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沿海散货船船体结构规范设计计算.doc
《毕业设计(论文)沿海散货船船体结构规范设计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沿海散货船船体结构规范设计计算.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104.6m沿海散货船船体结构规范设计计算2.1 说明本船是单层甲板,尾机型钢质沿海船散货船。除货双层底、舱区域的舷侧及舷侧甲板为纵骨架式,其余均采用横骨架式。本计算书按CCS 2006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进行计算与校核。船舶主要尺度 总 长 - 104.6 m 设计水线长 - 99.45 m 垂 线 间 长 - 97.3 m 型 宽 - 16.6 m 型 深 - 8.0 m 设 计 吃 水 - 6.48 m 结 构 吃 水 - 8.0 m 上甲板梁拱 - 0.15 m 方 形 系 数 - 0.84 水线面系数 - 0.8908 肋 距 - 0.60 m主尺度比 =
2、 5.86 5 = 2.082.5 本船符合CCS船级要求 ,可以采用规范进行规范计算。2.2 货舱区域的结构计算2.2.1 外板2.2.1.1船底板(1)船底为纵骨架式时,船中0.4L区域内的船底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3.1.3) mm mm式中: 纵骨间距,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纵骨的标准间距; 吃水,m; = 6.84 船长,m,计算时取不大于190 m;、 见(规范2.3.1.2) 折减系数:对于外板和甲板折减系数应不小于0.7;取=0.9=0.26C,计算时取不大于0.2d; 系数;见(规范2.2.3.1) , 当90 m 300 m 时 取值: = 97
3、.3 肋骨,横梁或纵骨(船底、舷侧、甲板)标准间距按下式计算: = 0.0016L+0.5 m,且不大于0.7 m = 0.001697.3+0.5 = 0.65568 m所以取纵骨间距 = 0.70 m。= 0.267.864 = 2.04464,取不大于0.36d=2.3328所以取 = 2.04 = =10.01 mm = =10.85 mm实取t = 12 mm,满足要求。(2) 平板龙骨 平板龙骨的宽度应不小于下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3.2.1)b = 9000+3.5L mm 式中: 船长,m; = 97.3平板龙骨的宽度不必大于1800 mm 。平板龙骨的宽度应在整个船长内保
4、持不变b = 9000+3.5L= 900+3.597.3 = 1240.55 mm实取b = 1600 mm,满足要求。 平板龙骨的厚度不得小于本节所需求的船底板厚加2 mm, 且均应不小于相邻近船底板的厚度:(规范2.3.2.1)实取t = 14 mm,满足要求。2.2.1.2舭列板当船底和舷侧均为纵骨架式,而舭部不设纵骨。则舭列板的厚度应不小于 mm(r 为舭部半径,mm,为材料系数,为船底折减系数),且应不小于相邻船底板的厚度:(规范2.3.3.1)r = 1650 mm= = 10 mm,且t实取t = 14 mm,满足要求。2.2.1.3舷侧外板 (1)舷侧为纵骨架式时船中部0.4
5、L区域内舷侧外板的厚度t 应符合下列规定:(规范2.3.4.2) 距基线D以上的舷侧外板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mm式中: 纵骨间距,m ,计算时取值不小于纵骨标准间距; = 0.7 船长,m ,计算时取值不小必大于190 m; = 97.3 吃水,m; = 6.48, 折减系数;见(规范2.2.5.7)=0.9、=0.9 见(规范2.3.1.2); = 2.04见(规范2.3.4.2), = 0.5C,计算时取不大于0.36; = 0.57.864 = 3.942,取不大于0.36= 2.3328,所以取 = 2.3328 实取t = 12 mm,满足要求。 距基线D
6、以上的舷侧外板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实取t = 12 mm,满足要求。 距基线D至距基线D 区域内的舷侧外板厚度t 根据上述、中的 用插值法求得,但不小于上述中的。 实取t = 12 mm,满足要求。(2)船中部0.4L 区域内的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规范2.3.4.4 要求的端部舷侧外板厚度,并应使船中部0.4L 区域外的舷侧板厚度能逐渐向端部舷侧外板厚度过渡。(规范2.3.4.5)2.2.1.4舷顶列板 (1)舷顶列板的宽度应不小于0.1D(D为型深);(规范2.3.5.1)0.1D =0.18000 = 800 mm实取b = 1800 mm,满足要求。(2)舷侧为纵骨
