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调速.doc
《毕业设计(论文)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调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调速.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无刷直流电机是以电子换相来代替机械换相的直流电机,它保持了直流电机的优良特性,具有较好的启动和调速性能,而且它无需机械换向器,结构简单,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有刷直流电机易于产生火花的弊病,因此在航天、机器人、数控机床、以及医疗器械、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无刷直流电机运行中存在的转矩脉动问题对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和高性能的速度控制存在较大影响。本文重点研究电机转矩调速技术及其MATLAB仿真。文章首先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导通方式,并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MATLAB的PID调速系统模型并调用S-函数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关键词: 无刷直
2、流电机;转矩调速;MATLAB;PID;S-函数ABSTRACTBrushless DC motor based on electronic commutation instead of mechanical commutation of DC motor, it maintained the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DC motor, and has a good performance of starting and rotate-speed adjustment, and it need not mechanical commutation, the s
3、tructure is simple, can fundamentally overcome a brushed DC motor prone to spark the evils, so in space, the robot, NC machine tools, and medical equipment, instruments and meters, household appliances, etc widely used.But, brushless DC motor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orque ripple of to achi
4、eve precise position control and high-performance speed control exist great influenc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brushless DC motor(BLDCM) torque speed controlling technology and its MATLAB simul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of brushless DC motor working principle, conduction mode of mathematical mo
5、del,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rushless DC motor established the MATLAB PID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model and simulation, which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Keywords brushless DC motor(BLDCM);rotate-speed; torque speed- controlling; MATLAB; PID;S-function 目 录1 绪论1 1.1 无刷直流电机技术的发展及现
6、状1 1.2 无刷直流电机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技术3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52 无刷直流电机的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6 2.1 无刷直流电机电路的基本组成环节6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导通方式及基本工作原理7 2.3 本章小结103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11 3.1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基本关系式11 3.2 本章小结144 无刷直流电机的仿真模型及其验证15 4.1 仿真软件介绍15 4.2 S-函数简介及使用16 4.3 仿真建模及实现19 4.4 仿真验证及结果记录27 4.5 仿真结果分析27 4.6 本章小结28 结束语29致谢30参考文献31附录321 绪 论1.1 无刷直
7、流电机技术的发展及现状1.1.1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及分类无刷直流电机已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最初是相对于具有机械电刷的传统的直流电机而言的。在1917年,Bolgior就提出了用整流管代替有刷直流电机的机械电刷,放面诞生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思想。1934年EEWAlexanderson 和AHMittag首先提出了用晶闸管作开关元件替代有刷直流电视机械电剃的构想。1955年,美国的DHarrison等入首次率请了用晶体管换向线路代替有刷直流电机机械换向器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无刷直流电机的诞生。而后多年,借助于霍尔元件来实现换相的直流无刷电机终于在1962年问世,从而开创了直流无刷电机产品化的新
8、纪元。1970年以来,许多新型的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如GTR,MOSFET,IGBT等)相继出现,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如钐钴SmCo、钕铁硼NdFeB等)的问世,为蜜流无刷电枫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瑟l直流电视系统因而缮到了迅速发展。1978年,原联邦德国MANNESMANN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汉诺威贸易展览会上正式推出MAC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驱动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国际上掀起了研制和生产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热潮,标志着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真正进入实用阶段。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系统主要由电机本体、位置传感器和功率逆变器三部分组成。按照电机工作方式的不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大致可
9、以分为两类:方波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和正弦波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很多文献把这两类电机统称为自控式永磁同步电机。方波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习惯上称为Brushless DC Motor(BLDCM,无刷直流电机),其电机的反电势(即激磁电势或空载电势)设计成梯形波,而逆变器输出方波电压或方波电流并且与电机反电势保持适当的相位关系,从而产生有效电磁转矩,在这种情况下,转子位置传感器只需要提供转子的若干个关键位瀑信号就可以了。方波电机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较低,一般用于对转矩波动要求不太高的调速传动系统中。正弦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由于源于同步电机,国外许多文献习惯称为Permanent Magnet
10、Synchronous Motor(PMSM,永磁同步电机),其电机的反电势设计成正弦波形,而逆变器采用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正弦脉宽调制)技术或滞环控制技术等调制出正弦电压或电流并与电机反电势保持适当的相位关系,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在这种情况下,位置传感器需要提供连续的转子位置信号。正弦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控制方法灵活,一般转矩波动较小,因此常用于对转矩脉动要求比较高的驱动与控制系统中。事实上,由于受永磁材料的特性、电机磁场模型的准确度及电机制造工艺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电机反电动势缀难设计成标准的梯形波或正弦波
