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毕业论文.doc
《浅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学 院:东语学院年 级:2009级专 业:日语语言文学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3月1 日摘 要日本茶道,即日本茶人所尊崇的茶汤道礼仪的略称,是极其富有文化内涵以及审美特征的饮茶艺术。文章从介绍日本茶道的传入与发展入手,简要阐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而对日本茶道所具有的和敬清寂、禅茶一味、文化礼仪、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论述日本茶道作为礼仪及艺术所能反映出的文化与审美特性,以及茶与禅、与花、与和歌等等有所关联的文化内涵。关键词日本;茶道;外在表现;文化内涵AbstractJapanese tea ceremon
2、y, Japanese tea that is respected by the abbreviation tea road manners, is extremely rich in cultur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 art. Articles from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to start the introduction,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of
3、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cultural forms, and thus has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and Qing Ji King, Zen tea blindly, cultural etiquett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which discusses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as a ritual and art can reflect th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s we
4、ll as tea and Zen, and flowers, and song, and s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Key WordsJapan; Tea; External performance; Cultur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1一、日本茶道文化的传入与发展1(一)茶的传入1(二)日本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二、日本茶道的外在表现形式4(一)茶会4(二)茶室4(三)行茶会的时间4(四)茶道礼法5(五)茶具5三、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6(一)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6(二)日本茶道的禅茶一味8(三)日本茶道的文
5、化礼仪9(四)日本茶道的审美意识10结 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前 言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但它并非中国茶文化的简单翻版。日本茶道集固本之食道、长智之书画道、积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乐道为一体,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自古以来,日本茶道人口分属的社会阶层就很广泛,既有皇室贵族政客大贾,更不乏地位低微的普通民众。众多的日本茶道修习者,或将茶道视为其不为无益事且度有生闲暇的娱乐手段,或将茶道视为创造交友之缘的工具,或将茶道视为修行得道的指月之指。总之,日本茶道一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从茶道的角度研究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6、一、日本茶道文化的传入与发展古代的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在很长时期内都处于高势位,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非常大。1但日本是个十分善于学习与吸收的民族,日本的茶道虽源于中国,但并不只是单纯的接收。日本茶道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一)茶的传入日本的茶文化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日本列岛,茶叶的传入日本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品才真正传入日本社会。据记载,日本的饮茶风尚是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
7、)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767-822)带人日本,并很快流行于日本上层社会的。日吉社神道秘密記载有:“传教大师人唐之时,将来茶子,云云。传教,桓武天皇延历廿三年(804),随遣唐使渡唐,延历廿四年归朝。归而传天台之法,献经论佛像。”传教大师是最澄的谥号,近江滋贺人。建设草堂于比睿山,后称延历寺。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八四年,与空海一同入唐。最澄归国后创始了天台宗。弘仁六年(815)四月,于梵释寺进奉煎茶于嵯峨天皇。同年六月,近江、丹波、播磨等地方也都相继种了茶叶。醍醐天皇延喜二年(902)朝舰行幸仁和寺时,曾经使奉御茶两盏。后白川法皇于安元二年(1176)的五十御贺时,也曾经有过献茶的记录。日本民
