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继矢量控制策略之后,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是又一种高性能交流变频调速策略。然而,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转矩脉动和磁链轨迹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影响其发展和应用。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存在转矩和磁链脉动较大,电流谐波较大,开关频率不固定等问题,本设计是在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和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使系统性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 为控制核心、异步电动机为控制对象,分别设计了直接转矩控制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控制电路。整流电路通过整流桥6RI30G120 把三相交流转变
2、为直流;逆变电路由智能功率模块(IPM)PM25RSB120 组成;控制电路由TMS320LF2407 构成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和转速检测电路,以及实现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关键字:异步电动机; 直接转矩控制;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器ABSRACTFollowing the vector control strategy, direct torque control strategy is a high-performance AC frequency control strategy.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torque cont
3、rol strategy has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torque ripple and flux linkage trajectory, affect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synchronous motor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direct torque control strategy, the design makes us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or
4、flux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problem of the large torque and flux ripple, current harmonics and the not fixed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design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irect torque control strate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Finally, digital signal proc
5、essor TMS320LF2407 as the core,asynchronous motor as the object, respectively, design the hardware part and software part of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System. The hardware includes a rectifier circuit, inverter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Rectifier circuit makes three-phase AC into DC; inverter circui
6、t composes of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IPM) PM25RSB120; control circuits include voltage and current sampling circuit and speed detection circuit, in order to realize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Asynchronous motor.Keywords: asynchronous motor; direct torque control;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digital si
7、gnal processor目 录1 引言11.1 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11.2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32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42.1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42.1.1 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数学模型42.1.2 坐标变换62.1.3 异步电机在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中的动态模型72.2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基本理论82.2.1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82.2.2 理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92.2.3 空间电压矢量与定子磁链的关系102.2.4 空间电压矢量与电磁转矩的关系112.3 直接转矩控制的系统设计112.3.1 磁链模型和转矩模型122.3.2 磁链调节
8、器设计132.3.3 转矩调节器设计132.3.4 最优开关表143 基于TMS320LF2407处理器的硬件设计163.1 系统总结构163.2 主电路设计173.3 控制电路设计203.3.1 DSPTMS320LF2407数字信号处理器介绍203.3.2 电源模块213.3.3 时钟电路233.3.4 PWM信号电平转换和驱动电路233.3.5 JTAG 接口电路243.3.6 电压电流检测调理电路253.3.7 转速信号检测264 系统软件设计294.1 主程序294.2 电机转速测量模块304.3 速度PI 调节模块314.4 定子磁链和转矩计算模块324.5 电压空间矢量PWM波的
