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研究报告.doc
《中药行业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行业研究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行业研究报告卞曙光摘要: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医药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世界范围内天然药物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以高于1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中药行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本报告重点论述了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状况、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及中药现代化的目标与策略思考,最后对相关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一、中药行业发展状况(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药的起源,据推算最迟也是从
2、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史上传说的“伏曦氏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就是原始社会医药活动的标志;公元前约二千年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曾有动植物药的记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是中医中药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可以说是我国四五千年来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新中国诞生五十多年来,我国的中药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建国初期到1978年:1950年至1954年,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尚处于前店后厂式的手工业生产规模。1955年,中国药材公司成立,中药由分散生产经营转向集中统一管理;1979年,中药行业由商业部移交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管理,实现中成药工业的
3、统一归口、统一规划、统一管理。1978年,国内中成药工业产值7亿元。2“六五”时期:中成药生产从传统小生产模式转向现代工业生产,中药丸剂、散剂、片剂、冲剂、胶囊等生产工艺普遍被采用,1985年,国内中成药产值23.6亿元。3“七五”时期:1987年国家制定了中药新药审批办法,促进了中药研究的现代化;198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现中医中药统一管理, 46家中药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其中北京同仁堂药厂和天津达仁堂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4“八五”时期:中药行业坚持中西医药并用的方针,将中药产业的发展思路从相应的注重数量规模转移到提高素质和效益上;在1992年,国务院决定对中药采取特
4、殊的行政保护办法,并在1992年12月14日颁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5“九五”时期:中药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1998年3月成立新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国务院领导,强化了政府对中成药及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中药产业行业管理工作转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2000年末,我国实现中药工业总产值520.62亿元。(二)行业基本介绍通常将我国传统医药分别称为中医、中药,中药以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为主;按加工程度,中药可以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按用途,中药可以分为中药药品(治疗药品和保健药)、含中药食品、含中药化妆品等;按照来源,中药可以分为传统中药、民族药、民间药;按
5、剂型分,则有丸剂、散剂、膏剂、煎膏剂、酒剂等33种。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种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常年栽培药材达200余种,产量达40万吨。各种民间秘方、验方达30余万项,有记载的就有6万余项,已批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多达1000多种。中药产业经过多年尤其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化效益。目前全国比较重要的10个植物园和药用植物园引种的中草药达3500种以上,主要栽培的中药材在200种以上,栽培面积已达500600万亩,年产量约2.5亿公斤,占药材收
6、购量的30%。(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医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978年-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72%,取得了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1年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767亿元,同比增长18.5%,但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国工业水平5.4个百分点。通过对2001年全国医药经济的发展趋势看出,医药工业在2000年达到了创历史最好水平,而2001年在世界经济滑坡和国内经济疲弱的大环境下,医药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尤其是工业增加值更是明显地回落了10.2个百分点。综合2001年全年
7、医药工业经济总量,医药工业对我国全部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为3.9%,即拉动GDP增长0.39个百分点。表1 1995-2001年医药工业增长情况指 标1995年2001年年均增长医药工业总产值(亿元)10412778.517.8%医药工业增加值(亿元)281808.919.3%医药工业利润额(亿元)50176.023.3%医药商业销售额(亿元)8041780.314.2%医药商业利润额(亿元)49.3715.2%医药商品出口额(亿美元)3038.324.2%表2 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和全国经济增长率对比指标区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全国经济增长率1996-2
