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模糊控制系统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模糊控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模糊控制系统设计.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计题目: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已知条件:1. 给定温度0500摄氏度;2系统采用电加热方式,加热电压0200v3被控对象的参考模型 设计要求: 1. 模糊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2. 模糊控制系统数学基础3. FLC理论(工作原理)4. FUZZY LOGIC CONTROLLER设计1)、设计思想(包括模糊控制系统方框示意图);2) FLC的输入采用温度偏差E及偏差变化率EC将它们的论域离散标准化,画出它们的语言值函数;FLC的输出采用电热电压变化量U或加热电压U,并对其模糊化;3) 制定控制规则表;4) 解模糊化,画出模糊控制表.5) 智能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画出系统仿真模块图及阶跃给定时系
2、统输 出响应曲线 6) 讨论一下控制精度,要求温度误差| E | 5 摄氏度时间安排:1 搜集资料,学习有关模糊控制系统的知识(3周)2 设计模糊逻辑控制器(FLC)(4周)3 计算机仿真,检验结果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3周)4 书写并打印论文,准备答辩(2周)摘 要 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了模糊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它的数学基础知识,工作原理,以及模糊逻辑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并且通过设计一个电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详细地讲解了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这个电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是由SIMULINK实现的,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到这么一个结论:只有选择好了三个量化系数Ke, Kec, Ku
3、, 无论对于一阶环节的什么模型或者是二阶环节,系统都会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上升速度快,超调量小,稳态误差小);即使是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该系统也会立刻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模糊控制系统最大优点就是适应性广,被控对象不需要有精确的数学模型。关键词:模糊控制系统 模糊逻辑控制器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zzy Control System, its control theory,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Also, it
4、 presents the design of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 of an electrical heating system. Specially, the design of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n this paper is realized in the SIMULINK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it shows that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n
5、 the condition of the superior parameter has the less of raising time, smaller of overtake value ,more convenient of the Control.Key Words: Fuzzy Control System Fuzzy Logic Controller SIMULINK前 言 自从1948年维纳的奠基性著作控制论发表至今半个世纪以来,控制理论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从线形系统理论发展到非线形系统理论,然而这些基于精确模型的传统控制理论,面对现代日益复杂的被控对象的高度非线
6、形,时变性及不确定性等控制性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实际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应用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要将一辆车停在两辆车的空隙之间的问题,由于控制对象比较复杂,采用传统控制理论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一个有经验的司机却可以很容易解决问题。于是,人们试着提出了新的控制理论,即模糊控制理论的思想。自1965年扎德提出模糊理论至今,已经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模糊控制与传统的PID控制的相结合,更是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在我国,模糊控制理论也取得了很大的应用,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本论文所设计的温度模糊控制系统,就是结合席爱民教授的工程实际来设计的。
