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沉默”现象在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差异毕业论文1.doc
《浅析“沉默”现象在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差异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沉默”现象在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差异毕业论文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沉默”现象在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差异摘要:沉默是人际传播中一种重要的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沉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不同的文化中,沉默往往包含着不同的意义,而意义的差异则影响着人们对沉默的态度和运用。因此,本文针对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沉默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试图描述中美跨文化语境中沉默的差异,并解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关键词:沉默;跨文化语境;权力差距;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引言: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美交流也更加频繁深入。当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人们通常更注重语言交际,却可能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实际上,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都是人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非语言研究的先驱者瑞依
2、伯德威斯特尔提认为“在一次普通的两人谈话中,语言要素所携带的关于情势的交际内涵低于 35%,而由非语言部分带来的则超过 65%。”他的研究说明,非语言传播在人际传播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人们对非语言符号的重视更多地是表现在对手势语、体态语、相貌服饰语等方面,而可能忽略了非语言传播中的“沉默”问题。因此,本文就人际交往中非语言符号中的沉默问题,通过中美两国的跨文化对比,比较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沉默问题,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探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试图探索沉默在中美不同语境中的差异,以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沉默在中美文化中的差异,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沉默的定义与类型在比较中美不同语境下的沉默
3、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界定沉默的定义。对于沉默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不同的观点对于沉默的理解不同,有时甚至差别极大。为了更好地理解沉默的定义,本文对沉默的类型、特点、功能也做了相关介绍。1.1对沉默的界定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沉默问题是人际传播中的沉默,不涉及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的沉默问题。本研究中所论及的沉默是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所有的不出声的状态以及说话者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对某个问题或者事件采取的默不作声的表达方式。1.2 沉默的类型虽然我们对沉默进行了界定,可是沉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不加以归类,那么对沉默的认识是不可能深刻的。Lakoff 就指出:“
4、在英语会话结构内,将其中的无言语阶段即沉默不加区分,等同而视,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人际交往中的沉默有的是说话时的停顿,有的则是有意识以不说话来表达思想,它们在会话中的作用不同,因此,对这些沉默是不可一概而论。(1)停顿 当人们交流时,在会话的非转换关联位置出现的沉默称为话轮内沉默,即停顿。停顿主要在发生在一个人说话的过程中,它是说话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停顿既是发音生理的需要也是说话者思考的需要。一般来说,“此类沉默可以避免语言表达的平铺直叙,反映了传播者的心理活动过程”。话轮内的停顿是短暂的,如果停顿时间过长,那么会影响交流的正常的进行。(2)空档 空档出现在会话中的转换关联位置,即在一个话
5、轮和另一个话轮之间,这时一个说话者结束了自己的话轮,下一个说话者还没有开始说话,这期间的沉默属于会话中正常的间歇。(3)空白 空白同样是出现在会话中的转换关联位置,跟空档同属于会话中的话轮间的沉默。这种沉默常常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产生令人尴尬的气氛。(4)意义沉默 上述三种沉默是作为语言的补充成分出现的,或是人们说话时需要换气、思考所致,或是在话轮转换中的正常间隔也或谈话者没能进行正常的话轮转换,这三种沉默的方式都可以视为停顿小的停顿和大的停顿。意义沉默却完全不同于上述三种沉默,意义沉默正如其名字一样是一种有意义的沉默,它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间隔,而是表达了
6、某种意义。意义沉默同样也是出现在会话中的转换关联位置,但是它不是一种话轮间的沉默而是一种整轮沉默。比如:夫妻吵架时,一方跟另一方说话,而另一方保持沉默,这个沉默不是停顿也不是空档,而是用沉默这种非语言符号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即在生气之中。(5)因性格或者说话能力而产生的沉默 因性格或者说话能力而产生的沉默是基于对个体差别性的考虑而做出的分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沉默的第一个释义是: “不爱说笑:寡言”不爱说笑表明的是人的性格。一个人如果他的性格是不爱说话,那么很显然,跟一般人相比他在人际交流中沉默的状态会更多。这种解释同样适用于说话能力弱的人,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弱意味着跟一般人相比他的说话中会存在更
7、多的沉默。综上对沉默的归类,前四种沉默的类型与第五种沉默的类型是分属两个不同的层面,之所以要将它们并列起来讨论,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沉默。二、沉默的特点沉默本质上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它具有非语言符号的特点,诸如没有固定的结构,交际的不连续性等,沉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首先,沉默缺乏系统性。同语言符号相比,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行为,没有固定的规则或者模式,人们究竟于何时何地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沉默没有确定的章法可言。因此,要正确理解沉默的具体内涵通常要结合语境。其次,沉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非语言符号通常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同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意义相反,沉默也是如此。同样是沉默,在不同的文化
