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西门子PLC的稻谷加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西门子PLC的稻谷加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西门子PLC的稻谷加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西门子PLC的稻谷加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作为中国一大重点行业,自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稻谷加工的过程通过PLC控制能够更加的智能化,关键字:PLC,稻谷加工,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agriculture as a key industry in China, natural need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cess of rice processing through the PLC control
2、 can be more intelligent. Key words: PLC,Rice processing,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稻谷加工的现状与趋势.1.1.1稻谷加工业发展的历程1.1.2我国稻谷加工业的现状1.1.3我国稻谷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1.4稻谷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发展1.2 关于西门子S7-300 系列PLC.1.2.1S7-300系列PLC简介 .1.2.2S7-300系列PLC应用领域.1.2.3S7-300系列PLC结构及工作原理 .1.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 PLC系统整体设计.3.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1 硬件设计思
3、路.3.2 系统结构图.3.3 4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5 系统调试.5.1 软硬件的调试. . .6 总结与展望.6.1 系统总结.6.2 系统展望.致 谢.参考文献.附录1 英文原文.附录2 中文翻译.1 绪论1.1 稻谷加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1.1稻谷加工业发展的历程 我国种植稻谷的历史悠久,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址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遗址和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大约有12000年;最早的栽培稻实物是在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距今大约有8000多年。最早的炭化稻米实物在河南舞阳贾湖文化遗址出土,距今大约有7000-8000年。在湖南澧县彭头山等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储存
4、遗迹和用具,如大型方形地面建筑和小型半地下穴房屋周围的穴,类似的用具还有浙江良渚文化遗址的木构窖藏和大溪文化遗址的大陶罐等。人们要食用大米,需要先对稻谷进行加工。我姑稻谷的加工也有数千年的历史。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有稻谷加工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 建国以来,我国稻谷加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计划发展阶段 自20世纪初从西文引进砂盘砻谷机、铁辊筒碾米机在江、浙、粤等沿海产稻区先后建立机制米厂起,我国稻谷加工业开始进入现代机械加工阶段。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到解放时仅江、浙、粤、川4省的稻谷加工能力就占了全国的60%。解放后,国家分别在1956年至1958年和1961年至1962年对粮食加工进行了
5、两次计划布局调整。 快速发展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以乡镇中、小型加工成套机组迅速发展为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粮价的放开,小型成套碾米设备大量进入农村乡镇,据农业部统计,农村乡镇拥有的成套碾米设备已经达60多万台(套)。 高水平发展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了高水平发展阶段。虽然农村的小型加工机组保有量仍然很高,加工量占稻谷总量的50%以上,但城镇稻谷加工业企业的规模逐年增大。大批企业直接引进日本佐竹和瑞士布勒等国外公司的稻谷加工工艺和装备,部分大型、特大型稻谷加工业企业在引进工艺技术、装备的同时,还积极采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技术,部分稻
6、谷加工企业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1.2我国稻谷加工业的现状 稻谷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稳定性最好、总产最多的大宗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5年我国稻谷的产量在1.75-1.99亿吨之间,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8%以上。 我国稻谷加工业发展很快。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3年全国粮油加工业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60亿元,比2000年增加25%,其中稻谷加工业362亿元,占全国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17.6%,占全国食品加工业总产值的7%以上。特点如下:(1) 行业整体东部强、其他弱 稻谷加工业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华南和东北地区的稻谷加工业发展
7、很快,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除重庆、四川、宁夏等少数省、市、区稻谷加工业有所发,个别企业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外,其他省、区因经济发展等原因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 装备机组数量大、效果差 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村乡镇有处理稻谷能力1吨/时以下的成套碾米加工机组60多万台(套),但工艺设备简单,出米率低、产品质量较差。稻谷产区城镇和农场均有加工稻谷企业,生产规模一般在日处理稻谷150吨以下。(3) 大米产品用途窄、品种少 大米用于直接食用产品占绝大部分,其他工业产品非常少。据统计,我国稻谷加工后直接食用的占总消费总量的86%,饲用占5%,工业用仅占1.5%。 普通大米产品多,特种米少。据中国粮食
8、行业协会统计,2003年的大米产品中,特等米约占32%,标一米占56%。 生产企业民营多、外资强 股份制、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稻谷加工业,除特大型稻谷加工企业集团和部分县、市米业公司仍然是国有控股外,其余稻谷加工企业基本属于民营、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 民营资本占据农村小型加工机组的绝大部分,在某些地区如“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民营资本投资兴建或重组、兼并组成了大型稻谷加工企业集团。在香港上市的香港金源米业国际有限公司和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台湾省)旺旺集团均在内地布点建设稻谷加工企业。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也进军了国内稻谷加工业。目前,虽然外资的稻谷加工企业数量不多,但起点
9、高,规模大,又有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公司作为依托,发展势头很猛。 1.1.3我国稻谷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根据粮油供应形势,协调加工精度,正确掌握产量、质量与出率之间的关系是整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在质量指标中,稻谷加工业始终优先保证纯度,以保证人民的健康。稻谷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生产操作,都紧紧围绕国家的需求。一:我国大米质量要求和标准的发展历程 刚解放时的大米质量方针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单位产量,努力提高出品率。随着粮油形势的好转,又适当放宽加工精度。1950年3月,国家要求碾米厂糙出白至少92%,同年下半年,经过调查研究,改为按照原粮质量“以质定率”的原则,在营
10、养、适口、节约三个方面同时兼顾,粮食部拟定了大米的一般质量标准,12月通知在全国推行,并通称为“标准米”,为了照顾医疗、工业及其他特殊需要,可以以省市为单位,指导专厂生产一定的特制米。1956年7月国务院批复粮食部,特制米的量要掌握在大米总量的10%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食增多,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情况,逐年扩大了精米的生产。如1984年,全国标一米和特制米的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54%,比上年增加了24个百分点。 为在全国调拨粮食时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粮食部在1957年开始标定全国大米的精度样品,于1958年开始正式执行。1962年9月又对省际调拨的大米质量标准做了统一规定,省内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西门子 PLC 稻谷 加工 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