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无线温度控制系统.doc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无线温度控制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无线温度控制系统.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片机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单片机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摘要论文设计了一个基于89C52单片机的无线温度检测系统。其主要内容有:对温度的采集,传输和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整体框架进行分析,然后从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整个系统由两个系统组成,主控系统由显示模块,无线收发模块nRF905和主控芯片单片机89C52组成,主要进行参数设定,检测信号发送和温度数据接收,实时显示。从控系统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无线收发模块nRF905和从控芯片单片机89C52组成,主要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发送和设定参数的处理。本文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框图设计,电路图设计和程序设计。 关键词:单片机,无线发送接收,温
2、度检测,短距离 目录第一章 绪论-4 1.1 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背景-4 1.2 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发展前景-5 1.3 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目的和意义-7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8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8 2.2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方案-8 2.3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方案-9 2.4 无线收发模块选择方案-10 2.5 液晶显示模块选择方案-11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2 3.1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12 3.2 温度采集端硬件电路设计-13 3.3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17 3.4 无线收发电路设计-18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23 4.1 温度采集程序设计-23 4.2 无线收发程序设计-
3、28第五章 结论-35 参考文献-36第一章 绪论1.1 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背景单片机自1976年由Intel公司推出MCS-48开始,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了。由于单片机集成度高、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地、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经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已从面向工业检测、通讯、交通、智能仪表等迅速发展到家用消费产品、办公自动化、汽车电子、PC机外围以及网络通讯等广大领域。按照内部数据通道的宽度,单片机可分为4位、8位、16位及32位等。单片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和通用微处理器基本相同,只是增设了“面向检测”的处理功能。例
4、如:位处理、查表、多种地址访问方式、多种跳转、乘除法运算、状态监测、中断处理等,增强了实时性。单片机有两种基本结构形式:一种是在通用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用一个存储器空间的结构,称为普林斯顿(Princeton)结构。另一种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寻址的结构,称为哈佛(Har-vard)结构,一般需要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目前的单片机以采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的结构为多。单片微型计算机自从问世以来,作为微型计算机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尤其是美国Intel公司生产的MCS-51系列单片机,由于其具有集成度高,处理功能强,可靠性高,
5、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检测检测、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讨论的单片机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核心是目前应用极为广泛的51系列单片机,配置了外围设备,构成了一个可编程的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等特点。不仅能满足所需要求而且还有很多功能可供开发,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Intel公司以专利转让的形式把8051内核技术转让给许多半导体芯片生产厂家,如ATMEL、PHILIPS、ANALOG、DEVICES、DALLAS等。这些厂家生产的芯片是MCS-51系列的兼容产品,准确地说是与MCS-51指令系统兼容的单片机。
6、这些兼容机与8051的系统结构(主要是指令系统)相同,采用CMOS工艺,因而,常用80C51系列来称呼所有具有805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它们对8051单片机一般都作了一些扩充,更有特点。其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更强,不该把它们直接称呼为MCS-51系列单片机,因为MCS只是Intel公司专用的单片机系列型号。MCS-51系列及80C51单片机有多种品种。它们的引脚及指令系统相互兼容,主要在内部结构上有些区别。目前使用的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兼容产品通常分成以下几类:基本型、增强型、低功耗型、专用型、超8位型、片内闪烁存储器型。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采集(即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通信技术
7、)和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基于现代信息三大基础技术的系统设计更是属于现代信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用到温度检测,温度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 锅炉, 电子, 化工等各个领域。早期常用的一些温度检测系统都使用模拟电路设计制作的,有些使用热敏电阻,有些使用铂电阻,有些使用热电偶,还有些使用PN结,其准确性和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产品,这种产品功能强,是前者的换代之物。随着单片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新一代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可构成复杂的工业过程检测系统,完成复杂的检测功能。小则可以用于家电检测,甚至可以用于儿童电子玩具。它功能强大,体积小,质量轻,灵
8、活好用,配以适当的接口芯片,可以构造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微电子产品测量和显示的检测。在本设计上按照个人的意图稍加扩展,就可以实现更多更强大的功能。技术的前沿产品,尤其是无线智能检测系统被广泛用于研究、生产、生活等领域,数量居于智能检测系统前茅。 传统的温度检测通常采用带有线路的有线连接方式,但对于有些场合,如旋转或移动物体的温度测量、环境恶劣人员无法涉足之处、不宜采用有线的环境。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从节省布线成本考虑,检测技术开始从“有线”向“无线”发展。 近年来,基于无线智能测温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加,特别应用于环境监测、现代化农业生产、工业监控等领域。作为无线产业新领域
9、,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受环境条件限制方面优势明显,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唯一方式。1.2 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工业和农业应用的温度检测系统中,数据采集大量使用基于物理机制的传感器,且监控和采集的对象多而分散。传统的使用线缆直接连接实现信号传输的方式,将严重限制数据采集点的安放灵活性,设备布线苦难。为了达到实时、无人值守、不需重新布线的目的。因此,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传递数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它与有线方式相比主要有成本低、携带方便、布线安装简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现。现阶段温度检测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1模拟
