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以太网接入卡的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以太网接入卡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以太网接入卡的设计.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3Abstract4前言5第一章 ZAN背景知识简介 7第二章 以太网接入卡的设计原理 82.1 概述 82.2 交换结构102.3 以太网口112.4 MAC地址识别 112.5 IGMP包的捕捉 122.6 地址决定(ARP) 122.7 对VLAN的支持 122.8 以协议为基础的VLAN 132.9 每个VLAN的生成树 142.10 群组组播登记协议(GMRP) 142.11 IPv4包的路由 142.12 IPX路由 152.13 多层流分类 162.14 外部硬件接口EHI 172.15 二层网络管理特征182.16 同步SDRAM接口18第三章 以太网接入卡的设计方案
2、 193.1 设计方案19 3.2 方案论证203.2.1 LVDS技术 213.2.2 耦合方式 22第四章 以太网接入卡的实现 234.1 绘制原理图244.2 设计PCB 244.3 CAM文件的生成 26第五章 以太网接入卡的调试 265.1 测试工具 265.2 测试方法 265.3 测试内容 275.4 问题解决 31结论32谢辞33附录一 定义与缩略语 34附录二 参考文献 35附录三 EEPROM设置36附录四 原理图39 摘 要本文系作者于2003年3月5月在南京联创通信公司进行3个月毕业设计之后所完成。在三个月的时间中,作者参与了公司自主研发产品 小区接入设备ZAN的开发过
3、程。作者主要进行8口100M以太网交换接入卡设计。百兆以太网交换接入卡提供8个100M的端口与用户现相连,提供1个G.LINK接口通过CROSSBAR与SPE板相连,完成接入网边缘的连接。现在接入卡设计已完成,并通过了性能测试,可应用于产品的批量生产。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硬件设计流程。接入卡的设计对设计者提出以下要求:首先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以及选用芯片的具体使用方法;此外,在设计电路板的过程中,要熟悉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最后,电路板设计制作完成后,需对电路板作相关的电气性能测试和功能性能测试以验证其可用性。本文全面介绍了作者设计接入卡电路板的过程。首先介绍小区接入设备ZAN的相关背景知识,然后
4、介绍接入卡工作的基本原理;在对原理有所了解之后,提出设计方案并加以论证;最后介绍接入卡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及电路板的调试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was finished after 3 months in which I did my design in Linkage Company.In the 3 months, I took part in the design of Zone Access Node。I was in charge of the design of Fiber Access Card. The Fiber Access Card has 8 100M
5、 port used to connect the users. It also has a G.Link port connected to SPE via crossbar.Now,the design had been finished. The Fiber Access Card had passed the test of functions& performance,so it can be used for batch production.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we should follow the design process of hard
6、ware. The design demands the designer some points as follows:1、 He/She should know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ZAN and the chips.2、 He/She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software that was used to design the PCB .3、 Furthermore, He/She need debug the circuit board.In the paper, the design process of FAC w
7、as described entirely.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ZAN. Then it will introduce the keystones of FAC in detail.After these, the project of the FAC is described. In the end, it will tell us how to design and debug FAC. 前 言目前,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建设宽带网的热潮,而宽带网的建设重点主要是城域网,但是由于南京局在电信系统内的示范作用,再加上长城宽带和网通
