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课件.ppt
《品质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质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30.03.2023,2,內容提要,1.品質管理系統的基本知識,2.品質管理系統的基本要求(ISO9001),3.品質管理系統的建立與實施,4.品質系統稽核,30.03.2023,3,1.1品質管理系統的基本概念,品質管理:,品質管理系統:,系統:,管理系統:,要素:,在品質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在品質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系統;,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建立方針和目標並實現這些目標的系統;,指構成體系的基本單元或過程;,30.03.2023,4,3.1品質管理體系標准的產生和發展(一)二戰:軍品,對供應商提出品質保證要求;50年代末:軍品,MIL-9
2、858-A及其它有關供應商評定標准;70年代初:原子能發電和壓力容器亦建立品質保證標準;70年代末:英/法/加等發達國家先後制定民品品質管理和 品質保証國標准;,1.2 ISO9000 族品質管理體系標准,30.03.2023,5,3.1品質管理體系標准的產生和發展(二)7080年代:國際貿易的發展要求建立國際標准;1979年:ISOTC176成立;1986年:發佈ISO8402品質術語標准,並於次年發佈 ISO9000系列標准;90年代:依2000年展望對標准進行兩次修訂,分別修訂 成94版和2000版ISO9000標准;,1.2 ISO9000 族品質管理體系標准,30.03.2023,6
3、,1.2.2 2000版ISO9000族標準的結構,五項標准,ISO9000 品質管理系統 基礎和術語ISO9001 品質管理系統 要求ISO9004 品質管理系統 業績改進指南ISO19011 品質和(或)環境管理系統審核指南ISO10012 測量控制系統,技術規范技術報告,ISO/TS 10006、10007、21095ISO/TR 10013、10014、10017、10018,小冊子,品質管理原則、選擇和使用指南、小型企業的應用,30.03.2023,7,1.2.3 2000版ISO9000族核心標准簡介,ISO9000 品質管理系統 基礎和術語,主要內容:八大原則/12大基礎/80個
4、品質術語;此標准明確了ISO9000標准的基礎和框架,30.03.2023,8,ISO9001 品質管理系統 要求 簡介,主要內容:提供了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標准應用:1.指導組織建立和實施品質管理系統;2.用於驗證組織品質管理系統是否有效運作,並具有持續穩定地提供滿足客戶要求和適 用法律法規要求的能力;,30.03.2023,9,ISO9004 品質管理系統 業績改進指南簡介,主要內容:提供了超出ISO9001要求的指南和 建議并自我評定和改進的示例;,標准應用:1.不用於認證或合同,亦不是ISO9001實施指南;2.幫助組織用高效和有效的方式識別並滿足客 戶和其它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實現
5、/保持和改 進組織的整體業績;,30.03.2023,10,ISO19011品質和(或)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指南簡介,主要內容:提供了品質和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原 則/審核方案管理/審核實施/審核員 資格要求的指南;,標准應用:1.適用於所有品質和(或)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指導其內審或外審工作;,30.03.2023,11,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1.品質管理之第一原則:建立顧客導向之組織 滿足顧客需求和超越顧客之期望,是組織永續經營的主要基礎,故為達成此項原則組織於建置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1.1 瞭解組織涵蓋之所有顧客在產品、交期、價格與可靠性 等之需求與期望;1.2 明確顧客與組織相關人
6、員(如企業主、員工、供應商、社會大眾等)彼此在需求與期望之間的平衡點;1.3 就雙方之需求與期望進行溝通;1.4 衡量顧客滿意度與所採取措施的結果;1.5 管理組織與顧客間之關係。,30.03.2023,12,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2.品質管理之第二原則:領導作用 領導應建立與組織方針及目標的相一致,並創造與維持一良善內部環境,使組織全員均能參與達成組織之目標。為達成此原則組織於建立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例如:2.1 瞭解與反應組織內部環境之變革;2.2 考量組織所有成員之需求含企業主、員工、供應商、社會大眾等;2.3 明確組織未來願景;2.4 建立信任與消除恐懼促進公開化與誠實的溝