8、000年平均17.5%15.5%18.6%8.3%2001年18.5%15.3%27.3%7.3%2中药工业在医药经济中的地位中药业是医药行业中的子行业,在规模上小于化学制药业,大于生物制药业。1996年200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17.5%,而中药业产值年均增长达20%,其中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为24.6%,超过同期医药行业平均增速。中药工业利税年均增长24%,与医药行业利润增长速度持平。可见,过去五年我国中药工业取得了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表3 1996-2000年中成药工业增长状况及在医药工业中的比重指 标199619971998199920002001/1-9医药工
9、业总产值(亿元,90年不变价)125114001630194623321992增长率()11.9114.014.219.717.8中成药工业总产值(亿元)243275340385379428增长率()13.223.613.2-1.2816.0中成药工业比重 (%)19.4219.4620.8619.7816.2521.50 (四) 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约有中成药制药企业5000家,其中中药厂1050家,生产中药的西药厂约1000家,中药保健品厂3000家左右,在品种上已形成35大类、43种剂型共5000余种中成药产品。现已有近百家中药企业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
10、发的单体化合物新药达32种之多,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近5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在中药消费中,中成药占中药类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60-67上升到1998年的73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年化趋势的发展,各种疾病患病比例大大增加,中医药对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各种慢性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低,具有许多西药无可比拟的优点,越来越受到病人的青睐。近10年来,在我国药品总销售额中,中成药销售额增长10.85倍,大大高于药品总销售额(5.7倍)、化学药品销售额(
11、5.69倍)、中药汤剂销售额(2.28倍),而且中成药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由13.7猛增到24,增幅高达75以上。近年,中成药的销售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在2001年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三大类品种销售金额中,中成药占38.51%,和2000年的39%基本持平,所占比例位于化学药(占46.14%)后面,中成药企业或以中成药生产为主的企业(含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企业)已成为国内药品零售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2001年有23家中药企业进入前50名,几乎占了一半,所占比例与2000年一样。中成药在对慢性病的治疗、人体机能调节方面的独特作用,加上副作用小等方面的优势,使中成药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非常稳定的
12、消费群体,该类产品中有22种进入单一品种销售前50名,特别是前10名品种中,有排毒养颜胶囊、百消丹、速立特胶囊、六味地黄丸(同仁堂为主)、酸痛灵喷剂和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六个品种稳居榜首。从排行上看,中成药在个别治疗领域的优势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慢性肝炎、止咳化痰、风湿性疾病、功能调理及妇科疾病治疗等领域都有多个优势品种。在营销模式上,中成药的营销也是各显神通,有以北京同仁堂药业为代表的品牌营销模式;有以厦门东风药业为代表的终端促销为主的模式;也有江西汇仁制药为代表的广告促销加品牌营销的综合营销模式。表4 2001年全国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品种序号药 品 名序号药 品 名序号药 品
13、 名01曲美胶囊18护肝片35补肾益寿胶囊02贺普丁片19头孢拉定胶囊36安必仙胶囊03排毒养颜胶囊 20红桃K生血剂37板蓝根颗粒04百消丹21吗丁啉片38汇仁乌鸡白凤丸05速立特胶囊22邦迪创可贴39奇正消痛贴06六味地黄丸23巨能钙片40头孢氨苄片07酸痛灵喷剂24999皮炎平霜41安宫牛黄丸08脑白金25诺和灵30R笔芯42维生素E胶丸09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26感康片43太太静心口服液10斯达舒胶囊27葡萄糖酸钙口服液44芬必得胶囊11金嗓子喉宝含片28日夜百服咛片45康乃馨抗宫炎乐12新肤螨灵霜29太太口服液46头孢氨苄胶囊13达克宁霜30汇仁肾宝口服液47洁尔阴洗液14络欣通片3
14、1大败毒胶囊48斯皮仁诺胶囊15蒂达胶囊32严迪片49双黄连口服液16赛尼可胶囊33阿莫西林胶囊50采乐洗剂17钙尔奇D片34复方阿胶浆 随着全球化“回归自然”潮流的升温,必将给中药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中医中药应用最早、理论体系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应在国际中药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和角色。(五)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90年代以来,受回归自然的潮流影响,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在世界药品市场中,天然植物药的市场年交易额近300亿美元,并以高于10的年增长速度增长。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物消费市场。据统计,1999年全美植物性治疗制剂的销售总额达43亿美元,并呈指数增长,增长
15、率高达20-22;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洲植物药市场销售额亦高达45亿美元;制药工业先进的意大利,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物制剂达2000余种;法国、德国、瑞士的植物药比重也占到24-38。另据统计,1993-1998年,欧洲植物药市场销售规模以8-15的年增长率递增,北美洲植物药市场1993-1998年增长率约为12。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国际中药市场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种旺盛的需求,使得我国中药出口前景看好,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特有的疗效,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由于化学药品的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毒副作用大,近年来人们已把眼光转向草药、植物药等天
16、然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60多亿人口有80的人使用天然药物,为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全面复兴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唯一有能力和可能与国外企业竞争的行业,我国的化学合成药97%以上为国外仿制品,仅有的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基本上来自于天然植物药。中国加入WTO为中药企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六)中药保护,成绩卓越为促进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中药品种质量,国务院于1992年10月14日以106号令发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中药保护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标志着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
