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船舶气囊下水方式的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船舶气囊下水方式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船舶气囊下水方式的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船舶气囊下水方式的研究The water of the research ship air way摘 要纵观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从批量流水定性生产方式向适应多元素变形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已成定局;再看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沿海和内河中小型船厂造船模式的改造已迫在眉睫。一种极为灵活的修造船企业模式正在悄悄地取代传统的修造船企业模式而引起造船生产组织的一场变革,而气囊下水正是这场变革中应运而生的高适应能力的“柔性下水技术”。 船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企业的船舶上排下水能力。对中小型船舶企业而言,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或投入少量资金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改变下水工艺提高本企业的船舶下水能力,是各个中小型船舶
2、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使用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可以较好的解决中小型船舶企业下水能力问题,本文就如何应用船舶用气囊高效安全下水,气囊下水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投资少、见效快、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不损害船体等优点随着船舶建造尺度、吨位的迅猛增长,船舶上排、下水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船舶下水(上排)方式的演变是船舶建造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关键词: 中小船厂 安全 可靠 投资少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引言11.2 船舶概述11.2.1以造船材料的发展划分11.2.2以推进装置的发展划分21.2.3现代船舶的发展特点21.2.4船舶分类3第二章 船舶下水方式62.1 重力式下水62.1.1 纵向涂油滑
3、道下水62.1.2 纵向钢珠滑道下水72.1.3 横向涂油滑道下水72.2 漂浮式下水72.3 机械化下水82.3.1 纵向船排滑道机械化下水82.3.2两支点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82.3.3楔形下水车纵向机械化下水92.3.4 变坡度横移区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92.3.5 高低轨横向滑道机械化下水102.3.6梳式滑道机械化下水102.3.7 升船机下水102.3.8 浮船坞下水112.4 气囊式下水11第三章 气囊式下水123.1 气囊式下水定义123.2 气囊式下水简介133.3气囊式下水过程133.4 气囊式下水后的各种实验143.5 船舶气囊下水过程结构应力变化的测试与分析143.5.1
4、 测试系统组成143.5.2 测点布置153.5.3 结果与讨论153.5.4 甲板应力测试结果153.5.5纵向倾角测试153.5.6结论163.6 气囊下水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173.7气囊下水工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17结 论18致 谢19参 考 文 献20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船舶是一种运动的大型钢结构。船舶下水是在船舶建造工程大部分完工之后,将船从建造船台上移至水域的工艺建造过程,因此,船舶下水是船舶建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船舶下水具有危险,如稍有疏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长期以来,人们对船舶的下水作业十分重视,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创造了多种船舶下水的方法。如:滑道式下水、
