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说明书.doc
《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说明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前言 1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1二、炉容比的确定3三、熔池尺寸的确定3四、炉帽尺寸的确定5五、炉身尺寸的确定6六、出钢口尺寸的确定6七、炉底喷嘴数量及布置7八、高径比8九、炉衬材质选择9十、炉衬组成及厚度确定9十一、砖型选择12十二、炉壳钢板材质与厚度的确定14十三、校核15参考文献16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前言 : 转炉是转炉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转炉炉型及其主要参数对转炉炼钢的生产率、金属收的率、炉龄等经济指标都有直接的影响,其设计是否合理也关系到冶炼工艺能否顺利进行,车间主厂房高度和与转炉配套的其他相关设备的选型。所以,设计一座炉型结构合理,满足工艺要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
2、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车间设计的关键。设计内容:100吨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选择与计算;耐火材料的选择;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转炉有炉帽、炉身、炉底三部分组成。转炉炉型是指由上述三部分组成的炉衬内部空间的几何形状。由于炉帽和炉身的形状没有变化,所以通常按熔池形状将转炉炉型分为筒球形、锥球型和截锥形等三种。炉型的选择往往与转炉的容量有关。(1) 筒球形。熔池由球缺体和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炉型形状简单,砌砖方便,炉壳容易制造,被国内外大、中型转炉普遍采用。(2) 锥球型。熔池由球缺体和倒截锥体两部分组成。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比较,锥球型熔池较深,有利于保护炉底。在同样熔池深度的情
3、况下,熔池直径可以比筒球型大,增加了熔池反应面积,有利于去磷、硫。我国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这种炉型,也用于大型炉。(3) 截锥形。熔池为一个倒截锥体。炉型构造较为简单,平的熔池底较球型底容易砌筑。在装入量和熔池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其熔池最深,因此一般不适用于大容量炉,我国30t以下的转炉采用较多。不过由于炉底是平的,便于安装底吹系统,往往被顶底复吹转炉所采用。顶底复吹转炉炉型图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基本特征如下:(1) 吹炼的平稳和喷溅程度优于顶吹转炉,而不及底吹转炉,故炉子的高宽比略小于顶吹转炉,却大于底吹转炉,即略呈矮胖型。(2) 炉底一般为平底,以便设置喷口,所以熔池常为截锥型。(3) 熔池深度
4、主要取决于底部喷口直径和供气压力,同时兼顾顶吹氧流的穿透深度,力求保持吹炼平稳。综上所述,100t顶底复吹转炉采用截锥型炉型较为合适。二、炉容比的确定 炉容比系指转炉有效容积与公称容量G之比值。转炉炉容比主要与供氧强度有关,与炉容量关系不大。当供氧强度提高时,随着炉内反应加剧,如果炉膛自由空间不足,必然会发生大量的渣钢喷溅或泡沫渣翻滚溢出,造成较多的金属损失。为了在较高金属收的率基础上增大供氧强度,缩短吹炼时间,必须有适当的炉容比。由于顶底复吹转炉吹炼过程比单纯顶吹平稳,且钢渣喷溅高度也比较低,所以顶底复吹转炉的炉容比可略小于顶吹转炉。一般取。对于容量较小的炉子,铁水比大且Si、P、S含量高,
5、以及供氧强度增加和底部喷口直径大者,取上限。 综上所述,炉容比取值为0.95。三、熔池尺寸的确定(1) 熔池直径D。熔池直径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金属液面的直径。转炉吹氧时间t与金属装入量G成正比,而与单位时间供氧量Q成反比,即: (2-1)在供氧量增大的情况下,若要避免喷溅趋于严重,就必须扩大熔池面积。也就是说,单位时间供氧量Q与熔池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即: (2-2)将式(2-1)与式(2-2)合并,得: (2-3)上式可写为: (2-4)式中 D熔池直径,m; K系数,参见表2-1; G新炉金属装入量,t,可取公称容量; t平均每炉钢纯吹氧时间,min,参见表2-2。表2-1 系数k的推
