
4、伪性强等优点外,还可高效地表示汉字,相同内容,其尺寸小于相同密度的PDF417条码。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条码打印机都支持QRcode条码。PDF417码是由留美华人王寅敬博士发明。PDF是取英文Portable Data Fil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意为“便携数据文件”。因为组成条码的每一符号字符都是由4个条和4个空构成,如果将组成条码的最窄条或统称为一个模块,则上述的4个条和4个空的总模块数一定为17,所以称417码或PDF417码。DataMatrix主要用于电子行业小零件的标识,如Intel的奔腾处理器的背面就印制了这种码。MaxiCode是由美国联合包裹服务(UPS)公司研制的,用于
5、包裹的分拣和跟踪。1.2 国内二维码技术二维码自身的优势和使用价值,使它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二维码技术也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二维码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ode,DataMatrix,MaxiCode,Code49,Code16K,Code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GB/T17172-1997四一七条码,GB/T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为使二维码技术能够在我国的证照管理领域得到应用,在国外应用软件平台的基
6、础上,该中心开发了人像照片和指纹数据压缩软件。二维码技术已在我国的汽车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医疗急救服务卡、涉外专利案件收费、珠宝玉石饰品管理及银行汇票上得到了应用。中国原有的二维码国家标准是从美国PDF417码和日本的QR码(Quic Response,快速响应) 翻译过来的。随着国内技术不断创新,自主二维码技术开始出现,并得到国家认同和推荐。以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I)发布的PDF417规范为基础,1997年12月正式颁布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编制的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GB/T17172-1997)。2000年12月颁布了基于日本QRCode的国标GB/T182842000快速响应矩
7、阵码。2003年,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龙贝二维矩阵码,又称龙贝码(英文名称LPCode)。2005年北京青铜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推出自主研发QT二维码形码和QT二维码形码手机识读软件。2005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北京网络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标准汉信码,该标准已通过国家标准报批会和科技部十五科技项目验收会,获得由院士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矽感科技建立在矽感核心技术之上的“网格矩阵码”、“紧密矩阵码”被信息产业部颁布为国家电子行业标准(SJ/T11349-2006,SJ/T11350-2006)。2006年5月25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二维码网格矩阵码
8、(GM)SJ/T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CM)SJ/T11350-2006两项行业推荐标准,此两项标准于2006年5月30日起实施。1.3 国内外二维码实际应用案例Case 1: 微软Tag二维码识别服务官方主页已上线在上海世博会上,微软是美国馆的赞助商之一,微软为每个美国馆参展商提供了MS Tag(二维条码)技术,所有展品一旦使用MS Tag,只需用手机拍摄下二维条码,即可自动讲解该展品的相关信息。微软的Tag服务开发已久,它并未采用传统的正方形像素,而是与众不同地采用三角形和彩色来保存数据,经过长达一年的测试后,微软Tag服务终于以“V1”的方式正式发布,一个专门的主页已经
9、上线微软的Tag服务主页上可以用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获取Tag识别程序Tag Reader的下载链接,但是目前短信下载仅支持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微软也给出了Tag技术的各种有趣的可以运用的地方,你可以把Tag识别码印到T-Shirt上,也可以放到卡片上,让其他人用手持设备来“识别你”。 微软公司的Tag技术允许用户把手机当成“移动条形码阅读器”来使用,用户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条形码,然后拍照,这时手机中的Tag应用程序就会对条码所含信息进行解读。Case 2: 在平面媒体上的二维码可以很方便使用户通过手机获取详尽的信息。韩国 LNISoft推出QR代码服务突破条形码容量限制A某正在看报上关
10、于新电子产品的报道文章,他突然很想知道该产品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于是取出智能手机,在报纸上的“QR代码”上刷了以下,手机上立即显示出关于该产品的视频信息。上述景象并非遥不可及。随着智能手机万能时代的来临,韩国的LNISoft公司成功地开发,推出了类似的服务。“QR(Quick Response)代码”是黑白格子纹样的二维条形码,突破了既有条形码的容量限制,是能装载更多信息的新概念代码。任何人都能通过开放式许可免费使用,但是需要识别软件。2010年5月25日,LNISoft公司宣布,运用“QR代码”开发出了能用智能手机浏览各种信息的新概念移动服务“CodeOn”。通过该服务,对于报刊上的房地
11、产广告,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浏览更为详尽的视频、照片、文字信息。“CodeOn”的特点在于,不同于既有的“QR代码”服务,是基于网络的软件,无论何种智能手机都能方便地使用该服务。2.1 手机二维码产业链及商业模式分析二维码与手机结合,为二维码带来更广泛的应用。二维码目前主要是在行业或企业中应用,对于消费者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它,但二维码与手机结合拓展了二维码的应用空间,最显著的特征,使得二维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随着全球二维码技术的不断成熟,二维码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近几年来,二维码被成功地引入手机应用,并被认为是缔造“杀手级”增值业务应用的重要工具。技术正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二维码不再向