8、的作用,几乎使中国的城域网走出了不同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种特殊道路,就是使用FTTx+LAN作为推广宽带的主流,而将xDSL和CableModem等作为辅助发展手段。虽然市场上似乎遍地是宽带接入产品,有许多国外或国内厂商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但仔细分析这些产品,不难发现都是针对某些特定场合而设计的,有针对利用铜线资源的xDSL,有针对铜轴电缆Cable Modem,还有一些比较适合于新兴运营商使用的无线接入等,而针对适合中国市场的以太接入设备却非常少,目前国内的华为、中兴等公司已经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现在,国内关于以太接入方式的技术规范还刚刚讨论通过,符合这个规范的产品还非常少,本产品的开发目
9、标就是实现符合中国规范、适应中国市场的ZAN设备。该设备的推出将填补市场上的空缺,是构建以太接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接入设备ZAN(Zone Access Node)针对以太网接入方式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起BAN设备的会聚,提供接入网对边缘层的连接,并且扮演服务网关的功能。ZAN设备具备对主机的动态地址分配功能,对用户的认证、计费功能,具备路由与分组转发功能,支持VLAN及VLAN用户之间的通信。ZAN设备有24个100M以太口,用于连接BAN设备,有二个上联1000M口。8口百兆以太网接入卡是小区接入设备ZA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8个百兆以太网端口与主干网连接,一个G.LINK接口通过CR
10、OSSBAR与SPE板相连,完成接入网边缘的连接。百兆以太网接入卡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交换子系统,它不仅可以提供二层交换,还可以提供三层路由功能。百兆以太网接入卡以GalNet公司生产的交换芯片GT-48510A为核心,一般的交换和路由处理都由该芯片进行处理。百兆以太网接入卡提供8个100M以太网接入端口,接入端口有两类:一是电口,用于与双绞线等传输媒介连接;一是光口,用于与光纤连接。本次作者设计的是以太网光口接入卡。光口接入卡原有的版本有徐州板和冗余板。冗余板由于GLINK走线过长,导致信号不完整,所以有些端口无法正常收发数据包;而徐州板为了保持信号的完整性,GLINK走线缩短。为了既保持信号
11、的完整性,又增加GLINK的走线长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LVDS技术加以改进,实现既定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者的工作要求有:1、 掌握电路板设计工作软件Power PCB、Capture CIS、CAM350的使用。2、 从整体上了解ZAN系统。3、 理解子卡的工作原理。4、 理解LVDS技术。5、 对选用的各芯片资料要有深入的了解。设计者需完成的相关工作有:1、 参考相关资料后,进行FAC的原理图的设计与绘制。2、 完成电路板PCB的绘制。3、 根据PCB生成CAM文件和ASM文件,并整理bom表,外送加工。4、 电路板制作完成后,对其进行调试,验证是否满足所需的功能。5、 对电路板进
12、行性能测试,验证是否满足实际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工作过程,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整体上介绍ZAN系统相关知识;第二章具体介绍了以太网接入卡FAC的工作原理;随后,第三章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方案加以论证;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后,第四章介绍了FAC电路板的设计过程,包括原理图的绘制,PCB的设计和CAM文件的生成;最后,在第五章中介绍了电路板FAC的测试。第一章 ZAN背景知识简介目前,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建设宽带网的热潮,各种宽带接入产品比比皆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市场,联创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的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接入设备ZAN设备。ZAN设备是一个三层以上的以太网交换机,它不仅可以进行二层的数据交换,还具备
13、了路由器的部分功能进行三层数据交换。ZAN设备主要用于宽带接入和企业网,它针对以太网接入方式,是BAN设备的会聚,提供了接入网对边缘层的连接,并且扮演服务网关的功能。配合相关软件,ZAN设备具备对主机的动态地址分配功能,对用户的认证、计费功能,具备路由与分组转发功能,支持VLAN及VLAN用户之间的通信。ZAN系统可以实现QoS和CoS功能,是实现语音和数据混合的最佳系统。QoS是在核心交换系统中实现,以实现整个系统的QoS功能,CoS是在接口板子系统中实现,ZAN系统可以实现尽力而为和区别对待的功能,实现完整的宽带接入功能。ZAN设备有24个100M以太口,用于连接BAN设备;有二个上联10
14、00M口,用于与主干网连接。ZAN系统采用分布式处理器结构,每个接口单板可提供部分功能,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同时其交换有较好扩展性(extensible)和扩容性(scalable)用于数据的分包交换。ZAN系统中每个接口单板工作性能可以看成或理解成分布式的智能代理,每个接口板对数据包的处理和向其他接口或CPU处理器交换都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受到其他的接口的影响,因此可以将每个接口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有着一种系统的完备的配置和功能。整个系统共享信息。当一个接口子系统得到有关网络的信息时,会通知到所有在ZAN系统中所有接口子系统,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交换和协议处理能力,提高了整个系统
