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优化与仿真实现.doc
《毕业设计(论文)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优化与仿真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优化与仿真实现.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部分 火电机组燃烧控制系统1 引言12 燃烧控制系统分析12.1 燃烧过程的控制任务12.2 燃烧过程的调节量22.3 燃烧过程的控制特点33 送风控制系统分析43.1 送风系统简述43.2 送风控制系统工艺流程53.2.1 一次风系统53.2.2 二次风系统63.3 SAMA图分析63.3.1 送风控制系统组态63.3.2 送风控制系统SAMA图总述73.3.3 二次风压控制103.3.4 氧量校正控制103.3.5 锅炉主控113.4 送风控制系统实验仿真113.4.1 动态特性实验113.4.2 送风系统动给定值扰动实验123.4.3 送风系统动调节量扰动实验134 燃烧优化的
2、概念及目的144.1 国内外燃烧优化控制技术154.1.1 国内燃烧优化技术164.2.2 国外燃烧优化技术174.2 应用中的难点分析185 总结19第一部分 火电机组燃烧控制系统1、引言锅炉燃烧过程是将燃料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热能的转换过程。燃烧过程控制的任务是使燃烧所提供的热量适应锅炉蒸汽负荷的需要,并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火电厂燃烧控制系统主要由燃料控制系统、送风控制系统和引风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燃烧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及时响应单元机组主控制系统发来的锅炉指令(BD),改变进人锅炉的燃料量和送风量,同时为了保证炉膛负压,及时改变锅炉的引风量,保证机组的能量供需平衡。具体地说,在汽轮机跟随(
3、TF)控制方式下,由燃烧控制系统保证机组的实发功率等于负荷要求指令(LD);在锅炉跟随(BF)控制方式下,由燃烧控制系统保证主汽压力(Pv)等于汽压给定值(PS)。机组主控系统发出的锅炉指令(BD)作用到燃料控制系统和送风控制系统,保证了燃料量和送风量的静态配比(即风煤比)。送风控制系统除了以送风量(FD)作为送风调节器的主信号外,还接受锅炉指令(BD)经氧量校正信号后的动态前馈风量指令,以加强风量的调节。2、燃烧控制系统分析2.1 燃烧过程的控制任务燃烧控制系统的任务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维持蒸汽压力稳定锅炉蒸汽压力作为表征锅炉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不仅直接关系到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
4、其是否稳定反映了燃烧过程中能量供需关系。汽压控制的任务是维持蒸汽压力为一定值。在单元制运行方式下,由一台锅炉向一台汽轮机供汽,机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锅炉的蒸汽压力值与机组的运行状态及运行方式有关。因此锅炉的气压控制与汽轮机的负荷控制是相互关联的。(2)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保证燃烧过程的经济性是提高锅炉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燃烧过程经济性是靠维持进入炉膛的燃料量与送风量之间的最佳比值来保证。也就是既要保证有足够的送风量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同时尽可能减少排烟造成的热损失。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对于进入炉膛的燃料量难以准确测量,加上燃料品种的变化,因此难以确定并维持燃料量与风量之间最佳比值。因而常采用
5、控制烟气中过剩空气系数,以其校正燃料量与风量之间比值的办法,保证燃烧过程经济性。(3)维持锅炉炉膛压力稳定锅炉炉膛压力反映了燃烧过程中进入炉膛的送风量与流出炉膛的烟气量之间的工质平衡关系。炉膛压力是否正常,关系着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若送风量大于引风机的引风量,则炉膛压力升高,会造成炉膛往外喷灰或喷火,压力过高时有造成炉膛爆炸的危险。若排风量大于送风量,炉膛压力下降,不仅增加引风机耗电量,而且会增加炉膛漏风,降低炉膛温度,影响炉内燃烧工况。对于燃煤锅炉,为防止炉膛向外喷灰,通常采用微负压运行。对于燃油锅炉,则通常采用微正压运行,以防止炉膛漏风,使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上升,造成过热器管壁腐蚀。2.2
6、燃烧过程的调节量根据控制任务,燃烧控制系统主要调节以下三个物理量:(1)燃料量调节通过调节燃料量使入炉燃料的完全燃烧所产生的量能与锅炉外部负荷需要的量能相适应。(2)送风量调节燃料量改变时,送风量也应改变,以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和排烟损失最小。调节送风量的目的是保证锅炉燃烧过程的经济性。由于过剩空气系数还不能直接测量,因此用测量烟气含氧量这一间接指标来判断燃烧经济性,或者直接平衡风与燃料比值来保证燃烧经济性。(3)引风量调节调节引风量的目的是使引风量与送风量相适应,以保持炉膛压力在要求的范围内,一般通过调节引风量使炉膛维持在微负压状态,以保证燃烧过程稳定性。纵观锅炉燃烧过程,上述三项燃烧过程的调
