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行政区划整体改革初探.doc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行政区划整体改革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我国行政区划整体改革初探.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行政区划整体改革初探 梁木生,王红卫二十一世纪网络版二五年十一月号作者简介:梁木生,男,1958年生,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在政治学、法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发表论文40多篇,编着教材政治学一部,撰写学术专着梯度民主论。代表作有我国法治之路的经济分析、论民主的市场建构、论政治体制改革的产权基础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学原理、宪政原理及行政法治。王红卫,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引言行政区划(regionalism )是国家结构体系的一种安排,国家或地区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
2、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一个国家(小国除外)的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1.行政区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是国家把其领土划分为各级行政区(administrativedivision)的过程。可见,行政区划和行政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通用2.概括地讲,行政区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徵:体现国家管理意志;综合性;区域性与区域共轭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历史继承性与相对稳定性;可调整性3.行政区划解决了如何对广阔领土、庞大人口和巨大经济的统治与管理问题,但同时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随而来,主要有在:行政区划的具体操作问题,即行政区划的
3、方式、尺度、范围、层级的合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和统治的有效性问题;行政区划在採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对广阔领土、庞大人口和巨大经济体实施有效统治与管理的同时,也为以此之基础进行国家的分裂提供了根据与可能,从而对国家的统一构成严重的挑战;行政区划是一个十分重要、严肃的政治问题,所以一定要规范、合理,既要重视历史的继承与现实的需要,又要兼顾与现代国际世界的一些普遍规则接轨,使其符合世界规范,便於相互交流与往来。一、我国行政区划的比较分析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和林区)、乡(民族乡、镇、街
4、道办事处)等五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截至2003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82个地级市,51个地区(州、盟);374个县级市,845个市辖区,1642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18064个乡,20226个镇,5751个街道办事处4.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之下还设有村委会、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之类的一级城乡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之下又设有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等。截至2003年底,全国设有村委会66.3万个,村民小组519.2万个;居委会7.7万个,比上年下降9.4;居民小组122.2万个5.此外,全国共设市660个,其
5、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7个,县级市374个。全国共设有乡(镇)级以上自治区域1513个,其中特别行政区2个,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17个,自治旗3个,有民族乡1356个。全国有行政人员(吃财政饭的)4700万人,如把村干部1200万人算进来,共5700万人6.(一)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与比较我国自夏商之际,国家建设初具结构,组织形式以联盟形式为主。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强大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国家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战国秦汉之际,开始採用郡县制,以郡统县。至此,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行政体系开始建立并巩固。东汉开始在郡上加设州一级,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继续
6、沿用。隋朝又恢复了郡县两级的体制,划全国为190郡,1255县。唐时在郡上设道,同时改郡为州,恢复三级设置。宋时设路,路下辖并列的府、州、军,府、州、军之下辖县,仍为三级制。元朝开始採用行省制,设省、路(府)、县三级。明设布政使司,下辖府、县。清朝将全国分为十八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二十五个一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旗盟,之下设府(州、厅)、县(散州、散厅),形成省、府(州、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同时,清代将明代临时派遣性质的总督发展成地方常设机构,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相当於增加了一级行政建制。民国初年,废除了府(州、厅)一级,实行省道县三级
7、制,后又撤销道一级,增设了行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行政区划屡有调整。建国之初实行大区(直辖市)、省(大区辖市、行署区)、县、乡镇四级行政制度。省县之间设立专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1954年,撤销大区建制,实行省、专区(市)、县、乡镇四级制。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1983年以后,逐步实行市管县行政区划体制,省下设市(地区),再下设县(市、区),最后为乡、镇、街道,仍为四级制。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形成。表一: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通过上面的简介可以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从古至今已经历过无数次的变革。然而,为了加强统治和提高管理效率,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