8、间的茶会是从镰仓时代末期开始的。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到中国留学之后,将茶树茶籽带回日本栽培,从此茶才开始在日本种植并为社会接受,也因此荣西被尊为茶叶栽培的开山鼻祖。公元1211年,荣西禅师写下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喫茶養生記。他在序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2建保二年(1214)二月廿四日,荣西禅师向幕府将军献上了被称之为良药的抹茶。由于他的提倡,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对日本的饮茶之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这本书把茶作为一种良药来看待,主要叙述了茶的医药作用。很多日本民众便将茶尊
9、奉为灵丹妙药,饮茶活动也以寺院为中心,逐渐向民间普及。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的茶文化也自此渐渐萌芽。荣西以及他的喫茶養生記成为日本茶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二)日本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十二世纪,日本的贵族开始丧失支配政治的权力,以“国”为单位的军事贵族崛起,新兴的武士集团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到十三世纪,新兴的武士阶级凭借雄厚的财力经常举办以品尝各地茶叶来赌博的斗茶会。他们极尽奢华以用来炫耀财富并扩大交际。这中间出现了一位叫足利义满(1358-1408)的将军,他是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也是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缔造者,他酷爱喝茶并对斗茶进
10、行了提炼。他用男女老少都能观赏的艺术品替代豪华的进口货,来作为斗茶时的奖品。他的提炼为日本茶文化向宗教性质的書院茶过渡准备了条件。書院茶的创立者是室盯时代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1397年,足利义政在自己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一个开间小的有固定墙壁的房间,名为同仁斋。后来这种建筑逐渐多起来,并被人们称为书院式建筑,在这里举行茶会的茶会称为書院茶,这之前的日本茶会大部分都在较大的空间里举行的,而书院茶将茶室的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使茶事在稳定的、较小的室内空间举行,且书院茶把站立式的禅院茶礼,改变成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茶室里的摆设也根据日本人的审美观进行设计。
11、自此,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于是,到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随着书院茶的发展,茶更快地普及到民间,饮茶也早已不再是贵族的嗜好,由一般百姓举行的茶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奈良淋汗茶,琳汗是洗澡的意思。以草庵建筑为茶室的淋汗茶是奈良淋汗茶的代表,人们称之为草庵茶。他的指导者是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也是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人。他很小就进奈良称名寺做了和尚,后由于怠慢寺役而被赶出称名寺。后与一休宗纯(1394-1481)相识,并得一休真迹。在以后的茶事中,珠光把一休真迹挂在最重要最
12、显眼的位置,以表明草案茶的宗旨是茶与禅相通。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把“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佛偈溶入茶中,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4并将禅法融进佛法并融入饮茶之中,提出了“佛法存于茶汤”的说法,开创了茶禅一味的思想。从此,艺术与宗教哲学与喝茶这一日常活动联系起来并得到发展。 武野紹鷗是继珠光之后出现的一位杰出大茶人。他在村田珠光的基础上,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把当时流行的和歌理论融入茶道,并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融入茶道,使日本茶道的民族化进一步加深了。到了十六世纪中期,茶道在日本迅速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京都、大阪等地,
13、每天都举行各种茶会,几乎成为全民参与的局面。茶道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室町政权解体,各武士集团之间为了争夺权力激烈的争斗,群雄争斗以下犯上之风四起,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展。而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更是倍受举目。千利休(1522-1592)便是这一时期的茶人,他是武野紹鷗的弟子,本名为千宗易,在一次丰臣秀吉的聚乐第举办茶会后获得秀吉的赐名:千利休。在日本历史中,千利休是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人。他把日本茶道的内容做了一定的改进,把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并将室内的装饰以最简化的程度呈现出来。在当时,茶会之后一般是要设酒席的,千利休坚决地去掉了酒宴,茶事完
14、毕,客人应该立即离去,主人不必挽留或远送。他使茶道的娱乐性从此完全消失,茶道也最大限度的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茶道精神世界更简洁的表露出来。千利休还将原本唐式的茶具做了大胆的改革,从唐风式转向了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岛国式,表现出自然本身的自然美。从此日本中世茶道界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也被千利休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日本茶道也开始慢慢成熟和发展,并成为普通民众都能欣赏与享受的事物。千利休去世后,由他的子孙和弟子们分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远州流派、数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织部流派、庸轩流派
