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环保沥青制备工艺参数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环保沥青制备工艺参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环保沥青制备工艺参数研究.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环保沥青制备工艺参数研究学 院:材料与冶金学院专 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 期:2010-6-12摘 要本论文拟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热聚合闪蒸的方法制备环保沥青。通过调整热聚的时间、温度,调整闪蒸的温度与时间来调控产物沥青的族组分,即、相的含量,总结归纳热聚时间、温度与、相含量,以及在相同热聚条件下闪蒸的温度、时间与、相含量的关联规律性。同时对制备的环保沥青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元素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综合差热分析仪等手段对制得的环保沥青的元素组成、形貌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热聚合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热聚合产物的残
2、炭率和环保沥青的产率,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获得的最佳的热聚合工艺参数为:热聚温度350,反应时间4h。元素分析表明,制得的环保沥青在元素组成上基本与CARBORES P一致,C/H比高于CARBORES P;热分析表明,制得的环保沥青在第一阶段即开始失重,但在400以后失重率远远低于CARBORES P;SEM分析表明,制得的环保沥青内中间相小球已经开始形成,但与CARBORES P相比,生长有待进一步加强。关键词: 改质沥青;中间相;环保;含碳耐火材料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al tar pitch as the raw material, by
3、thermal polymerization - flash mesophase pitch was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heat polymerization time, temperature, adjust the flash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the product asphalt group components, namely , , -phase content, summarizes heat polymerizat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 , phase
4、 content , and at the same flash of heat accumu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 , phase content of the related laws.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materi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using Elemental analysis, field emission sc
5、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integrated DTA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rmal polymerization were elements of asphalt, charcoal The morphology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Studies show that the therm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directly affect the thermal polymerization products of
6、 the coking value and the yield of mesophase pitch, in the studied temperature range, obtained the best parameters for the therm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reaction temperature 350 , reaction for 4h . Ele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sophase pitch obtained in the basic elements of composition consi
7、stent with CARBORES P, C/H ratio was higher than CARBORES P; therm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btained mesophase pitch in the first stage of starting weight loss, but After the weight loss at 400 for far less than CARBORES P;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sophase pitch obtained in the intermediate
