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数字电子时钟学生姓名所 在 系机电工程学院班 级09电气一班专 业电气自动化 指导教师摘要随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愈来愈强;随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产品的智能度愈来愈高,用到时间提示、定时控制的地方也会愈来愈多,因此,设计开发数字时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单片机价格的低成本、高性能,在自动控制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设计利用Atmel公司的AT89S52单片机对电子时钟进行开发,设计了实现所需功能的硬件电路,应用汇编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并用实验板进行演示、验证。在介绍本单片机的发展情况基础上,说明了本设计实现的功能,以及实验板硬件情况,并对各功能电
2、路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放在软件编程上,用实验板实现时间、日期、定时及它们的设定功能,详细对软件编程流程以及调试进行了说明,并对计时误差进行了分析及校正,提出了定时音与显示相冲突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证明效果良好,可以投入使用。关键词:单片机 AT89S52 电子时钟 汇编语言目录摘要1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2 课题意义11.3 本章小节22 系统功能及操作32.1 系统功能的确定32.1.1 基本功能32.1.2 扩展功能32.2 系统操作说明42.3 本章小节43 系统硬件设计实验板介绍53.1 芯片的选择53.2 实验板电路原理图63.3 功能电路分析63.3.1 时钟电路63.3.
3、2 复位电路63.3.3 键盘电路73.3.4 数码显示电路73.3.5 蜂鸣器电路83.4 本章小节84 系统软件设计94.1 数据单元分配94.1.1 数据存储单元分配94.1.2 标志位单元分配94.2 计时时钟实现的基本方法94.3 实现时钟程序设计步骤104.3.1 主程序模块设计104.3.2 计时子程序模块的实现114.3.3 显示子程序模块的实现124.3.4 时钟设定子程序模块的实现124.3.5 日期、定时设定子程序模块的实现124.4 程序说明124.4.1 定时器初值计算124.4.2 程序初始化124.4.3 误差分析及校正134.4.4 实现闪动设定134.4.5
4、实现连续加1134.4.6 定时音与显示相冲突问题及解决方案134.5 本章小节135 系统调试14结束语15致谢16附录A:实验板原理图17附录B:程序清单18参考文献45第一章 设计任务分析1.1 课题背景单片机自1976年由Intel公司推出MCS-48开始,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了。由于单片机集成度高、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经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已从面向工业控制、通讯、交通、智能仪表等迅速发展到家用消费产品、办公自动化、汽车电子、PC机外围以及网络通讯等广大领域。单片机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在通用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
5、用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共用一个存储器空间的结构,称为“冯诺依曼”(Von Neumann)结构。另一种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寻址的结构,称为“哈佛”(Harvard)结构,目前的单片机采用此种结构为多。本文讨论的单片机多功能时钟系统的核心是目前应用极为广泛的51系列单片机,配置了外围设备,构成了一个可编程的计时定时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多等特点。不仅能满足所需要求而且还有很多功能可供扩展,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1.2 设计任务1.3 课题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用到定时控制,如扩印过程中的曝光定时等。早期常用的一些时间控制单元都使用模拟电路设计制作的,其
6、定时准确性和重复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产品,随着单片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新一代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则可以构成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完成复杂的控制功能;小则可以用于家电控制,甚至可以用于儿童电子玩具。它功能强大、体积小、质量轻、灵活好用,配以适当的接口芯片,可以构成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微电子产品。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子设备逐渐增多,不同的设备都有自己的控制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些具有人们所需要的智能化特性的产品减轻了人的劳动,扩大了数字化的范围,为家庭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单片机多功能时钟系统,它有基本的时间功能
7、,还有定时功能,既可作为闹铃,也可扩展为定时对家电等电气产品的自动控制,可以避免多种控制器的混淆,利用一个控制器对多路电器进行控制;可增加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温度显示,进一步扩展为利用不同的温度某些电气产品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增加湿度传感器,进行实时湿度显示,以便对湿度进行控制,方便人们的生活。1.4 本章小节本章主要介绍了课题背景、设计任务和课题意义,对单片机的优点及结构作了简要叙述,也对本系统的应用及概况进行了说明。第二章 系统功能及操作2.1 系统功能的确定2.1.1 基本功能系统具有时间、日期、三路定时功能,并可以对时间、日期、定时进行设定,有定时提示音。要求计时精度尽量提高。显示格式为
