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完整版】移动互联网+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告暨建设方案.doc
《【推荐完整版】移动互联网+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告暨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完整版】移动互联网+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告暨建设方案.doc(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联网+XX温州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暨建设方案(审定稿)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市宁波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一四三年十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 录一、项目概述1(一)项目名称1(二)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1(三)可研报告编写单位1(四)可研报告编制依据2(五)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周期3(六)总投资及来源4(七)经济及社会效益4(八)结论与建议4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一)现状及成果5(二)存在问题8(三)发展趋势10(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三、项目承担单位概况14四、项目需求分析16(一)用户需求16(二)业务需求17(三)功能需
2、求19(四)接口需求21(五)性能需求22(六)安全需求22(七)数据量预测23五、总体设计28(一)指导思想28(二)建设原则28(三)建设目标28(四)建设内容29(五)建设规模30(六)总体框架31(七)“交通云”建设模式32(八)技术路线34(九)实现路径35六、详细设计37(一)交通基础平台37(二)交通数据平台49(三)交通支撑平台63(四)指挥监测平台67(五)出行服务平台79(六)标准规范体系86(七)运维管控体系87七、项目的招标方案92(一)项目的招标范围92(二)招标的组织形式92(三)招标的方式92八、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93(一)领导组织机构93(二)建设及运行维护机构
3、93(三)人员培训93九、项目实施进度94(一)项目建设期94(二)项目建设计划94十、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95(一)项目投资估算95(二)资金来源与落实95(三)投资估算依据96十一、效益分析97(一)经济效益分析97(二)社会效益分析97十二、结论与建议98十三、附录99(一)总投资及分项投资估算99(二)市委市政府的20136年绩效考核办法127一、项目概述20112015年11月,市经信委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交警支队等全市18个相关单位,全面启动“智慧交通”总体规划,20122016年11月通过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提出要全面建立交通感知体系、出行体系、物流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
4、系“五大体系”。实现交费不停车,一卡畅行;打的不等待,一机可约;出门不问路,一网打尽;买票不出门,一键搞定;货物不见面,一屏皆知;服务不预约,随需应用“六大掌控”。其中,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标志性、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民生工程-“信息中心”,将打造成集交通综合信息汇聚、交换、处理、服务和指挥为一体的市级交通运行指挥枢纽中心。20132017年,“智慧交通”被列入“智慧温州XX”国家试点重点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签订了“20132017”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明确要求建成温州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并以中共温州XX市市委、温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2017年度县(
5、市、区)考绩法和20132017年度市直单位考绩法的通知(温委发【20132017】3号)文件给予明确。该项目的建成,将为我市全面掌控交通综合信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升交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温州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温州XX市交通信息综合智慧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或智慧中心)(二)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温州XX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负责人:(三)可研报告编写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市宁波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洪全XX(四)可研报告编制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厅科技字2013201725
6、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的通知(浙政办2013201731号)浙江省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指南中共温州XX市委、温州XX市人民政府和温州XX市交通运输局签订的“20132017”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建成“温州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 中共温州XX市市委、温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2017年度县(市、区)考绩法和20132017年度市直单位考绩法的通知(温委发【20132017】3号)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7、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201580号)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B/T20001.3-20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
8、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112015192号)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2015)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交通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温州XX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温州XX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XX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XX市立体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XX市城市道路“十二五”规划温州XX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温州XX市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XX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五)建设目标
