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变化点汇总.doc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变化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变化点汇总.doc(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变化点汇总章 节变化知识点年大纲内容年大纲内容第(一至十四)章无变化第十五章删除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概念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及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会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总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删除负债账面价值和计
2、税基础的概念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因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
3、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用资产负债表余额而不是发生额计算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第(十六至二十)章无变化第一章 总论本章点评: 年考试大纲没有变动,本章重点内容是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可比性要求、谨慎性要求、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基本要求(一)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
4、则(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五)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六)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考试内容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
5、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
6、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
7、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8、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
9、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资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负债的定义负
10、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
11、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企业
12、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
13、入的资本;()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费用.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
14、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三)利润.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
15、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第五节 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
16、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第六节 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的构成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二、财务报表的组成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及其附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17、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不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第二章 存货本章点评:年考试大纲没有变动,本章重点内容是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难点是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本要求(一)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二)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三)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四)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五)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考试内容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存货的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
18、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第二节 存货发出的计价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资产负债表
19、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次使用的、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周转材料等存货,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建造承包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商
20、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第三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企业应以确附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附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
21、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利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
22、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会计实务 中级会计 实务 考试 大纲 变化 汇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