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NS2环境下网络宽带测量的研究与实现负载周期流法.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NS2环境下网络宽带测量的研究与实现负载周期流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NS2环境下网络宽带测量的研究与实现负载周期流法.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基于NS2环境下网络宽带测量的研究与实现 负载周期流法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摘 要: 可用带宽是网络路由、网络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等方面的一个关键参数。本论文介绍了网络带宽测量与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对基于包速率模型的可用带宽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一些主要的带宽测量工具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现有可用带宽测量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利用NS2 平台实现了专用网试验平台下基于包速率(PRM)可用带宽测量的仿真技术。在解释层仿真测量时分别通过时延和吞吐量两个指标实现了包
2、速率模型的仿真;在编译层仿真时,通过时延实现包速率模型的仿真,通过大量的仿真结果分析,证明在NS2环境下使用包速率模型(PRM)进行可用带宽测量仿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关键字:带宽测量 可用带宽 负载周期流 PRM NS2仿真Abstract: Available bandwidth of network routing,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traffic engineering, etc. is a key paramete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twork bandwidth measurement and ana
3、lysis of the main contents and status of foreign-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ield. Among them, the key rate model based on packages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studied, and some major bandwidth measurement tools are introduced, presented the current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te
4、chniques exist some problems. Finally, NS2 platform of the private network test platform based packet rate (PRM)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of simulation technology. Layer simulation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asurements by time delay and throughput, respectively, the two indexes for the simula
5、tion in the package rate; layer emulation at compile time, packet rate achieved by delay model simulation, by analyzing a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S2 environment using the package rate model (PRM) for available bandwidth measurement simulation is a feasible option. Key words
6、:Bandwidth Measurement, Available bandwidth, Package rate model, PRM, NS2 simulation 目录第一章 引言 - 5第二章 绪论 - 6 2.1 网络带宽测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6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7 2.3 网络带宽测量面临的挑战 - 7第三章 带宽测量的理论研究 - 9 3.1 相关概念 - 9 3.2 带宽测量的分类 - 10 3.2.1 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 11 3.2.2 端到端带宽测量和链路带宽测量 - 12 3.2.3 链路带宽测量、路径带宽测量和可用带宽测量 - 12第四章 带宽测量
7、技术 - 134.1 变包测量模型 - 134.2 包对模型 - 144.3 包间隔模型 PGM- 154.4 包速率模型 PGM - 16 第五章 基于包速率模型的可用带宽测量技术 - 18 5.1 包速率模型(PRM)原理 - 18 5.2 PGM 可用带宽测量的算法 - 185.2.1 自感应的拥塞法 - 18 5.2.2 负载周期流法 - 19 5.3 PRM 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20第六章 基于NS2平台的PRM模型可用带宽测量仿真研究 - 216.1 NS平台简介 - 216.2 NS平台的运行- 226.2.1 NS的安装 - 22 6.2.2 NS软件包、模块的组成 - 236
8、.2.3 NS的运行 - 246.3 NS现有网络元素与工作机制 - 256.3.1现有网络元素 - 256.3.2 工作机制 - 266.4 TCL语言和OTCL语言- 276.4.1 TCL语言简介 - 27 6.4.2 OTCL语言简介 - 276.5 基于PRM模型可用带宽测量的仿真实现 - 316.5.1 仿真场景 - 316.5.2 仿真过程 - 316.5.3 仿真后期处理 - 366.6 通过时延计算可用带宽的仿真实现 - 396.6.1 编译层实现的方法 - 396.6.2 具体步骤 - 396.6.3 仿真与后期分析 - 43第七章 结束语 - 44谢辞 - 45参考文献
9、- 46第一章 引言随着Internet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很多,带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可以根据带宽的状况来指导网络维护和运行、扩容规划工作;对于网络协议和应用的开发者来说,可以根据网络带宽的状况优化其协议和应用的性能,如根据带宽的状况决定一个http服务器的放置位置;网络用户也可以根据带宽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如流媒体服务器或代理的选择;同样对移动计算来说,移动用户也可以根据带宽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网络接口和服务,这些都有助于网络性能的提高。可见,通过优化带宽的使用和分配可以提升网络性能,而网络带宽测量为人们了解带宽的状况提供
10、了可能。 带宽测量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应用:比如overlay 网络中路由多播树的建立;内容分发网中最优服务器的选择;流媒体应用中最佳的编码速率;网络服务器多镜像选择;p2p网络中应用层拓扑的建立;VPN用户对所租用网络带宽的自主监测;网络运营维护和瓶颈故障检测;基于速率的拥塞控制;基于策略的接纳控制以及异构无线网络的移动切换性能优化等。围绕带宽测量这一课题,国际上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也已经开展了研究工作,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虽然这些工具的实现各异,但按采用的技术大体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基于变包测量模型,主要用于测量链路带宽;另一种是基于包对测量模型,可以直接测出一条路径上的瓶颈带宽;还有一类是基于