7、通;2.5 建立人員在執行其職責所需之資源與自由度;2.6 激勵、獎勵與認同組織人員之付出;2.7 教育與訓練人員;2.8 設定具挑戰性之目標實施策略,以完成目標。,30.03.2023,13,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3.品質管理之第三原則:全員參與 組織之各階層所有人員均須參與品質管理活動使人員發揮出能力以致使組織獲益。故為達成此項原則組織人員於建置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3.1 接受被賦予之權責,以解決問題;3.2 積極地覓求機會,以促使改善;3.3 積極地覓求機會,以增進自我能力、智識與經驗;3.4 不吝嗇地與他人分享知識與經驗;3.5 以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導向;3.6 以更佳之表現
8、,代表組織面對顧客與社會大眾;3.7 在工作中獲得滿足并能熱誠與驕傲地成為組織的一員。,30.03.2023,14,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4.品質管理之第四原則:採取流程方法 將組織之相關資源與作業活動運用流程管理方式,便獲致更佳之效益,故為達成此項原則組織應在建置品質系統時,採取以下之措施:4.1 定義出欲達成預期結果之流程;4.2 界定與衡量流程之輸入與輸出;4.3 界定組織各功能之流程介面;4.4 評估流程對顧客、供應商以及與流程有關人員之可能風險、影響及沖擊;4.5 建立明確的職責、權利與義務來管理流程;4.6 界定出內部與外部顧客供應商及流程有關之人員4.7 當設計流程時為達成預期
9、之結果應考量流程之步驟活動流程圖管制點訓練需求設備方法資訊及其它所需資源。,30.03.2023,15,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5.品質管理之第五原則:以系統方法來管理 系統方法為所設定之目標界定、瞭解與管理相關流程,以改善組織效益與效率,故為達成此項原則組織於建置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5.1 藉由既定目標之流程來定義系統;5.2 結構化系統,使能以最有效之方式達成目標;5.3 了解系統之流程間的相互依賴性;5.4 持續地以衡量與評估來改善系統;5.5 在採取行動之前,設立資源之限制。,30.03.2023,16,6.品質管理之第六原則:持續的改善 持續改善應為一長久性組織目標,故為達
10、成此項原則組織應於建置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6.1 組織的每一成員,均應設立產品、流程與系統持續改善目標;6.2 運用基本的強化改善與突破改善之觀念;6.3 持續地改善所有流程之效果與效率;6.4 強化作業的預防;6.5 提供組織成員在改善工具與方法之適當教育訓練,如PDCA管理循環、問題解決、流程再造與流程變革;6.6 建立評估與目標指引及監控改善;6.7 認可改善作業。,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30.03.2023,17,7.品質管理之第七原則:以事實來進行決策 有效的決策應以資料與資訊分析為基礎,故為達成此項原則組織在建立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7.1 收集與目標相關之資料
11、與資訊,並進行衡量;7.2 確認資料與資訊應具正確性、可信度與易於取得;7.3 使用有效之方法分析資料與資訊;7.4 了解適宜的統計技術之價值;7.5 基於合理之分析加上經驗與直覺,訂定決策且採取行動。,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30.03.2023,18,8.品質管理第八原則:相互獲益的供應商關係 組織與供應商是相互依賴的,建立一相互獲益的關係,可強化雙方創造價值之能力,故為達成此項原則組織於建置品質系統時,應採取以下之措施:8.1 界定與選擇關鍵的供應商;8.2 建立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配合之供應商關係;8.3 創造明朗與透明化之溝通;8.4 發起聯合行動,發展與改善產品及流程;8.5 聯合建
12、立明確瞭解顧客需求;8.6 分享資訊與未來發展計劃;8.7 認可供應商之改善與成就。,1.3品質管理八大原則,30.03.2023,19,第二單元,品質管理系統的基本要求(ISO9001),30.03.2023,20,ISO 9001:2000 標準架構,條文-1適用範圍(Scope)-2參考標準(Normative reference)-3辭彙與定義(Terms and definitions)-4品質管理系統(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6資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7產品實