15、的性能。ZAN系统中还有一个协议处理子系统NPC,在ZAN系统的体系结构中的地位相当于一个接口板子系统;这样如图一,只要将核心交换系统(Crossbar Core)设计成一个无阻塞的交换子系统。 图一、ZAN系统的硬件连接框图核心交换子系统是一种二层的数据转发子系统,不会分析在其中传输的数据类型,只是安排数据的路由,在QoS处理时也不是通过分析数据而得出的,只是根据接口子系统的分析结果安排路由,核心交换子系统在QoS处理作用是根据整个交换子系统的流量和不同的数据包对延时有不同的要求而安排交换路由。核心交换子系统的基本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在九个接口子系统(八个接口板和一个网络处理板)之间中继转发系
16、统信息和数据;二是完成系统与CPU间的数据交换,实现系统的管理和协议处理。接口子系统不仅支持二层交换功能,也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接口子系统中交换和路由功能是由其内部二、三层处理单元结合完成的。接口子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在二层交换中作为一个路由加速器,可以和二层交换结合成一个交换和路由的系统实现宽带接入的性能,交换是在接口子系统内部操作的二层功能,而路由的特征是内部以标签模式工作的三层功能。第二章 以太网接入卡设计原理2.1 概述以太网接入卡(即接口子系统)采用三层的处理芯片,高性能低功耗集合语音和数据的网络处理器子系统,含有八个百兆的以太网接口,子卡内部的以太网接口间提供了包到包的交换和路由,与
17、交换系统间提供了一个3.2Gbps的G.Link链路,采用的是GalNet的协议,可以用于系统的管理和系统的容量扩展与其他接入卡的互连。交换系统中有一个PCI接口,在CPU的干预下可以与其他的如ISDN、E1、V.35、CE1等接口相连,与二层接口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交换系统的通道传输(DMA)到PCI接口,接入卡可以与系统CPU连接。以太网接入卡支持二层接口交换特点: 每个子口有四个优先队列两个微差的优先级; 每个发送口可编程的仲裁算法有:固定优先级、轻重轮流、混合算法; 802.1P和802.1Q的VLANS标签 IEEE 802.3X的流量控制; IGMP和ARP广播包限制和可编
18、程的多媒体组播转发; 扩展RMON和四个RMON组的统计集合。以太网接入卡支持三/四/五层接口交换特点: IPv4路由,包括IP组播; IPX路由; 灵活的3/4/5层的流分类用于延时敏感和高可靠性的传输,可以计量并进行速度的限制; 用于交换/路由/分类代理的外部硬件接口(EHI);在以太网接入卡中,交换和路由功能是在内部二层和三层处理单元结合完成。EHI、路由和流分类是一种二层能力以上的分层设计的功能,交换和路由可以在以太网接口和交换的接口部分完成。系统CPU可以控制二层、三层和流量表,一个包可以通过任何二层、流分类、IPv4/ IPX路由和外部硬件接口(EHI)处理的结合实现,一个包的处理
19、是对二层的MAC地址或端口号、IPv4/ IPX的目的或源地址、每个流的条目的处理。发送和接收经过以下过程: 二层的MAC和VLAN表条目处理; 二层的交换或通过对包的附加处理,附加处理是标记MAC地址表条目或需要路由的端口、流分类、EHI的干预处理,包在内部排队用于内部的路由引擎执行IPv4/ IPX路由、流分类和EHI的任务。二层交换提供了如全面的802.1Q VLAN标签支持每个VLAN的生成树、基于接口的VLAN、基于协议的VLAN、GMRP、802.1 的链路聚合。任何接口都可以是任何VLAN的成员,对任何收到包提供通常的二层交换,但当同一个VLAN中一个包的目的MAC地址是路由器的
20、MAC地址时,这个MAC地址是CPU在其MAC地址表中的标记。IPv4和IPX包的路由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以下功能: CPU网络处理板运行路由协议(RIP、BGP、OSPF、SAP),同时由CPU刷新接口子系统的路由和流量表; 接口子系统执行IPv4/IPX路由任务实现所有的IP/IPX目标任务,包括:路由包到适当的下一站(next-hop)路由;指定包的分类域,如TOS等;未决定路由的包被转发到CPU、外部硬件接口或一个默认的路由器中。 全面支持IP组播路由( PIM-Dense Mode ),在VLAN内部和跨VLAN的端口选择和个IP的组播会议,这样减轻了CPU的负担,CPU可以处理其
21、他任务,如路由协议、维护路由表项、处理接口子系统不能处理的IP或IPX目标路由包等。以太网接入卡将像非IPv4/ IPX这样不能路由的包送入CPU、EHI口或网络接口对其进行处理。它有着强大的路由模式,在最简单的路由模式中每个路由器口对应一个特定的VLAN,在复杂的路由模式中每个端口可以对应几个VLAN。在这两种方式中,数据包都只是在VLAN的内部交换,而当一个包送入的端口是路由器的MAC地址或用于跨越干线网VLAN内部或到Internet时才执行路由功能。CPU可以在交换或路由处理中执行CoS、控制流量分类。这种处理是基于源端口、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IPv4/IPX地址;有四个查找功
22、能支持多协议分类(IP/IPX);流分类能执行ToS实现区分服务;限制每个流的访问的速率,支持每个流的统计和聚集利于运营统计和管理。以太网接入卡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在二层交换中作为一个路由加速器,可以和二层交换结合成一个交换和路由的系统实现宽带接入的性能,交换是在以太网接入卡内部操作的二层功能,而路由的特征是内部以标签模式工作的三层功能。2.2 交换结构以太网接入卡的内部的交换结构是基于一个成熟信息协议,可以在标准的Rev 2.1的PCI总线或G.Link (Frame In Cell)的信元帧总线中运行,在以太网接入卡和交换子系统之间采用信元帧总线G.Link,可以无缝的连接,可以在无CPU干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以太网 接入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