12、是一个黑白条块/方快,它将成为新的信息沟通平台,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应用价值。1)促进跨媒体营销发展手机二维码促进了媒体、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带来一个全新的跨媒体营销平台。使得平面媒体、移动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媒体优势,为企业开辟新营销服务;对于平面媒体延伸了媒体空间、带来新的广告形式,对于广大企业,利用该平台,开创新的营销模式、增进与客户的互动、提升客户服务。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在时间、空间、媒介三个维度上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比如一个简单的商品广告,消费者通过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产品详细介绍、经销商名录、成功案例、其他产品系列等信息,甚至通过二维码登录广告商的WAP
13、网站。2)促进社会和企业资源的节约,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手机二维码在应用到电子票务降低票据制作成本、减少配送成本、提升票务防伪和检验能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手机二维码在应用到电子折扣上,提升促销效果、增进与客户的互动、降低折扣券制作成本等;手机二维码用在防伪盗版上,可以有效打击防伪盗版,保护消费者利益,为企业创造效益。手机二维码用于交通违章处理上,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为手机用户带来精彩体验手机二维码的发展简化手机用户信息输入,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展手机上网入口,带给我们更多精彩体验。4)促进运营商和SP的增值业务发展对于移动运营通过二维码作为增值业务引擎,促
14、进了基础通信和增值业务的发展。虽然增值业务得到比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是有非常多的手机用户不知道增值业务如何使用或者由于使用不方便而不愿使用,通过二维码可以建立移动增值业务引擎,可以大大促进增值业务的发展。手机二维码的发展,将带来丰富的应用,根据诺达咨询的归类,手机二维码可以细分位3类:手机二维码识读应用、手机二维条码增值业务引擎应用、电子回执。正是由于应用的差别,所以不同应用下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都会有所不同,另外,由于技术厂商在对待技术的策略不同,也将会带来商业模式的差异。手机二维码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移动支付:手机的支付一般是通过手机钱包来实现的,手机钱包可以当作现金、储蓄卡
15、、保管柜钥匙、火车票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功能都汇聚到手机钱包的功能中,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手机支付是手机二维码最典型的应用,二维码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支付方式中。例如,日本的NTT DoCoMo公司采用二维码技术来实现移动支付,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在便利店中支付手机账单。账单信息会被储存在二维码中,并可以通过i-mode的计费中心下载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二维码还可以处理更复杂的信息,商店收费处的扫描器可以读取包含计费信息的二维码,用户可以直接支付现金给收费处。交易的信息则通过收费处传送回计费中心。(2)电子票务:电子票务也是二维码的典型应用,该应用需要结合售票单位的网站、售票信息发布平台共
16、同完成。消费者如果有购票的需求,可通过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关的票务信息,然后可根据相关信息发短信至售票系统,再按提示进行手机支付。支付完成后,售票系统会把电子票以二维码的形式发送到购票者手机中,完成购票流程。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航就提供移动票务服务。顾客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购买客票,还能通过读卡器识别手机上的代码,完成检票并获得登机牌。日航还在机场各处安装读卡器,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或卡在机场商店中消费航程积分。在使用FeliCa手机的用户中,60%的用户每周至少会使用一次支付功能。韩国首尔龙山驿高速铁路车站的电影院也应用了二维码来替代传统的售票方式。其具体做法是,观众用手机到电影院的网站上下载储
17、存有座位号等信息的二维码,在进入电影院时只需将手机二维码扫入读码器即可入场,票款再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扣除,完全实现了无纸化作业。(3)二维码的识读应用:识读应用也是二维码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用于平面介质上。消费者可以利用照相手机内建的读码软件,轻轻对准平面杂志或是海报上的二维码一拍,就可以将二维码图形立即转化为文字,或是连接到相关网址,更方便地实现手机上网或内容下载。2003年,日本电信运营商KDDI首先推出手机二维码业务。比如,在一张CD或者DVD光盘上,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来了解光盘的内容;在旅游景点配合GPS快速定位等。其后不久,韩国与中国台湾也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手机条码业务。现在,在日本
