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 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doc
《毕业设计 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 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 国内外炼钢及连铸的发展概况 1.1中国炼钢及连铸技术的发展 1.2外国炼钢及连铸技术的发展第二章 炼钢厂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确定 2.1生产规模 2.2产品方案第三章 炼钢车间设计方案 3.1炼钢车间工艺布置 3.2炼钢的主要流程 3.3炼钢工艺技术特点第四章 金属平衡计算 炼钢厂的物料平衡计算第五章 炼钢设备选型及技术性能 5.1设备选型 5.2技术性能第六章 连铸机主要设计决定、特点和规划 6.1连铸机机型的选择及特点 6.1.1连铸机基本工艺流程 6
2、.1.2连铸机设计原则 6.1.3连铸机主要技术特点 6.1.4连铸机机型的确定6.2连铸车间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6.2.1钢水供应条件 6.2.2生产规模 6.2.3产品方案6.3连铸车间原料供应 6.3.1钢水供应 6.3.2耐火材料供应第七章 连铸机主要工艺参数7.1连铸机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7.1.1钢包允许的最大浇注时间 7.1.2铸坯断面 7.1.3拉坯速度 7.1.4连铸机的流数 7.1.5铸坯的液相深度 7.1.6连铸机的冶金长度 7.1.7连铸机的弧形半径7.2 连铸机生产能力的确定 7.2.1连铸浇注周期计算 7.2.2连铸机与转炉的匹配计算 7.2.3连铸机作业率 7.2.
3、4连铸坯收得率 7.2.5连铸机生产能力的计算第八章 连铸机主要设备的选择8.1 钢包及钢包载运设备 8.1.1钢包容积和直径计算 8.1.2钢包砖衬和外壳厚度计算 8.1.3钢包的总体尺寸 8.1.4钢包质量计算 8.1.5钢包重心计算 8.1.6钢包载运设备选择8.2 中间包及其载运设备 8.2.1中间包的作用 8.2.2中间包容量的确定 8.2.3中间包类型及其主要工艺参数 8.2.4中间包载运设备8.3结晶器及振动装置 8.3.1结晶器类型的选择 8.3.2结晶器主要参数计算 8.3.3结晶器振动装置 8.3.4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 8.3.5结晶器电磁搅拌8.4 二冷区设计 8.4.1
4、二冷作用及装置类型 8.4.2二冷区水量计算 8.4.3二冷区长度计算8.5 拉矫和引锭装置 8.5.1拉坯矫直装置 8.5.2引锭装置8.6 铸坯切割装置 8.6.1切割小车 8.6.2切割机的主要参数8.7 辊列设计及后步工序其它设备 8.7.1辊列基本参数的确定 8.7.2后步工序其它设备第九章 连铸系统工艺布置及主要流程9.1 主要流程 9.1.1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9.1.2金属平衡9.2 连铸系统工艺布置 9.2.1连铸车间组成 9.2.2车间工艺布置 9.2.3连铸机主要尺寸 9.2.4连铸车间内环境保护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设计10.1环境保护 10.1.1环保设计主要依据
5、10.1.2主要污染物及其控制10.2劳动安全及卫生 10.2.1设计依据及遵循的标准 10.2.2劳动安全技术 10.2.3劳动卫生措施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分析概述11.1投资估算及依据11.2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 摘 要连铸技术比传统的铸造技术有着很高的优越性,使得其在现代钢铁工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本设计为年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确定、炼钢车间工艺布置、主要流程及工艺技术特点、金属平衡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及技术性能、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投资估计及技术经济分析概述。设计过程中本着投资省、经济效益佳、多品
6、种、高质量、生产安全、操作顺利、维修方便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对连铸机工艺参数、设备参数以及设备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设计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企业生产经验,并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采用了一些先进、可靠、适用、经济的技术和先进设备,而且明确阐述了所选用生产设备的原则、优点和相应技术特点。为顺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环保及劳动安全方面的要求,设计中对连铸车间的环境保护、劳动安全采取了有利措施,同时对该连铸系统投资和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本连铸机是具有高拉速、高生产率及生产高质量铸坯的高效连铸机,因此该连铸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连铸机;高效;先进设备;工艺技术;环保。 With
7、an annual output of two million tons of billets in steelmaking and continuous casting system designAbstract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has great advantage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sting technique, which occupie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moder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e design for the annual
8、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wo million tons of billets in steelmaking and continuous casting system,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 scheme, steelmaking workshop layout, the main proces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 balance calculation, mai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9、 technical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and health, investment estimation and economic analysis overview. The design process in the investment, good economic benefit, many varieties, high quality, production safety, smooth operation, easy to repair and meet the states industrial