8、变动虽十分频繁,但行政层级多实行三级制。(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行政区划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划分标准应是人口及与之紧密联系的文化、经济等人文、社会因素,这是划分行政区划最重要的因素。至於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地域划分,则只是表现划分的方式,根本还在於地域内的人。因此,行政区划应以人为核心7.但是,综观我国的行政区划不难发现,我国的行政区划在一定范围内倾向於地域划分,而忽视了人文因素。表二:世界十二个国家一级行政区划情况8从上表不难看出,我国单位区划平均人口无疑是最多的,行政区划的人口集中性很大。如果仅考虑6个一级区划城市(京沪津渝港澳)之
9、外的28个省,我国省级单位区划平均人口更达到4492.36万。并且我国某些省级行政区的划分似乎更多地表现为地区的集中与组合,致使我国人口在6000万以上的省就有9个,7000万以上的有5个,8000万以上的有4个,9000万以上的有2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管辖相当於一个德国、英国或法国的人口。机构的庞大繁琐,权力的专一集中,造成极大的管理难度与弊病。表三:各国行政区层级划分统计9可见,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二级制和三级制,合佔总数的2/3以上。採用四级制及以上的国家仅佔其中的约1/9,数量很少,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泰国、印度、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其成因主要是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封建统
10、治,複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发展水准低下和地方自治发展程度不高10.二、我国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前面的简要介绍及对比分析中发现,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运行方式愈来愈不适应,并对我国社会转型的正常演变构成了愈来愈明显的制约作用,其主要表现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省级规模过大我国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设置。通过上面的分析比较我们知道,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数量较少,规模过大,与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均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秦朝初期,国土面积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人口更是只有现在的几十分之一,但也设有36郡。西汉初年全国郡的数量已经增加到60多个,西
11、汉末年全国郡的数量更是达到100多个。隋朝初年,全国一级行政区州的数量为190个。宋朝的一级行政区路,在元朝统一中国时也已达到180多个。建国初期,省级行政区的数量也曾达到53个;就国外情况而言,美国的面积和我国相当,人口只有我国的1/4还不到,一级行政区联邦州的数量为50个。俄罗斯面积相当於我国的2倍不到,人口只有我国的1/10左右,一级行政区的数量有81个。日本的面积只有我国的约1/30之一,人口只有我国的1/10不到,一级行政区的数量也达到了47个。法国面积和人口均约只有我国的1/20左右,与我国一个中等省的规模相当,但一级行政区的数量达到了95个。我国一级行政区的平均管辖范围达到了28
12、.24万平方公里,与韩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当;人口更是达到近4000万,高居世界首位,约相当於世界上一个中等规模还偏大的国家,因为联合国规定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为世界人口大国11,而我国人口达6000万以上的巨型省区就有9个。同时,省区之间规模也十分悬殊,例如面积最大的新疆分别是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的16倍,宁夏的24倍,台湾、海南的45倍,北京的100倍,上海的270倍,香港的1600倍,澳门的64000倍。面积居二、三位的西藏和内蒙古也分别是这些省区市的12倍、18倍、35倍、70倍、200倍、1200倍、48000倍。人口方面也是如此,我国已有人口6000万以上的巨型省区9
13、个,人口最多的河南省和山东省已达9000多万,而人口较少的海南、香港、宁夏、青海、西藏只有几百万,最少的澳门更是仅有44万人,为前者的1/20还不到。这导致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十分不规范,引发出很多问题,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二)管理层级过多与历史上各时期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对比,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层级过多且混乱,省、地两级的管理幅度又偏小。我们知道,期间虽然有过很多变化,但省和县两级已被公认为是国家基本的政区设置,这应该已经成为定论了。12但是,我国目前省与县之间存在中间层级,县下也设有行政层级。县下的乡镇一级在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是非正式建制的自治地方,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直如此,直到
14、清末的宣统元年(西元1909年)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里,才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乡为县以下的基层组织。1939年9月,民国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正式确定乡镇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域。至此,我国开始多出了乡镇这一级地方建制13.其正式建制不足百年。目前,我国省与县之间普遍设了所谓的地级市,并且这一级的行政管理层次设置的时间更短。1983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了市管县行政区划体制,我国宪法规定的省(自治区)县(市)乡(镇)的省和县之间又增加了一个行政层级,形成了现在的省(自治区)市(自治州)县(市)乡(镇)四级制。行政层级的增加,浪费了行政资源,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官僚作风,加重了社会负担。
15、工人日报1997年12月17日发表专文,对我国的官民之比作了一个简要的历史比较:汉代1:7945,唐代1:3927,清代1:911,到1991年我国的官民比例达到1:30.而我国政府的最新资料表明,到1998年初这一比例已变为1:24,而50年代都是1:600014.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干部4051万人,这不包括大量不在财政预算里拿工资的超编人员,他们实际上也在行使做官的权力。目前,我国的行政人员比例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由此导致的GDP 消耗过大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三)设置不规范我国行政区的设置极为混乱,省一级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四种类型,地级设置有市、地