11、包间隔模型和包速率模型,主要用于测量可利用带宽。根据本人研究的课题,下面将主要系统的介绍基于包速率模型的端到端可用带宽的测量研究。第二章 绪论2.1 网络带宽测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以TCP/IP为主要协议的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上的流量爆炸式增长。Internet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是,由于Internet发展的特殊性,人们对于Internet的流量模型、网络行为、性能指标等都缺乏理解和精确的描述,对网络测量技术的研究明显滞后于网络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时业务和多媒体应用等新业务不断增加,对网络的服务质量(
12、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Internet上提供QoS保证是近几年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QoS保证框架,不论是在应用层的负载均衡或传输层的综合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还是网络层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和QoS Routing,都是以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测量并将信息有效发布为基础的。此外,Internet规模日益膨胀,如何对网络带宽进行有效的管理、规划和利用是网络设计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Internet是一个商业性的基础设施,所有接入Internet的用户都要付费给为他们提供接入服务的Int
13、ernet服务提供商(ISP)而衡量ISP提供接入服务的优劣通常取决于ISP为用户所提供接入带宽的大小,因为高带宽通常意味着高速度和较高的服务质量保证。在这种前提下,网络带宽的监测成为因此,ISP服务商和接入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接入用户需要检查他们是否获得了ISP服务商所允诺提供的接入带宽:ISP服务商也需要带宽测量工具来规划他们的带宽分配,以避免链路拥塞和提高链路利用率。此外,网络带宽的测量在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研究新的拥塞控制算法和建立高性能多播路由树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Internet网络性能测量方法是了解网络行为,采取措施进行网络控制,实施QoS保证,提高网络性能的重要环节和
14、前提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网络行为观测与研究的系统讨论源于一次有关Interact统计与测量分析的研讨会(ISMA),是在1996年初美国应用联网研究国家实验室(NLANR)与Beloote在美国NSF支持下召开的。在此之后,依托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超级计算中心(SDSC)的CAIDA(Internet数据分析联合会)对网络测量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IM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IPPM(IP Performance Metrics)来制定IP网络的运行参数。目前国外许多组织和机构,如美国应用网络研究国家实验室NLANR、因特网数据分析合作组织CAID
15、A、Stanford大学和美国的NIMI等,对带宽测量已经或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一些,但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学和公司对带宽测量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等,也在进行带宽测量的研究。目前形成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比较多,但由于可用带宽与背景流量相关,其值随链路上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准确测量它非常困难,因此,如何准确的测量可用带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2.3 网络带宽测量面临的挑战评价网络性
16、能有很多指标,包括网络容量、丢包率、可用带宽、延时、背景流量等。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更加关心的是自己可以使用的带宽,即可用带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研究者们一直不懈地努力提高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的精度和速度,然而,可用带宽本身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用带宽测量面临诸多挑战:1)背景流量的突发特性:造成了可用带宽的动态性,给测量带来了很大困难,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缓和背景流量的突发性给测量结果造成的偏差。2)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性:即要求可用带宽测量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而且测量时间短,开销低,从而能在实际网络应用程序中集成,达到测量可用带宽的真正目的。3)多瓶颈链路
17、模型的可用带宽测量:现有的可用带宽测量技术都是基于单瓶颈链路模型,用于多瓶颈链路环境时,测量结果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4)时间精度问题:现有的可用带宽测量技术都是基于时间信息统计分析,因此,最小时间粒度(时间精确度)是限制可用带宽测量精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最小时间粒度比测量的间隔还大,那么可获得的时间间隔就是最小时间粒度;如果最小时间粒度比两个包的时间间隔大,就认为这两个包同时到达。第三章 带宽测量的理论研究3.1 相关概念 由于对于带宽的各种指标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各种文献中提到的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先对各种指标给予说明。 链路带宽:即链路容量,指的是链路在物理设计上能够达到的最
18、大数据传输速率,一般是一个固定值。瓶颈带宽:两个节点之间路径上的最小的链路带宽,它表示一条路径的最大传输速率。对于大多数网络来说,两个主机之间的瓶颈带宽不会改变,也不受网络流量的影响。如果表示一条从源端S到目的端D的通路,n表示路径的跳数,表示第i条链路 , 表示的链路带宽,那么通路的瓶颈带宽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1)链路的可利用带宽:链路上未被竞争流占用的剩余带宽。按公式 1,如果(01)表示的利用率,链路的可利用带宽=(1-)。通路的可利用带宽:一条路径中最小的链路可利用带宽。通路的可利用带宽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2)窄链路:瓶颈带宽所在的链路。紧链路:通路的可利用带宽所在的链路。 瓶颈带
19、宽表示的是一个连接传输数据的速度的上限,可利用带宽表示的是一个连接实际传输数据的速度,可利用带宽不可能超过瓶颈带宽,而且受瓶颈带宽和通路流量的限制,但是由于可利用带宽受网络中已有流量的影响,窄链路和紧链路并不一定在同一位置,因而瓶颈带宽和通路的可利用带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图3.1,瓶颈带宽是,而通路的可利用带宽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网络中的已有流量, 表示第i条链路的链路带宽,表示第i条链路的可利用带宽。 图3.1 可利用带宽和瓶颈带宽可利用带宽受网络流量影响随时间变化因而它的测量有实时性要求,而对于链路带宽和瓶颈带宽来说它们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测量也没有实时性要求。具体来说是要测量那个指标要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NS2 环境 网络 宽带 测量 研究 实现 负载 周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