8、phas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ball has started, but compared with CARBORES P, growth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Key words:Modified pitch; Mesophase; Green; Carbon refractories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前言 11.2 煤沥青简介11.2.1 煤沥青分类11.2.2 煤沥青的分组组成21.2.3 煤沥青中的TI和QI 21.2.4 炭材料生产过程中煤沥青的流变规律31.2.5 煤沥青粘结剂的热解缩聚行为31.3 中间相沥青
9、简介41.3.1 中间相沥青的研究现状及生成机理41.3.2 中间相沥青的性质51.3.3 中间相沥青反应动力学研究61.3.4 影响中间相形成的因素71.3.5 改性沥青的制备81.3.6 改性沥青的应用研究进展91.4 改性沥青作为结合剂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111.4.1 含碳耐火材料用结合剂的性能要求111.4.2 目前粘结剂沥青质量存在的不足121.4.3 中间相沥青作为结合剂的应用前景121.5 本论文的提出13第2章 实验部分142.1 原料142.1.1 原料沥青142.1.2 化学试剂142.2 实验方案142.3 实验仪器及实验原理172.3.1 煤沥青的热处理仪器172.3.
10、2 减压蒸馏的处理仪器172.3.3 热聚合沥青的溶剂抽提仪器172.3.4 环保沥青的制备原理182.4 实验内容182.4.1 热聚合反应182.4.2 溶剂抽提192.5 分析表征仪器及方法192.5.1 族组成分析192.5.2 残炭率测定192.5.3 热分析192.5.4 元素分析202.5.5 微观结构分析20第3章 结果与讨论213.1 族组分与残碳率分析213.2 热分析243.3 元素组成对比分析253.4 微观结构分析26第4章 结论28参考文献 29致 谢31第1章 绪论1.1 前言随着钢铁冶炼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新设备除了要求耐火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外,还要
11、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渣性及抗热震稳定性以及其它的高温性能,这样原有的一些传统的耐火材料的某些性能已不能满足要求。其中含碳耐火材料存在着传统的酚醛树脂结合剂的残碳率不高,炭化后的生成无定形的炭结构,造成耐火材料的高温强度及其他高温性能不够高,直接影响了炼钢技术的发展。鉴于这种情况,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日本某公司是采用石油系特殊组分为结合剂;大阪窑业公司是采用六元酸为结合剂;川崎炉材公司是采用煤沥青改质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前苏联采用热固性烷基间苯二酚吠哺组分作为结合剂;美国等采用酚醛树脂、煤沥青、吠喃组分、糠醇组分、烷基向苯二酚组分和石油重油聚合等与各种溶剂混合制成的结
12、合剂;荷兰采用石油加工副产物制取特殊组分作为结合剂。水恒福对中间相沥青用做镁碳砖的结合剂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烧成温度升高,中间相沥青结合的试样耐压强度逐渐增加,而酚醛树脂结合的试样耐压强度逐渐,特别是在高温时两者差距显著。中间相沥青具有其他结合剂所不可比拟的高残碳率及炭化后石墨化程度,能大大提高耐火材料的高温强度、抗侵蚀性、热震稳定性等高温性能,同时由于其特定的结构特征,轻质粗粉和有毒成分含量极低,使用过程中基本上无环境危害。为此,中间相沥青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1.2 煤沥青简介煤沥青是煤焦油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煤焦油蒸馏提取各种馏分后的残留物。煤沥青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无固定的熔点,呈
13、玻璃相,受热后软化,继而熔化,密度为1.251.35 g/cm33。1.2.1 煤沥青分类煤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只有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范围,通常用软化点来表示。根据软化点的高低,煤沥青分为低温沥青(软沥青)、中温沥青(普通沥青)、高温沥青(硬沥青)。低温沥青可以把焦油初馏时的加热温度降至390直接生产或者用中温沥青回配蒽油产生;中温沥青则是煤焦油初馏在正常条件下的产物;高温沥青是中温沥青蒸馏、氧化热处理或加压热处理后的产物9。根据使用的溶剂种类不同,可将煤沥青分为苯可溶组分(BS) - 树脂、喹啉不溶物(QI) - 树脂以及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组分-树脂10。1.2.2 煤沥青的分组组成被认为
14、是形成中间相最主要原料的组分是煤沥青中的中组分,分子量为10001800,是中间相形成的活性中心。组分是煤沥青中的轻组分,分子量为2001000,在加热过程中可转变形成组分,有利于降低体系的黏度,使反应有条不紊的向着形成中间相的方向发展6。1.2.3 煤沥青中的TI和QI煤沥青有多种分组方法, 其中比较常用是分成、和三种组分。作为成型碳材料的粘结剂用沥青,人们最感兴趣的是组分,即喹啉不溶物(QI)和甲苯不溶物(TI)。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中的小分子缩聚为分子量较大的甲苯不溶物(TI) ,TI 进一步缩聚成为分子量更大的喹啉不溶物(QI) 。因此,TI可以看作为是生成中间相小球体的胚胎11。组分
15、(又称为树脂) 是沥青中不溶于甲苯而溶于喹啉的组分,其值等于TI与QI之差。树脂是高、中分子量的稠环芳烃,粘结性好,结焦性好,作为粘结剂沥青含有一定的树脂是需要的3。煤焦油沥青喹啉喹啉可溶物喹啉不溶物(树脂)甲苯甲苯可溶物(树脂)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树脂)图1.1 煤沥青的溶剂抽提组分结构示意图6Fig 1.1 Solvent extraction of coal pitch component structure diagram此外,原生QI可以阻碍新生成的中间相小球体的融并,促进了大量晶核的形成,使得中间相小球体出现得较早,且球径小。由于低温下系统的黏度较高,不利于中间相迁移、吸收周围各向
