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二次调节加载系统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二次调节加载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二次调节加载系统设计.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前言11绪论21.1 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发展21.1.1 国外二次调节技术研究发展概况21.1.2 国内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21.2 二次调节技术的应用32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原理与特点42.1 二次调节系统原理42.2 二次调节系统特点52.3二次调节加载实验台组成52.4 二次调节模拟加载系统原理53 二次元件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73.1 二次元件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建模73.1.1 二次元件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模型73.1.2 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方块图的简化93.2 驱动单元转速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模型103.3 加载单元转矩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模型143.4 整个二次调节加载系统的方
2、块图模型的建立173.4.1 整个二次调节加载系统的物理模型173.4.2 系统参数194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仿真214.1 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的仿真214.1.1 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214.1.2 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234.2 转矩控制系统分析254.2.1 转矩控制系统时域分析254.2.2 转矩控制系统频域分析264.3 转速控制系统分析284.3.1 转速控制系统时域分析284.3.2 转速控制系统频域分析295 结论32致谢33参考文献34附录A 译文36附录B 外文文献47前言近年来,二次调节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我国在二次调节加载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3、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但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例如:系统柔性问题,同时还存在如系统阻尼等参数随时间和工况而变化的问题,它们对系统的动态和控制性能影响很大,须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控制方法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补偿。加载系统中存在液压耦合和机械耦合,这两种耦合都将对系统的控制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基于以上某些问题,本次设计主要研究二次调节加载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首先建立方块图模型,对前置级排量,转速,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找出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进一步完善二次调节加载技术的理论、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与应用、加载系统
4、的分析与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由于时间和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许多深入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请老师批评指正。1绪论1.1 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发展1.1.1 国外二次调节技术研究发展概况二次调节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在工业企业对高效益的追求下,以节能为特点的液压二次调节技术在加载系统中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它在诸如大型加载试验台、车辆传动、造船工业、钢铁工业等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许多独特的优点。由于这项技术的成功利用,使得液压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93年,W.Backe和Ch.
5、Koegl又研究了转速和转矩控制的二次调节问题16,其中包括对这种系统中两个参数的解耦问题的研究。1994年,R.Kodak先生研究了具有高动态特性的电液转矩控制二次调节系统,并在四轮驱动车上进行了实物试验17。目前在德国,这项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在许多与液压相关的领域获得了成功利用。以力士乐公司为代表,在二次调节技术方面,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用于二次调节的二次元件和控制器等也有多种系列产品。1.1.2 国内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在国内,从事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谢卓伟博士首先对二次调节系统的原理及其机液,电液调速特