13、現(Product realization)-8量測、分析及改善(Measurement,analysis and improvement),30.03.2023,21,ISO 9001:2000新版標準,0.1概述 本標準闡述品質管理系統要求事項 本標準在顯示及評鑑組織滿足客戶與法規要求 能力之依據 本標準目的並非隱含要品質管理系統一致 組織品質文件應適合本身之活動,並非標準結 構 產品(或服務)技術要求的補充標準,30.03.2023,22,ISO 9001:2000新版標準,0.2流程方式 任何活動或作業是由輸入轉化為輸出,通稱之為“流程”組織的功能是鑑別及管理許多相互聯接相關之流程 組
14、織內系統化鑑別及管理不同的流程,尤其是對這 些流程的互動可稱為以“流程方式”管理 標準中採用“流程方式”去管理組織及其流程是將為 改進之鑑別、管理及機會做準備 下圖為完整之QMS過程模型,並顯示流程間之互動 關係 此模型整合四項主要標題,展示於條文5,6,7及8中,30.03.2023,23,ISO 9001:2000新版標準,管理責任,客戶需求,客戶滿意度,品質管理系統持續改善,輸入,輸出,量測分析及改善,資源管理,產品實現,品質管理流程模式圖,產品,30.03.2023,24,ISO 9001:2000新版標準,0.3與ISO 9004之關係ISO 9001與ISO 9004為相同標題的品
15、質管理系統標準兩者範圍不同,但有相同架構ISO 9004:2000有較廣範圍為QMS一般之指引ISO 9004:2000不做驗證使用,30.03.2023,25,ISO 9001:2000新版標準,0.4與其他管理系統的相容性分享共同管理系統原則,以求消除不必要之重複 與衝突,如與ISO 14001:1996相容不包含其他系統如:環管、職業安衛或財務管理本標準允許組織調整或整合相關管理要求依本標準建立之QMS並非要獨立建立於現存管理 系統之外,而是採用現存系統或文件有可能符合 本標準要求,30.03.2023,26,ISO 9001:2000新版標準,1.適用範圍(Scope)1.1概述(Ge
16、neral)本國際標準規定一個組職的品質管理系統:a.需展現其能力以持續提供滿足顧客及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 b.藉系統的有效運作,包括系統中持續改善之諸流 程,及符合顧客與適用法規要求的保証,以提高顧客滿意為目的 注:本國際標準內,“產品”一詞僅適用於針對顧客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30.03.2023,27,ISO 9001:2000新版標準,1.2 適用性(Application)減少範圍以不影響組織符合產品/服務之能力QMS排除之條款僅限條款7“產品實現”排除項目在品質手冊中明定(見4.2.2)排除條款不能解除組織對客戶要求之責任(對 法規要求亦然),30.03.2023,28,ISO 900
17、1:2000新版標準,2.0 參考標準ISO 9000:2000品質管理系統-基礎與辭彙主要內容為ISO9001名解釋與品質管理原則簡介,30.03.2023,29,ISO 9001:2000新版標準,3.名辭及定義(Terms and definitions)供應商 組 織 客 戶(顧客)Supplier Organization Customer本國際標準內所述“產品”一詞,也可表示為“服務”的意思,30.03.2023,30,ISO 9001:2000新版標準,4 品質管理系統(QMS Requirements)4.1一般要求事項組織應依本國際標準之要求建立、文件、執行、維持一個品質管理
18、系統及持續改善其成效組織應 a.鑑別管理QMS所需之流程及其適用性(1.2)b.確定流程順序及交互作用 c.決定所需的標準與方法,以確保流程的運作及管制是有效的 d.確保所需資源資訊的取得,以支援這些流程之運作與監控 e.監控、量測、分析這些流程 f.執行所需的措施以達成這些流程所計畫的結果及其持續改善,30.03.2023,31,4.品質管理系統(QMS),4.2 文件化要求4.2.1 概述 品質管理系統文件應包括:a.文件化說明的一項品質政策與諸品質目標 b.一份品質手冊 c.本國際標準要求之“文件化程序“d.組織確保流程有效規划運作與管制所需之文件 e.本國際標準所要求的品質記錄 注1:
19、在本國際標準中出現有“文件化程序“時,其意指程序被建立、文件化、執行及維持 注2:品質管理系統的文件化程度依:a.組織的規模及活動的類型 b.流程複雜度與交互作用 c.人員之勝任能力 注3:文件化可為任何格式或型態的媒體,30.03.2023,32,4 品質管理系統(QMS)4.2.2 品質手冊(Quality Manual),品質手冊應被建立與維持,其包含:a.品質管理系統之適用範圍,包括任何排除條款的細節與理由(1.2)b.針對品質管理系統所建立或可參照的文件化程序 c.品質管理系統諸流程間相互關系的一項描述,30.03.2023,33,4.品質管理系統(Quality Managemen
