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IEEE 802.16 QoS机制的接入控制策略的研究.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IEEE 802.16 QoS机制的接入控制策略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IEEE 802.16 QoS机制的接入控制策略的研究.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接入技术正呈现宽带化和IP化的趋势。而不久前才成为3G通信标准的IEEE 802.16协议,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有竞争力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各种多媒体业务的不断出现,而这些不同的业务在带宽、延迟等方面的要求也互不相同,对这些不同业务提供具有QoS保证的服务,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IEEE 802.16协议主要涉及物理层和MAC的工作原理,虽然MAC层对QoS机制的架构,信令交互体系,业务流的分类和管理,带宽的请求分配机制都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定义,但却把参数映射,流量调节,调度算法,接入控制算法等问题留给了开发者解决。接入控制是QoS
2、保证的重要机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一个新的业务连接请求,根据新业务的类型,QoS要求,带宽请求和当前的网络资源状况,判决是否接纳该连接。由于无线通信信道带宽资源的限制,很难同时保证QoS和接纳尽可能多的连接,只好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如果网络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新到达业务的要求,可以通过对已接纳的连接进行降级,释放部分资源以满足尽可能多的业务接入网络,但经降级的业务仍需要保证其最基本的QoS要求。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优先级的区分,并采用不同的接入控制策略,充分兼顾不同业务的QoS要求。本文首先介绍802.16协议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接着分析其协议模型,主要是分析网络架构,物理层和MAC层,再对
3、QoS机制的架构,业务流分类,带宽分配和调度机制进行研究,然后重点研究接入控制机制和算法,并通过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和分析。关键字:IEEE 802.16;物理层;MAC层;QoS;接入控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he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tend to be broad band and IP. And the IEEE 802.16 which is the standard of 3G,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industry for it
4、s advantage. As many kinds of multimedia service appear,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se services are different, provide QoS guarantee for the different service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challenged task.Although the MAC layer of IEEE 802.16 have defined the structure of the QoS mechanism、interoper
5、ability system of signal、classify and management of the servi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ndwidth, it leave the parameter mapping、flow adjusting、scheduling arithmetic and access control arithmetic to the developer.CAC(Call Access Control) is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QoS, its main task is to judgin
6、g whether accept a new connection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 connection、requirement of QoS、requirement of bandwidth and the condition of network resource. Because of the restrict of bandwidth resource, it have to find a balance point between assure the QoS requirement and accept more
7、connection. It allow to degrade the level of the connection so as to release some resource to accept more connection, but the basic QoS of the degraded connection must be satisfied. And also set the priority for the different service and adopt different strategy of CAC. In the paper, the backgroud a
8、nd development of 802.16 protocol will be introduced first, and then analyze the protocol mainly about the physical layer and MAC layer, following research the QoS mechanism, finally research the arithmetic of CAC and simulate the arithmetic by using Matlab.Key word: IEEE 802.16;physical layer;MAC l
