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7篇).doc
《中考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7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中考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7篇)一鹦鹉噪虎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朴簌:小树。木末:树梢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虎行地者也( ) (2)故噪而去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3分)二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
2、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有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诞僻: 怪僻 搦()握 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 头裸体:不戴帽子 12(1)下列“之”的解释与文中加点词“诱之入舟”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何陋之有? 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言之,貌若甚戚者 D. 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 A. 除掉、去掉 B.失去、损失 C距离 D.
3、离开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14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句子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15短文赞扬了陈章侯 。(3分)三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注: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乃命羿曰( ) (2)更射之
4、,又不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14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2分)15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四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注 经年:经过若干年。 将:率领。 甫:刚刚,才。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会有土寇 ( ) (2
5、)州官使试于一村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古人岂欺我哉? 14用自己的话概括刘羽冲的两次失败:(1) (2) (4分)15下列各项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是(2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五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迁:指调动官职。 谴:责问、责备。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我任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课外 文言文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