7、通过仿真结果可以清楚地知道其所能达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另外,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模糊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第三部分为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第四部分为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其中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作了详细地介绍,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仿真结果,得出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特点。由于本人处次接触模糊控制系统,再加上本人的水平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有限,论文中一定存在错误和遗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多提宝贵意见。 毛建东 2001年6月10日1. 绪 论1.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 自从1965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控制理论专家札德提出模糊数学以来,其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并且广泛应
8、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把模糊逻辑应用于控制则始于己于人1972年。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列与表11。 表11 模糊控制发展的各阶段年 份主要研究成果 作 者 1972提出模糊控制基本原理Zadeh 1974用于蒸汽机控制Mamdani Assilian 1977用于热交换器和水泥窖提出最优模糊控制OstergaardWillaeys 1980提出模糊条件推理用于廢水处理过程FukamiMizumoroTong 1983提出概率模糊集合模糊控制归则派生方法及预测模糊控制Hirofa SugenoPedrycz Yasunobu Takagi 1985提出模糊系统稳定性理论制作模糊集成片Kiszka
9、GuptaWatanabe Tagai 1986建立模糊控制器硬件系统(模糊控制专用器件)Yamakawa 1988提出模糊近似推理Dubois Rrade 1989开发高速模糊逻辑芯片日本OMRON公司 1990模糊自适应控制 1991模糊神经元网络 1991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 1994协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CANFIS) 模糊控制建立的基础是模糊逻辑,它比传统的逻辑系统更接近人类的近于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提供了对现实世界不精确或近似知识的获取方法。模糊控制的实质是将基于专家知识的控制策略转化为自动控制的策略。它所依据的原理是模糊隐含概念模糊控制建立的基础是模糊逻辑
10、,它比传统的逻辑系统更接人类的近于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提供了对现实世界不精确或近和复合推理归则。经验证明,在一些复杂系统,特别是系统存在定性的,不精确和不确定信息的情况下,模糊控制的效果常优于常规的控制。有关模糊控制器和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大多建立在经验基础上,至今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但是近几年来,对模糊系统的动态建模以及稳定性的分析已引起很多学者的注意,研究出了不少成果,人们企图在模糊智能控制系统方面建立较完善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工具,以进一步推广模糊控制器和系统的应用。很多国家,尤其在日本,模糊控制器已成为产品,用于控制摄象机的自动聚焦;用于自动电器,如模糊吸尘器(被吸表面的自动辩识),模
11、糊空调器(自动调节温度,节能),模糊洗衣机(自动调节洗衣时间及洗衣剂量);还用于电梯控制(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减少)。近来还进一步用于地铁火车的自动启动和控制,达到平稳,舒适和定位准确。利用模糊控制,日本已在横须贺港建立了集装箱吊车模糊控制系统。经验表明,这个系统只需一个非熟练的工人操作,每小时可装载个集装箱,这相当于一个非常熟练工人操作所能达到的水平。正是因为模糊控制技术在各方面的成功应用,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控制系统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和学者的青睐,也使得模糊控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8 1.2 模糊控制的特点 发展到今天的模糊控制,具有如下特点: (1)、模糊控制的计算方法虽然是运用模糊集理论进
12、行的模糊算法,但是确定性的、定量的条件语句. (2)、不需要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因为对某些系统来说,建立数学模型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3)、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更接近于人的思维方法和推理习惯.因此便于现场操作人员的理解和使用,便于人机对话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规律. (4)、模糊控制与计算机密切相关.从控制角度上看,它实际上是一个有很多条件语句组成的软件控制器.目前,模糊控制还是应用二值逻辑的计算机来实现,模糊规律经过运算,最后还是要进行确定性的控制. 近年来,国内外已在进行所谓第六代计算机-模糊逻辑计算机和推理机的研制,并应用这种推理机对模糊控制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
