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 者 届 别 2010级 系 别 体 育 系 专 业 体育教育 指导老师 职 称 讲 师 完成时间 2014年1月2日 河南 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温县太极拳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对策,更好促进温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带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关键词:温县 太极拳 发展太极拳是明末清初陈王廷在家传武功基础上,汲取众家拳术之精华,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演练而成一套新拳种,以阴阳转换之意取名
2、太极拳。太极拳代有发展,传承至今。太极拳讲究阴阳开合、刚柔相济、以意顺气、以意催形,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武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河南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经历长时间的衍变及发展,在现今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练习太极拳有益于身体健康,太极拳已是全世界人们深爱的运动之一。由于河南温县在太极运动中地位的特殊性以及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所以作为发源地的陈家沟和温县,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学术界的关注,太极故乡急需加速发展。随着太极拳在世界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本文对温县太极拳的现状的研究并从中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温县太极拳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以温县地区社区、武术馆校太极拳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所研究河南温县习练太极拳的各个社区以及武术馆校太极拳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内容,通过因特网文献搜索引擎:CNKI、EBSCC、文献库以及图书馆文献资料库等途径,查阅并收集各个省、市、县的运动场所所推广普及太极拳模式以及太极拳教学方面的论文文献进行整理归纳。1.2.2实地调查法 就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对温县地区习练太极拳的各个社区以及太极拳武术馆校进行实地的调查。并观察温县各社区太极锻炼的场所、设施和武术馆校的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练习情况。1.2.3访谈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
4、需要,通过走访习练太极拳的拳手5人、教授太极拳的教练1人,对其进行访谈,了解温县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通过归纳整理,针对温县太极拳种类、举办赛事以及获奖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访谈和研究讨论。1.2.4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设计河南温县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的相关问卷11个题目。问卷发放对象为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武术学院等2个武术馆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 份,回收率 。回收问卷有效率为 。1.2.5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常规数理统计。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河南温县基本情况概述 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夏时已称温国
5、;商代祖乙曾在此建都;周代为畿内之地,大司寇苏忿生以温等十二邑为苏国,都于温城;春秋时晋国在此设县。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盐铁论语)了。唐以后逐步衰落,渐为僻邑小县,但其地处中原腹地,且据黄河津渡,历代战乱皆遭劫难,人口迁徏频繁。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临沁水,属黄、沁河冲积平原,总面积481.3平方公里,温县辖7个镇、3个乡:温泉镇、祥云镇、番田镇、黄庄镇、赵堡镇、南张羌镇、武德镇、岳村乡、招贤乡、北冷乡。共有262个行政村、5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黄河路55号。总人口42.3万,耕地总面积44.4万亩,是全国文明的“武术之乡”、“怀药之乡”和优
6、质小麦种植基地。2006年6月,陈式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县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温县位于郑、洛、焦“中原金三角”腹地,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地方路网完善,百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2.2河南温县太极拳主要种类情况 温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现在的主流太极拳陈、杨、武、吴、孙、和等太极拳,均直接或间接源于陈式。1、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
7、套。陈式新架套路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
8、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因此,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广的太极拳。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帖。4、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
9、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5、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6、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和式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陈式太极
10、拳发源于河南温县,经历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当今依然是温县的主流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是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创立的,虽然发展历史短,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和式太极拳发展十分迅速。2.3温县武术馆校太极拳情况硬件设施不足。目前,大部分武校属于民间私人办学,创业都很艰苦,在建校初期启动资金少多数临时租借其他单位的场地,采取只招生不建校舍的办法,教舍破烂不堪,学校地址经常变动,学生住宿拥挤,训练场地简陋,训练器材严重不足,没有图书馆、阅览室和微机房。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武校的条件有所改观,但武校教学设施还是薄弱环节。现在,学生人均拥有的教室面积和训练场地大多数达不到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师资力量薄弱。
11、应该说武术师资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有着很大发展前途的师资队伍,但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其中无学历者和无级别教练所占比重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一部分专业运动员退役转行当教练员,鉴于年龄较大和认识水平所限,无继续深造的要求;二是武术馆校受资金所限,留用本校学员直接转变为教练,没有经过专门高等教育培训;三是高学历及高职称教练员,由于待遇和家庭问题,不愿意到基层武术馆校任教;四是武术馆校领导对教练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这种状况势必造成馆校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偏低,只有极少数教练员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暴露出武术教练员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思维枯竭,科技知识贫乏的弱点。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练员们训练
12、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多以经验为依据,科学化程度较低。学生来源无保障。许多武术馆校招生来源混杂,生源质量、数量无保证。据初步了解,大部分武术馆校拥有学生在1000名以下,甚至有不少武校只有几十个人,而拥有学生1000人以上的武术馆校只占 左右。可见学校规模小生源相对分散。生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武术馆校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接受教育还以地方办学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为主,没把武术馆校当作学习文化课的场所,而只是把它当作习武健身,进行业余活动的场所对待;二是武术馆校项目设置、办学规模和方式受到具体条件的制约,导致在校学生流动性很大;三是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存在错误认识,盲
13、目崇拜武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偶遇挫折就轻易放弃了学习。开办武术馆校的动机不同。大部分开办武术馆校者是为了发展武术事业,这表明当今大多数武校的办学宗旨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馆校负责人更注重于赚钱,或者说办学目的是纯粹商业性的行为。部分馆校办学宗旨不端正常常利用虚假广告骗取学生钱财,败坏了武术馆校办学的声望,阻碍了武术馆校今后的发展。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多头审批现象比较突出。政策法规因素对武术馆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多地市有关的法制建设已日趋完善但往往是原则性强而实际可操作性差致使现实中出现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纠的情况。另外,在武术馆校审批通过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
14、问题,多头审批现象比较突出。参与审批的不仅有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体育部门、武协,还有工商部门、旅游部门、民主党派甚至有些武术馆校是由所在村党支部同意就挂牌成立了。由于审批部门掌握的尺度不一,尤其是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不懂办学审批条件或者是不负责任,导致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草草上马甚至有个别馆校未经任何主管部门审批也开始招生办学了。 2.4温县主办和承办的相关太极拳赛事情况 国际太极拳年会从1992年第一届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举行,以太极拳为切入点,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年会的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应。2000年,国际太极拳年会易地焦作,2005年起,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2
15、009年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升格为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主办。国际太极拳年会规模越来越大,参赛运动员由三百发展到三千,参加年会的国家越来越多,由一开始23个国家发展到40多个国家,活动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政府更加重视该活动。 2013年4月16日5月8日在河南温县陈家沟举行的央视“武林大会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赛事活动,旨在弘扬太极拳文化,展示传统武术魅力。该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CCTV5与温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温县陈家沟景区管理局与温县体育局承办,这次比赛分为太极拳套路和太极拳对抗两大部分。大赛期间,组委会还举办寻根拜祖、高峰论坛、名家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温县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河南 温县 太极拳 发展 现状 对策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