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物联网工程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物联网工程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防盗系统设计 班级:物联网工程1班 姓名: 学号:摘 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交通控制的思想观念。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在某些行业得到优先的应用,以带动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全面推进。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构建更有效的智能交通系统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很多。因此,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就很有必要,可以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产业和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现代城市交通现状,详述了物联网技术
2、和智能交通,体现了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融合趋势,系统阐述了新一代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模型系统,主要介绍了物联网智能交通模型的研究与建立。关键字: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城市交通目 录1.设计思想11.1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及其应用价值11.2城市交通的现状11.3 本文的工作及特色22. 物联网技术42.1物联网技术体系52.2感知层设计52.3网络层设计62.4应用层设计73. 现代城市交通的现状93.1主要面临问题93.1.1路况实时信息的获取93.1.2交通路径和交通方式的择优选择93.1.3影响交通的因素103.2智能交通总结10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模型114.1物联
3、网智能交通模型114.2感知层模型设计134.3网络层模型设计134.4应用层模型设计144.4.1智能判定144.4.2智能处理154.5整体模型15致 谢17参考文献181.设计思想1.1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及其应用价值从1999年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到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年度互联网报告引发全球范围内对物联网的讨论,再到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ITU的年度互联网报告指出,信息和通讯技术开创了一个新维度:从任何人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交换,到现在我们可以与
4、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物物之间互联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网络-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词在最近一两年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1.2城市交通的现状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
5、括起来,目前我们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特点和问题: 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3、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
6、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4、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加剧出行结构的不合理。1.3 本文的工作及特色智能交通能够大幅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带来了燃料消耗量的减少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汽车油耗也可由此降
7、低15%。以中国7000万辆汽车保有量测算,每年可减小约2500万吨汽油的消耗,占了每年成品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交通的顺畅将大幅度减少车辆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大减少,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据测算,全国汽车发动机空转的时间每减少1分钟,就可减少1000吨汽油转化的废气排放。推动智能交通,可使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量减少。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可接受的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库存管理应用中。企业能从扫描和跟踪存货的成本效益中受益。用RFID设备对物体进行跟踪的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诸如零售业,医疗业,以及交通管理领域。 作为物联网中的信
8、息采集设备,传感器利用各种机制把被观测量转换为一定形式的电信号,然后由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来处理,并产生响应的动作。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电、霍尔磁性、微机电、智能传感器,等等。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舒适程度也开始影响到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因此,长线游客愿意乘飞机,又如同样是火车,较舒适的旅游列车受到旅游者欢迎。而在某些线路上,人们宁愿坐船而不是更快些的火车,恰是考虑到是否舒服的角度。而在沪宁线上,许多游客更倾向坐火车而不是虽称豪华却并不怎么舒服的大巴。而价格问题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恐怕还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看到不少游客选择乘火车仅仅是因为其费用较乘飞机低得多,价格因素制约了乘飞机游客人次的猛
9、升。毕竟是否经济还是大多数人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以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为主要研究背景,深入研究了基于物联网工程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智能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智能交通能够大幅降低汽车能耗,智能交通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 概述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及其应用价值和城市交通的现状。 第二章 详述了物联网技术,网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设计。 第三章 介绍了现代城市交通的主要面临问题。 第四章 详述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是本文的创新点,模型达到了能有效地解决拥堵问题。 综述 对本论文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
10、对未来基于物联网工程的智能交通的建立真正实现展望。2.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理念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 的,如贴上RFID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或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也就是MAI。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进程控制、安全防范、进程维