10、、集成温度检测系统模拟温度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检测开关、可编程温度检测器。某些增强型集成温度检测系统中还包含了A/D转换器以及固化好的程序,这与智能检测系统有某些相似之处。 2智能温度检测系统智能温度检测系统(亦称数字检测系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温度检测系统系列产品。智能温检系统内部都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检测器 (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检系统的特点是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检测量,
11、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检测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3无线与有线温检系统无线温检系统主要是以无线发射模块为载体来实现2数据之间的传送,主要优点是不受空间地域、外部条件的影响;相对来说有线温检系统就是以实在的物理线路为载体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传送,主要有点是数据精度高、可靠性强,可以承载较大数据流量的温度检测。 1.3温度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智能检测系统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研制单片检测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下面就对以上这几个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1)提高测温精度和分辨力发展方向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
12、能温检系统,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2C。目前,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系统,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C。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检系统的转换速率,也有的系统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2)增加测试功能发展方向 智能温检系统正从单通道向多通道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以后研制和开发多路的智能温度检测系统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温检系统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对于某些智能温检系统而言,主机(外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还可通过相应的寄存器来设定其A/D转换速率、分辨力、最大转换时间等参数。 (3)总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
13、范化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检测系统的数据传输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单线(1-Wire)总线、I2C总线、SMBus总线和SPI总线。采用的温度传感器可直接通过专用总线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 (4)单片温检测系统发展方向单片系统(System On Chip)是21世纪一项高新科技产品。它是在芯片上集成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其集成度将高达108109元件/片,这将给IC产业及IC应用带来时代的进步。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对单片系统集成所作的预测见(表1-1)。目前,国际上一些著名的IC厂家已开始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可面市。预测表1-1年 份201020122
14、0142016最小线宽(微米)包含晶体管数量(片)成本(晶体管/毫美分)芯片尺寸(平方毫米)电源电压(伏)芯片I/O数0079108002 14000948000061.1109001615000850000051.4109001316000752000041.710900117000656001.3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结合当前智能检测系统的现状,提出了本次设计的题目基于单片机无线智能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目前较先进的智能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搭配市场上STC89C52单片机,来实现对温度的采集和智能检测,并通过无线传感器nRF905来对系
15、统进行数据传输,使系统硬件简单,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强、灵活性强等优点。 现阶段相对而言智能检测系统固然不少,但把智能化仪器和无线数据传输领域交叉渗透的系统还比较少,特别是既有经济优势,又有性能优势的系统就更少,因此提出了这个设计题目。这一系统的提出不但拥有很高的性价比,而且拥有十分广阔的现实意义。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系统的总体结构继电器键盘液晶显示单片机无线模块传感器单片机无线模块 图 2-1-1 从控子系统 图 2-1-2 主控子系统图图2-1 系统整体结构 本论文提出的单片机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由从控子系统(如图2-1-1)和主控子系统(如图2-1-2)组成。从控子系统由传
16、感器,单片机,继电器和无线收发模块组成,单片机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送给无线收发模块发出,接受到主控子系统的数据,按相应的通信协议取出有效数据,并通过处理来检测继电器的工作情况。主控子系统由无线模块,单片机,键盘,液晶组成,单片机接收到从控子系统的数据,按相应的通信协议取出有效数据,实时在液晶屏上显示出实测温度和按键设定的温度,并且将实测温度和设定温度对比处理的信号送给无线收发模块发出,如此反复。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1所示。2.2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方案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根据温度检测系统的目标,功能,性价比,精度和速度等来共同决定的。51系列单片的使用最为广泛,能兼容的外围芯片也很多,其中STC单
17、片机是一款增强型51单片机,完全兼容MCS-51,还增加了新功能,新增两级中断优先级,多一个外中断,内置EEPROM,硬件看门狗,具有掉电模式,512B 内存,支持ISP在线编程,不用编程器,程序可擦写10万次。管脚完全兼容,性能更好,驱动能力更强;超强抗干扰能力;功耗更低;价格也比传统的89系列低。STC单片机主要性能:(1)高速:1 个时钟/ 机器周期,增强型8051 内核,速度比普通8051 快812 倍(2)宽电压:5.53.8V,2.43.8V(STC12LE5410AD 系列)(3)低功耗设计:空闲模式,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4)工作频率:035MHz,相当于普通8051:
18、0420MHz(5)时钟:外部晶体或内部RC 振荡器可选,在ISP 下载编程用户程序时设置(6)12K/10K/8K/6K/4K/2K 字节片内Flash 程序存储器,擦写次数10 万次以上(7) ISP / IAP,在系统可编程/ 在应用可编程,无需编程器/ 仿真器(8) 2个16位定时器,兼容普通8051的定时器T0/T1(9)硬件看门狗(WDT)(10)全双工异步串行口(UART),兼容普通8051,可以当2个串口使用(11)先进的指令集结构,兼容普通8051指令集,有硬件乘法/除法指令2.3温度传感器器件的选择方案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是信息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
19、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现代化工农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等,而且传感器的应用促进了以上各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温度传感器,使用范围广,数量多,居各种传感器之首。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下3个阶段:(1) 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主要是能够进行非电量和电量之间的转换。(2)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检测器。(3) 智能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有集成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温度传感器:(1) AD7818/AD7817 美国ADI公司(模拟器件公司)研制的单片温度测量和检测集成电路,其有4通道
20、10位转换器,其转换时间是s。供电范围2.7V到5.5V,测温范围-55到+125,精度为2.体积小,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编程简单。(2) LM35是NS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该器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因而从使用角度来说,LM35与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处,LM35无需外部校准或微调,可以提供0.25的常用的室温精度,在-55至+150温度范围内为0.75。LM35系列适合用密封的TO-46晶体管封装,而LM35C也适合塑料TO-92晶体管封装。LM35主要特性:(1) 工作电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单片机 无线 温度 控制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