7、节量是不可分割的,它的三个被控参数(即蒸汽压力、最佳空燃比、炉膛负压)与三个调节量(即燃料量、送风量、引风量)间是相互关联的,其中燃料量控制回路是锅炉跟踪外界负荷,送风量控制回路维持锅炉最高的热效率,引风量控制回路保持负压稳定。因此燃烧控制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应协调动作,共同保证锅炉运行的机动性、经济性、安全性。燃烧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图1 燃烧控制系统组成2.3 燃烧过程的控制特点锅炉燃烧过程的这三项任务是不可分割的,可以用三个调节器控制三个调节量(燃料量、送风量、引风量)以维持三个被调量(主蒸汽压力、过量空气系数或最优含氧量、炉膛压力)。其中主蒸汽压力PT是锅炉燃料热量与汽轮机需要能量是
8、否平衡的指标;过量空气系数是燃料量和送风量是否保持适当比例的指标;炉膛压力是送风量和引风量s是否平衡的指标。燃烧过程三个被调量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对象内部(各调节量与各被调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其中每个被调量都同时受到几个调节量的影响,而每个调节量的改变又能同时影响几个被调量。图2表示了燃烧被控对象调节量对被调节量原影响。所以燃烧过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且变量间具有相互耦合的被控对象。图2 燃烧对象3、送风控制系统分析3.1 送风系统简述当外界负荷变化需要调节锅炉出力时,随着燃料量的改变,对锅炉的风量也需要做相应的调节,以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和排烟热损失最小。调节送风量的目
9、的是保证锅炉燃烧过程的经济性。在实际运行中,从运行的经济方面来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炉内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可以改变燃料与空气的接触和混合,有利于完全燃烧,使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降低。但是,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则炉膛温度的降低和燃烧时间的缩短(由于烟气流速加快),可能使不完全燃烧损失反而有所增加。而排烟带走的热损失则总是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当过剩空气过大时,总的热损失就要增加。此外,随着炉内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大,使烟气容积也相应增大,烟气流速也提高,因而使送、引风机的耗电量也增加。从锅炉的安全方面来看,若炉内过剩空气系数过小,则会使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烟气中含
10、有较多的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降低了灰分的溶点因而引起水冷壁结渣。这将会导致锅炉运行恶化,严重时会被迫停炉。由于飞灰对受热面的磨损量与烟气流速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将使受热面管子和引风机叶片的磨损加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过剩空气系数增大时,由于过剩氧量的相应增加,将使燃料中的硫分易于形成三氧化硫,烟气露点温度响应提高,从而使尾部烟道的空气预热器遭到腐蚀。总之,风量过大或过小都会给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锅炉的风量控制是通过送风机进口导向挡板调节的。经调节后送风机送出的风量,经过一、二次风的配合调节才能更好的满足燃烧的需求。一、二次风的风量分配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
11、用进行调节。一次风量应满足进入炉膛风粉混合物挥发分燃烧及固体焦碳质点的氧化需要。二次风量不仅满足燃烧的需要,而且补充一次风末段空气量不足,更重要的是使二次风能与刚刚进入炉膛的可燃物混合,这需要有较高的二次风风速,以便在高温火焰中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混合得越好,则燃烧得越快越完全。一、二次风还可调节由于煤粉管道或喷燃器的阻力不同而造成的各喷燃器风量的偏差,以及由于煤粉管道或喷燃器中燃料浓度偏差所需求的风量。此外,炉膛内火焰的偏斜、烟气温度的偏差,火焰中心的位置等均需利用风量的调节加以调整。一次风速过高会推迟着火的时间;过低则会烧损喷燃器出口管,并可能造成一次风管内煤粉沉积一直阻塞管道。二次风速过
12、高或过低都可能破坏气流与燃料的正常混合、搅拌,从而降低燃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喷燃器出口断面的尺寸及流速决定了一、二、三次风量的百分率。风率的变化也将对燃烧工况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一次风率过大时,为达到风粉混合物着火温度所需的吸热量就要多,因而达到着火所需的时间就延长。判断风速和风率是否适宜的标准,首先是燃烧的稳定性,炉膛温度的合理性,以及对过热汽温的影响;其次是比较经济指标。3.2 送风控制系统工艺流程3.2.1 一次风系统火电厂中用于携带煤粉进入锅炉的送风称为一次风。有冷一次风与热一次风之分。由送风机将取自于环境中的空气送入空气预热器中加热,加热的热空气一部分送入磨煤机,用于干燥和输送煤粉,称
13、为热一次风。热一次风用于保证煤粉进入锅炉时既有一定的温度,提高能量利用率。冷一次风用于调节热一次风温,以保证热交换效果到最好。总之,一次风的作用主要是干燥和输送煤粉,包括制粉系统的干燥通风量和磨煤通风量。干燥通风量的作用是向入锅炉原煤提供热量,完成煤炭在磨制过程中干燥作用,维持磨煤机出口温度对应煤量下所需要的通风量。磨煤通风量不但包括干燥通风量,还包括携带和输送煤粉所需的风量。一次风携带的煤粉进入炉膛后通过二次风提供氧气燃烧。一次风主要作用是将煤粉进行干燥并输送至锅炉燃烧器,同时供给煤粉着火阶段挥发分燃烧所需要的氧量。一次风系统设备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一次风设备连接关系示意图3.2.
