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doc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摘 要: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分别使用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测量了等离子体参量,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探针法一. 引言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二.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等离子体有一系列
2、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1)电子温度。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 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正离子密度为,在等离子体中。(3)轴向电场强度。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4)电子平均动能。(5)空间电位分布。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
3、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7)阳极暗区,(8)阳极辉区。其中正辉区是等离子区。三. 单探针与双探针法测量原理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波法, 光谱法等。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1)单探针法。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
4、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 (2)双探针法。单探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探针的电位要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点位作为参考点,而且一部分放电电流对探极电流有所贡献,造成探极电流过大和特性曲线失真。双探针法是在放电管中装两根探针,相隔一段距离L。双探针法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在坐标原点,如果两根探针之间没有电位差,它们各自得到的电流相等,所以外电流为零。然而,一般说来,由于两个探针所在的等离子体电位稍有不同,所以外加电压为零时,电流不是零。随着外加电压逐步增加,电流趋于饱和。最大电流是饱和离子电流Is1,Is2。图4双探针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流到系统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
5、子电流。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由双探针特性曲线,通过下式可求得电子温度: (11)式中为电子电荷,为玻耳兹曼常数,为流到探针1和2的正离子电流。它们由饱和离子流确定。是附近伏安特性曲线斜率。电子密度为: (12)式中是放电管所充气体的离子质量,是两根探针的平均表面面积。是正离子饱和电流。四. 实验仪器本实验用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组合仪、接线板和等离子体放电管。放电管的阳极和阴极由不锈钢片制成。相关的试验参数如下:探针直径(mm): 0.45 亥姆霍兹线圈直径(mm):200.00探针轴向间距(mm): 30.00 亥姆霍兹线圈间距(m
6、m):100.00放电管内径(mm): 6.00 亥姆霍兹线圈匝数: 400平行板面积(mm2): 8.00 放电电流(mA): 90平行板间距(mm): 4.00 取样电阻值(): 1000六. 用双探针法测量等离子体参量仪器联线如图7所示。图7测量时采样电阻设定为,放电电流设定为90mA。软件自动计算的测量结果如下:I1 = 457.68 uAI2 = 398.25 uAtg= 1.7E-004Te = 1.44E+004 KNe = 1.94E+017 n/m3作曲线如图8所示。图8可见单探针法与双探针法测出的数据在数量级上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际实验中和并不能达到饱和,因此对实验
7、数据处理时是在曲线两边各取一点做该点切线交与电流为零所对应的直线,交点的数值分别取为和,因此在取点时仍然会产生较大误差。但是我们观察图像发现和的误差均在正负10%左右,分析公式可计算误差范围为,其中,得相对误差为-10%-10%,可见双探针法大大降低了实验误差。七.用函数拟合计算等离子体特性参数 我们注意到在推到单探针测量公式时用到的波尔兹曼分布方程为,不难看出我们并没有考虑当接近并超过时,单探针电流趋向饱和的特性。为了能显示出这种特性,我们考虑这样一个函数:,现在我们分析这个函数的特性:当使得远大于零时,函数渐进为当使得时,函数渐进为这很好的符合了单探针的理论伏安特性,因此我们用此函数来拟合
8、数据,同时我们也有一定的理由认为此函数可以很好的表示单探针的伏安特性,因为我们发现当时,函数渐进为 其中不同于,而是多出了一个因子,分析实验可知由于等离子体中电子会和其他粒子碰撞,这使得其到达探针所需的能量应该大于,因此需要乘上一个系数,这个系数大于1,通过之后的拟合可知确实大于1,因此我的猜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有其合理性的。又由于我们并不知道实验仪器零点是否准确,因此还需要给拟合函数加上一个系数,代表函数的上下平移。综上我们取函数为其中,为待拟合的系数,通过matlab拟合得图像如下:图-9由图看到函数曲线和实验数据拟合的相当好,其中参数取值为:,由可得,计算结果与前面两种方法所得结果量级相同
9、。由于这种方法认为电流会饱和,但实际上由于离子鞘层的存在使得探针有效表面积增大,使得电流并不会饱和,因此次方法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的实验讨论,另外单探针方法本身的缺陷此种数据处理方法也无法弥补。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较为确定,不会出现前面方法中那样凭肉眼判断切线的情况,并且有更好的物理图景。八.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的优缺点以及误差分析双探针法的优点:双探针法不需要参考电位,受放电系统接地情况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流到探针的总电流不会大于饱和离子电流,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单探针法的优点:单探针法可以通过伏安特性曲线得到双探针法无法获得的悬浮电位及空间电位。由数据处理可以看到单探针法的误差较大