10、policy, principle, process parameters of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equipment parameters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alculation. Design of fully using the production experience of advanced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fer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use some ad
11、vanced, applicable, reliable, economical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equipment, but also clearly describes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principle, advantages and technical features. In order to put the national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bor safety requirement
12、s,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labor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casting workshop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economy the continuous casting systems are analyzed.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is a high speed, high productivity and high quality production of hi
13、gh-efficiency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f the machine, so the need for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Key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efficiency; equipment;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1我国连铸生产技术的基本现状我国应用连铸技术起始于50年代末,30多年来,连铸发展几经周折,至今已为人们确认。历年来,连铸发展
14、状况大体上是6070年代发展连铸有热情,但缺少组织,科学实验基础差。人们对发展连铸有争议,建设多,巩固差,生产波动,效果欠佳。进人80年代,连铸发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连铸生产较稳定,效果明显,铸机建设,铸坯产量的上升,连铸比的提高,都呈迅速增长的趋势。1979年,我国仅有22台铸机能用于正常生产,还有近10台铸机不能用于生产,其年产量为147.8万吨,连铸比仅4.3%,1986年已拥有生产铸机60台,生产铸坯622万吨,连铸比11.9%,铸机的设计能力832万吨。回顾我国连铸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免要有这样一种感受:我国连铸技术起步很早,但进展十分缓慢。早在五十年代后期的1958年,我国就开始
15、研制连铸机,并先后在唐山钢厂、重庆三钢和上海几家钢厂投产试用成功了小方坯连铸机,但由于基础技术工作跟不上,工艺研究不深,再加上上马仓促,设备简陋等原因,致使这些连铸机投产后不能正常持续生产。随后,又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化革命,造成了我国钢铁工业停滞、徘徊不前和进展十分缓慢。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58年到1980年的22年间,我国共建各种类型的小型连铸机24台,总设计能力只有385万t/a,到1980年实际年产连铸坯也只有229.7万t/a,连铸钢比仅有6.17%。1980年以后,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铸生产技术才伴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得到迅速地进展。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已有
16、连铸机247台,总设计能力为5294万t/a,1995年实际产坯已达4398万t/a,连铸钢比已达46.79%。其中,小方坯连铸机约占连铸机总数的80%,现有小方坯连铸机约200台,1995年实产小方坯约2500万t/a以上。我国现有的小方坯连铸机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由德国引进的德马克机型,由意大利引进的达涅利机型和由美国引进的康卡斯特、罗可普、斯泰尔特克机型,以及由此而经过消化吸收、移植、派生仿造出来的国产机型等石完全引进国外成套设备或主要部件的小方坯连铸机约占我国铸机总台数的21.5%。以上几种机型,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都还有待于取长补短力求完善和改造提足高。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和所
17、取得的主要成绩五”是我国钢铁生产取得重大成果的十年,尤以“八五”成绩更加显著。早在“八五”初期,冶金部党组就明确提出“以连铸为中心,以炼钢为基础,以设备为保证”的连铸生产技术方针,从总体上抓投资导向,抓铸机配套完善,提高炼钢水平和铸机备品备件的国产化供应等关键。因此,到1992年,从总体上已经解决了连铸机达产问题。从而增强了发展连铸,搞好连铸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又把连铸生产技术方针扩展为“以连铸为中心,以炼钢为基础,以设备为保证,以全连铸为方向,实现炼钢、炉外处理、连铸组合优化”。到“八五”末期,又明确了连铸生产完善的重点是全连铸、高效连铸、连铸坯热送热装;计算机控制和近终形连铸,引导连铸水平
18、逐步提高。概括起来,“八五”期间我国连铸生产技术已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和进展。(1)“八五”期间,我国共建成投产连铸机130多台(其中小方坯连铸机约100多台)。铸机能力由2495万t/a,增加到5294万t/a,到199吞年底全国已有各类连铸机247台。(2)连铸坯年均增长580万t/a,超过了钢产量年均增长540万t/a的水平,成为我国钢铁生产增长的重要支柱因素之一。1992年、1994年、1995年我国连铸坯产量分别以2442万吨、3655万吨和4395万吨,连铸超过了意大利、韩国和德国,到1995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位连铸坯生产大国。(3)连铸比逐年增长。连铸钢比已由1990年的22.