17、管理的轨道。自条例颁布实施7年来,已批准发布了27批158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其中11个品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1571个品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品种,共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36个中药生产企业。条例的实施,对规范中药生产和经营秩序,促进中药行业规模化经济模式的形成,推动中药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医药企业的科技进步,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3年条例颁布实施以前,我国仅有3家中药生产企业的年产值超过亿元,但没有一个单品种年产值超过亿元。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后,1994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了16家,单品种产值超亿元的有2个;1997年分别发展到53家企业
18、和17个品种;到1999年,则分别达到了107家企业和28个品种,其中2亿元以上的品种有9个。1993年,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为137亿元和23亿元;1997年,分别增至为279亿元和42亿元,其中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的290家企业的中药生产总值为211.6亿元,利税25.8亿元,分别占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和总利税的75.0和61.2;1999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976亿元,利税209亿元,其中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的644家企业的生产总值为367.3亿元,利税83.6亿元,分别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和总利税的18.6和40.0。 (七)中药出口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
19、三个国际性草药市场,即:以华裔及华裔社区为中心的传统中药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各国市场、港、澳、台市场及北美、西欧各国以华裔社区为中心的市场;以日本、韩国、朝鲜为代表的传统中药市场及北美、西欧的西方草药市场。这三个天然药物市场的年销售量约占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年销售量的90,这三个市场目前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国际上天然药物生产企业竞争的主要市场。目前,我国的中药出口已遍及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按地域分布主要为:亚洲55,欧洲25,北美7.9,南美2.6,非洲0.6,大洋洲0.56,其它地区为7.58。纵观我国中药近二十年来出口状况,在80年代,我国的中药出口额比50、6
20、0年代有了巨大的增长,80年代以后,基本上保持逐年稳定增长的势头,其间于1991年出现较大回落,1992年以后又开始回升,到1993年,我国中草药的出口首次超过了5亿美元,在1997年达到了6.6亿美元。1998年、1999年中药出口连续下降,连续两年出现了逆差,2000年终于止跌回升。据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中药出口总值达5.58亿美元,比上年的5.42亿美元增加1600万美元,增幅为2.9%。具体表现为:(1)对亚洲、南美市场出口增加,对北美、欧洲等出口下降:对亚洲的中药出口38047.6亿美元,同比增长4.2%;对南美出口增长了48.8%;对非洲的出口与上年持平,以上三个地区的中药出口
21、占我国大陆中药出口总值的77.9%;由于马兜玲酸事件及美国经济的衰退等影响,对北美、欧洲与大洋洲的出口下降,其中对北美出口下降了29.1%,对欧洲的出口下降6.8%,对大洋洲出口下降2.3%,对以上三地区共减少出口值1221万美元;(2) 中成药及保健品出口大幅增长:2001年,中成药的出口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总值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药材出口稳中有升,出口总值为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提取物出口与上年基本持平。 尽管我国中药出口额的绝对数值似乎很高,但我国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小,年出口额仅相当于日本“顺天堂”一年的产值,在世界天然药物市场所占
22、比例不足3%。目前,国际中药生产市场的格局基本上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四分天下。令人担忧的是我国作为中医药发源地,近年中药产品贸易逆差现象日趋严重,进口增长远大于出口增长,2001年中成药和中药材进口增幅分别为31.4%和26.4%,其中中成药贸易逆差3.9亿美元,而同期医药商品出口38.22亿美元,增长10.06%;进口总额33.22亿美元,增长37.1%,出口大于进口5.1亿美元。日本、德国等制药工业先进的国家都把中国作为他们天然药物的主要出口国,尤其是近年一些“洋中药”、“洋中药材”的进口更是令国人忧虑!此外,我国中药出口商品结构不理想,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中药材仍是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的
23、主要品种,近六年中药材所占出口比例平均高达67.0,精加工、深提取、高附加值、高技术储量的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一直未能成为主要出口品种,从而使得我国中药出口呈现出量大价值低的局面;同时,由于对许多植物、动物等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不够,过度开发等管理不力因素,许多常用药物资源已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对今后的中药产业发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加大技术含量、提高深加工、精加工的高附加值中药制剂的出口比例是我国中药出口的必由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药整体进出口形势恶化的同时,中成药出口形势向好。2001年中成药出口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大幅增长,出口总额达到了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云南白药出口达70万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行业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