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doc
《毕业设计(论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作者姓名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 准 考 证 号 指 导 教 师 【内容摘要】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过程中,这难免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各种各样社会矛盾的凸显,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那么需要国家或政府来对他们提供特殊照顾。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本文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分析,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和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解决就业问题,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2、体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关键词: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 就业 法律保护目 录一、 弱势群体的定义1二、 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1(一)个人原因1(二)社会原因2三、 弱势群体的特征与需求4(一)弱势群体形成的特征4(二)弱势群体的需求4(三)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意义5四、 现存的社会保障工作6(一)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61、目前的社会保障工作形式62、目前的社会保障力度6(二)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71、信息不对称72、经济政治力量的差距73、自然原因和传统影响74、不良的制度影响7五、 健全和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8(一)促进就业81、预防失业82、失业补助
3、83、建立健全再就业的政府主导机制8(二)调整社会福利政策8(三)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9(四)医疗保障9(五)改善教育形式9六、 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11正 文一、 弱势群体的定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与高收入群体相比较而存在。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处在一种很
4、不利的状况之中。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生活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大局,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和谐社会构建的实现,因此其权益保护问题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2002年3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二、 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弱势群体的出现主要有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是与个体的生物性发展相关的,如年幼、年老、残疾、体弱多病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竞争能力。社会原因是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有些人不能参与与其相关的决策,没有机会参与社会财富和机会的分配,从而成为社会弱者。(一)
5、个人原因1、未成年。未成年人群体是一种年龄弱势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因家庭贫困而不能就学,也有一部分虽然受着良好照顾,但由于没有选择能力,往往只能按照家长的意志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生活,在过度保护中,他们的独立人格与平等权利、尊严与感情、意志与追求往往被忽略了。此外,无孔不入的社会文化如新闻传媒、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带给他们以巨大的不良影响。2、老龄化。同未成年人群体一样,这一群体也是一种年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由于年龄的原因,恰值生理上的衰退期,逐渐从社会中失去竞争优势,从而处于社会生活的弱势地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现象。在现实中,除乡村老年人外,城市中的一部分
6、老龄、高龄人口因养老金水平低或不能足额领取、子女不在身边及身体疾病等原因而存在着生活困难,处于需要社会援助才能正常生活的状态,这一部分困难者亦可以归入到弱势群体中。3、残疾。残疾人是指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并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等。中国的残障人口已达6000多万人,这一群体与健康人相比,在就业与生活中无疑处于不利的或者弱势的地位。(二)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总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形成为相对强势或弱势的主体,这些原因主要有:1、 经济
7、体制转变及其引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充分就业制度,人人都有工作,保证了人人都有收入来源,失业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使得众多“弱势群体”隐形化。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结构开始转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的就业制度”被“有限的就业制度”和“必要的失业制度”所替代。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消减了企业内部大量的冗余人员。这些人知识水平较低,生存技能差,是典型的弱势群体。这一部分人员原本隐形化的弱势群体特征显性化了,成为数目庞大的弱势群体。 2、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提高及科技应用的后果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必然发生相应
8、的变化。国家的发展战略应与该国的资源禀赋结构相适应,违背资源禀赋结构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因此,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取得了客观的收入,而且解决了一部分低技能工人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大量农民剩余人口的就业问题。但当经济体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调整产业结构,大量发展第三产业是国家真正走向强大的道路。我国的发展状况是东、中、西发展差异较大,东部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上世纪90年代时已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许多传统的产业开始逐渐萎缩。第一产业成为排斥劳动力的主要部门,第二产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
9、力变化也不明显。一般第一、二产业淘汰出来的劳动力都是进入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而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却比较缓慢,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一直下降,甚至于也开始排斥新增劳动力的加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渐渐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对劳动者的技术、文化等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优势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其生存的压力必然加大。长期看来,弱势群体的规模必然会继续扩大。 3、分配机制的变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制度。这种制度割断了能力与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无形中取消了平等与效率的区别,起到了抑强扶弱的作用。随着
10、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收入分配的途径来看,居民收入是通过一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而获得的。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秩序还比较紊乱,垄断行业的存在及我国税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目前违背市场经济市场原则和法制原则的行为屡禁不止;在再分配领域,分配政策和福利制度存在着逆向调节和向强势群体倾斜的状况,形成了在收入分配上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加快了新弱势群体的产生和老弱势群体境况的恶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中记载:我国改革开放前基尼系数为0.16,2000年上升到0.417,2006年则高达0.47,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
11、处于危险的边缘。全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最贫困的20%的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贫富差距极其严重。4、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全网脆弱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也是社会弱势群体主要的避风港。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三条保障线”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忘记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社会保障对象狭窄、覆盖率低。三、 弱势群体的
12、特征与需求(一)弱势群体形成的特征目前中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特征:1、 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中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
13、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中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
14、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二)弱势群体的需求对于支持弱势群体而言,从需求的简单分类看,有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等;从需求的性质看,有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之分。根据我们的研究,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应当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其基本的衣、食、住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三)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意义1、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