5、轨道式下水、坞内下水等等。江苏省是一个造船大省,它的造船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的长江沿岸。多为中小型造船企业。它们在船台建造的投资额占船厂建设投资比例相当高,尤其每个船台配备专用的船舶下水装置,其费用就会增加。使用气囊下水工艺,可以多船台共用一套下水设备,大大的节约了船厂基本投资,也缩短了船厂建设周期。这种可以移动的船舶下水设备,造就了专业的船舶下水公司,使船舶下水可以进行社会化合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有了专业的船舶下水公司,在船舶气囊下水这一技术领域就会进行科学的计算,编制下水工艺,对船舶下水的安全性有极大的提高。1.2船舶概述船舶作为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发展至今大约有五千多年历史。从远古
6、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各类船舶,其发展历程如下。1.2.1以造船材料的发展划分1、木船时代 19世纪以前,船舶几乎都是木材建造的。2、铁船时代 19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铁船全盛时期,时间较短,仅二三十年时间。3、钢船时代 19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绝大部分船舶均采用钢材建造。20世纪40年代以前都采用铆接结构,以后部分船舶采用焊接结构,5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采用焊接结构。1.2.2以推进装置的发展划分1、舟筏时代 独木舟起源于石器时代,后被木筏、竹筏、兽皮做成的皮筏所取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出现了木板船。舟筏时代所用的推进工具是木制的桨、橹或竹制的篙。2 、帆船时代 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出现了帆船,
7、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为帆船的鼎盛时期,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被新兴的蒸汽机船所取代。3、蒸汽机船时代 蒸汽机船包括往复式蒸汽机船和回转式汽轮机船两种类型。1807年,世界上第一艘往复式蒸汽机船“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建成并试航成功,从此船舶进入了机械动力代替自然力的新纪元。1894年至1896年世界上第一艘新型的回转式蒸汽轮机船 “透平尼亚”号在英国建成。由于往复式蒸汽机的效率较低,重量和尺度相对较大,20世纪50年代开始,往复式蒸汽机船逐渐被淘汰。4、柴油机船时代 20世纪初柴油机开始应用于船舶。1904年世界上第一艘柴油机船“万达尔”号在俄国建成。由于柴油机热效率高、经济可靠,因而得到
8、广泛应用。40年代末,柴油机船吨位就已超过蒸汽机船,目前世界船队中柴油机船占绝对优势。动力推进船舶的推进器经历了一个从明轮到螺旋桨的发展过程。最早往复式蒸气机驱动的是明轮,从1836年开始试验用螺旋桨作为船舶推进器,到1861年左右就不再大批建造明轮推进器的船舶了。目前,绝大多数的船舶均采用螺旋桨作为推进器。1.2.3现代船舶的发展特点近五十多年来,船舶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专业化、大型化、自动化。最早的专业化运输船舶,主要是运输散装石油的油船,其它海上货运船舶专业化,大体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首先是干散货船舶与杂货船的分离,出现了矿砂船、散货船(运载谷物、煤等)、散货与石油兼用船
9、。5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设有制冷设备的液化气体船,以及液体化学品船。将件杂货集装箱化运输,产生了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还有专门运输汽车的汽车运输船。船舶大型化可以降低单位造价,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20世纪50年代以后,商船向大型化发展非常迅速,特别表现在远洋船舶中的大型油轮及矿砂船和兼用船的出现。最大船型的惊人发展,是战后油船发展的最大特点,如:1950年最大油船的载重量DW=2.8万吨,到1980年的最大油轮为DW=56.3万吨,载重量增加了20多倍。不过从八十年代以后,巨型油轮的数量逐渐减少。近几十年来,船舶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不少的船舶实现了机舱管理全自动化,这是当代船舶发展又一大