6、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于1990 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液压传动与气动实验室内的试验台上,用单片机组成闭环控制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用变结构PID控制算法来控制二次元件的转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92年,蒋晓夏博士对二次元件的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11,同时研究了用微机控制的二次调节系统,并引入了仅需要输入输出信号的二次调节全数字自适应控制系统。浙江大学的金力民等根据二次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低速滞环问题,并采用非线性补偿算法来克服低速滞环18。中国农机研究所的闫雨良等也进行过二次元件调速特性的试验研究,并且应用到遥控装载机行走液压传动系统中19。同济大学范基等进行了二次调节系统的
7、节能液压实验系统研究20。1995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姜继海等人采用智能PID、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方法,分别对转速控制和转角控制的二次调节进行了研究14,21。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田联房博士在国内首次将二次调节系统用于扭矩伺服加载技术中,并建立了二次调节加载试验台。同时,还进行了转速控制和转矩控制以及它们之间解耦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引入二次调节系统中,形成了神经模糊PID控制方案。1.2 二次调节技术的应用二次调节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回收性能 在有位能变化的机械中,例如起重机械、搬运机械、卷扬机械、矿井提升机械以及索道机械等,利用二次调节技术可以
8、回收其位能。2)回收惯性能 对于往复运动机械,在频繁的启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和消耗许多惯性能,利用二次调节技术,不仅可以储存惯性能还可以在启动时释放所储存的能量,以利于加速启动,提高工作效率。市内公共汽车、印刷机械、锻压机械、挖掘机、矿区的采矿车等都是很好的应用领域。3)试验设备 二次调节系统除了具有可回收能量和重新利用的特点外,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同数字控制的完美结合,可灵活方便地实现各种控制,使系统获得相当高的动态性能,因而可利用二次调节系统来模拟各种复杂的旋转运动状态,这种系统特别适用于各种旋转试件的模拟加载、性能测试等试验。 2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原理与特点2.1 二次调节系统原理二次调
9、节加载系统原理如图2-1所示23。可逆式泵/马达元件9(或15)与电液伺服阀8(或17)、变量液压缸7(或16)、位移传感器6(或18)等组合在一起,统称为二次元件。电动机1、恒压变量泵2、蓄能器3、安全阀4及相应的管路等元件构成恒压网络,为整个加载系统提供稳定的恒压动力源。元件9和15以压力耦联方式并联于恒压网络上,两元件机械端口之间通过转速转矩传感器10、13以及加载对象12刚性地连接在一起。元件9为马达工况,为加载系统提供所需的驱动转速,它同电液伺服阀8、变量液压缸、位移传感器6、转速传感器10和控制器11构成转速控制系统。元件15为泵工况,实现对加载对象12的加载,它同电液伺服阀17、
10、变量液压缸16、位移传感器18、转矩传感器13和控制器14构成转矩控制系统。1电动机 2恒压变量泵 3蓄能器 4安全阀 5油箱 6,18位移传感器 7,16变量液压缸 8,17电液伺服阀 9,15可逆式泵/马达元件 10转速传感器 11,14控制器 12加载对象 13转矩传感器图2-1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原理Fig.2-1 Principle diagram of loading system with secondary regulation在该加载系统中,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为典型的电液伺服系统,二者相互独立,可分别进行调节,以满足加载系统对转速和转矩的不同要求。系统工作时,由控制器1
11、1和14分别向电液伺服阀8和17发出电信号,通过阀控缸机构(前置级排量控制)改变元件9和15的斜盘摆角,从而使其排量发生变化,以适应外负载转速和转矩的变化。另外,当系统进行工作时,元件9(马达)由恒压网络获取液压能,并将其转换成机械能来驱动加载对象12和元件15(泵),实现加载,元件15(泵)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后又直接回馈给恒压网络,重新用来驱动元件9(马达),在元件9(马达)和元件15(泵)之间形成闭式循环。这样,恒压油源所提供的液压能只是用来补偿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而驱动元件9(马达)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元件15(泵)。此外,在该加载系统中,没有节流元件,因而避免了节流损失。由此
12、可见,该加载系统在工作中不仅减少系统发热,而且还可以达到节能目的。2.2 二次调节系统特点同传统的加载系统相比,二次调节加载系统有如下一些特点17,24:1) 多个二次元件可联合工作于一个恒压网络上,每一二次元件可单独进行调节,且既能工作于泵工况,又能工作于马达工况,因此可方便地实现驱动和加载功能的互换。2) 通过对二次元件斜盘摆角的自动调节,可灵活方便地实现转角、转速、转矩和功率的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静动态性能好。3) 可实现能量回收、储存和重新利用,系统效率高。2.3二次调节加载实验台组成加载试验台如图2-2所示,驱动单元主要由两个Rexroth公司的A4VSO250型轴向柱塞元件串联而成
13、的双联二次元件、两个弹性联轴器、转矩转速传感器和驱动变速器组成,该单元用来模拟车辆发动机驱动轴动力,它同转速传感器、控制器等构成驱动转速控制系统;二次输出加载单元主要由双联二次元件、两个弹性联轴器、转矩转速传感器和三档二次输出变速器组成,该单元用来对车辆传动桥二次输出端进行加载,为转矩控制方式,它们同各相应的转矩传感器、控制器构成加载转矩控制系统。1 弹性联轴器 2转矩转速传感器 3 齿轮联图2-2加载试验台组成Fig. 2 -2 component of loading test 2.4 二次调节模拟加载系统原理图2-3为二次调节加载系统的原理图。由图可见,两套二次元件的液压端口共同并联于恒