9、ayer;QoS;access control.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论文背景1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3 论文的结构安排2第二章 IEEE 802.16体系结构32.1 网络拓扑结构32.1.1 PMP拓扑结构32.1.2 Mesh拓扑结构32.2 IEEE 802.16协议模型42.3 物理层52.4 MAC层72.4.1 汇聚子层(CS)72.4.2 公共部分子层(CPS)72.4.3 安全子层8第三章 MAC层QOS机制93.1 业务流93.1.1 业务流的分类93.1.2 业务流的管理103.2 带宽请求与分配113.2.1 带宽请求113.2.2 轮询113.2.3
10、 带宽分配123.3 QoS架构和调度策略123.3.1 QoS架构123.3.2 业务调度策略13第四章 接入控制机制164.1 接入控制的研究方向164.2 接入控制算法的研究174.2.1 基于门限的接入控制174.2.2 基于公平性的接入控制194.3 仿真与结果分析20第五章 总结25参考文献26致 谢27第一章 绪论1.1 论文背景为了高速连接“最后一公里”,IEEE从2002年开始推出802.16系列的宽带无线城域网(BWAMAN)技术标准。 IEEE 802.16是IEEE 802 LAN/MAN的一个工作组,该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宽带无线接入网的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层
11、(MAC)的标准。标准涵盖266GHz的许可带宽和免许可带宽1。IEEE 802.16标准于2002年正式颁布。对使用1066GHz频段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进行规范,由于工作频段较高,只能用于视距传输,市场应用受到限制。经进一步完善,2003年又发布了IEEE 802.16a,引入了新的物理层技术,如利用OFDM来抵抗多径效应,工作频段也扩展到211GHz的许可频段和非许可频段以支持非视距传输,真正成为可用于城域网的无线接入手段。2004年发布了IEEE 802.16d标准,是相对比较成熟且最具有实用性的版本。它对266GHz频段的空中接口做了详细规定,定义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固定宽带无线接
12、入系统的MAC层和对应的多个物理层。2005年的IEEE 802.16e标准增加了对移动性的支持,规定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工作在6GHz以下适合于移动性的许可频段,支持用户站以车载速度移动。802.16e的MAC层增加了支持移动切换的功能,如休眠期、小区搜索与同步、小区选择及切换,同时物理层OFDMA方式进行了扩展。 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是IEEE 802.16技术在市场推广方面采用的名称,目的是致力于制定一套基于IEEE 802.16的测试规范和认证体系,提供一种在城域
13、网点对多点的多厂商环境下可有效互操作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1。WiMAX论坛由众多业界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组成,WiMAX论坛旨在推广IEEE 802.16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对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做统一的认证以保证系统互联,方便运营商部署。目前业界所指的WiMAX技术实际上就是IEEE 802.16技术,涵盖了IEEE 802.16d和IEEE 802.16e。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地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无线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带宽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保障,其基本出发点是在业务量分布不均匀、信道特性因衰弱和干扰而起伏等情况下,灵活分配和动态调整无线传输和网络
14、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防止网络拥塞和保持尽可能小的信令负荷。无线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功率控制、信道分配、调度技术、切换技术、呼叫接入控制、端到端的QoS、无线资源预留和自适应编码调制等。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IEEE 802.16虽然定义了较为完整的QoS机制,但对于呼叫接入控制等内容却没有给出具体的实现方法,而是留给了开发者去实现。 呼叫接入控制(CAC,Call Access Control)是指对一个连接请求,根据其业务类型、QoS要求和网络资源,决定是否接纳这个新连接。CAC就是要在保障已接纳连接的QoS与接纳尽可能多的新连接之间寻求平衡点8。由
15、于IEEE 802.16支持多种业务,包括话音、视频和数据,早期的CAC策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在“最后一公里”接入网络中,接入带宽成为制约高速上网和宽带业务的主要瓶颈。因此在有限带宽资源下,如何对业务进行接入控制成为关键问题之一。接入控制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保证接入用户的QoS,当网络资源足以支持接入业务的QoS时,允许该用户接入;二是保证激活业务的QoS不被新接入的用户业务破坏。本文主要研究MAC层的QoS保证机制,重点研究接入控制算法,接入控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保证多业务类型接入时不同的QoS要求;如何保证多种业务接入的公平性,最后并对算法进行仿真。1.3 论文的结构安排论文共