14、2 二次风系统二次风是通过燃烧器的单独通道送入炉膛的热空气,进入炉膛后才逐渐和一次风相混合。二次风为碳的燃烧提供氧气,并能加强气流的扰动,促进高温烟气的回流,促进可燃物与氧气的混合,为完全燃烧提供条件。二次风一般由送风机提供,经空气预热器加热。本次操作的模型为实验室双鸭山600MW机组。其二次风系统监控画面如图4所示。图4 送风系统监控画面3.3 SAMA图分析3.3.1 送风控制系统组态送风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为煤粉的输送和其在炉膛内的充分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量。在电站锅炉燃烧过程中,进入炉膛的总风量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两部分。其中一次风负责将燃烧所需的煤粉送入炉膛,由送风控制系统中的一次风压力
15、控制系统通过一次风机进行控制;二次风用于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和燃烧过程的经济性,由送风控制系统中的二次风控制系统通过送风机进行控制。送风控制系统主要用的是比值控制。其简易SAMA图如图5所示。图5 简易燃烧系统SAMA图从图5可知,根据送风控制系统的任务可知,送风控制就是说要保证燃烧过程中有合适的燃料与风量的比例,使炉膛里的燃烧为富氧燃烧,从而使得达到经济燃烧的目的;通过煤量确定送风量的给定值,再与实际风量求偏差,用PID进行调节。在燃料控制系统中,主蒸汽压力与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经过一个PID控制器,其输出为锅炉主控指令,然后经过一个函数转换器作为送风控制PID控制器的设定值。在送风系统中氧量作为
16、风量实际值的修正,送风系统PID的输出经过两个手操器去控制送风机A与送风机B的动叶开度,从而维持炉膛内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3.3.2 送风控制系统SAMA图总述本次仿真实验是采用双鸭山火电厂600MW为模型。其锅炉主控SAMA图与二次风压SAMA图如图6、7所示。从图7可知,此SAMA图位于5号站的135页,5号站#13574、#13576模块为一个取大模块,5号站#1353、#13575是两个一阶惯性的低通滤波器模块。锅炉主控指令与总燃料量指令经过滤波、取大模块保证了在负荷要求变大时做到先加风后加煤,在负荷要求变小时做到先减煤后减风的要求。5号站#13577是一个函数转换器模块,锅炉主控指令
17、与总燃料量指令经过滤波,然后经过#13577模块与氧量修正模块后转换成风量信号作为送风控制系统PID的设定值(SP),其中#1354模块为设定值发生器模块,在A、B送风机有一个送风机处于自动状态时可以通过此模块直接对风量的设定值进行设置。#13540为一个低通滤波模块,总风量经过此模块作为PID的实际值与风量设定值做偏差。#1352为送风控制系统的PID调节器,输出经过两个手操器,其中#1357为送风机A的手操器,#13515为送风机B的手操器,在手动状态下可以直接利用此模块对送风机的阀门开度进行设置,然后输出送风机A、B的动叶开度,进而维持炉膛内合适的含氧量。其中氧量校正的SAMA图如图8所
18、示。送风控制系统为了保证最佳空气/燃料比, 通常用烟气中含氧量来对实测风量进行校正。通常烟气中含氧量最佳给定值是锅炉负荷变化的函数,随着负荷的增加,烟气中最佳含氧量会减小。当氧量控制M/A站在自动方式时,烟气中含氧量的测量值和氧量设定值的偏差经氧量校正调节器、函数发生器f(x)输出的信号用于对总风量信号进行校正。#1387函数发生器f(x)起标度变换作用,即将0-100%的变化信号转换成0.85-1.15变化范围的校正系数。#1385为氧量校正的PID控制器,其中PID的限幅为0.85-1.15。#13810为氧量校正的手操器,在手动方式下可以通过此模块直接输出氧量的修正系数对总风量进行修正。