9、、内容、规模、周期1.建设目标通过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逐步整合,智慧化管理决策机制的逐步创建,为公众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综合化、智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为行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支撑。信息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综合动态监测、科学应急指挥、智慧出行服务三大功能。综合动态监测:海陆空交通运输枢纽全监控;道路路网通堵状况全可视;车辆运输动态状况全掌控。科学应急指挥:紧急事件可预、可视、可判、可控。智慧出行服务:“人、车、路”智慧协同。通过全面感知,智慧决策,提供公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想即得”的出行交通信息服务。2.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五大平台和两大体系建设。
10、五大平台:提供人性化交通出行的公众出行服务平台;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应急指挥及日常监测的指挥监测平台;支撑交通运输智慧化的交通支撑平台;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服务的交通数据平台;提供智慧交通系统运行基础环境的交通基础云平台。两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运维管控体系。3.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以市级平台为主,预留与省交通运输厅、各县(市)交通局的互联互通接口,具体包含市交通局、4家直属行业管理单位,10家归口管理单位。4.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20132017年10至2015年10月。(六)总投资及来源“信息中心”项目总投资为3615万元,由市财政局与省交通厅共同解决。其中向省交通厅申报综合考核项目资金
11、8001100万元(20132017年已落实400万元),向市财政局申请专项资金1500万元,从省级安排我市的相关交通专项补助资金交通养路费超收分成资金中列支1000万元,资金从省交通返还的交通场站资金中列支1000万元,其余815万元由市财政专项建设资不足部分由市交通局负责金解决。(七)经济及社会效益“信息中心”项目是我市“智慧交通”的基础性、公益性、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实现我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数据整合利用,实时动态监测,完善交通应急指挥机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改善交通运行安全;更重要的是将在整合各类交通出行信息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综合化、智慧化的出行信息服务,对缓解我市交通出
12、行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提供基础环境支撑。(八)结论与建议信息中心项目的建设,符合交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改变温州XX市交通管理现状,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有效举措。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满足温州XX市“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践服务的需要,为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管理及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良好服务,对我市“治堵”具有较好的支撑。因此,信息中心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及早实施。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现状及成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设施建设和应用
13、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信息质量和采集内容得到增强。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语音、视频、图像、文字等数据,其中,视频监控点已超过10000路、温州XX境内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其中,诸永高速覆盖率已达到98%),国省道重要路段基本覆盖,公交、出租车、“二客一危”等交通工具覆盖率超过99%,市区汽车站、火车站、港口、机场等公共场所基本覆盖,交通工程现场监控初步实现;视频外的关系型数据总量已超过2TB;数据质量稳步提升,数据采集范围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智慧交通”所需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表1: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已采集数据序号信息
14、类别主要内容1视频信息交通局:火车站、机场等场站视频监控信息。港航局:港口及船舶视频监控信息。公路局:温州XX境内高速、国省道、执法车辆等视频监控信息。运管局:“两客一危”车辆、交通纽枢出租车停靠点、出租车车载视频监控信息。质监局:建设工程视频监控信息。交运集团:公交及营运车辆车载、公交车站、客运场站、货运场站等视频监控信息。温州XX港集团:港口作业区视频监控信息。交投集团:绕城高速出口、高速路面、桥梁等视频信息。火车站:站前广场、售票大厅、候车大厅等区域视频信息。温州XX机场:到达大厅、安检大厅、候机大厅等区域视频信息。2出行信息公路客运:车站场站及代理点、参运车辆、运行线路、途径站点、运行
15、车次、最早(晚)线路信息等信息。公交线路:公交车站、公交充值点、交通转乘站点、公交车次、各车次途径站点、参运车辆、最早(晚)线路信息等信息。机场:往返航班信息,如航线、起降机场、航班方向、起飞(降落)时间、延误信息等信息。火车站:往返车次信息,如线路、途径站点及时间、车次开车/到达时间、延误信息等信息。港口:往返航运信息,如,线路、方向、途径码头及时间、航次起讫点时间、承运公司及船舶信息。水上客运航班信息等。3货运信息公路、火车站、机场、港口、场站、物流中心等班次信息、货物信息、货物跟踪、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物流企业信息等。4道路信息交通流量、交通事故、事故救援、交通管制、高速封道等数据道路
16、养护、易滑坡路段预警等数据,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ETC等数据。2.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为适应温州XX市交通城市化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创新模式,温州XX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截止到目前,初步建成了以温州XX大桥、潘桥立交为代表的重要桥梁运行状态监控网络。截止到20132017年6月,建成电子不停车收费(ETC)通道25条;甬台温、金丽温、诸永、温州XX绕城等高速的视频监控、测速、信息发布屏等采集设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输监管网络体系,如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流量采集系统;3973辆“两客一危”、3710辆出租车、1980辆公交车基本实现GPS定位和视频监控,