9、产生325 总结与展望34参考文献35致谢361 引言1.1 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于19世纪先后诞生,然而,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期内,鉴于直流传动的优良控制特性,一般在高性能的调速的传动一般采用直流调速。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得以广泛的推广应用。由于交流电机是强耦和,多变量的非线性系统。相对于直流电机,实现良好的转矩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交流电机的高性能调速方法一般是变频调速。它不但能实现无级调速,并且随着负载的特性不同,通过适当调节电压、频率的关系,可使电机始终
10、高效运行以及获得良好的动态特性,比如低起动电流、高起动转矩。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压和频率协调控制、速度闭环转差率控制到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控制理论的发展使调速系统性能不断提高。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是指调速时在基频以下使电压幅值与频率的比值保持恒定,实现恒转矩调速运行;在基频以上调速时,输出电压维持在额定值,使磁通与频率成反比减少,实现弱磁恒功率调速运行。其调速系统结构简单,只能满足一般的调速要求不高的场合。转速闭环转差率调速采用转速闭环控制,给定转速和检测的转速偏差经PI 调节器得到转差率。转速闭环反馈,转差频率控制是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数学模型,动态时磁通不恒定,因此将影响系统实际
11、动态性能。20世纪70年代西门子工程师F.Blashcke首先提出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用于解决交流电机转矩控制问题,其主要思路是基于坐标变换把三相系统简化为两相系统,再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同步旋转变换,实现定子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解耦,从而实现交流电机的磁链和转矩分别控制,并且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相似的动、静态特性。20世纪80年代,德国Depenbrock教授于提出直接转矩控制,其思想是把电机和逆变器作为一个整体,使用空间电压矢量分析方法,在定子坐标系进行磁链、转矩的计算,通过磁链跟踪型PWM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直接进行转矩控制。此控制系统不需要对定子电流进行解耦,无需矢量变换的复杂计算,并且结构简单
1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会日新月异,新型的控制策略正在不断涌现,必将进一步推动交流调速的发展。1.2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是继矢量控制技术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高效变频调速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在定子坐标系下计算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采用双位式控制器,并在PWM逆变器中直接用这两个控制信号产生输出电压,省去了旋转变换和电流控制,简化控制器的结构。其次,选择定子磁链作为被控量,计算磁链的模型可以不受转子变化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再次由于采用了直接转矩控制,在加减速和负载变化的
13、动态过程中,可以获得快速的转矩响应,但必须注意限制过大的冲击电流,以免损坏功率开关器件,因此实际的转矩响应是有限的。但是,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采用双位式控制,实际转矩必然在上下内脉动,此外,磁链计算采用了带积分环节的电压模型,积分初值、累积误差和定子电阻的变化都会影响磁链计算的准确度。以上两个问题的影响在低速时都比较显著,因而系统的调速范围受到限制。因此抑制转矩的脉动、提高低速性能便成为改进原始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主要方向,例如对磁链偏差和转矩偏差实行细化,使磁链轨迹接近圆形,减少转矩脉动。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控制技
14、术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各种控制方案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功能强大的数字处理芯片(DSP)的推出,使许多以前无法实现的方法得以应用到实际控制系统中,如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非线性控制等都能通过DSP来实现。(2)全数字化的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结构简单,特别适合于全数字实现。然而,系统对于处理的实时性、快速性要求高,DSP能满足这种需求,它具有高速信号处理和数字控制的功能,同时能故障监视、诊断和保护,确保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系统:在现代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中,速度闭环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速度传感器的安装也是必不可缺的。由于
15、速度传感器的安装,系统的成本增加、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易受工作环境影响,因此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系统研究成为当前交流传动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目前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的调速范围较小、动态性能差以及无法满足高性能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的需要等。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采用检测到的电机电压、电流以及电机的数学模型观测出电机转速,无需改造电机、省去速度传感器、降低维护费用和降低恶劣环境影响的优点。提高转速的观测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增强对电机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和增加速范围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4)同步电机的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主要的应用于异步电机,现在人们开始将它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中。目前国内对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仍