20、t System)4.2.3 文件管制(control of documents),品質管理系統所必須之文件應予以管制,一份文件化程序應被建立以界定所需的管制:a.文件發行前核准其正確性 b.需要時審查,更新且再核准文件 c.確保文件變更及現行版本狀態被鑑別 d.確保使用地點具有相關版本之適用文件.e.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讀,易於鑑別 f.確保外來原始文件原稿被鑑別並管制其分發 g.預防作廢文件被誤用,假如因任何目的而留存時,對其加以適當的鑑別品質記錄為一種特別型態的文件應依“4.2.4”的要求加以管制,30.03.2023,34,4.品質管理系統(Quality Management Syst
21、em),4.2.4 品質記錄的管制(Control of records)品質紀錄應被建立及維持以提供符合各項要求及品質管理系統有效運作的証明.品質紀錄應保持清晰易讀易于鑑 別及取用.一份文件化的程序應被建立以界定品質紀錄的鑑別,儲存.保護.取用.保存期限及廢棄處置所需的管制.,30.03.2023,35,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1管理承諾(Management commitment)最高管理階層應提供下列對品質管理系統發展與執行及持續改善其有效性之承諾之証明:a.在組織內傳達符合客戶及法令規章要求的重 要性 b.建立品質政策 c.確保各項品質目
22、標被建立 d.實施管理審查 e.確保資源的取得,30.03.2023,36,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2顧客導向(Customer Focus)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客戶之需求被決定並達成提高客戶滿意之目的(參閱7.2.1,8.2.1),30.03.2023,37,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3品質政策(Quality Policy)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品質政策:a.適合於組織之目的 b.包含符合要求及持續改善品質管理系統有效 性之承諾 c.提供一個建立及審查品質目標之架構 d.在組織中被傳達及了解 e.被審查
23、其持續適切性,30.03.2023,38,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4 規劃(Planning)5.4.1 品質目標(Quality Objectives)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a.包含所需符合之產品需求(7.1a)的各項品質目標於組織內各相關職能與階層被建立 b.文件各項品質目標應可被量測且與品質政策一致,30.03.2023,39,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4.2 品質管理系統規劃(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lanning),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a.品質管理系統規劃被執行以符
24、合條款 4.1及各項品質目標的要求 b.當規劃及實施品質管理系統變更時,品 質管理系統的完整性仍得以維持,30.03.2023,40,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5 責任、授權與溝通(Responsibility,authority and communication)5.5.1 責任與授權(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組織內責任與授權被界定并在組織內溝通,30.03.2023,41,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5.2 管理代表(Management repr
25、esentative)最高管理階層應指派管理階層中之一員,在不受其他責任影響下,其應有的責任與授權包括:a.確保品質管理系統所需的各項流程被建立、實施與維持 b.向最高管理階層報告品質管理系統的執行成效及任何改善的需求 c.確保組織全員對顧客需求認知的提升 注:一位管理代表的責任可包括相關品質管理系統與外界團體的聯繫事務.,30.03.2023,42,5.管理責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5.5.3 內部溝通(Internal communication)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適當的溝通流程在組織中被建立,並就品質管理系統的有效性進行溝通,30.03.2023,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质 管理 系统 基本要求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