8、背景下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意义。沉默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都是反映了东方文化对沉默积极意义的肯定。相反地,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强调语言的力量,而沉默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语言的否定,所以沉默在美国文化中更多地是被赋予消极意义。例如,在课堂教学里的学生的沉默现象,在中国的文化下,课堂里学生的沉默很常见,学生的沉默是一种谦恭的表现,而在美国的文化下,课堂里学生的沉默会给老师沉重的打击,这种沉默意味着学生没有理解或是不配合。第三,沉默的涵义具有模糊性。沉默具有丰富的涵义,英国语言学家 Ronald Wardhau 指出:“沉默可表达尊敬、安慰、支持、
9、反对、不确定或其它”。其实,沉默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在不同的文化中,沉默还有不同的含义,沉默可以表示尊敬、礼貌、同意、支持、安慰、理解、信任、谦恭、沉着、允诺、正在思考、无动于衷、压抑、反对、蔑视、悲伤等意义。正是因为沉默具有丰富的内涵,沉默的涵义并不确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才能判断其具体的意义,这也就使得沉默的意义具有了模糊性。最后,沉默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人际传播中,沉默与语言通常是相互伴随,结合进行的。有时,沉默是作为语言的补充成分出现;有时,沉默本身就传情达意,被视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这都说明了沉默与语言的关系密切,语言的存在会隐匿沉默,而语言的缺失则彰显了沉默的存在。因此,
10、通过对语言的考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沉默问题。三、沉默的功能首先,沉默可以控制交流。在会话过程中的停顿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控制着双方谈话。“成功的交际中,一个人应该交替扮演“说者”和“听者”两种角色,不应独霸整个交谈,这自然就涉及交谈双方如何在这两种角色的接替之间达成默契,否则,就会出现要么双方抢着说,要么都不说的尴尬情形。停顿是实现话轮自然转接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见,沉默的存在,实现了话轮的自然转接并控制交流的进行。第二,通过沉默能够判断人们的内心的情感。人际交往中常常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是人们的天性。沉默的意义丰富,它可以表达“生气、同情、赞同、关心”多种意义,实际上
11、,沉默在传达意义的同时,也表达了某种情感。根据沉默我们可以判断人们的内心情感。例如:在两人吵架时的沉默不语表达出人的生气的情感,在面对灾难时的沉默表达出同情和理解的情感。第三,沉默可以代替语言。“某些信息种类和某些信息形态需要借助言语交流才可以表达意思,但有些却并不需要。”沉默中的意义沉默就可以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这时的沉默不是停顿,而是沉默本身代表了一种回答,这种表达方式不需要借助语言,是跟语言具有同样功能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某些时候,沉默具有代替语言的功能。第四,沉默是反映社会关系的符号。“同言语行为一样,非言语行为也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志,它标志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沉默
12、作为一种非言语符号能够反映出人际交往时交际者“权势”抑或“平等”的社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沉默有谦恭的含义。在年少者与长者或卑者与尊者进行人际交往时,年少者或位卑者的沉默不语可以表达出其对长者或尊者的尊敬,表达出自己的谦恭。这表明了“权势”的社会关系。“权势”意味着权力、势力、地位等。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讲求平等,无论年龄如何、地位如何,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无论是年少者还是年长者、权力大的人与没有权力的人在交流时都强调语言的作用,认可对话的畅通而否定沉默的意义,这也反映出美国文化中交际者平等的社会关系。四、沉默在不同文化中的涵义差异沉默的形式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
13、背景中的人们对沉默使用频率,对沉默所持的态度,在运用沉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总的来说,在中国文化中,沉默经常出现在人们的交流中,因此人们对待沉默通常持积极态度。在交流中,人们喜欢将沉默解释成敬意、顺从、同意、深思和友好等等。相反,美国人对待沉默的态度却通常是消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人将沉默理解为冷淡、气愤、敌视、羞怯难堪、轻视、厌烦和冷漠。他们无法忍受那些总是保持沉默的人,他们不能理解沉默所传达的信息。4.1沉默在生活中的文化差异表现沉默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当广泛,其社会功能很多。除了表示接受、不肯定或拒绝意义之外,还可以表示孝敬、尊敬、顾全面
14、子的作用。比如对长辈、领导、上司,不要锋芒毕露、恃才放旷,要维护权威,即使他们出了错也最好沉默不语。忍一时之气,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一般的朋友同事交往为了顾全面子,也需要灵活采用沉默的方式,这是中国人际交往的典型作风。在美国,结果就截然不同了,如果父母打骂孩子,孩子会据理力争或离家出走,甚至告上法庭。对上司领导他们不盲从、讲究真理、不迷信权威、尊重事实、当仁不让。对待朋友同事他们更是坦率自然、直言不讳。当中国人和陌生人交谈时,一般不会首先找话题和对方攀谈,因为这会令彼此感到尴尬。在搭乘火车或飞机的途中,两个相邻或相对而坐的中国人可以一言不语,更不会马上自我介绍。中国人和朋友对着喝茶,可以长时间不
15、说话而不觉难堪。有时在沉默的氛围当中会达到一种默契,感到心更近,友情更牢固,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美国人和朋友在一起时,总是在说话,谈话一间断就马上用语言或行动去填充,否则他们就感到不自在。即使他们在独处时也总是在听音乐看电视,做一些发出声响的事。4.2沉默在课堂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表现美国的课堂气氛与中国的课堂气氛很不相同。美国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老师也是有问必答。而中国学生习惯于安静地倾听,极少有人打断老师讲课。在中国人眼中,美国的课堂秩序看上去有些混乱。学生打断老师提问有失对师长的尊敬,甚至是对老师的公开挑战。中国的文化向来认为,对待长辈、老师、上级等年长位高的人要恭顺,在他们讲话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沉默”现象在中美跨文化语境中的差异 毕业论文1 浅析 沉默 现象 中美 文化 语境 中的 差异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