19、其中,送风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6 锅炉主控SAMA图图7 二次风压SAMA图图8 氧量校正SAMA图图9 送风控制系统示意图3.3.3 二次风压控制(5号站135页)(1) 风煤交叉限制为了在机组增、减负荷动态过程中,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就要保证有足够的风量。需要保持一定的过量空气系数,因此,在机组增负荷时,就要求先加风后加煤;在机组减负荷时,就要求先减煤后减风。这样就存在一个风煤交叉限制。模块135-41锅炉主控大于模块135-73实际的总燃料量(即加负荷)时,通过模块135-74大选模块选择锅炉主控,然后经过滤波,函数转换等送入模块135-2PID作为其设定值SP,使得总风量先增加
20、。当模块135-41锅炉主控小于模块135-73实际的总燃料量(即减负荷)时,通过模块135-74大选模块选择实际的总燃料量,然后经过滤,函数转换等送入模块135-2PID作为其设定值SP,使得风量先保持不变,待总燃料量减小到小于锅炉主控后,锅炉主控经大选模块等一系列模块后送入PID作为设定值,然后才使得风量减小。这样便可以始终使风大于煤。(2) A、B送风控制总风量经过滤波模块后送入模块135-2PID作为其实际值PV,经PID模块后,经模块135-7M/A手自动切换模块、限幅模块等一系列模块后作为送风A、B的控制信号来控制A、B挡板开度。3.3.4 氧量校正控制(5号站138页)锅炉燃烧过
21、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维持炉内过剩空气稳定,以保证经济燃烧。炉内过剩空气稳定,对燃煤锅炉来说,一般是通过保证一定的风煤比来实现的,这种情况只有在煤质稳定时,才能较好地保持炉内过剩空气稳定,而当煤质变化,就不能保持炉内过剩空气稳定,不能保持经济燃烧。 要随时保持经济燃烧,就必须经常检测炉内过剩空气系数或氧量,并根据氧量的多少来适当调整风量,以保持最佳风煤比,维持最佳的过剩空气系数或氧量。所以,送风调节系统常采用氧量校正信号。由A侧、B侧空预器入口烟气含氧量、锅炉主控指令控制氧量调整指令。A侧、B侧空预器入口烟气含氧量经过运算送入模块138-5PID作为其实际值PV,锅炉主控指令经过函数转换等送入模块
22、138-5PID作为其设定值SP,然后经过限幅等一系列动作输出作为氧量校正控制。氧量校正限制在0.85到1.15之间。3.3.5 锅炉主控(7号站6页)调节压力,两个PID控制器。第一个PID。LDC与功率偏差一路经过函数转换,与主汽压力设定值、一次调频压力修正输出求和,作为PID的设定值SP;一路经过函数转换与滤波,再由反踢触发逻辑指令控制产生的值,与从负荷目标与功率偏差经过函数转换与滤波,再由正踢触发逻辑指令控制产生的值,三路求和(模块6-11)送入PID作为前馈信号FF;主汽压力作为PID的实际值PV。第二个PID。速度级压力通过中值选择(MED,模块6-19),经滤波与主汽压力通过一个
23、除法器,再和主汽压力设定值相乘,经滤波后,一路经函数转换与限速(模块6-27)送入模块6-11;一路与主汽压力求差判断偏差大小;一路经函数计算送入PID作为前馈信号FF。主汽压力设定值作为PID的设定值SP,主汽压力作为PID的实际值PV。两个PID的输出值,通过协调方式逻辑指令控制输出(模块6-32)。然后与状态反馈输出,焓值修正值求和,送入手自动切换模块6-57,产生锅炉主控信号,或是锅炉主控手动逻辑信号。燃料主控手动逻辑指令控制总燃料量或是RB燃料指令输出,然后与锅炉主控信号经限幅模块6-34,输出锅炉主控输出信号。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锅炉的迟滞和惯性对升降负荷的影响, 在锅炉主控回路中加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单元 机组 控制系统 优化 仿真 实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