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微电网的孤岛检测研究三相逆变器接口建模.doc
《毕业设计(论文)微电网的孤岛检测研究三相逆变器接口建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微电网的孤岛检测研究三相逆变器接口建模.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微电网的孤岛检测研究 三相逆变器接口建模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院、系、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0年06月 南 京Undergraduate Design(Thesis)Study on island detectionin Micro GridsThree-phase inverter interface modelingBYNI JIN-JIESupervised byLecturer LI Jun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e 2010摘
2、要由于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一些分布能源(DER)如内燃机( IC )、微型燃气轮机、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和风力发电,已经在配电网中应用。独立分布式发电的应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其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为更好地实现分布式发电的潜力可以采用系统的方法,也就是使电源和相关的负载构成一个子系统或“微电网”(MG)。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和研究三相逆变器建模。前面介绍了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微电网在欧洲和日本的发展。而后比较分析了逆变器在反孤岛技术中的应用和逆变器的控制方式比较。最后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建立了三相逆变器模型。并且在最后进行了仿真,给出了结果。关键词:微电网,
3、反孤岛,三相逆变器AbstractDue to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me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 such as internal combustion (IC) engines, gas turbines, micro turbines, photovoltaic, fuel cells and wind-power, have emerged with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However, application o
4、f individual distributed generators can cause as many problems as it may solve. A better way to realize the emerging potential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associated loads is a subsystem called “Micro Grid” (MG).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three-phase inverter mo
5、deling. In front of the network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research status on micro grid in Europe and Japan. After comparing the inverter in the islands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inverter control method. Finally the Simulink tool use MATLAB three-phase inverter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n the end,
6、the simulation results.Keywords: micro grid, anti-isianding ,three-phase inverter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课题背景11.1.1全球能源危机及面临的环境问题11.1.2微电网定义21.1.3国外研究现状21.2并网逆变器结构简介与研究方向3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5第二章 并网逆变器的防孤岛技术52.1孤岛效应的概念52.2孤岛效应可能导致的危险和孤岛效应出现的原因62.3检测孤岛的方法92.3.1逆变器内部无源法92.3.2逆变器内部有源法92.3.3其它的一些外部检测方法102.3.4孤岛检测方法小结102
7、.4本章小结10第三章 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113.1逆变器的控制技术介绍113.1.1模拟控制技术介绍113.1.2数字控制技术介绍123.2逆变器的控制目标133.2.1电网对逆变器的要求133.3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比较133.3.1电流滞环比较143.3.2定时比较方式143.3.3三角波比较方式14第四章 MATLAB仿真模块介绍154.1 MATLAB简介154.1.1 MATLAB概述154.1.2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模块介绍15第五章 建模与仿真分析235.1在Simulink中搭建三相逆变器模型235.1.1建立仿真模型235.2分析仿真结果24总结与展望30参考文献31附
8、录1:外文资料翻译32第一章 绪论1.1课题背景1.1.1全球能源危机及面临的环境问题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未来。在19世纪以前的农业社会,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作为一次能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的开发利用逐步取代了木柴,经历约半个世纪后成为全球的主要一次能源。到了20世纪,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化石能源世纪。今天,煤、石油与天然气已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川。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并终将耗竭。全世界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必须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份额,增大可再生与新型能源的比重,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过渡。另一方
