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调查的武夷山旅游区游客感知问题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调查的武夷山旅游区游客感知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网络调查的武夷山旅游区游客感知问题研究.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选择用旅游来缓解工作或学习上的压力。旅游者作为感知旅游环境的主体,总是对具有良好旅游环境的目的地更加青睐。如何提高目的地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旅游市场环境下,研究游客对目的地旅游环境的感知以及如何提高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武夷山为调查区域,通过实地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网络手段发放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武夷山旅游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关键词:武夷山;游客;环境感知;网络调查Abstrac
2、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s well as the quickening pace of poples liv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use tourism to ease the pressure on work or study. As the main body of perception tourism environment, tourists always prefer a place where have good tourism environment as their de
3、stination. The way to improve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of destination, attract more tourist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tinations tourism industry. In such a tourism market background,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researching tourists imag
4、e and improving their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Wuyi Mountain area for investigati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questionnaire research, field survey and network investigation, summarizing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ourist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5、 In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Wuyi mountain.Key word: Wuyi Mountain;Tourist;Environmental perception;Network investigation一、引言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城市,分为景区和市区两大板块。市区不大,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从市区的东走到西,市区内的商业小
6、街街虽然小,却热闹非凡,小门小户的店面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再加上摊边的小吃,都体现出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特征。景区是武夷山旅游的核心区,其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中部的九曲溪生态;东部是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汉城遗址、朱子理学书院遗址以及奇峰、秀水。坐竹筏从九曲到一曲可望山景、观水色、听溪声,让人享受前无古人的视听盛宴,是一幅名幅其实的“奇秀甲东南”之山水画。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愈演愈烈,使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也突显出来。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旅游者作为感知这一载体的主体,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
7、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游客已成为各大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的焦点,而只有让游客满意的旅游环境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因此,研究游客感知旅游环境十分重要。我国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大多数人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周围环境感知却不深,国外对旅游地环境感知的认识却比我国早。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John A P、Nicholas H、Bill F 等国外学者,开始研究旅游感知问题,主要集中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感知的研究,特别是Cevat Tosun 学者就国外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研究综述1。国内对旅游感知这个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晚,而且研究的内容较狭隘,如对旅游产品功能的好坏、
8、质价是否相符,旅游的服务态度好坏等,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且基于游客对目的地旅游环境的感知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甚少。因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游客对目的地旅游环境的感知研究都只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对整个旅游环境的感知分析较少,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而专门针对游客感知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的武夷山景区的研究更是鲜少。另一方面,武夷山因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游客偏爱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显得相对的脆弱。因此,为了促进武夷山旅游业的可持继发展,研究游客对武夷山景区旅游环境的感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网络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融入了大
9、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游客对武夷山景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感知的视角出发,找出景区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策略,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一)环境环境的概念太过广泛以至至今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阐述,但其有一个基本指向,即是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林光旭(2010)指出环境要素体系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个子系:自然环境要素子系包括水体、大气、生物、土壤、岩石、日光等。社会环境要素子系又可分为两个三级子系,即物质性环境要素如城镇、公路、车站、机场、港
10、口等;非物质性环境要素如民风民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方法律法规等2,可见环境的内涵随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虽然环境有很多种,但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具体来说有:自然环境(当地的气候、水体、地貌等)、经济环境(旅游区的主业结构、经济技术水平、旅游产品的供应及市场)、社会文化环境(旅游区的政治局势、民族风俗、当地居民以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旅游者在景区或景点活动时,各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周围空间环境。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
11、载体,旅游环境自身的优劣与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满意与否,关系到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市场的开拓与旅游地的可持继发展3。旅游是一种陶冶情操和自我放松的一种休闲活动,良好的旅游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阅历,扩展眼界,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了解,而且有益于游客的身心健康。因此,各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必须营造一个能够满足旅游者各种旅游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旅游环境。(三)游客感知环境目前在旅游研究领域并没有学者明确的提出游客感知环境的含义,但是相关学者提出了游客感知度、感知环境、游客感知价值的定义。经营者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就需要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包括为游客提供的物质产品( 如旅游纪念品