10、,因为实验所得图-6没有明显的线性区以及饱和区,因此在计算以及确定时误差很大,这是因为单探针的离子鞘层的厚度随着的增加而变化,使得到达探针的电子数较多的偏离理论值,而且由于离子鞘层厚度的变化使得探针的有效面积发生变化使得电流无法真正的到达饱和。对于双探针法,离子鞘层对于平行板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是电流仍无法达到饱和,在确定饱和电流时仍然有较大的随机性。九. 思考题1.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有什么特性?答: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为电中性 4.有辉光特性,电子的平均动能远大于其他粒子,处于非平衡状态2.等离子体有
11、哪些主要参量?答:1.电子温度2.带点粒子密度,电子密度,正离子密度3.轴向电场强度4.电子平均动能5.空间点位分布3.探针法对探针有什么要求?1)电子和离子打到探针表面后被完全吸收,不会发生次级电子发射。2)探针熔点要较高,保证其不会在放电过程中熔化。3)探针不与等离子体发生化学反应。4)探针的线度适中:小于离子和电子的自由程,减小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同时要明显大于其表面的正离子鞘层的厚度,以减少离子鞘层的厚度的变化造成的影响。使用双探针法时,两探针应垂直于放电电流方向放置,使两个探针所在的等离子体电位尽量相同。黄润生等.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陶孟仙,等离子体特性
12、的静电探针测量技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Vol.18 No.3,2000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研究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或者采用新的方法吸附,回收这些排放物,或将其分解为无毒的化合物业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任务。等离子化学是60年代兴起的一门交叉科学。近年来有关低温等离子体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它是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全新技术,有可能作为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手段来处理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本文就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产生、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一、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 目前对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
13、的定义还不甚明确,普遍认为低温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4种状态,又称为非热力学平衡状态等离子体,由大量正负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其中电子温度(Te)离子温度(Ti),电子温度可达104K以上,而其离子和中性粒子的温度却可低至300 500K2。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属于低温等离子体。二、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 低温等离子体主要是由气体放电产生的。根据放电产生的机理,气体的压强范围、电源性质以及电极的几何形状、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辉光放电;(2)电晕放电;(3)介质阻挡放电;(4)射频放电;(5)微波放电。由于对诸如气态污染物的治理,一般要求在常压下进行,而能在常压(105
14、P左右)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只有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两种形式3。21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属于低气压放电( low pressure dis-charge),工作压力一般都低于10mbar,其构造是在封闭的容器內放置两个平行的电极板,利用电子对中性原子和分子的激发,当粒子由激发态(excited state)向基态(ground state)转化时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由于辉光放电受低气压的限制,工业应用难于连续化生产且应用成本高昂,因而无法广泛地在工业中应用。22 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使用曲率半径很小的电极,如针状电极或细线状电极,并在电极上加高电压,由于电极的曲率.半径很小,而靠近电极区域
15、的电场特别强,电子逸出阳极,发生非均匀放电,称为电晕放电。在大气污染物治理上,电晕放电法多用于烟道气脱硫和脱硝,也有用电晕放电法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硫化氢、卤代烷烃、以及对印染废水脱色等。23 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于两个电极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电极上面覆盖有一层电介质。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兼有辉光放电的大空间均匀放电和电晕放电的高气压运行的特点。由于其电极不直接与放电气体发生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极因参与反应而发生的腐蚀问题。又因其具有电子密度高和可在常压下运行的特点,所以介质阻挡放电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可能性,介质阻挡放电还可应用于准分子紫外光源和环境中难降解物质的去除。24 射频低
16、温等离子体放电 射频放电的电极通常安装在放电空间的外部,通过感应耦合产生等离子体.产生射频放电的方式有电容耦合与电感耦合等两种方式.由于射频低温等离子的放电能量高、放电的范围大,现在已经在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有毒废物清除和裂解中得到应用。25 滑动电弧放电 在两电极上施加高压使电极间流动的气体在电极最窄处被击穿.一旦击穿发生电源就以中等电压提供足以产生强力电弧的大电流,电弧在电极的半椭圆形表面上膨胀,不断伸长直到不能维持为止.电弧熄灭后重新起弧,周而复始,其视觉观看滑动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就像火焰一般.滑动电弧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为脉冲喷射,但可以得到比较宽的喷射式低温等离子体炬(plasmator