6、荐值转炉容量/t100备注K1.852.101.751.851.501.75大容量取下限,小容量取上限表2-2 平均每炉钢吹氧时间推荐值转炉容量/t100备注冶炼时间/min121614181620结合供氧强度、铁水成分和所炼钢种等具体条件确定综上所述,系数k取值为1.75,吹氧时间t取值为16min熔池直径: 取D=4380mm已知: 则:(2)熔池深度h。熔池深度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从金属液面到炉底的深度。对于一定容量的转炉,炉型和熔池直径确定后,可利用几何公式计算熔池深度h。 截锥型熔池:通常倒截锥体顶面直径。熔池体积和熔池直径D及熔池深度h有如下关系:因而则: 取h=1320mm四
7、、炉帽尺寸的确定 顶吹转炉一般都是正口炉帽,其主要尺寸有炉帽倾角、炉口直径和炉帽高度。(1) 炉帽倾角。倾角过小,炉帽内衬不稳定,容易倒塌;过大则出钢时容易钢渣混出和从炉口大量流渣。倾角一般为,小炉子取上限,大炉子取下限,这是因为大炉子的炉口直径相对要小些。 综上所述,取(2) 炉口直径。在满足顺利兑铁水和加废钢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小炉口直径,以减少热损失。一般炉口直径为熔池直径的43%53%较为适宜。小炉子取上限,大炉子取下限。 综上所述,取(2) 炉帽高度。为了维护炉口的正常形状,防止因砖衬蚀损而使其迅速扩大,在炉口上部设有高度为的直线段。因此炉帽高度为:炉帽总容积为:综上所述,取 取五、炉
8、身尺寸的确定 转炉炉帽以下,熔池面以上的圆柱体部分称为炉身。其直径与熔池直径是一致的,故需确定的尺寸是炉身高度。式中:、分别为炉帽、炉身和熔池的容积;转炉有效容积,为、三者之和,取决于炉容量和炉容比。综上所述: 取 六、出钢口尺寸的确定出钢口内口一般都设在炉帽与炉身交界处,以使转炉出钢时其位置最低,便于钢水全部出净。出钢口的主要尺寸是中心线的水平倾角和直径。(1)出钢口中心线水平倾角。为了缩短出钢口长度,以利于维修和减少钢液二次氧化及热损失,大型转炉的趋于减小。国外不少转炉采用,一般为。综上所述,取(2)出钢口直径。出钢口直径决定着出钢时间,因此随炉子容量而异。出钢时间通常为28min。出钢时
9、间过短(即出钢口过大),难以控制下渣,且钢包内静压力增长过快,脱氧产物不易上浮。时间过长(即出钢口过小),钢液容易二次氧化和吸气,散热也大。通常(cm)按下面的经验公式确定:式中 G转炉的公称容量,t。综上所述: 取七、炉底喷嘴数量及布置 目前对最佳喷嘴数量和布置方式尚无一致看法。一般说来,喷嘴多而直径小些好。生产中喷嘴数量常为24个,具体视炉子容量和布置形式而定。本炉喷嘴取3个。合理的布置应使底吹和顶吹产生的熔池环流运动方向相同,以获得最佳的搅拌效果,即最快的熔池混匀时间。为此,应满足以下关系: (7-1)而 (7-2)式中 炉底喷嘴至炉底中心的最大距离,mm; 顶吹氧流对熔池的冲击半径,m
10、m; 顶吹氧枪枪位,mm; 顶吹氧枪喷孔夹角; 顶枪喷出射流的扩张角。顺便指出,如果炉底喷嘴较多,一般只要半数以上能满足式(7-1)的要求也就可以了。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喷嘴呈非对称布置似乎更好些。 要想算出,必先算出,进而求出。对于普通铁水,每吨钢耗氧量为5565(标态),对高磷铁水,每吨钢耗氧量为6069(标态)。计算氧枪喷头喉口直径: 计算氧流量。取每吨钢耗氧量为60(标态),纯吹氧时间为16min,出钢量按公称容量100t计算,则通过氧枪的氧气流量:当Ma=2.0时,;取喷头出口压力,则喷口滞止氧压为:每个喷孔氧气流量为:(标态)由于 取,又,代入上式,则由上式可求出 顶吹氧枪枪位一
11、般为3550倍的因此取 取 则 取 八、高径比高径比系指转炉炉壳总高度与炉壳外径之比值。实际上它只是作为炉型设计的校核数据。因此当炉膛内高和内径D确定后,再根据所设计的炉衬和炉壳厚度,高径比也就被确定下来了。增大高径比对减少喷溅和溢渣,提高金属收的率有利。但是高径比过大,在炉膛体积一定时,反应面积反而小,氧气流股易冲刷炉壁,对炉衬寿命不利,而且导致厂房高,基建费用大,转炉倾动力矩大,耗电大。随着转炉大型化和顶底复吹技术的采用,转炉由细高型趋于矮胖型,即高径比趋于减小。顶底复吹转炉高径比推荐值为1.251.45。大炉子取下限,小炉子取上限。对于容量较小的炉子,铁水比大且Si、P、S含量高,以及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顶底复吹 转炉 设计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