11、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服务。 目前,在中国物联网已经跻身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已纳入到国家的“十二五”专题规划,正在积极研究推进。而智能交通行业中无处不在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和设备来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其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智能交通行业已被公认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落到实际应用的最能够取得成功的优先行业之一,必将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价值。 最近几年,交通运输业带来的能耗、污染以及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智能交通是解决思路之一。智能
12、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两至三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智能交通能够大幅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带来了燃料消耗量的减少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汽车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以中国7000万辆汽车保有量测算,每年可减小约2500万吨汽油的消耗,占了每年成品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交通的顺畅将大幅度减少车辆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大减少,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据测算,全国汽车发动机空转的时间每减少1分钟
13、,就可减少1000吨汽油转化的废气排放。推动智能交通,可使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量减少。智能交通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国内每年仅交通事故一项造成的伤残人数就达50多万,死亡人数10多万。智能交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使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很多。2.1物联网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延伸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共性支撑技术体系框架。物联网技术体系框架如下图2-1所示。图2-1 物联网技术体系框架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照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的原则。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
14、准。2.2感知层设计感知层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和物体识别。感知延伸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主要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感知、无线传输、延伸网三大部分。数据采集和感知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主要包括: 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信息采集。数据采集和感知如下图2-2所示。图2-2 数据采集和感知其中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
15、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是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它将各种有用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网络层。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可接受的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库存管理应用中。企业能从扫描和跟踪存货的成本效益中受益。用RFID设备对物体进行跟踪的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诸如零售业,医疗业,以及交通管理领域。 作为物联网中的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利用各种机制把被观测量转换为一定形式的电信号,然后由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来处理,并产生响应的动作。常见的传感器包
16、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电、霍尔磁性、微机电、智能传感器,等等。2.3网络层设计网络层是基于现有的通信网和互联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关键技术既包含了现有的通信技术(如2G/3G移动通信技术、有线宽带技术、PSTN技术、Wi-Fi技术等),也包含终端技术(如连接传感网与通信网结合的网关设备),为各种行业终端提供通信能力的通信模块等。泛在的网络能力不仅使得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得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有线与无线技术的结合,和多种网络技术的协同,为用户提供智能选择接入网络的模式。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又包括接入层和核心层。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业通信网络,也可同时依托公用网
17、和专用网,如接入层依托公众网、核心层依托专用网,或接入层依托专用网,核心层依托公众网。网络层主要接收感知层传递的信息,并传送到应用层。所有通信传输媒介均可作为网络层技术,包括互联网、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等,传递由感知层搜集的信息。2.4应用层设计丰富的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终目标,目前物联网应用的种类虽然已经比较丰富,然而呈现烟囱式结构,不能共享资源,必须重复建设,不利于物联网应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对应用层的关注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上,而要重点关注能为不同应用提供服务的共性能力平台的构建,如基础通信能力调用、统一数据建模、目录服务、内容服务、通信通道管理等。这些共性的能力平台具备快
18、速开放性,基于这些开放能力,运营商可以方便地开发出各类丰富的个性化应用。应用/中间件层中,中间件层主要实现网络层与物联网应用服务间的接口和能力调用,包括对业务的分析整合、共享、智能处理、管理等,具体体现为一系列业务支撑平台、管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智能计算平台、中间件平台等。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例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应用既包括局部区域的独立应用,也包括广域范围的统一应用。部分应用以局部区域的独立应用为主,如楼宇内的控制系统、特定区域的环境监测系统。部分应用则是广域范围的统一应用,如手机支付、全球性的RFID物流和供应链系统等。应
19、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开放平台,环境支撑平台,服务支撑平台,其他中间件平台。 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环境支撑平台: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行业务的适配和组合。 服务支撑平台:面向各种不同的泛在应用,提供综合的业务管理、计费结算、签约认证、安全控制、内容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其他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行业服务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求,由