9、面,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全世界每天产生约一亿吨“温室效应”气体,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面临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快速恶化已经形成了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和环保严格要求的双重制约下,人类要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的道路。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乐观。在2000年,中国有57%的城市环境污染颗粒物超过国家限制值,有48个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准;82
10、%的城市出现过酸雨,面积己达国土面积的30%。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能源需求量在未来几十年依然巨大。在今后巧年左右和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能源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重大课题。1.1.2微电网定义目前国际上对微型电网的定义各不相同。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会(CERTS)给出的定义为: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系统,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能;微电网内部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
11、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的要求。欧盟微电网项目给出的定义是:利用一次能源;使用微型电源,分为不可控、部分可控和全控三种,并可冷、热、电三联供;配有储能装置;使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能量调节。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给出的概念是:微电网是一个由负载和微电源组成的独立可控系统,向当地提供电能和热能。这种概念提供了一个新模型来描述微电网的运行;微电网可被看作电网中一个可控的单元,它可以在数秒钟内做出反应来满足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求;对用户来说,微电网可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增加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通过利用余热提供更高的效率或者提供不间断电源。1.1.3国外研究
12、现状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微电网在各国的发展呈现不同特色。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微电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CERTS于2002年提出了权威的微电网概念。微电网工程得到了能源部的高度重视,并在“GRID2030”发展战略中将微电网视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三大基石技术之一。CERTS微电网主要由容量小于500KW的小型微电源与负荷构成,并引入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控制方法,基于此形成了“即插即用”的控制思想和设计理念。目前,美国CERTS微电网的初步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在威斯康辛大学的实验室平台上得到了成功检验。自第一个微电网示范工程MAD RIVER之后,俄亥俄州,佐治亚州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也陆
13、续展开微电网项目研究。学者们希望进一步加深对微电网的理解,检验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保护和控制策略以及经济效益等,并初步形成关于微电网的管理政策和法规,为将来的微电网工程构建框架。日本是当今世界微电网研究的领头羊,其发展目标主要定位于能源供给多样化,减少污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电力需求,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变动可能降低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因此,日本学者提出了灵活可靠性和智能电能供给系统,其主要思想是在配电网中加入一些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利用其快速,灵活的控制性能实现对配网能源结构的优化,满足用户多种电能质量要求。还将该思想与热电联供设计理念相结合,以期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和能源的高
14、效利用。此外,日本还专门成立了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来统一协调国内高校,企业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新能源及其应用的研究,建议在青森县,爱知县,京都府县等地开展微电网项目。欧洲依据其“智能电网”计划提出要充分利用分布式资源,智能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等,以实现集中供电与分布式发电的高效紧密结合。微电网被视为未来分布式网络的基本特征以及未来欧州电力网络略研究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欧洲已初步形成了微电网的运行、控制、保护、安全及通信理论。微电源大规模融入低压电网,微电网先进架构控制理念这两大研究项目正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后续任务集中于研究更加先进的控制策略,制定相应
15、的标准,在希腊,荷兰,德国建立示范工程,为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微电网以及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初步过渡做积极准备1。1.2并网逆变器结构简介与研究方向对于不用作并网功能而独立运行的逆变器,其电路拓扑研究在单相和三相方面都已经很多,并且众多成熟的电路己经长时间的应用在产品中。然而,应用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并网发电中,系统结构考虑更多的是采用单级或两级以上的逆变器来实现并网。而对于采用单相或是三相结构,和独立运行的逆变器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根据功率、成本、效率、控制以及实际用户需求来确定6。根据输入、输出的电气隔离性可以分为隔离型逆变器和非隔离型逆变器。电气隔离通常采用变压器隔离,