13、进展.我们相信,一旦这种计算机实用化以后,必将对模糊控制甚至整个控制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11.3 模糊控制的应用概况在模糊控制方面,最早取得应用成果的是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马达尼(Prof.Mamdani),1974年,他首先把模糊控制理论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英国,丹麦,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相继将模糊控制理论成功地应用于温度,压力,液位与流量,十字路口交通管理系统,电梯群控管理系统与地铁列车的自动运转系统等自动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理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主流的模糊控制利用fuzzy设计控制器(如焊接机器人,自动炼钢,家用电器,
14、自动汽车等),还应用到管理学,社会学,医学,运输管理学,生态学,环保预测,地震研究,谈判等方面.62. 模糊控制系统数学基础2.1 模糊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1.1 模糊集合的定义 扎德(Zadeh)曾对模糊集合作如下的定义: 设给定论域U,U到0,1闭区间上的映射A都确定U的一个模糊子集 A: U0,1 U(u) A称之为A 的隶属函数,A(u)称之为U对A的隶属度。隶属函数A(x)表示元素x属于A的程度,若A(X)=1,则表示X完全属于A,若A(X)=0,则表示X完全不属于A,若A(x)=0.5,则表示x属于A的程度只有了0.5。2.1.2 模糊子集的表示方法 模糊子集有如下的表示方法:
15、1)、当论域U为离散有限集X1,X2,.,Xn,此时,A有两种表示方法: (1) 扎德表示法 A=a1/x1+a2/x2+.+an/Xn; 若有ai=0时,则可以省略。式中“ai/Xi”不是分数,仅表示“元素Xi属于A的隶属度为ai”;符号“+”也不是普通加法,仅仅是一个记号。 (2) 向量表示法 A=(a1,a2,.,an); 式中向量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并且隶属度为零也不能省略。2). 论域是离散无限域 (1) 可数情况:扎德表示法 其中U=u1,u2,un,A(ui)=A(ui)。这里“”,“U”,“”仅仅是符号;A(ui)/ui也不是分数。(2)、 不可数情况:扎德表示法 其中“”不是
16、积分号;A(u)/u也不是分数; A(u)=A(u)。3)、论域是连续域扎德表示法特别当U是一个实数区间时,其上的模糊集可用普通的实函数表示。92.2 模糊集合的运算以及性质2.2.1 模糊子集的运算 由于模糊子集的特征函数是它的隶属函数,所以,进行两个模糊子集运算时通常都是逐点对其隶属度进行相应的运算。1973年Bellman和Gietz从数学上证明了以下的结论:1)、 模糊集合的并 两个模糊子集A和B的并的隶属函数AUB(x)为AUB(x)=maxA(x),B(x)或表示为AUB(x)= A(x)B(x)式中“max”和“”表示取小运算,即取隶属度最大的数为运算结果。2)、模糊子集的交 两
17、个模糊子集A和B的交的隶属函数AB(x)为AB(x)=minA(x),B(x)或表示为AUB(x)= A(x)B(x)式中“min”和“”表示取小运算,即取隶属度最小的数为运算结果。3)、取余运算 以(1-aij)为第i行第j列元素的模糊矩阵为A的余矩阵,并表示为A,其中aij为A的第i行第j列元素.2.2.2 模糊子集运算的性质(1)幂等律: (2)交换律:(3)结合律:(4)分配律:(5)吸收律: (6) 复原律:(7) 对偶律(De Morgen律):(8)0-1律: 2.3 分解定律 2.3.1 水平截集 所谓水平截集的概念就是对于给定论域U上的模糊集合A,对任意的实数0,1,那些由A
18、(X)的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一般记作A。称为阀值。截集具有如下的性质:2.3.2 分解定理定义: 设0,1,AF(X), 由,A构造一个新的模糊集,记作A,称为与A的数乘,其隶属函数为: A(X)=A(X),其中xX (1)数乘有以下性质: 对于模糊集的数乘A,当模糊集退化为其特例经典集时,(1)式中的隶属函数A(X)由特征函数A(X)来代替。定理(分解定理) 设AF(X),则 72.3.4 模糊分布 如果以实数域R为论域,那么隶属函数便称为模糊分布。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模糊分布: 1 0 a b u 图2-2 降半梯形分布 1 0 a b c u 图2-1 三角分布 1 0 a b c
19、d u 图2-3 梯形分布 1 0 a u 图2-4 正态分布2.4 模糊关系及模糊性的度量 客观世界的各事物之间普遍的联系,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数学模型之一就是关系。集合论中的“一般关系R”抽象地刻划了事物的“精确性”联系,即事物之间要么有关系R,要么没有关系R,故一般关系的特征函数值只取0或1 。而由于在客观存在的许多现象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宜于用“有”或“无”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需要分析关系的深浅程度,即需用模糊关系R来加以描述。因此,模糊关系R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表现了事物间更广泛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模糊关系的抽象形式更加接近于人的思维。在模糊数学中,模糊关系的理论是许多应用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模糊 控制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