20、行业系统内企业提供的服务。如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3. 现代城市交通的现状3.1主要面临问题3.1.1路况实时信息的获取为缓解居民出行压力,百度开放平台已在深圳正式上线“交通流量查询”应用,让市民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交通路况实时信息。随着交通流量查询这一应用进入百度开放平台,用户只需在百度搜索框内输入“路况”、“深圳路况查询”等关键词,无需打开其他页面,无需经过任何查找和跳转,便能够在搜索结果页直接查看所在城市的实时交通流量情况。 通过百度开放平台所提供的交通流量查询服务,通过红、橙、绿三色来显示具体的路况
21、信息,非常直观,全部路况信息每5分钟左右自动更新一次,时效性非常强。此外,百度还提供流量预测功能,基于历史流量数据的沉淀,网民可以对一周内任意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查询。3.1.2交通路径和交通方式的择优选择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时间,因此出门希望尽可能在路上少花时间已成为不少人选择交通工具的第一原则。去年春节期间百万人出游,航空公司成为旅游市场的最大赢家,机票紧张程度竟然到了只要有机票就有团队的地步。这显然是最好的证明。目前长线旅游选择乘飞机的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已很少有人会选择轮船作为旅游的交通工具,选择乘火车的旅客也有减少的趋势,在中线旅游中,几乎是飞机与火车唱对台戏,至于轮
22、船,只占了不大的比例。比如上海至烟台等一些原先有轮船班线的,现在也因乘客人数的大幅下降而停航。只有在短线上,轮船还占据较重要的位置,当然火车也是短线游客喜欢选择的交通工具,同时,高速公路也开始分流一部分游客。但总体上还是火车与轮船为主,飞机在短线上似乎受到极大的限制。预计在旅游市场中,长线选择飞机的还将持续增长,中短线以火车轮船为主的格局还将维持下去。 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舒适程度也开始影响到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因此,长线游客愿意乘飞机,又如同样是火车,较舒适的旅游列车受到旅游者欢迎。而在某些线路上,人们宁愿坐船而不是更快些的火车,恰是考虑到是否舒服的角度。而在沪宁线上,许多游客更倾向坐火车而不是
23、虽称豪华却并不怎么舒服的大巴。而价格问题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恐怕还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看到不少游客选择乘火车仅仅是因为其费用较乘飞机低得多,价格因素制约了乘飞机游客人次的猛升。毕竟是否经济还是大多数人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有关方面如何去找到交通与旅游的契合点也将直接对游客产生影响。比如铁路方面就是从市民双休日出游这个角度考虑,推出的“假日列车”,在最近的开行中连连爆满,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这方面,水陆方面应该可以借鉴,长江客轮公司也曾推出过假日专船,尽管未出现象“假日列车”这样爆满的场面,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看来在新形势如何瞄准游客的需求是成功的关键。3.1.3影响交通的因素目前各个城市交通供需矛
24、盾日趋突出,一些主干路段交通流量增长迅速,交通已经呈超饱和状态,交通堵塞有所反弹。天气条件是道路交通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不良天气对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绩效将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针对不良天气专门制定的配时优化方案将改善交通状况、减少延误和提高车速,但是改善程度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因素一:机动车年增多 因素二:行人守法意识薄弱 因素三:道路施工期一拖再拖 因素四: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 因素五:公交路线分布不合理 因素六:交通安全教育不足 因素七:交通设施管理混乱 因素八:老城区道路欠账多 3.2智能交通总结虽然现在交通方式有陆路、水路、航空等,但陆路交通的不便已显而易见,所以交通路径的择优选
25、择就尤为重要。目前主要的管理办法主要是人工处理,或较为初级的智能管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道路交通管理正在从以静态管理为主的模式向着以动态管理为主、动静态管理相结合进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对道路交通流进行整体优化、全面控制、主动诱导的先进交通控制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现实中逐步得以实施。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模型4.1物联网智能交通模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ITMS)是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
26、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交通服务信息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对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所获得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管理优化模型进行交通控制策略、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优化,交通信息分析、处理和优化后的交通控制方案和交通服务信息等内容通过数据通信传输设备分别传输给各种交通控制设备和交通系统的各类用户,以实现对道路交通的优化控制,为各类用户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服务。图4-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化的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都是以交通信息应用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是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关键。从系统功能上讲,这
27、个系统必须将汽车、驾驶者、道路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并使道路与汽车的运行功能智能化,从而使公众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其具体的实现方式是:该系统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各种服务信息,经过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送到公路交通系统的各个用户,出行者可以进行实时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自动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属车辆的动态情况,进行合理调度。这样,路网上的交通经常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改善交通拥挤,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及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美国是应用智能交通较为成功的国家。1995年美国交通部出版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
28、划” ,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7大领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如下图4-1所示。(1) 中心型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交通管理子系统、突发事件管理子系统、收费管理子系统、商用车辆管理子系统、维护与工程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提供子系统、尾气排放管理子系统、公共交通管理子系统、车队及货运管理子系统及存档数据管理子系统1 0个子系统。该类子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空间上的独立性,即在空间位置的选择上不受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这类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