17、初步形成了各个条块上的运营监控和管理环境。3.交通条块应用和管理初具规模。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已建成60多个信息系统,初步涵盖了“海陆空、铁公机”各个领域的生产管理、业务运营、行业监管等相关系统,以交通客货营运资格、船舶营运资格、出租车年检、驾驶培训、汽车维修等为核心的行政审批体系,如出租车营运管理系统;以交通工程现场监控、治理车辆违章、超载超限、出租车拒载和以规范驾车行为、交通运行秩序为一体的交通监管体系,如出租车监管系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系统;以公交线路管理、车辆调度与指挥,公路物流、航空物流、铁路物流、海运物流以及多模式相结合的物流过程管理和以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监控、管理、分析、处理
18、为一体的交通生产和运营管理体系,如交通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道路运输指挥服务系统、温州XX港机械安全监控平台、温州XX营运车辆视频监控系统等。表2: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已建业务系统序号建设单位名称系统名称/主要功能备注1交通局无系统/无可整合的相关数据无整合数据2运管局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需整合数据出租车行业监管系统/96520综合服务系统单独升级温州XX市道路运输指挥服务系统需整合数据普通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单独升级站场视频监控系统需整合数据运管数据分中心及指挥应用平台需整合数据驾培管理系统整合数据3公路局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需整合数据道路救援信息上报系统需整合数据车辆超载超限违章处理系统
19、单独升级4港航局船舶动态监管信息系统(AIX)需整合数据5质监局交通工程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需整合数据6交运集团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需整合数据公交线路管理系统需整合数据公交调度系统(正在建设)(重点GPS数据)需整合数据7温州XX港集团温州XX港机械安全监控平台/船舶调度管理系统需整合数据8交投集团高速公路流量监测系统需整合数据9机场集团进出港航班动态信息系统需整合数据机票销售系统需整合数据航班飞行状态系统暂不能对接10省交通厅全省视频信息综合按入平台可共享视频信息整合和展示平台可共享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国省道、高速等可共享交通工具状态业务平台(车、船、飞机)(待建)可共享交通通讯统一
20、调度平台(待建)可共享11火车站火车客票系统/火车运行状态系统暂不能对接注:相关单位的视频监控数据需全部整合并接入。4.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化有所提高。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已建成包含交通网、交运网、运管网、温州XX港网、温州XX机场网等5个交通出行服务网站。初步形成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为载体的交通出行信息发布平台;以网站为渠道的集交通政务、出行指南、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执法等公共服务的“温州XX交通网”,以车站联网售票、网上售票、自动售票机、114代售票、银行代售等多种方式的出行信息的实时发布、联网售票和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同时,港口、火车站、机场也分别实现出行班次查询、实行发布和网上服务等功
21、能,温州XX港还实现集装箱和运行指数等深度信息化应用,逐步实现了人、车、物的出行信息化。5.信息化保障机制逐渐完善。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建有信息化保障机构13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名,其中,市运管局、温州XX港集团、交运集团等单位在信息化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及支撑保障等方面建设较好,为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存在问题我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处在智慧交通的初级阶段,与国内智慧交通建设较好的深圳、厦门、南京、宁波等城市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发展普遍处于起步阶段。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信
22、息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只能通过不同的系统收集不同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只能简单展示,没有统一展示大厅和管理平台。单位之间、系统之间只有一些“零星”的“碎片”数据,不能形成有效利用,除市运管局对现有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和整合外,其它单位基本上都没有整合,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综合性的交通应用大多处于规划之中,更谈不上集交通信息汇聚、处理、展示、服务和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总体基础较弱。2.交通局未能发挥引领、核心作用。目前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建设水平不均衡,参差不齐,条块现象较为严重,交通局缺乏统一管理,无法统一协调直属行业管理单位、归口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再加上这几年
23、交通局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全系统信息化综合水平不高,对交通运输的实时动态掌握和应急指挥基本上没有任何“数字化”支撑,没有真正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交通局可利用的信息化资源环境基本不具备,近三年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信息资源整合、协同、应用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温州XX市交通运输系统受行业管理部门条块机制制约,横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基本没有建立,缺乏统一的协同共享交换体系和交换渠道;与此同时,应用服务主要局限于行业的核心业务体系和政务服务体系,整体应用效果不够突出,对外公共服务能力有限。4.交通信息资源采集设施不足,不能形成“联网联控”效应。交通覆盖范围广、设施种类繁多,现有的各个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完整版 推荐 完整版 移动 互联网 XX 智慧 交通 综合信息 中心 项目 可行性研究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