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doc
《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河 南 理 工 大 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姓 名:康奋飞 学 号:310902010608学 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 级:采矿工程09-6班设计题目: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指导教师:宋常胜职 称:副教授二一三年六月摘 要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10平方千米,走向约5千米,倾向约2千米,年产量90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平均倾角10度,平均煤厚5.9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瓦斯涌出量大,涌水量也大。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立井加暗斜井二水平开采,设计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
2、空区。并对矿井运输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立井、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高产高效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mine area of 10 square kilometers, to about 5 km, tendency of about 2 km, the annual output of 900000 tons. Ida coal seam is r
3、elatively stable, the average angle of 10 degrees, the average coal thickness 5.9m, the overall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Large amount of gas emission, water quantity is large. Preliminary design of mine development and prepare the wa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eological data situati
4、on, this mine decided to adopt vertical dark Shai Ni level mining, design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coal mining technology, long wall mining method, with all cross fell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mined-out area.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of the various production system of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5、 mine ventilation calculation, as well as mine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est,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entire mine. Mine all realize mechanization,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reference has realized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mode
6、rn mine experience, realize one mine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mine so as 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words: shaft, longwall,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前 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四年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堂课,也是对毕业生质量的最后一次检查。它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平台。在学校安排下,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7、,已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系统,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践,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毕业设计,是一次由工科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的考验,更是一次作为工科学生是否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基本素质的考察。所以设计期间,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要求,以严谨的态度力求使设计合理完善。 本设计是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马村矿地质资料为基础,根据本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经过三周时间的矿井实习,已经收集了详细的矿井资料,通过仔细的学习与研究,基本掌握了矿井的实际情况,为接下来的矿井初步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设计始于3月18日,历时两个多月,在老师的指导下,于6月5日结稿。矿井自然地质条件简单,主采 二
8、1煤层,平均厚度 5.9m,属厚煤层。煤层自燃性为不易自燃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中马村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涌出量大,经抽放后,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5.50m3/t,绝对涌出量为23.8538.26m3/min。矿井涌水量较大,正常涌水量 1794.6m/h,最大涌水量3340.8 m3/h。通过毕业实习现场考察学习,在收集的资料基础上,按照毕业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要求,广泛参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的有关书籍、资料和网络信息,依据煤矿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在原则上指导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的有关规定和煤矿工业设备选型的要求,对焦作中马村矿进行了矿井初步设计。 设计中所采用的矿井开拓方式、准备方式以及
9、回采工艺经过方案比较和验算符合自然地质条件限制,满足设计要求。所选用工业设备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矿井自然地质条件相匹配,能够顺利达产,满足技术上最优、经济上最省的设计原则。本次设计主要对矿井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进行了初步设计,对矿井运输、提升、通风等生产系统进行了描述和设备选型计算。设计中采用立井两水平上山开拓,二水平暗斜井延深,采区式准备,布置一个综采走向长壁工作面,一个工作面满足90万t/a 的生产要求,在井田两翼的上部边界建两个风井,采用对角式通风以解决瓦斯突出问题。设计时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10、与规定,以安全高效为原则进行生产。通过本次采矿专项初步设计的锻炼,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有了系统的掌握和深化,对矿井设计的开拓方式、准备方式、采煤方法以及矿井通风等重要环节的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基本具备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设计的图纸通过CAD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的CAD绘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次设计是在矿压教研室宋常胜老师的多次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宋常胜老师以及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们对我本次设计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我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学习本专业技能,不辜负各位老师们的期望!目 录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1
11、 井田概况11.1.1 交通位置11.1.2 地形、地貌11.1.3 地表水系11.1.4 气象特征21.1.5 地震情况21.1.6 自然和生态环境概况21.2 地质特征31.2.1 地层31.2.2 构造61.2.3 煤层91.2.4 煤质91.2.5 水文地质101.2.6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31.2.7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述162 井田开拓182.1 井田境界18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2.2.1 矿井地质资源量182.2.2 矿井工业资源量192.2.3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212.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212.2.5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232.