16、一般使用工频变压器或者高频变压器,但大多数作用都是用于升压隔离。根据功率变换器的变换级数可以分为单级型逆变器和多级型逆变器,如图1.1所示,单级型逆变器通过一级功率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直接转换成高压交流。根据该功率变换器使用的主开关个数可以分为四一开关管型和六一开关管型。多级型逆变器根据功率变换的过程可以分为:1) DC一DC一AC型2)DC一AC一DC一AC型3)DC一AC一AC型。图1.1 单级型逆变器和多级型逆变器变换结构并网逆变器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针对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研究增多的同时,基于并网逆变器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目前针对不同的要
17、求有着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对于功率较小的并网逆变器可以采用高效、低成本的单极变换器;而多级逆变器变换结构可以使用在大功率、宽电压范围的输入的应用场合。除此以外,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中还包括单相、三相;隔离、非隔离;功率单向流动、双向等各种形式。如:并网逆变器采用双向功率流动的拓扑,在并网工作时,既可以向电网提供电能,同时也可以当电网电能富足时,从公用电网吸收电能,并将其存储起来。因此各种拓扑可以分别使用在不同的场合,并且这些拓扑结构可以相互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式,以满足各种要求。在控制方法上,随着各种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出现,将先进的数字控制应用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如PI
18、控制、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等等;在采用模拟控制时有电压控制、峰/谷值电流型控制、平均值电流控制、单周控制等等。针对各种控制的缺点,将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相结合,以到达理想的控制效果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调制方式上,有PWM、SPWM、SVPWM等先进的调制方式8。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随着人类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而利用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将新能源转化成的电能与电网并网发电。因此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也成为合理利用新能源的课题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可靠、高效和廉价的并网逆变器己成为生活中的迫切需要。因此针对家庭中所使用的小型发电系统和大的局部电网馈能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19、本课题针对并网逆变器的一些具体要求,在仿真和实验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第二章 并网逆变器的防孤岛技术防孤岛效应是并网逆变器设计中的重点研究技术。在并网工作过程中,当出现孤岛状态时,可能威胁到设备和人身安全,因此控制器必须快速、准确地判断到孤岛状态,使逆变器退出这种运行状态。其具体的实现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上共同配合来判断孤岛现象。目前,有很多的文献讨论研究各种防孤岛的方法,有无源、有源、通信等众多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并网标准、可靠性等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5。2.1孤岛效应的概念在逆变器并网工作过程中,当市电输入被人为断开或出现故障而停止供电时,逆变器仍持续向电网供电,使得当地负载的供电电源处
20、于正常的电压和频率,这时的工作状态称为“孤岛”(ISlanding)状态,又叫孤岛效应。 图2.1逆变器并网工作示意图如图2.1所示的是逆变器并网工作时出现孤岛状态的示意图,当逆变器并网工作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市电不能给局部电网负载供电,即示意为图中S2断开,此时如果没有任何孤岛判断技术,逆变器会持续给逆变器负载和局部电网负载供电,其原因在后面作分析。出现这种状态的外界原因很多,一般有下面这些可能性:1当电网保护装置检测到一个故障后,切断局部电网的输入开关;2由于设备意外跳闸,断开了正常的市电输入;3欲切断电网和并网逆变器供电系统;4人为有意或无意的操作。2.2孤岛效应可能导致的危险和孤岛效应
21、出现的原因当发生孤岛效应时,如果没有及时判断并防止其出现,可能会导致下面的很多的危险发生。1失去电网的平衡控制作用,逆变器一旦出现电压、频率不正常,损坏设备;2当用户认为电网已经断开,但电网仍然带电,给维修人员或使用带来危险;3市电突然恢复,由于相位错开而引起大的冲击电流,损坏发电装置和设备;4当人为或自动的需要市电重新切入时,由于电流冲击引起故障。所以,作为一个可靠、安全的并网逆变装置,必须有防孤岛技术来保证及时检测出孤岛效应而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的危险。图2.2孤岛检测的测试电路图图2.2所示为孤岛检测的测试电路图,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包括在逆变器的框图中,在逆变器和电网中间是防孤岛检测负载。
22、它由RLC谐振电路模拟电网的负载作为测试,用于检测并网逆变装置的防孤岛可靠性,该电路由Hbaernli提出,并在EIEE标准929一2000中给出规定,上图为简化的结构。所有的并网逆变器装置都有输出电压过/欠压或频率过高/过低的判断,当检测出这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发生时,逆变器内部保护发生作用,停止向外供电。但是在下面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孤岛效应,利用图.42的测试电路分析孤岛效应出现的电路原因。假设逆变器并网工作时,电网突然断电,相当于开关S处断开。而逆变器在此状态之前和之后输出的有功与无功基本上保持不变,同时可以检测到并网公共点的频率和电压作为市电频率、电压。下面分析其工作状态:a)并网工作并网
23、工作时可以根据功率平衡得到下面两式, (2-1) (2-2)b)电网断开工作因为某种原因,开关可以得到下列式子: (2-3) (2-4)所以由(2-1)(2-3)得 (2-5)由(2-2)( 2-4)得 (2-6)其中,是谐振电路上电容的无功。 由(2-5)( 2-6)得 (2-7)所以,式(2-5)和式(2-7)表示了市电断开前后,公共点的电压、频率和功率P、Q的关系。如果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局部电网的负载不匹配,即P和Q不等于零,则在市电断开前后,电压和频率会有变化,如果检测出该变化则可以判断出孤岛而防止孤岛出现。如果P=0,Q=0,由式(2-5)得到。代入式(2-7)得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电网 孤岛 检测 研究 三相 逆变器 接口 建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