12、、基础设施等) ,也包括各种无形的服务(如餐饮服务、导游服务等) 。因而,胡道华等人(2011)认为游客感知度是游客对其所体验的各项服务的综合满意程度4。徐克帅(2008)将感知环境定义为: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5。目前,在国外旅游学术界得到较多认可的游客感知价值的定义是由zeithamlr的give-get模型,即“消费者建立在给予和获取基础上对产品的总体评价” 6。因此基于以上的内容,此处将游客感知环境的概念界定如下:游客在旅游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旅游环境的整体印象的认识,(包括对旅游目的地人文和自然旅游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
13、境的认识),并依托认识对目的地旅游环境做出的总体评价。三、武夷山旅游区游客感知问题的调查分析(一)研究的背景武夷山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从其在地球上所名的纬度上属于中亚热带,再加上地理位置和季风等影响,其东、中、西都分布着众多原始的动植物资源。秀水九曲溪、奇峰玉女峰、历史遗址城村古汉城遗址等,是山与水、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可见,武夷山无论是人文或是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享有“奇秀甲东南”的美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武夷山,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历史悠久,曾目睹过多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人古迹。例如,至今仍是一个迷的
14、架壑船棺;城村的古汉城遗址;由宋朝理学家朱熹创建的书院遗迹以及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人民把握各次发展的机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终于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此后,全市经济迅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服务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现已成为闽北旅游经济、对外开放、交通、文化的中心,加快了向着国际性的旅游城市进军的步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旅游地的负面影响也也随之而来,而游客对目的地旅游环境的感知与评价直接影响游客体验及满意度,从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竞
15、争力度。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体验及满意度将影响游客的旅游后续行为,即是否再次旅游,进而影响潜在游客的行为6。因此,通过研究游客对武夷山旅游环境的感知评价,从中找出使游客评价较低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目的地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的框架1、问卷设计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借鉴并总结学者们测量游客感知环境的一些指标来进行问卷的设计,然后在网上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旅游行为分析:包括来目的地旅游的次数、信息渠道、旅游方式、旅游动机、停留时间、游玩时间
16、的选择。这一部分采用封闭式问题,设置选项,游客只需在认为符合自己行为的选项中打钩即可,方便游客填写。该部分主要是为了分析调查对象的旅游行为特征,了解影响其旅游行为决策的因素,作为后面对策的提出的依据。第二部分是游客对目的地旅游环境各方面的感知。该部分为问卷的主体,总共设有31个陈叙句和一题主观题。主要分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感知。采用5分值对游客感知的内容进行测量:5分代表“很好”、4分代表“好”、3分代表“一般”、2分代表“差”、1分代表“很差”。关于这部分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游客对武夷山旅游的总体感知评价,了解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此
17、外,还设了一个主观题,是关于游客对武夷山旅游的建议,该部分采用开放式,让游客真实表达出武夷山旅游业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的办法以达到游客的期望。此题将为改善武夷山旅游环境提供最直接的建议和意见。第三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收入、学历、职业和婚姻状况。该部分主要是为了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了解各个赴武夷山旅游的主要的社会群体,为提升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2、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采取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可有效释除受访者作答时一定程度的心理包袱,例如年龄或其它不便作答的问题;节省时间,发出问卷和填写作答双方均无时间限制,故此对各方的处理时间和地点
18、两方面都绝大的弹性;高效分析,在编写问卷程式时,问卷分析程式已一早同步写好,再配合相关程序运算,计算出游客感知旅游环境各因子的均值并制作成图表,方便数据分析。通过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143份,有效率为98%。(三)结果分析1、受访样本的情况(1)游客以中青年人为主从性别上看,男性74人,占总人数的51.75%,女性69人,占总人数的48.25%。表明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男性人数略多一些。从年龄分布上看,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4人,占2.8%,20-30岁的占大多数,有122人,占总人数的85.31%,从此数据来看,来武夷山旅游游客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段,30-40
19、岁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9.79%,40岁的有3人,占2.1%。从婚姻状况来看,游客主体部分主要集中于未婚的群体,未婚人数有118人,占总人数的82.52%,这一部分的游客群体由于不要承担很多家庭费用、时间支出的影响较小,所以出游率相对较高,其次是已婚有子女的,占11.19%,已婚无子女的6.29%(见表3-1)。表3-1游客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选 项小计(人)比例(%)性 别男7451.75女6948.25年 龄20以下42.820-3012285.3130-40149.7940以上32.1婚 姻 状 况未婚11882.52已婚有子女1611.19已婚无子女96.29婚姻变故00(2)游客
20、以高学历者为主调查显示,外出旅游的游客文化程度相对集中于较高学历上,其中大专或本科学历占69.23%,中专或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占28.67%。表明来武夷山旅游的客源市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也给予武夷山市旅游管理机构一个启示: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受教育程度高的游客将会逐渐增多,武夷山作为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除了完善各景区、景点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满足游客的观光的需求外,还应积极挖掘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开发多样性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见表3-2)。表3-2 游客的教育程度情况选项小计(人)比例(%)初中以下32.1中专或高中4128.67大
21、专或本科以上9969.23(3)职业构成与收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企业普通员工所占的比例最多,为32.17%,其次为学生,有31人,占21.68%,随后是自由职业者13.29%,个体经营者11.89%。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精神的需求,通过为其提供带薪假期等形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因此旅游目的地经营者要更多的关注这一群体,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经济收入水平上看,月收入为2000-5000元的出游人数比较平衡,表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压力也变大,为了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论是高收入者还是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们都是渴望外出旅游的,这也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具有良好
22、环境的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游客到来的关键。学生的收入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学生的旅游市场却是庞大的,占30.77%,因此目的的制定更多适合学生旅游的项目,相应降低相关的游览费用,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见表3-3)。表3-3 游客的职业、收入情况选项小计(人)比例(%)职 业学生3121.68教师53.5政府、官员公务员42.8个体经营者1711.89个业普通员工4632.17自由职业者1913.29其它2114.69月收入水平2000元以下4430.772001-3000元4128.673001-5000元4531.475000元以上139.092、游客的旅游行为(1)重游次数、信息渠道从表3-4可以看
23、出,赴武夷中旅游的游客中,有16.78%游客表示之前没有到过武夷山,33.57%的游客来过一次,有两次游览经历的游客有13.99%,重游者中以三次以上比例最高,占了35.6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赴武夷山旅游的游客重游率较高。反映出武夷山旅游旅游环境给游客留下较良好的印象,获得了游客的普遍认同,因而重游率较高。表3-4 游客到武夷山游玩的次数游览次数没有一次两次三次以上总计百分比16.7833.5713.9935.66100研究结果表明,游客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主要来自亲友推荐(47.06%),其次是网站和旅游论坛(18.29%),再次是由媒体得知(15.59%),旅行社推荐(10.9%),其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网络 调查 武夷山 旅游区 游客 感知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