16、分五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背景,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二章介绍IEEE 802.16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网方式,物理层和MAC层的研究,以及帧结构的研究。第三章介绍QoS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包括业务流的分类和管理,带宽的申请和分配机制,并研究了QoS的架构和调度机制。第四章重点介绍接入控制机制,并用Matlab对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 第五章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第二章 IEEE 802.16体系结构2.1 网络拓扑结构WiMAX系统由BS (Base Station,基站) 和SS (Subscriber Station,用户站) 组成,BS是用来管理、控制SS的设备,WiMAX
17、支持两种网络拓扑结构:一种是点对多点(PMP)结构,另一种是网状(Mesh)结构。2.1.1 PMP拓扑结构 PMP的拓扑结构如图2-1所示。PMP网络以BS为核心,采用点到多点的连接方式。核心网通常为传统交换网或因特网。BS扮演SAP (Service Access Point,业务接入点)的角色,通过动态带宽分配,可以灵活选用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以及多扇区技术满足大量SS接入核心网的需求1。必要时可以通过RS (Repeat Station,中继站)扩大无线覆盖范围。 在下行方向,有一个中心BS和扇区天线,能同时处理多个独立的扇区。在给定的频段和扇区,所有SS接收相同的的信息,检查收到的PD
18、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中的CID,只接收发往自己的PDU。在上行方向,所有SS按需共享上行链路。根据SS提供的QoS参数,BS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服务类型,为SS分配一定的带宽。在一个扇区内,用户必须通过一个传输协议实现媒质竞争的控制。通过主动授权、实时和非实时轮询、竞争等机制可以保证用户对带宽及时延的需求。2.1.2 Mesh拓扑结构 Mesh结构如图2-2所示。Mesh网络是一种可选的拓扑结构,网络采用多个BS以网状网方式扩大覆盖区。其中,有一个BS作为SAP与核心网相连,其余BS与该SAP相连。因此,作为SAP的基站既是业务的接入点又是接入的汇聚点。
19、 在Mesh网络中,直接提供接入核心网服务的节点被称为Mesh BS,其他的节点都是Mesh SS。上下行链路是对于Mesh BS和Mesh SS定义的。 PMP网络中,数据交换只发生在BS和SS之间;Mesh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可能会经过其他SS,而且数据交换可以在两个SS之间直接进行。2.2 IEEE 802.16协议模型图2-3是802.16协议的参考模型。协议包括两个平面,数据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数据控制平面主要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其中数据平面负责用户数据在MAC层的处理和转发,如封装、加密、解封装等,控制面通过BS与SS之间特定的信令交互完成系统运行的控制功能,如调度、业务流管理、接入
20、控制等1。管理平面中定义的管理实体与数据控制平面的功能实体对应。通过与数据控制平面的交互,管理实体可以协助外部的网络管理系统完成有关的管理功能。数据控制平面由物理层(PHY)和媒质接入控制层(MAC)组成,其中,MAC层又可以分为3个子层:特定服务汇聚子层(Service Specific Convergence Sublayer, CS)、公共部分子层(Common Part Sublayer, CPS)、安全子层(Security Sublayer)。 2.3 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两种双工方式: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FDD需要成对的频率,TDD则不需要,可以灵活地实现上下行
21、带宽动态调整。两种方式都使用突发数据传输,这种传输机制支持自适应的突发业务数据,传输参数(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发射功率等)可以动态调整5,但是需要MAC层协助完成。根据使用频段的不同,802.16分别规范了多种物理层与之相对应。 表2-1 各物理层技术的基本特点物理层类型使用频段 基本特点WirelessMAN-SC10-66GHz许可频段单载波调制,视距传输,可选信道带宽20MHz, 25MHz或28MHz,上行采用TDMA方式,下行采用TDM方式,双工方式可采用FDD或TDD。 WirelessMAN-SCa11 GHz许可频段单载波调制,非视距传输,信道带宽不小于1.25MHz,上行采用
22、TDMA,下行采用TDM或TDMA,可选支持自适应天线系统,ARQ和空时编码(STC),双工方式可采用FDD或TDD。 WirelessMAN-OFDM11 GHz许可频段采用256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非视距传输,可选支持AAS、ARQ、Mesh模式和STC等,双工方式可采用FDD或TDD。WirelessMAN-OFDMA11 GHz许可频段采用2048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方式,非视距传输,信道带宽不小于1.0MHz,可选支持AAS, ARQ和STC等,双工方式可采用FDD或TDD。WirelessHUMAN11 GHz免许可频段采用SCa或OFDM或OFDMA调制,TDD双工,必须支
23、持动态频率选择(DFS),可选支持AAS, ARQ, Mesh和STC等。由表可看出,1066GHz接入系统主要采用单载波调制,而211GHz频段则采用OFDM和OFDMA调制。由于OFDM,OFDMA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在抵抗多径效应、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上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备非视距传输能力,因此OFDM和OFDMA成为802.16中两种典型的物理层应用方式。WirelessMAN-OFDM基于OFDM调制,主要用于固定接入。OFDM物理层支持上行链路(UL)子信道化,在UL中有16个子信道,支持多种调制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16-QAM和64-QAM,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IEEE 802.16 QoS机制的接入控制策略的研究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IEEE QoS 机制 接入 控制 策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