10、进步。1.2.4船舶分类船舶分类方法很多,通常可按船舶用途、航区、推进动力的型式、推进器的型式、机舱位置、造船材料、航行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结构型式等进行分类。其中,多数船舶是按船舶的用途分类来称呼的。(一)按船舶用途分类军用船用于从事作战或辅助作战的各种舰艇。民用船包括运输船、工程作业船、渔业船、工作船舶等。1)运输船 运输船又称商船,是指从事水上客货运输的船舶。大致可分为八个类型:(1)客船、客货船、渡船;(2)普通货船(即杂货船);(3)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4)散粮船、运煤船、矿砂船;(5)油船、液化气体船、液体化学品船;(6)多用途散货船,包括矿砂/油两用船、矿砂/散货/油三用船
11、;(7)特种货船,指运木船、冷藏船、汽车运输船等;(8)驳船,有拖轮拖带和顶推船顶推两种运输方式。2)工程作业船 是指在港口、航道等水域从事各种工程作业的船舶。主要有挖泥船、打捞船、测量船、超重船、打桩船、钻探船等。3)渔业船 是指从事捕鱼和渔业加工的船舶。主要有拖网渔船、围网渔船、刺网渔船、延绳钓渔船、捕鲸船、捕海兽船、捕虾船和捕蟹船,以及渔业加工船、渔业调查船等。4)工作船舶 工作船舶又称为特殊用途船,是指为航行进行服务工作或其他专业工作的船舶,诸如破冰船、引航船、供应船、消防船、航标船、科学调查船、航道测量船等。(二)按航区分类远洋船舶 能在环球航线上航行的船舶,即通常所指的能航行于无限
12、航区的船舶。近海船舶 指航行于距岸不超过200海里海域(个别海区不超过120海里或50海里)的船舶,即航行于近海航区的船舶,可以来往于邻近国际间港口。3、沿海船舶 指航行于距岸不超过20海里海域(个别海区不超过10海里)的船舶,即沿海岸航行的船舶。4、内河船舶 在内陆江河中航行的船舶。(三)按推进动力的型式分类1、蒸汽机船 以往复式蒸汽机为主机的船舶。2、汽轮机船 以回转式蒸汽轮机为主机的船舶。3、柴油机船 以柴油机为主机的船舶。4、燃气轮机船 以燃气轮机为主机的船舶。5、电力推进船 由主机带动主发电机发电,再通过推进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的船舶。6、核动力船 利用核燃料在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的
13、巨大热能,产生蒸汽供汽轮机主机工作的船舶。(四)按推进器型式分类1、螺旋桨船 以螺旋桨为推进器的船舶,常见的有定距桨船和调距桨船两种。2、平旋推进器船 以平旋轮为推进器(又称为直翼推进器)的船舶。3、明轮船 以安装在船舶两舷或船尾的明轮为推进器的船舶。4、喷水推进船 利用船内水泵自船底吸水,将水流从喷管向后喷出所获得的反作用力作为推进动力的船舶。5、喷气推进船 将航空用的喷气式发动机装在船上以供推进用的船舶。第二章 船舶下水方式船舶下水是当船舶建造工程大部分完工之后,利用某种下水设备,将船舶从建造区移至水域区的工艺过程。由于船台(或造船坞)的施工条件要比舾装码头优越得多,所以应当想方设法尽量扩
14、大下水前的船舶完千量,以提高造船的综合生产能力,缩短造船的总周期。船舶下水意味着船舶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完成,所以当船舶下水的时候,都要举行庆祝仪式。 随着造船工艺的发展,预舾装工艺的应用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目前,在一般船厂中,下水前的船舶舾装完工量往往可达7080,甚至超过9095。为了船舶下水,船厂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生产的要求,可选择各种不同的下水方式和厂水设施。按船舶下水原理可分为: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机械化下水和气囊式下水四大类。2.1 重力式下水重力式下水又分纵向涂油滑道下水、纵向钢珠滑道下水和横向涂油滑道下水三种,这也是主要的重力式下水方式。2.1.1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纵向涂油滑道下
15、水是船台和滑道一体的下水设施,其历史悠久,经久耐用。下水操作时先用一定厚度的油脂浇涂在滑道上以减少摩擦力,这种油脂以前多采用牛油,现在多使用不同比例的石蜡、硬脂酸和松香调制而成。然后将龙骨墩、边墩和支撑全部拆除,使船舶重量移到滑道和滑板上,再松开止滑装置,船舶便和支架、滑板等一起沿滑道滑入水中,同时依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完成船舶下水。这种下水方式适用于不同下水重量和船型的船舶,具有设备简单、建造费用少和维护管理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较大的缺点:下水工艺复杂;浇注的油脂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会污染水域;船舶尾浮时会产生很大的首端压力,一些装有球鼻艏和艏声呐罩的船舶为此不得不加强球首或暂不装待