12、3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242.3.1 矿井开拓方式242.3.2 矿井开拓方案比较252.4 井筒302.4.1 主井302.4.2 副井312.4.3 风井332.5 井底车场及大巷342.5.1 井底车场342.5.2 设计基本参数352.5.3 一些基本问题的确定352.5.4 线路联接计算362.5.5 轨道线路平面布置392.5.6 通过能力计算392.5.7 坡度422.5.8 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423 大巷运输及设备453.1 运输方式的选择453.1.1 井下煤炭运输453.1.2 井下辅助运输453.2 矿车463.3 运输设备选型473.3.1 大巷煤炭运输设备选型473
13、.3.2 运输上山胶带输送机的选型483.3.3 井下辅助运输设备选型484 采区布置及装备554.1 采煤方法554.1.1 采区煤层开采条件554.1.2 采煤方法选择554.1.3 采煤工艺554.2 采区布置584.2.1 首采区数目和位置选择584.2.2 首采区特征584.2.3 采区巷道布置604.2.4 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604.3 采掘设备选型614.3.1 设备选型614.3.2 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634.4 采区车场线路设计654.4.1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布置654.4.2 甩车场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664.4.3 甩车场线路设计685 通风和安全715.1 概况715.1
14、.1 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715.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715.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715.2 矿井风量计算725.2.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725.2.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745.2.3 峒室实际需风量745.2.4 风速验算755.3 矿井通风设备选型765.3.1 计算原则765.3.2 计算方法765.3.3 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795.3.4 扇风机选型805.3.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836 矿井建设工期856.1 指标选取856.2 关键线路856.3 工期计算86致 谢90参 考 文 献91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 交通位置中马村
15、矿地处焦作煤田中部,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部8公里,行政隶属焦作市马村区待王镇管辖。本区煤矿铁路专用线与新(乡)焦(作)铁路在待王站接轨;矿区交通便利地理座标东经113162-1132211,北纬351537-351911。交通位置详见图1-1。 图1-11.1.2 地形、地貌中马村矿在地貌上属于太行山东南麓的山前冲、洪积缓倾斜平原,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简单。最高海拔标高位于08剖面线北西端,为163.00m,最低海拔标高位于矿区东南部边界3号拐点处,为111.00m,相对高差52.00m。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迳流和排泄。1.1.3 地表水系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区内属山前冲、洪积缓倾斜平原,由北向
16、南逐渐下降,地面坡度相对较大,迳流条件较好,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区内中部山门河,发源于北部太行山区,以南北方向纵贯全区,河道宽70200m,河深57m,河床坡度为2,该河平时干涸无水,惟雨时有短暂洪流,但未曾出现过洪水溢出河岸现象,据1956年8月31日在白庄附近观测,其洪流量为5.83m3/s。1.1.4 气象特征据焦作市气象资料,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594.40mm,日最大降雨量为151.80mm(1963年8月8日);年最大降雨量为1107.70mm(1975年),年最小降水量248.40 mm(
17、1983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33.50mm,相对湿度66.25%,绝对湿度12.89毫巴。年平均风速3.10m/s一般风力2-3级,以西北风和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为9级,最大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19cm,冻土期多集中在12月份和元月份。1.1.5 地震情况据焦作市地震局资料,本区历史上未发生大的破坏性地震。该区地震裂度为7度。1.1.6 自然和生态环境概况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25%,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东起修武,西至
18、博爱,南接武陟,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20公里,保有储量32.4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 。焦作市水资源丰富。有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地表水资源充裕;焦作市还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将从焦作通过。丰富的水资源在中西部地区是不可多得的。焦作区内地貌类型较全,自北向南,山地、丘岗、平原、滩涂皆备。全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工交建筑用地等四大类,其中耕地面积为257.9万亩,境内有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其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工程地质和区域定性好,且近邻矿点、水源、
19、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1.2 地质特征1.2.1 地层本区属全掩盖区。据矿井和钻孔工程揭露,发育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P1x)、上石盒子组(P2s)和第三、四系(Q+N),现分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在区外北部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有大面积出露,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底,其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少许角砾状灰岩及黄绿色泥灰岩;上部为青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厚度大于100.00m。(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
20、)在区外北部有零星出露,由灰色、深灰色铝土质泥岩、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组成。其中铝土质泥岩具鲕粒结构,含黄铁矿结核。底部常为中粗粒砂岩或砂砾岩。本组厚度为7.9441.30m,平均24.66m,以滨海泻湖相沉积为主。本溪组与下伏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C3t)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在区外北部有零星出露,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共含煤6层,可采煤层集中于中下部,其中一2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一5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偶见可采点。本组平均厚度为86.36m.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三)二叠系(P)本区二叠系含煤
21、地层平均厚度620.62m,从下而上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含七个煤组(段)其中二煤组含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组均不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1、下统山西组(P1sh)自L9灰岩或硅质泥岩顶至砂锅窑砂岩底,为一套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为主组成的含煤地层,即二煤组。平均厚度为83.94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据区内钻孔揭露,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和砂岩组成,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据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三、四、五、六等四个煤段。 三煤段自砂锅窑砂岩(Ssh)底至四煤底板砂岩(Ss)底。底部为中粗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Ssh),厚0.
22、4016.78m,平均5.65m,含黑色泥质包体和泥质条带,局部见石英细砾,硅钙质胶结,交错层理,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的分界标志层。下部为浅灰紫灰色铝土质泥岩(俗称小紫泥岩),具鲕状结构,鲕粒成分为菱铁质,易于辨认,为本区辅助标志层。中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及菱铁质鲕粒。三煤段厚80.37131.50m,平均101.44m。三煤段以三角洲平原湖泊相沉积为主。 四煤段下部为四煤底板砂岩(Ss),厚2.6022.48m,平均10.59m,岩性为灰灰绿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石英细砾和泥质团块,泥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中部为灰灰绿色砂质泥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 焦作 煤业 集团 中马村矿 号井 90 矿井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