14、压网络上,机械端口通过各转速转矩传感器、弹性联轴器、变速器、加载试件轮桥等连接在一起。二次元件1工作于马达工况,用来模拟车辆发动机驱动轴动力,它同转速传感器、控制器1等构成驱动转速控制系统;二次元件2工作于泵工况,分别用来对车辆传动桥二次输出端进行加载,为转矩控制方式,它们同各相应的转矩传感器、控制器分别构成加载转矩和转速控制系统。在各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中,由对应于各二次元件的电液伺服阀、变量液压缸、位移传感器LVDT构成前置级排量控制回路,再加上相应的二次元件、转速传感器或转矩传感器,就构成了转速控制回路或转矩控制回路。当系统进行工作时,二次元件1(马达)由恒压网络获取液压能,并将其
15、转换成机械能来驱动加载对象轮桥和二次元件2(泵),实现模拟加载。同时,二次元件2(泵)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后又直接回馈给恒压网络,重新用来驱动二次元件1(马达),在二次元件1(马达)和二次元件2(泵)之间,功率流形成闭式循环。这样,恒压油源所提供的液压能只是用来补偿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而驱动二次元件1(马达)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二次元件2(泵)。因此,该加载系统实现了能量回收与利用,系统效率高。 图2-3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 Fig. 2 -3 secondary regulation Loading System3 二次元件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3.1 二次元件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建模3.1
16、.1 二次元件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模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所用核心部件为Rexroth公司的A4VSO250 DS型二次元件,其实物及原理分别如图3-1 a)、b)所示。它由可逆式轴向柱塞泵/马达单元、电液伺服阀、变量油缸、安全保护阀、位移传感器(LVDT)、滤油器以及防气蚀单向阀等组成。如前所述,二次元件用作马达时,其控制方式为转速控制;用作泵时,其控制方式为转矩控制,但两种控制方式的前置级排量控制(内环)是相同的,都是由电液伺服阀、变量液压缸、位移传感器LVDT构成的。由图3-1 b)可见,前置级排量控制回路就是对称伺服阀控制对称液压缸回路,下面分别列写出该回路各元件的数学模型。 a)
17、b)1-轴向柱塞单元 2-变量液压缸 3-电液伺服阀 4-安全保护阀 5-滤油器 6-位移传感器7-码盘 8-防气蚀单向阀 9-二位三通电磁阀 B-高压油口 S-低压油口图3-1 A4VSO250DS型二次元件实物及原理图Fig.3-1Picture and principle diagram of A4VSO250DS type secondary unit电液伺服阀的传递函数通常用二阶振荡环节表示98,即 (3-1)如果系统的频宽较低时,伺服阀的传递函数可用一阶惯性环节表示,即 = (3-2)当系统的频宽远小于伺服阀的固有频率时,伺服阀的传递函数可近似为比例环节,即 = (3-3)式中 第
18、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输出流量(m3/s);第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输入电压(v);第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固有频率(rad/s);第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阻尼比;第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流量增益(m3/s)/v);第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时间常数(s);二次元件序号, =1,2分别对应于驱动加载二次元件。变量液压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为= (3-4)式中 变量液压缸的流量(m3/s);变量液压缸活塞的位移(m);变量液压缸的有效作用面积(m2);变量液压缸的泄漏系数(m3/s)/Pa);变量液压缸两腔的总容积(m3);液压油的体积弹性模量(N/m2)。变量液压缸的力平衡方程为 = (3-5)式中
19、 变量液压缸活塞与斜盘等的等效质量(kg);变量液压缸的阻尼系数(N/(m/s);作用于变量液压缸活塞上的外负载力(N);负载的弹簧刚度(N/m),没有弹性负载时,=0。位移传感器视为比例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3-6)对式 (3-4)、式(3-5)进行拉氏变换得= (3-7)= (3-8)由式(3-1)、式(3-6)、式(3-7)和式(3-8),可画出前置级排量控制即阀控缸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如图3-2所示。由图可见,输入的是电压量,输出的是液压缸的位移,经过一套连杆机构,将液压缸的位移转换为可逆式泵/马达元件的斜盘摆角,因此将排量控制也称为摆角控制。图3-2 前置级排量控制方块图 Fig.3-
20、2 Block diagram of prestage displacement control3.1.2 前置级排量控制系统方块图的简化对于如图3-2所示的前置级排量控制模型方块图,若忽略作用于变量液压缸活塞上的外负载力,则可得电液伺服阀输出流量对活塞位移的传递函数为 (3-9)式中的参数为主要由变量液压缸泄漏产生的系数,其值一般都比大得多,因此项与1相比可忽略不计25。另外,本前置级排量控制中的弹性负载较小,可认为0。于是式(3-1)可简化为 (3-10) (3-11) (3-12)式中 第个变量液压缸的固有频率(rad/s);第个变量液压缸的阻尼比;若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则可用下式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二次 调节 加载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