16、十分活跃,主要体现在电机参数辩识,定子磁链准确观测,无速度传感器的直接转矩技术的研究,以及抑制低速区转矩脉动和提高转速调节特性等方面的研究。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首先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设计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在分析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在分析磁链模型和转矩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磁链调节器和转矩调节器。(3)设计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从而提高控制系统性能。(4)采用TMS320LF2407(DSP) 构造全数
17、字化交流调速控制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部分。2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2.1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2.1.1 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数学模型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因此在研究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时通常作如下假设:(1)忽略空间谐波,设定子和转子的三相绕组对称,也就是在空间互差的电角度,所产生的磁动势沿气隙按正弦规律分布;(2)忽略磁路饱和,绕组中的自感、互感都是恒定的;(3)忽略铁心损耗和磁滞损耗;(4)不考虑频率变化和温度变化对绕组电阻的影响。无论异步电动机转子是绕线型还是笼型,都可以等效成三相绕转子,并且折算到定子侧,折算后的定子和转子绕组匝数相
18、等。异步电机三相绕组可以是Y联接,也可以是联接,以下均以Y联接进行讨论。若三相绕组为联接,可以用变换,等效为Y联接,然后,按照Y联接进行分析和设计。三相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如图2-1所示,定子三相绕组轴线在空间是固定的,转子绕组轴线以角速度随转子旋转。如以轴间的电角度为空间角位移变量。规定各绕组电压、电流、磁链的正方向符合电动机惯例和右手螺旋定则。图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异步电机的动态模型由磁链方程、电压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组成。(1)磁链方程异步电机每个绕组的磁链是它本身的自感磁链和其他绕组对它的互感磁链之和,因此,六个绕组的磁链可用下式表示: (2-1)式中定子和转子相电流的瞬
19、时值;各绕组的全磁链。是相的自感,其余是互感,同理可得相。(2)电压方程三相定子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为(2-2) (2-3) (2-4)与此相应,三相转子绕组折算到定子侧后的电压方程为 (2-5) (2-6) (2-7)其中定子和转子相电压的瞬时值;定子和转子绕组电阻。(3)转矩方程根据机电能量转换原理,在线性电感的条件下,磁场的储能为 (2-8)电磁转矩等于电流不变只有机械位移变化时磁场储能对机械角位移,于是 (2-9)将(2-8)代入(2-9)得; (2-10)(4)运动方程忽略电力传动系统传动机构中的粘性摩擦和扭转弹性,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2-11)式中包括摩擦阻转矩的负载转矩;J机组
20、的转动惯量;极对数。转角方程为 (2-12)综上说明了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为了简化系统我们通常把它进行坐标变换,把旋转的三相变为静子的两相。2.1.2 坐标变换异步电机三相原始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分析和求解这组非线性方程十分困难。需通过坐标变换简化为静止两相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便于进行分析和计算。异步电机数学模型之所以复杂,关键是因为有一个复杂的电感矩阵和转矩方程,它们体现了异步电机的电磁耦合和能量转换的复杂关系。因此简化数学模型需从电磁耦合关系入手。利用在不同坐标系下所产生的磁动势相等可以把三相绕组简化成两相正交对称绕组,再通过旋转磁动势相等,
21、可以简化成静止的两相绕组。(1)三相-两相变换根据磁动势相等和变换前后总功率不变,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为 (2-13)则其逆矩阵为 (2-14)(2)旋转正交-静止两相变换图2-2 2r/2s坐标变换图2-2中绘出了和坐标系中的磁动势矢量,绕组每相有效匝数均为,磁动势矢量在相关的坐标轴上。两相交流和两个直流产生同样以角速度旋转的合成磁动势F。旋转两相正交坐标系到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的变换阵是 (2-15)则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到旋转两相正交坐标系的变换阵为 (2-16)2.1.3 异步电机在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中的动态模型经坐标变换,得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
22、型为:(1)电压方程 (2-17)式中,分别为定子绕组三相电压的轴分量;分别为定子绕组三相电流的轴分量;分别为转子绕组三相电压的轴分量;分别为转子绕组三相电流的轴分量;为定子绕组电阻;为转子绕组电阻;为定子与转子绕组间的互感;分别为定、转子绕组的自感;为转子速度;为微分算子。对于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转子是短路的,所以转子侧电压分量为零。(2)磁链方程 (2-18)式中,分别是定子绕组三相磁链的轴分量;分别是转子绕组三相磁链的轴分量。(3)、转矩方程 (2-19)式中,为电机极对数(4)、运动方程 (2-20)式中,为负载转矩,为转动惯量2.2 直接转矩控制原理基本理论2.2.1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
23、本思想在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教授Depenbrock首次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简称DTC)理论,于l 987年推广到弱磁调速范围。DTC使定子磁场按照正六边形轨迹运动,由于正六边形的六条边与6个非零电压空间矢量相对应,可以通过三个施密特触发器来切换逆变器的6个工作状态,直接通过6个非零电压空问矢量实现对磁链轨迹跟踪控制。和其他方式相比DTC结构简单,在输出同频率时元件开关次数最少,开关损耗低,因此在要求元件开关频率不太高的大功率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DTC己成功地应用于兆瓦级交流电气传动机车上,例如德国的大功率GTO电力机车和SIEMENS公司研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异步电机 直接 转矩 控制 策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