29、的联络通畅依赖于有线通讯。 (2) 区域型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道路子系统、安全监控子系统、公路收费子系统、停车管理子系统和商用车辆核查子系统5个子系统属于区域类型。这类子系统通常需要进入路边的某些具体位置来安装或维护诸如检测器、信号灯、程控信息板等设施。区域型子系统一般要与一个或多个中心型子系统以有线方式连接,同时还往往需要与通过其所部署路段的车辆进行信息交互。(3) 旅行者子系统 该类子系统以旅行者或旅行服务业经营者为服务对象,运用智能交通系统的有关功能实现对多式联运旅行的有效支持。远程旅行支持子系统和个人信息访问子系统属于旅行者子系统。旅行者子系统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其它类型的子系统间进
30、行直接的信息传递。(4) 车辆型子系统 该类子系统的特点是安装在车辆上。根据载体车辆的种类,车辆型子系统又可细分为普通车辆子系统、紧急车辆子系统、商用车辆子系统、公交车辆子系统和维护与工程车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根据需要与中心型子系统、区域型子系统及旅行者子系统进行无线通讯,也可与其它载体车辆进行车辆问通讯。每种类型的子系统通常共享通讯单元。作为子系统间信息渠道的一个构成部分,通讯单元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传递信息,并不参与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具体通讯单元的选定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有线通讯单元可选择光缆、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网络等。而广域无线通讯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可供选择的技术种类
31、繁多且更新很快。4.2感知层模型设计近年来,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成熟,为交通信息的采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和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大力度的资金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目前,RFID技术在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美国东海岸的E-ZPass项目、美国伊利诺伊州的I-Pass项目、以及香港的Autotoll项目,这为RFID技术在交通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RFID相比交通领域传统的检测技术,比如线圈检测、视频检测等,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特定的车辆。
32、信息采集的过程如下图4-2所示图4-2 车辆信息采集过程示意图当携带有RFID标签的车辆经过检测区域时,阅读器天线发出的信号会激活RFID标签,然后RFID标签会发送带有车辆信息的信号,天线接收到信号后传送给阅读器,经阅读器解码后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就可以获得路网的交通流参数以及车辆的行驶轨迹,据此可以作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4.3网络层模型设计网络层技术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控制,重点在于适应物物通信需求的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的网络改造和优化,以及满足低功耗、低速率等物物通信特点的感知层通信和组网技术。针对当前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交通运输网络资源合理配置等
33、体现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深入研究区域交通网络时空结构演化及基于此的交通网络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工程实践意义,如图4-3GPS系统应用平台拓扑图就是网络层模型设计的典型运用。图4-3 GPS系统应用平台图4.4应用层模型设计4.4.1智能判定感知层探测到各种路况信息以及影响因素,并经网络层传递到应用层。针对各种问题,应用层应能够智能判断是否繁忙、是否适合交通出行、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应用层应发出指令将以上智能判定结果通知。 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特定车辆的进入控制。通过安装在路口的RFID阅读器,并辅以其他自动控制系统,可以不让特定类型的车辆,或有违章记录的车
34、辆进入某区域或者某路段。4.4.2智能处理图4-4 多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WSN组织结构 通过安装在路口的RFID阅读器,可以探测并计算出某两个红绿灯区间的车辆数目,从而智能地计算路口的交通信号配时,工作流程如下图4-4所示。同时,由于RFID具有识别特定车辆的功能,故可以对车辆进行识别,从而可以实现优先车辆的交通信号控制。4.5整体模型通过感知层模型、网络层模型和应用层模型三个模块的建立,根据从RFID信息采集器获得的整个路网的交通流参数,再对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前判断出可能出现交通拥堵的区域,然后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或者进行交通诱导,从而有效地解决出现的拥堵情况。通过RF
35、ID技术可以实现特定车辆的进入控制。通过安装在路口的RFID阅读器,并辅以其他自动控制系统,可以不让特定类型的车辆,或有违章记录的车辆进入某区域或者某路段。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可接受的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库存管理应用中。企业能从扫描和跟踪存货的成本效益中受益。用RFID设备对物体进行跟踪的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诸如零售业,医疗业,以及交通管理领域。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是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它将各种有用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网络层。系统
36、架构如图4-5所示。图4-5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工作原理致 谢本次课程设计能顺利完成,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电气工程系为我们提供实练的机会,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操作系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编程能力也有了提高。虽然在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他们的帮助,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向她问了各种奇葩的问题。但是,她并没有说不耐烦,而是很耐心的给我讲解,这里怎么做,那里应该怎么想,使我在设计的时候有
37、了各种各样的思路。我的程序才能顺利的完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参考文献1 周洪波.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2 李瑞敏.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3 徐益平,何君,陈雪丽. 一种智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子测量与 仪器学报,2007年增刊. 4陈媛,刘虹秀,智能交通GPS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5063. 5张国伍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63. 6彭晓珊关于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J科技与区域经济,2010(1). 7刘化君,刘传清.物联网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296. 8朱茵,王军利,周彤梅. 智能交通系统导论M.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2510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8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