7、架式时,船中0.4L区域内的舷顶列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3.5.3) mm mm式中: 纵骨间距,m ,计算时取值不小于纵骨标准间距;s = 0.7 船长,m ;L = 97.3 = ,其中L船长,m,计算时取值不小必大于200 m; 折减系数,见(规范2.2.5.7);=0.9 实取t = 15 mm,满足要求。(3)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舷顶列板的厚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的厚度的0.8倍,也不小于相邻舷侧外板的厚度,舷顶列板的厚度可逐渐向两端过渡到端部舷侧外板厚度。(规范2.3.5.4)2.2.1.5外板开口(1)在船中0.5L区域内,舭部板弯
8、曲部分应尽量避免开口,必要时应开成长轴沿船长方向布置的椭圆开口。(规范2.3.7.1)(2)舷顶列板上的圆形孔,如果避开舷缘和舱口边线外的任何甲板开口且孔的高度不超过舷顶列板的高度的20%或380 mm时,则一般不必补偿此圆孔应充分避免开在上层建筑端点,圆弧形舷缘不允许开口。(规范2.3.7.2)(3)海水进口及其他开口角隅应有足够大的圆角。通海阀箱厚度应与邻近的外板厚度相同,船长等于及大于90 m 时,应不小于12 mm, 但不必大于25 mm。(规范2.3.7.3)(4)舷门等开口角隅应采用足够大的圆角, 而且要避开上层建筑端点和货舱口边线外的甲板开口。在船中部0.5L 范围内, 应完全补
9、偿, 补偿可用加厚板或复板, 在船长方向应有足够长度。(规范2.3.7.5)2.2.1.6舭龙骨如在船体上安装有舭龙骨时, 舭龙骨应连接在一根连续的扁钢上, 此扁钢可焊接在船体上, 舭龙骨上的端接缝、扁钢上的端接缝与外板上的端接缝都应相互错开。舭龙骨和扁钢不能突然中断, 应逐渐减小, 且在端点处的船体内应有适当的内部支持。(规范2.3.8.1)其尺寸参考了现有的13000T散货船的舭龙骨。2.2.2甲板2.2.2.1强力甲板(1)开口线外强力甲板厚度t, 除符合剖面模数要求外还应不小于下列各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4.2.1)纵骨架式: mm mm式中: 纵骨间距 ,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纵
10、骨的标准间距; s = 0.7 船长,m; = 97.3, = 系数; mm mm实取t = 12 mm,满足要求。(2)开口线内的强力甲板的厚度t应不小于下式:(规范2.4.2.2) mm 式中:L 船长,L = 125.0 m mm 实取t = 10 mm,满足要求。 2.2.2.2 甲板边板(1)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边扳宽度,应不小于(6.8L+500)mm,其中L为船长,但不必大于1800,强力甲板边板在端部的宽度,应不小于船中部宽度的65%。强力甲板边板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厚度。 (规范2.4.3.1)强力甲板边板的宽度不小于:6.8L+500 = 6.897.3 + 5
11、00 = 1161.64 mm实取t = 15 mm,满足要求。实取b = 1600 mm,满足要求。端部宽度不小于65%1600 = 1040 mm 实取t = 16 mm,满足要求。实取b = 1400 mm,满足要求。2.2.2.3 甲板开口(1)当强力甲板上的机炉舱、货舱开口的角隅是圆形时, 角隅处要求加厚板, 且角隅半径与舱口宽度之比不小于1/20, 但对于舱口围板处未设置甲板纵桁者不小于1/10。如甲板伸进舱口围板内,圆形角隅的最小半径为300 mm。(规范2.4.3.1)取圆形角隅半径为500 mm。(2)角隅处加厚板端接缝应与舱口围板的端接缝以及甲板骨架的角接焊缝错开, 加厚板
12、的厚度应较强力甲板增加4mm。实取t = 16 mm,满足要求。2.2.2.4下层甲板 第2层甲板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货舱口边线外的甲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4.5.1) mm式中:s 纵骨间距 ,s = 0.75 mm实取t = 10 mm,满足要求。2.2.3双层底2.2.3.1一般要求 (1) 所有肋板旁桁材上均开人孔,除轻型肋板外,开孔的高度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的50%,否则应予以加强,各肋板开孔在船长方向应尽量按直线排列,以便人员出入,在肋板的端部和横舱壁处的1个肋距内的旁桁材上,不应开人孔和减轻孔,否则开孔边缘应予以加强,且开孔要光滑。(规范2.6.1.7)
13、实取肋板开孔400500,满足要求。实取旁桁材开孔500600,满足要求。肋板及旁桁材在支柱下的部分一般不应开孔,否则应有效加强。(2)所肋板在旁桁材,船底及内底纵骨上,均应有适当的流水孔和透气孔,并考虑到泵的油唧率,使舱内各处到空气管和吸口的空气与水能自由连通。(规范2.6.1.7)。实取底部开圆孔半径为100 mm。实取上部部开圆孔半径为50 mm。2.2.3.2中桁材(1)在船中纵剖面出应设置中桁材,中桁材高度在任何情况下应不小于700mm,且不下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6.2.1) mm式中: 船宽,m ; = 16.6 吃水, m ; = 6.48 mm实取: = 1000