16、同性基质长大, 最终形成镶嵌型光学显微组织15。1.2.4 炭材料生产过程中煤沥青的流变规律炭材料生产过程中煤沥青的粘度一温度曲线呈u形曲线:煤沥青熔融软化阶段(室温-200),此阶段煤沥青粘度随温度升高急剧下降,粘度曲线呈近似直线垂直变化,粘度值相差近100200倍。煤沥青聚合物由玻璃体逐渐转变成液体,熔融软化导致粘度急剧变化。煤沥青流体稳态阶段(200500),此阶段煤沥青呈很好流变性的液态状态,其粘度基本保持恒定(约100mPas左右)。煤沥青经过熔融状态后,随着温度升高,会发生热解缩聚反应,并进入中间相阶段(400480),产生大量稠环芳烃平面分子和中间相小球体。 煤沥青的固化成焦阶段
17、(500以后),此阶段伴随着煤沥青体系粘度的急剧上升。随着温度升高,煤沥青热缩聚反应逐渐占主导地位,温度升至500左右,前期煤沥青的流变性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沥青炭化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这也是针状焦成焦和沥青纤维炭化的关键区间。至此,煤沥青的流变特征结束,进入炭结构的转变和碳质微晶的发展阶段,但煤沥青在室温至500的流变性能优劣像遗传因子一样影响着随后炭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石墨化难易程度19。1.2.5 煤沥青粘结剂的热解缩聚行为在生炭坯焙烧热处理过程中,煤沥青发生热解缩聚反应转变成粘结焦使其结合制得炭制品,从而赋予炭材料性能。沥青浸渍导致了网状孔隙中的碳更多地沉淀,以保证结合性、抗氧化性和
18、耐腐蚀性的改进28。煤沥青粘结剂的热解缩聚行为直接影响着炭材料的性能指标和焙烧工序的成品率,且煤沥青粘结剂的热解缩聚特征还是制定焙烧升温曲线的依据,焙烧曲线的优化选择必须在弄清煤沥青受热状态下热分解和热缩聚反应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研究煤沥青在1000温度下的热解缩聚行为对于炭材料生产焙烧工艺的优化和提高炭材料性能都具有实际意义。煤沥青的热解缩聚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煤沥青熔融脱除少量轻质组分阶段、煤沥青剧烈热分解阶段和煤沥青热缩聚成焦阶段。在不同温区内煤沥青热解缩聚的特征分析可作为制定焙烧曲线的依据。改质沥青的热解缩聚过程不同于中温沥青,改质沥青结构稳定并易发生缩聚反应,改质沥青的热解挥
19、发比中温沥青平缓,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分解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成焦。从而增加了其结焦值19。图1.2 热聚合反应机理Fig 1.2 Mechanism of thermal polymerization快速升温使许多煤沥青低分子组分来不及聚合而分解挥发逸出,本应在低温区域热分解的低分子量组分来不及逸出挥发,而延迟到高温区分解挥发逸出,从而导致煤沥青开始失重温度向高温区域移动。升温速率的加快导致煤沥青热分解逸出部分增多,其总失重率随着升温速率的加快而增大,从而不利于粘结剂煤沥青在焙烧期间结焦值的提高,快速升温也使煤沥青失重结束温度向高温区推移19。1.3 中间相沥青简介中间相沥青是通过普
20、通沥青、重质油、煤焦油等为原料经热缩聚反应制得或以芳香化合物如萘等为原料经催化缩合而成,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702000的扁盘状稠环芳烃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较大的C/H 比(如1.72),软化点大多数在205285之间,有时高达300 以上1。1.3.1 中间相沥青的研究现状及生成机理19641965年Brooks 和Taylor 发现在沥青液相炭化初期有液晶状各向异性的小球体的生成,该小球即是沥青中间相球体,这为研究中间相沥青奠定了基础2。研究认为芳烃性重质油(分子量400600)如石油沥青、煤沥青等多环芳烃有机物在350以下首先形成各向同性的塑形体(母体)然后在350以上较高温度下通过热加
21、工,经历热解、脱氢、环化、芳构化、缩聚等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形成分子量大的具有圆盘形状的多环缩合芳烃平面分子,多环芳烃大分子通过电子力和范德华力促使其聚合而从母体中形成晶核,这个过程在初期是可逆的,一旦形成核,便从周围母体中吸引组分分子而逐渐长大,此后的核晶化则不可逆。核晶中分子排列整齐,大致与赤道相平行的方向堆砌,并具有流动性,所以也成为液晶。初生的液晶只有百分之几微米,当其长到1/10m左右时,才能被放大率为1000倍的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当长到5m以上时,为使其保持最小的表面积,处于最稳定的热力学状态而成为圆球,故得名小球体。随着反应时间、温度的增加这些平面稠环芳香分子在热运动和外界搅拌的
22、作用下取向,成液晶态,为达到体系的最低能量状态,这些液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体,即中间相小球体。中间相小球体吸收母液中的分子后不断长大,在已有的球体长大的同时,还不断有新的球体产生,它们之间相互吸引,逐渐靠拢而发生融并,由单球变为复球,复球遇到复球,又合并为更大的复球,其直径可达2000m。小球体大到一定程度,直到最后球体的表面张力难以维持其原状,众多的球体合并到一起之后,球体逐渐肢变解体,成为一团一片,这种由沥青小球体解体之后形成的物质,形成非球中间相广域流线型、纤维状或镶嵌型中间相。从物相角度来看,中间相球体的生成过程是物系内各向同性液相逐渐变成各向异性小球体的过程;它是沥青在生成半焦
23、过程中一种过渡的中间产物,是与沥青原相有区别的另一物态,即中间相沥青2。总体看来,碳质中间相发展的初期和中期表现为化学反应和物理调整的联合作用,形成具有内部大分子有序层积的碳质中间相球体。在碳质中间相发展后期(主要指中间相球体解体、体中间相形成和半焦的形成阶段),由于体系中高反应活性分子的缩合聚合作用基本停止,化学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已不明显;同时,由于体系的黏度增大,使得分子之间的层积和调整作用都变得较弱。因此,这个过程表现为化学反应和物理调整的弱联合作用22。1.3.2 中间相沥青的性质中间相沥青1在软化点温度以上时一般具有较低的熔体粘度,而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分解,以利于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环保 沥青 制备 工艺 参数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