16、下水后再入坞安装;船舶在水中的冲程较大,一般要求水域宽度有待下水船舶总长的数倍长度,必要时还要在待下水船舶上设置锚装置或转向装置,利用拖锚或全浮后转向的方式来控制下水冲程。2.1.2 纵向钢珠滑道下水这种方式是用一定直径的钢珠代替油脂充当减摩装置,使原来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滑板和滑道之间的摩擦阻力,钢珠可以重复使用,经济性较好。钢珠滑道下水装置主要由高强度钢珠、保距器和轨板组成。保距器每平方米装有12个钢珠。木质的滑板和滑道上各有一层钢制轨板以防被钢珠压坏,在滑道末端设有钢珠网袋以承接落下的钢珠和保距器。这种下水方式使用启动快,滑道坡度小,滑板和滑道的宽度也较小,钢珠可以回收复用,其下
17、水装置安装费用和使用费用都比油脂滑道低。而且不受气候影响,下水计算比较准确。但初始投资大、滑板比较笨重、振动大。2.1.3 横向涂油滑道下水这种方式是指船舶下水是按船宽方向滑移的,不是船尾首先进入水中而是船舶的一舷首先入水。这种方式由于同时使用的滑道多,易造成下水滑移速度不一样,造成下水事故,而且跌落式下水船舶横摇剧烈,船舶受力大,对船舶横向强度和稳性要求较高。2.2 漂浮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是一种将水用水泵或自流方式注入建造船舶的大坑里依靠船舶自身的浮力将船浮起的下水方式。最常见的是造船坞下水。漂浮式下水使用的船坞分两种,即造船坞和修船坞,造船坞比较宽浅而修船坞比较深。造船坞下水是一种简便易行的
18、下水方式,其安全性、工艺简单性比较好。尽管造船坞造船方式初始投资较大,但是仍是建造VLCC的唯一手段。造船坞是用来建造船舶和船舶下水的水工建筑物,有单门的,双门的和母子坞等多种形式,基本结构是由坞底板、坞墙、坞门和泵房等组成。坞门本身具有压载水舱和进排水系统,安装到位后将水压入坞门水舱内,坞门会下沉就位,就在坞外海水的压力下紧紧压在坞门口,再将坞内的水抽干就可以在坞内造船了。船舶建造完成后,通过进排水系统将坞外水域的水引入坞内,船舶依靠浮力起浮,待坞内水面和坞外一致时就可以排出坞门内的压载水起浮坞门并脱开坞门,然后将船舶用拖船拖出船坞,坞门复位进入下一轮造船。2.3 机械化下水2.3.1 纵向
19、船排滑道机械化下水船舶在带有滚轮的整体船排或分节船排上建造,下水时用绞车牵引船排沿着倾斜船台上的轨道将船舶送入水中,使船舶全浮的一种下水方式。分节式船排每节长度是 3-4米,宽度是骨干产品船宽的80,高度在0.4米到0.8米间。由于位于船艏的那节船排要承受较大的首端压力,因此要特别加强其结构,因此 分为首节船排和普通船排两种。由于船排顶面与滑道平行,而且高度只有0.4-0.8米,所以其滑道水下部分较短,滑道末端水深较小,采用挠性连接的分节船排时由于船排可以在船舶起浮后在滑道末端靠拢,则可以进一步降低滑道水下部分长度和降低末端水深。这种滑道技术要求较低,水工施工较简单,投资也较小,而且下水操作平
20、稳安全,主要适用于小型船厂。但由于船排高度小,船底作业很不方便,一次仅适用小型船舶的下水作业。 为提高船排滑道的利用率,可以设置横移坑和多船位水平船台和纵向倾斜滑道组合,可以大大提高纵向船台的利用率。2.3.2两支点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这种下水使用两辆分开的下水车支撑下水船舶,它可以直接讲船舶从水平船台拖曳到倾斜滑道上从而使船舶下水。这种滑道是用一段圆弧将水平船台和倾斜滑道连接起来,以便移船时可以平滑过渡。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操作容易的优点,缺点是由于只有两辆下水车支撑船舶首尾,对船舶纵向强度要求很高,在尾浮时会产生很大的首端压力,因此只适用纵向强度很大的船舶。2.3.3楔形下水车纵向机械化
21、下水这种滑道上的下水车架面是水平的或稍有坡度,船舶下水时是平浮起来的,不会产生首端压力,下水工艺简单可靠,适用于较大的船舶下水。把它用横移坑和多船位水平船台连接起来可以提高滑道使用效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纵向机械化下水设施。缺点是下水车尾端过高,要求滑道末端水深较大,因而导致水工施工量大,投资大,且滑道末端易被淤泥覆盖,选用时要充分考虑水文条件。2.3.4 变坡度横移区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这种下水方式的横移区由水平段和变坡段两部分组成。侧翼布置有多船位水平船台的横移区,因移船的需要使横移车轨道呈水平状态,故称水平段;变坡度的横移区其轨道只有一组仍为水平,其它各组均带有坡度,这些轨道的坡度能使横移车
22、在横移过程中逐步改变其纵向坡度,最后获得与纵向滑道相同的坡度,故称为变坡段。同时,为使横移车在变坡段仍保持横向水平,带坡度轨道均采用高低两层轨道的方式。 由于横移区具有变坡功能,所以采用纵向倾斜滑道下水。同时,可以在下水滑道纵向轴线处建造一座纵向倾斜船台。通过横移车在水平段实现与水平船台的衔接;在变坡段末端实现与纵向倾斜船台、下水滑道的衔接,使一种下水设施可以供两种船台使用。而且这种滑道是用船台小车兼做下水滑车的,故滑道末端水深较小,滑道建设投资小。 但是,这种下水方式和所有采用纵向下水工艺滑道一样存在船舶尾浮时较大的首端压力。 一般这种方式多用于国内码头岸线紧张而腹地广大的渔船修造厂和中小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船舶 气囊 下水 方式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