18、、韩国和中国台湾,手机条码已经随处可见。除了杂志和报纸,二维条码还被印在名片、户外广告牌、优惠券和产品包装等介质之上。在二维码的识读应用方面,韩国做得也比较成功,他们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就安装了读取二维码信息的读码器。学生进入图书馆时,只需打开手机,调出手机上存储的二维码,然后将手机屏幕靠近读码器,便可将个人信息传到图书馆的电脑中进行身份识别,识别无误就可以进入图书馆,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这种二维码识别方式已经替代了原先必须检验学生证的传统方式。此外,图书馆借阅厅的电脑系统也与二维码读码器实现了连接。学生只要将手机上用于身份识别的二维码扫入读码器,便可在旁边的电脑上查阅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4)
19、防伪功能:二维条码具有多重防伪特性,它可以采用密码防伪、软件加密及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纹、照片等进行防伪,因此具有极强的保密防伪性能。在韩国的大学中,为了杜绝冒充别人出勤,学校专门在教室中安装了读取二维码信息的读码器。每个学生在进入阶梯教室时,都需要用储存有个人信息二维码的手机或磁卡进行扫码。然后,教师即可根据这些信息得知学生的出勤情况。由于每个人的二维码都具有唯一性,因此这种方式有效杜绝了冒充别人出勤。2.2 手机二维码的技术标准进展手机二维码的技术是指以二维码标准为核心,将手机作为载体,而展开的码制编码、译码、识别、被识别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二维
20、码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并有许多国家开始应用这项技术。全球现有的一维码、二维码多达250种以上,其中常见的有PDF417、QRCode、Code49、Code16K、CodeOne等20余种。在众多的二维码技术标准中,QR(Quickly Response)码与DM(Data Matrix)码应用最为广泛。DM码产生于1989年,包括NASA、USDoD两种标准。DM码主要采用了复杂的纠错码技术,使得该编码具有超强的抗污染能力。目前DM码在韩国市场上属于手机二维码的主流技术。QR码是由日本Denso公司于1994年研制的一种矩阵二维码符号,该二维码已经成为日本主流的手机二维码技术标准,它的
21、最大特点就是可高效地表示汉字。国内来说,信息产业部规定了三个可遵循的手机二维码标准:DM 和QR 标准属国际标准,只有清华紫光的二维码标准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其中QR码在国际主流技术标准上推出了中文汉字的编解码方式,得到中国移动的认可。QR码容量密度为16KB,一般信息量达到2KB以上,可以放1817个汉字、7089个数字或4200英文字母。在汉字信息处理上,QR码比其他二维码的效率高20。相对于QR码,DM码信息容量小、应用简单,在汉字的应用种类也比较少。可以根据商业模型和应用特点进行选择,如主推封闭运营的商业应用可采用DM码,若推广个人应用可使用QR码。2.3 国内手机二维码应用情况目前
22、手机二维码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市场还非常不成熟。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下,2006年手机二维码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各类应用始出现。中国移动、技术服务提供商是目前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移动已经从2005年的4个试点城市拓展到了9个城市,2006年8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手机二维码服务。目前已经在电子回执和增值业务引擎方面推出不少应用,但由于用户认知低、支持手机二维码的手机终端不多,发展还比较缓慢。在中国,手机二维码才刚刚开始应用,2006年8月,中国移动推出手机二维码业务,到现在,一些企业对手机二维码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如IBM将手机二维码印制在X系列服务器的宣传册上;雪铁龙在其C4型汽车的平面广告中使用
23、中国移动二维码;卓越网通过中国移动二维码建立了手机移动书店;易初莲花则在北京总店和5个分店全部使用印有中国移动二维码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店内广告、立柱广告、地铁广告也加以张贴但知道二维码的企业是少数,尝试使用的就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说明手机二维码在中国的使用是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则说明手机二维码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目前中国手机二维码的应用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大众对手机二维码并不熟悉,相当多人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应用了。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和手机厂商也都不积极于手机二维码的应用,导致整个产业链协作不畅。此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技术往往还没有开始广泛使用就已经被人遗忘。因此,
24、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手机二维码的前景并不乐观,只能算是手机媒体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性手段,必然会被更为先进的模式所代替。技术服务商作为二维码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参与手机二维码的技术服务提供商有上海龙贝、清华紫光、东方惠科、福建新大陆、意锐新创科技深圳矽感、银河传媒等,大多数企业都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特别深圳矽感的CM、GM被信息产业部颁布为国家电子行业标准,目前正积极与媒体合作,建立跨媒体的信息服务平台。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二维码目前发展中的问题逐步解决,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都将为二维码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手机阅读条码正成为通信、媒体、传统行业融合的桥梁,推进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维码 技术 趋势 报告 汇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