11、,面绕组电流受逆变器容量和绕组电感的限制,也往往不是标准方波或正弦波,两者配合,虽然也能产生有效电磁转矩,但电磁转矩脉动较大。因此以无刷直流电机的实际反电动势波形为基础,以产生恒定电磁转矩为目标,通过恰当的驱动方式调制出与之相配的电流波形,是改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述两类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没有明确的分类界线,统称为自控式永磁同步电机显得更合适。1.1.2 无刷直流电机的特点及应用无刷直流电机和其他电机比较大致情况如表1所示。表1 无刷直流电机和其他电机比较指标性能无刷直流电机有刷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 机械特性 硬 硬 软 过载能力 大 大 小 可 控 性
12、易 易 难 平 稳 性 好 较好 较差 维 护 性 易 难 易 寿 命 长 短 长 效 率 高 高 高 噪 音 小 大 较大 体 积 小 较小 大 成 本 较高 较高 低 从表1可以看出直流无刷电机主要有以下优点。(1)噪音小:与传统的直流电机相比,由于没有电刷,所以不会产生由于机械换相引起的噪音;(2)效率高:由于BLDCM的转子是永磁体,它可以提供恒定的磁场而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有文献认为BLDCM是所有电机中效率较高的一种;(3)控制简单:在一个电磁周期内只需知道转子的六个关键位置信号。如果忽略电机定子绕组的电阻,电机的转矩与电流成正比,转速与电压成正比,因此控制系统较容易实现;(4)功
13、率密度高:一方面由于电机转子没有绕组,减小了电机的体积,并且电机的发热主要在电机定子上,有利于电机的散热。另一方面,钐钴、钕铁硼等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由于无刷直流电机的诸多内在优越性,目前,这类电机己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下面列举无刷直流电机的几个典型应用领域,以此来说明不同的使用场合对无刷直流电机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 (1)家用电器领域:在家用电器领域,如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中,永磁同步电机或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正逐步的代替原来使用的异步电机;在这些领域,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体积小,噪音低,节能,高性价比。 (2)信息产品及办公自
14、动化领域:计算机外围设备如硬盘驱动器用的电机,电源风扇轴电机,VCD,DVD,CD主轴驱动无刷电机等,虽然这些产品上使用的电机结构不同,但是都无一例外的可归结为无刷直流电机类型;这些领域要求电机精度高,转速快,没有无线电干扰,寿命长。 (3)交通工具领域:在交通工具领域,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是交通工具发展的方向之一,电机驱动是电动车重要部分,而无刷直流电机在电动车中作为直接驱动器使用的优越性非其他电机可比。应用在电动车中时,对电机系统具有高转矩重量比,高效率以及宽广调速范围等要求,这些正是无刷直流电机所具有的优点。 (4)工业领域:中小型无刷直流电机还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如精密数控机床驱动系统
15、、工业缝纫机驱动系统。工业缝纫机使用无刷直流电机直接驱动,使得机械机构紧凑,成本降低,工作精度提高,采用无刷电机直接驱动己经成为同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必然。1.2 无刷直流电机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相比,在具有高稳定性要求和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场合,无刷直流电机处于劣势,这是因为无刷直流电机具有转矩脉动问题特别是换相转矩脉动,影响了它在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因此,转矩脉动抑制技术是提高无刷直流电机性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生产过程对成本和可靠性及性能等要求不断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无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可以进一步改善电机运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因使
16、用传感器带来的其他问题,无位置传感器技术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综合来看,对于无刷直流电机,就目前研究的热点技术问题而言,最重要的有两个技术问题,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和转矩脉动抑制技术,这两个问题也是目前在应用中最为紧迫,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1.2.1 无位置传感器技术无位置传感器运行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不采用机械传感器的条件下利用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信息获得转子磁极的位置。目前常用的方法的主要有四类:反电势法、续流二极管法、电感法和状态观测器法。反电势法是迄今为止最成熟、最有效、也是最常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转子位置信号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忽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电枢反应影响的前提下,
17、通过检测“断开相”(逆变器上下功率器件都处于关断的那一相)的反电势过零点,来依次得到转子的六个关键位置信号,并以此为参考依据,轮流触发导通六个功率管,驱动电机运转。续流二极管法又称“第三相导通法”,它是通过反并联于逆变桥功率开关管上续流二极管的导通与关断状态的检测来确定转子位置的。续流二极管法其本质还是反电动势法,只是在“断开相”反电势过零点检测上有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电机的调速范围。电感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于凸极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另一种是用于内嵌式磁钢结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第一种电感法主要是通过在起动过程中对电机绕组施加探测电压来判断其电感的变化,它是“反电势法中
18、所用到的一种起动技术。第二种是通过在线检测绕组电感随转子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再经过一定计算,推算转子的位置。状态观测器法即转子位置计算法,是将电机三相电压、电流作坐标变换在派克方程的基础上估算出电机转子位置的一种方法。状态观测器法一般只适用于感应电势为正弦波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且计算繁琐并对微机性能要求较高。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国内外还出现了其它一些转子位置信号检测方法,如涡流法;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法等。这些方法或因实现难度较大,或因应用条件苛刻,或因检测误差太大等缘故,应用都不是很广泛。1.2.2 转矩脉动抑制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是由于电流和反电势偏离理想波形而产生的转矩脉动。因
19、此优化反电势和电流波形以削弱谐波引起的转矩脉动是关键。对于方波型无刷直流电机,其反电动势越接近方波效果越好。 根据转矩脉动产生的机理的不同,采用的转矩脉动抑制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口朝:一种是电机本体优化设计,通过气隙磁场,定转子结构,绕组形式等合理设计来消除齿槽误差,使反电动势波形接近理想波形;另一种是从控制策略入手,通过调整加在电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或电流波形来抑制转矩脉动。从电机本体设计入手:采用斜槽、分数槽、虚拟齿和虚拟槽、无槽电机等可以削弱齿槽引起的转矩脉动;采用高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转子采用瓦片形表面贴装型式等,可以削弱气隙主磁场的气隙磁感应强度分布波形;选择合理的电机磁极和极弧的设计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直流电动机 转矩 调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