19、3;石,增加到2995年的46.79%,年均增长4.90个百分点。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连铸坯与传统的模特一一初轧开坯相比,一般成材率可提高6一10%,高的可达14%。全国钢铁企业综合成材率已由1990年的80.6。%提高到1995年的86.03%,可节约能耗13okg标煤/t钢。连铸比模工艺可降低成本160元/t以上。仅以1995年比1994年增产连铸坯690万t计算,相应增加效益约13亿元人民币。拥有连铸和全连铸的企业在逐年增加。1990年以前,我国共有52个企业拥有各。80年代连铸发展的几大进程。1.连铸机建设80年代前,连铸机除武钢3台是从国外引进的外,其余全部由自己设计、制造。其
20、中有2台是立式铸机,其余为弧形铸机。80年代新建连铸机38台,几乎全是方坯铸机,有l/2的铸机是按照联邦德国Demag提供图纸并经消化移植的。这批新建铸机具有较先进水平和实用性。近几年建设的铸机数量超过以往20多年中建设的总数。铸机工作状况一也较好,铸机达产率平均为87%。有一些工厂的连铸产量超过设计能力。也有少数厂生产情况欠佳。2全连铸炼钢厂的出现1985年,武钢第二炼钢厂实现了全连铸,这标志着连铸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全连铸表示连铸生产很稳定,铸坯质量好,炼钢与连铸生产配合协调;更重要的是连铸机能浇铸年产150万吨钢以上的大型炼钢厂的所有钢种,包括碳素钢、高牌号硅钢,以及引进的日本HI
21、B硅钢。1984年以来,该厂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如中间包用整体塞棒,钢包用“501”滑板系统,快速更换中间包和异钢种连浇技术,扩大中间包容量和加挡渣墙等技术。此外,研究成功了高牌号硅钢的一整套连铸工艺,使武钢全连铸有了技术保证。3连炉浇注的发展连浇技术是提高连铸生产率,提高铸机作业率和提高金属收得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在60年代,国内就已普遍采用连浇,近几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如快速更换中间包连浇,更换中间包停浇时间可控制在2min以内。异钢种连浇,目前,国内所有连铸机都已组织连浇。武钢在1985年n月创造了一次连浇117炉的纪录,连浇技术的发展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金属收得率提高,仅快速更换中间包一项技
22、术措施,年收益即可增加187万元。4合金连铸的出现1985年,太钢三炼钢投产了一台浇铸合金钢的铸机,主要浇不锈钢板坯,生产流程为:电炉一AOD一连铸一精整一轧钢。重钢三厂和江西钢厂连铸试浇了不锈钢及其他合金钢。一种耐高温氯离子腐蚀用高铝含量EZ钢,已在重钢三厂立式铸机上试浇成功并已投产。此外,连续浇铸合金钢、不锈钢的相关技术,如保护浇注技术、特殊保温剂、专用保护渣、冷却工艺、不锈钢铸坯的火焰切割技术等,都为合金钢连铸提供了条件。近期将有一批合金钢连铸机建成投产。5水平连铸工业试验取得成功80年代,水平连铸有所突破,马钢、首钢、上海钢铁工艺研究所及钢研总院与成都无缝钢管厂合作的水平连铸,都取得了
23、工业性试验的成功。马钢钢研所1984年从联邦德国T.G公司引进部分关键部件后,经过攻关人员努力,创造了用计算闭环控制液压脉动拉坯;此外,在拉坯制度,冷却制度和自动控制上都有其独创性。国内研制的分离环使用效果好,性能稳定,技术性能达到OBN型的指标。铸机拉成率为90%以上,功80mm圆坯的拉速超过2.0m/min。铸坯轧制无缝管的综合成材率平均为”%。水平连铸已成功地进行了中型断面坯(功80150mm)的工业性试验但进一步提高和推广工作还是很艰巨的。6铸坯热送轧制热送或直接轧制在日本国已被竞相采用,其节能效益显著。武钢二炼钢在1985年5月实现了全部铸坯热送热装。其效益是多方面的,包括节能,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产200万吨小方坯炼钢连铸系统设计 200 万吨小方坯 炼钢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