8、:时间:“时”(第1、2位)、“分”(第3、4位)、“秒”(第5、6位);日期:“年”(第1、2位,如2007年显示为07)、“月”(第3、4位)、“日” (第5、6位);定时:“时”(第1、2位)、“分”(第3、4位)、“状态标志”(第5、6位)。键盘及数码管排列如图2-1所示。2.1.2 扩展功能该系统可以增加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测量,以实时显示温度,用1、2位数码管显示;还可以增加湿度传感器,实现湿度测量,以实时显示湿度,用5、6位数码管显示。多路定时器功能也可扩展为对多种家电等电气产品的自动控制,比如电饭煲等;也可利用温度对某些电气产品进行自动控制,比如空调等;还可利用湿度传感器对湿度
9、进行调节。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功能图2.2 系统操作说明(1)按K1键显示日期,3秒后自动返回时间显示,3秒内按K2键进入日期设置,此时年位闪烁,按K1键进行年位加1或连续加1调整。按K2键依次切换到月位、日位,分别按K1键进行月位、日位调整,日位设置好后,再按K2键保存日期设定值,并返回显示时间。(2)按K2键大于1秒进入时间设置,此时小时位闪烁,秒位自动清零,按K1键进行小时调整,按K2键切换到分钟位,按K1键进行分钟调整,分位设置好后,再按K2键保存时间设定值,并返回显示时间,按所设定的时间值进行计时。(3)连续按K3键显示3路定时及其开关状态,当显示某一路定时时,3秒后自动返
10、回时间显示,3秒内按K2键进入定时设置,设置同日期(5、6位显示00为当路定时关,显示01为当路定时开)。当路定时设置完后按K2键保存定时设定值并返回时间显示。(4)按K4键显示实时温度和湿度,5秒后自动返回时间显示。2.3 本章小节本章主要对本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进行了说明,也对本系统的系统的显示情况及操作作了详细说明。3 系统硬件设计实验板介绍3.1 芯片的选择本设计选用AT89S52芯片,它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0000H1FFFH)在线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线编程,也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
11、和在线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0000H1FFFH)Flash,256字节(00HFFH)数据存储器(RAM),64K(0000HFFFFH)程序存储器(RO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个数据指针,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其中,数据存储器(RAM)用于存放各种运算的中间结果,作缓存和数据暂存,以及设置特征标志等。AT89S52的片内数据存储器用位寻址方式,最大寻址范围为256字节(00HFFH)。按使用情况不同可分成低128
12、字节(00H7FH)和高128字节(80HFFH)。其中低128字节为真正的RAM存储器,高128字节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如累加器ACC、程序状态字PSW、数据指针DPTR、程序计数器PC等。整个片内RAM区分布如图3-1所示。图3-1 片内RAM区3.2 实验板电路原理图实验板电路结构框图如图3-2所示,原理电路图(只有本设计所需部分)见附录A。图3-2 实验板结构框图3.3 功能电路分析3.3.1 时钟电路实验板的时钟振荡源电路如图3-3所示。其中JT 为11.0592MHz 的晶振,改变两电容CB的值即可对此晶振频率进行调节。该电路提供单片机工作所需的振荡频率,计算定时器初值即
13、需此晶振频率,在通信时也需知道晶振频率,以对波特率进行计算。图 3-3 时钟电路3.3.2 复位电路如图3-4所示为实验板的复位电路,当RESET 信号为低电平时,实验板为工作状态,当RESET信号为高电平时,实验板为复位或下载程序状态。由于AT89S52具有ISP 的功能,即可以通过并口线直接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内,因此, AT89S52 具有两种状态,下载程序状态和运行状态。该复位电路能实现上电自动复位,也能手动复位,一般复位时RESET应保持20毫秒以上高电平,此复位时间由接地电容控制。图 3-4 复位电路3.3.3 键盘电路如图3-5所示为阵列按键电路,各设置及转换信号由此电路输入,实验
14、板提供了16个按键,由P1口经SN74F244(驱动芯片)输出扩展成44的阵列按键,P1.0P1.3为行线,P1.4P1.7为列线。SN74F244有一片选信号线,当此口线为低电平时,A1A4与Y1Y4接通,反之,A1A4与Y1Y4断开。此键盘用扫描工作方式,若有键按下,则相应位端口被拉低为低电平,由于本系统只用了4个按键,所以只需对4个按键进行扫描。扫描时,先置P3.3口为高电平,向P1口送0EFH(MOV P1,#0EFH),再置P3.3口为低电平,读P1口(MOV A,P1),最后判断P1口低4位哪位是低电平,若某位为低电平,则相应按键被按下,如P1.0为低电平(ACC.0=0),则K1
15、键被按下。图 3-5 阵列按键3.3.4 数码显示电路如图3-6所示为数码显示电路,实验板使用了6个共阳数码管,P0口为段码信号线,B1B6为位控线,是P1口经SN74F573(反向驱动芯片,即输入为高电平,则输出为低电平,反之则输出为高电平,该芯片也有一片选信号C,当此信号为高电平时有效)反向得到,再由B1B6控制晶体管Q1Q6,以达到控制每位数码管的目的。系统采用动态显示,先向P0口送第一位数码管需要显示的段码值,再给P1口送0FEH,延时1毫秒使第一位数码管显示,又向P0口送第二位数码管需要显示的段码值,P1口送0FDH,延时1毫秒,使第二位数码管显示。依次递推,直到最后一位数码管,然后
16、再循环。改变延时时长可以调节数码管显示的亮度,由于单片机执行速度很快(微秒级),所以看上去数码管一直亮着。图 3-6 数码显示电路3.3.5 蜂鸣器电路其硬件原理图如图3-7所示。此电路用于定时时发出提示音。SPEAKER与P3.2口相连,当SPEAKER输出高电平时蜂鸣器不响,而SPEAKER输出低电平时蜂鸣器发出响声。只需控制SPEAKER输出高低电平的时间和变化频率,就可以让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此电路用于产生定时器提示音。图 3-7 蜂鸣器电路3.4 本章小节本章主要对芯片作了介绍,对其内存单元作了详细说明,并对系统硬件(实验板)的结构框图和各功能电路作了说明,以及这些电路在本设计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基于 AT89S52 单片机 数字 电子 时钟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