14、mm,满足要求。(2)中桁材的厚度t 应不小于下述规定:(规范2.6.2.2)船中部0.4L 区域内: mm式中: 双层底计算高度,mm; = 1000 mm取t = 16 mm,满足要求。炉舱内中桁材厚度应较船中部0.4L 区域内中桁材增厚2.5 mm。取t = 18 mm,满足要求。(3)船中部0.75L 区域内, 中桁材上不应开人孔或减轻孔, 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一定要开孔时,应适当加强。船中部0.75L 区域以外, 中桁材( 舱壁前后1个肋距内除外) 上可以开孔, 但开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中桁材高度的40%。(规范2.6.2.4)(4)在实肋板之间的中桁材两侧, 应各设通达邻近纵骨的肘板,
15、 其间距一般不大于1.20m, 肘板厚度与肋板相同。(规范2.6.10.1)实取中桁材上肘板厚度t = 12 mm,在未设实肋板的肋位均设肘板。2.2.3.3纵骨架式船底桁材(1)对船宽大于20 m 船舶,中桁材两侧至少应各设置2道旁桁材,桁材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m,距首垂线0.07 L以前区域,旁桁材间距应不大于4个纵骨间距。旁桁材应尽可能均匀设置。(规范2.6.10.2)实取两侧各设3道旁桁材。第一道旁桁材距船中2100mm,为非水密旁桁材;第二道旁桁材旁桁材距船中2100mm,为非水密旁桁材;第三道旁桁材距船中2100mm,为水密旁桁材。(2)上述桁材均应设置垂直加强筋。旁桁材上的垂直加强
16、筋应按规范2.6.5.2 的规定设置, 水密旁桁材上的垂直加强筋应按规范2.6.6.2 的规定设置。实取旁桁材上的垂直加强筋-14150,在未设实肋板的肋位均设加强筋。2.2.3.4纵骨架式肋板(1)在机舱区域, 至少每隔1 个肋位上应设置实肋板, 但在主机座、锅炉座、推力轴承座下的每个肋位处均应设置实肋板。横舱壁下和支柱下应设置实肋板。距首垂线0.2L 以前区域应在每隔1 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其余区域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3.6 m。(规范2.6.11.1)机舱区域:每隔1个肋位设置一实肋板:即 0.62 = 1.2 m。主机座、锅炉座、推力轴承座下的每个肋位处均应设置实肋板。其余区域:实取每3
17、个肋位设置一实肋板:即0.63 = 1.8 m。(2) 纵骨架式实肋板厚度应较本节(规范2.6.5.1 )要求的实肋板厚度增厚10%,但不必大于15 mm,肋板上的每根纵骨处应设置加强筋。货舱和机舱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但不超过15 mm。 mm mm mm实取t = 12 mm,满足要求。非水密肋板垂直加强筋的厚度等于肋板厚度,垂直加强筋与内底纵骨焊接。实取垂直加强筋角钢L1005012,满足要求。(2)炉舱内实肋板和污水阱处的实肋板应较上式增加2.5mm。实取t = 14 mm,满足要求。(3)水密肋板的厚度按下述规定: (规范2.6.6.1 )水密肋板厚度较货舱实肋板厚度增加
18、2mm, 但一般不必大于15mm。在横向水密舱壁下应尽量设置水密肋板;油舱的油密肋板厚度与上述要求相同。实取水密油密肋板厚度t = 14 mm,满足要求。2.2.3.5纵骨架式内底板及内底边板(1)底板的厚度按本节(规范2.6.9.1)公式计算,式中s 应取纵骨间距,但计算时可减去1 mm,内底板的局部增厚按(规范2.6.9.2)的要求。(规范2.6.13.2)在船中部0.4L区域内: mm mm(2)考虑重货加强,内底板的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22.3.4) mm mm式中: 船长 ,m ,计算时取值不必大于400 m; = 97.3 内底纵骨间距; s = 0.
19、7 装载率 ,其值应不大于0.833; = 0.8 在船中部舷侧处,从船底板量至甲板的垂直距离; = 8.0 mm mm 实取t = 16 mm,满足要求。2.2.3.6纵骨架式船底纵骨(1) 船底纵骨的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 m 。实取s = 0.7 m,满足要求。(2) 船底纵骨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规范2.6.12.2) 式中: 纵骨间距, m; = 0.7 纵骨跨距,m, 但不小于1.5 m ; = 0.73 = 2.1 系数,有中间垂直支撑柱时为0.52,无中间垂直支撑柱时为1.0 , 折减系数,见(规范2.2.5.7) =0.9 ; =0.9 见(规范2.3.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沿海 散货 船船 结构 规范 设计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