15、、不昧流派等。从以上内容纵观日本茶道历史,我们看出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但是却融入了自己的特点与内容,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二、日本茶道的外在表现形式 茶道,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有其繁琐、复杂的外在表现形式。它除特别注重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外,尤其刻意追求繁杂的外在表现形式。它通过特定的场景、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使人置身其中,在行茶道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一种来自自然和文化艺术的享受,达到主客之间的心灵之交流,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们的情感。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茶会有茶会才能行茶道。茶会的举办有三个条件。一般认为,一是聚会;二是重视茶道妙味
16、之悟知;三是遵守茶道之规矩。茶会可分为淡茶相待的茶会和正式行做的茶会。淡茶茶会一般称为茶事,无太多的复杂程序。正式茶会就比较讲究,且程序复杂。正式茶会又可分为初座和后座等。正式茶会要求浓茶、淡茶连续品饮。在浓茶和淡茶之间还要小吃一点怀石。在日本,比较讲究的茶会结束之后,还要将茶介的的情况记录下来,俗称会記。会記又分为两种:一是记找由自己亲自主办的茶会的称为自会記;二是记载应邀到别人家参加茶会的情况的称为他会記。在日本茶道史上最有名的会记有松屋会記、天王寺屋会記、今井宗久茶汤日記書拔和宗湛日記。(二)茶室茶室即行茶道、茶会之场所。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
17、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标准的室内面积一般为铺设四张半榻榻米大小。较大的茶室可设6张或8张榻榻米。通常是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人茶室。传说这种小出日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卜的窗户设计的。(三)行茶会的时间茶会因时间、季节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有一年四季皆可举行的户道。一般分为朝茶(上午7时举行)、饭后茶(上午9时举行)、消昼茶(又称正午茶,于正午12时举行)以及夜话茶(下午6时举行)。从季节来看,有口切,即新茶茶会,是在旧历10月前后打开装当年新茶的茶罐时举办的茶会。初釜即折春茶会,年初第一次点茶时举
18、办的茶会。节分釜,立春之日举办的节气气氛十分浓郁的茶会。初风炉,立夏前后举办的茶会,是一种初夏季节感很强的茶会。名残,即晚秋时用旧茶举办的茶会。除此之外,还有根据环境变化而举办的茶会,如雪見、月見、花見等等。(四)茶道礼法茶道礼法是使茶会获得成功的关键,正是茶道礼法,才使得品茶这一俗常的生理需求变成了茶道。茶道礼法分为三种: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炭礼法,即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和后炭礼法。它包括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占香等。浓茶礼法、淡茶礼法则是主入,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况下,主人先将少许呈
19、粉末状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后加点水,用特制的竹刷把茶末搅成糊状,再加水至碗的3/4即可。喝时用右手章起茶碗,放到左手掌上,再把茶碗从对面向身前转,轻品、慢饮后奉还主人。饮共,可分为“轮饮”和“单饮”,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客人单饮一碗茶。此礼法,不仅仅是只是饮茶,其根本意义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装饰、茶院子以及主客之间的心灵的交流。(五)茶具在日本人看来,茶道用具在茶道中能体现出一种美学价值、一种哲学价值。合理地搭配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用具,其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艺术。茶道用具并不单纯是人们随意使用的物,而是已经被使用者、鉴赏者人格化了的具有完美的和谐性质的艺术品。茶道用具可分为四类:(1)第
20、一类:接待用器具,包活挂轴、烟具、茶碗等。(2)第二类:茶席用器具,包括茶室装饰用具如挂物(有墨迹、绘画、古笔、徘句书法等)、花瓶(有金属、陶瓷、竹木之分);调整火候用具如锅、风炉(各种季节分别使用不同的风炉)、香盒和灰器、炭笼等;点前用具,如茶棚、水瓶、茶碗、茶叶罐、茶器(茶几、茶凳)、茶勺、建水(倒洗茶碗水的水盒)等等。(3)第三类:茶室院内用器具,包括草履、圆形坐凳、手提水捅、樱沱剪刀、女用香水等。(4)四、洗茶器具,包括木钟铜锣、水壶、茶巾盆、茶芜、共巾,柄勺等等。名目繁多的茶道用具是多种多样的,有大小之分,也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器具使用均根据主人的文化
21、修养、情趣、爱好来决定,器具的使用不仅仅是器具的简单组合,而是物与人、物与空间、物与时间相互间复杂的联系及不断组合的富有新意的美的表现。5三、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一)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日本茶道主张以和敬清寂的心境来饮茶,以便修养精神,并要去研究社交及礼仪等等。像几乎所有的日本古典文艺一样,茶道也是从中国传去日本,而后被日本化的饮茶艺术。和敬清寂的理念,是日本茶道的信条,可以说是茶道四谛6。1.和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 毕业论文 浅析 日本 茶道 及其 文化 内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