17、ch)。三、低温等离子体作用机理研究 之一,通过遥感遥测技术获取血吸虫病疫区地面植被信息,为螺情监测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0。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聚类分析,可以辨别、提取出适宜钉螺孳生的植被区域11。将遥感数据以“穗帽变换”植被指数分析后,可以得到钉螺孳生地分布和钉螺空间扩散二个空间模型,并且在遥感图像中可直接正确地测算出钉螺孳生面积数和钉螺扩散潜在面积数12。此外,对NDVI遥感图像与钉螺分布指数图、温度分布图、高程分布图等资料的的空间分析、重叠分析研究提示,准确、快速地利用遥感资料来预测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强度具有应用前景13。遥感图像的植被指数分析在我国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虽然
18、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植被指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目前对低温等离子体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是粒子非弹性碰撞的结果4。低温等离子体内部富含电子、离子、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其中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将能量转换成基态分子(原子)的内能,发生激发、离解和电离等一系列过程,使气体处于活化状态。一方面打开了气体分子键,生成一些单原子分子和固体微粒,另一方面,又产生OH、H2O2等自由基和氧化性极强的O3,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起决定性作用,离子的热运动只有负作用5。常压下,气体放电产生的高度非平衡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数万度)远高于气体温度
19、(室温100左右)。在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能发生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主要决定于电子的平均能量、电子密度、气体温度、有害气体分子浓度和共存的其它气体成分。这为一些需要很大活化能的反应如大气中难降解污染的去除提供了理想途径。另外也可以对低浓度、高流速、大风量的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含硫类污染物等工业废气进行处理。四、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研究 等离子体是和固态、液态、气态处于同一层次的物质第四态。低温等离子体富含电子、离子、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电子与离子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使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或速度很难的化学反应变得十分迅速。近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而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
20、性问题,研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或者是采用新方法使其转化为无害物,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低温等离子体污染物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具有流程短、效率低、能耗低、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用其作为各类环境污染物的处理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热门研究之一。目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废气处理、汽车尾气处理、废水处理、臭氧的合成等环境工程方面已获得日益广泛应用.41烟气脱硫脱硝 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是低温等离子体在气态污染物治理方面最早的应用之一,该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等离子体反应装置的优化设计和反应机理的探讨。KatamotoAkinori等11用溶胶凝胶法将TiO2涂覆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壁,考察
21、了去除NOx的效果。结果表明,当等离子反应器中引入光催化剂时,NOx的去除率提高10% 30%。在气体流量为1250mL/min时,其最大去除率仍可达60%,而能耗仅约为50 eV/mol。Shigeo Daito等12和Iwasaki等13则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该体系去除NOx的过程。前者研究发现,在单一紫外线照射的光催化体系中,NO2极易吸附在光催化剂表面,NO几乎不被吸附;在线板式脉冲电晕反应器中脉冲电晕放电不但极大地增强了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还促使NO氧化成NO2并吸附在TiO2表面,最终将NO2氧化为硝酸,提高了NOx的去除率。后者研究发现,光催化体系中TiO2对NO2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22、体系中NO的去除效率比单一体系高,但NO2的浓度在单一体系放电反应中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当放置TiO2时NO2的浓度并不随电压升高而增大。三峡大学的李玮岚等14利用高压脉冲等离子体催化还原NO,在温度为440,脉冲电压为2.2104V时,NO的脱除率可达53%,同时发现NO脱除率随脉冲极间电压的升高而提高。华中科技大学的尹蓝等15利用高压脉冲等离子体活化NH3还原去除NO,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V2O5/TiO2,用NH3作为还原气体,升温的同时利用针头作为阳极,大地作为阴极进行放电处理。研究表明,在有氧条件下(含氧量为10% ),当V2O5含量为4. 5%,温度为310,脉冲电源电压在14 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体 放电 等离子体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