16、区、自治州、盟四种类型,县级设置类型就更多,有县、市、自治县、旗、市辖区、郊区等形式和名称。乡镇一级也是如此。这种设置的极不规范,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也增加了交往的困难。尤其是市制的阿设置表现的更为集中和明显。从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到县级市都称为市,其中既有整县改的带有广大农村的市,也有切块而成的纯粹市,有大到重庆那样人口达3100多万、面积8.2万多平方公里,比全国许多省区、甚至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大的城市,也有许多面积仅几百、几十平方公里、人口几万、甚至几千人的城市。同样是市,相差数百倍、千倍级甚至是甚至万倍。市的功能和概念不断被扩大,几乎成为万能单位,可以随心所欲的设置,
17、以致由此造成许多混乱,最典型的就是市管市。在近年一拥而上的市管县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市(地级)管市(县级)的混乱情况。现在,当我们说某市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实际指的是什么。比如说苏州市,可能有四个大小不同的概念。(1)包括周围昆山、成熟、吴江等县级市,即原来苏州地区的范围;(2)不包括周围昆山、成熟、吴江等县级市,但包括原来的吴县市(现改为吴中区和相城区);(3)不包括原吴县市,仅指沧浪、金阊、平江三城区。在2002版的一张苏州交通旅游图上,对前三个圈儿分别是这样表示的:苏州市全图;苏州市市区图;苏州城区交通旅游图15.在吉林省实用地图册(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0年)中,长春市地图包括了
18、该市所辖的榆树、九台、德惠、农安四市;长春市城区图不包括上述四市,但包括郊区的双阳区;长春市区图则是有两幅,一幅是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五城区的街道图,另一幅是双阳区16.上述混乱现象就是由行政区划设置混乱造成的。拿苏州图和长春图比,市区和城区的概念正好相反。查现代汉语词典,市区是:属於城市范围的地区,一般人口及房屋建筑比较集中;城区是城里和靠城的地区(区别於郊区)。这里不论孰对孰错的问题,我们要指出的是,这样一个本属常识性的名称,竟成了十分困难的学术问题!可以说这都是由我国行政区划设置不规范、统一、科学导致的17.此外,市管县市体制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难度,错乱了城市的职能,阻碍了相互间的
19、交流。市管县市使所谓的市既要管理作为城区的城市,又要管理一般来说要更为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市就需要具有管理城市和农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职能,致使其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增加了社会成本。城市级别的广泛存在和市管市体制的形成,影响了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交往,以至於在在我国经常出现一个副市长带领几个市长访问其他城市的事情,从而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不解。(四)行政区划不尽科学我国的行政区划不科学、不合理,存在很多问题。省级行政区划规模普遍偏大,辖县数目普遍过多,容易导致管理不善,不利於国家的长治久安;省区之间规模悬殊过大,设置混乱;行政区域边界犬齿交错,破坏了自然一经济区域的完整,容易引起边界纠纷,不利於
20、安定团结;管理层级太多且複杂,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加重社会负担;行政区划层级、名称设置混乱、含糊、複杂,给管理和相互交流往来造成了困难。市制设置问题突出,尤其是市领导县市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主张缩小管理规模、减少管理层级,并使其统一规范,提高管理效率。三、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根据我国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应本着小政府、大社会、统一、规范的指导思想进行和展开,其具体方案为分省、撤地、并县、虚乡、协调、统一、规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管理层级,缩小管理规模,统一设置规范,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效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地方相互往来交流和共同发展。(
21、一)调整管理规模(1)分省。省是国家的基本行政单位,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地盘比较大,人口较多;二是下辖若干层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实行层级管理;三是省机构直接面对中央政府,它能代表中央管辖、领导、制约地方,又能代表地方抗衡中央。具有这三个特点的地方行政单位,不管用的是什么名称,如我国的省,美国的州,日本的县、府、道,英国的郡等,实际上都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单位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级规模经历了几次变化。1950年,全国辖29省(含台湾省)、13直辖市(含中央直辖市和大行政区直辖市)、8行署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西藏地方、昌都地区,共53个省级政区,比1949年以前多2个。此时,省级政区的数量
22、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9.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了关於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的决定。决定指出:在大区一级机构撤销之后,为了便利中央对於省、市的领导,特别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合并一些省市,减少一些中央直接领导的行政单位,是很必要的。20根据决定,辽东、辽西两个省的建制均撤销,合并改为辽宁省;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宁夏省建制撤销,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渖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哈尔滨、长春、武汉、广州、西安、重庆等11个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分别并入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北、广东、陕西、四川省的建制;省级政区一下子减少
23、为32个。建国初期的缩省运动此时转变为扩省运动21,而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各省人口规模的愈来愈大,经济发展水准的迅速上升,各省特别是发达省份的实力愈来愈强22.最近十几年,学术界建议继续分省的呼声愈来愈高,有代表性的着名学者有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华东师大的刘君德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周振鹤教授等,政府部门也时常有继续分省的消息传出,如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民政部地名司司长戴均良等,均对此表示支持。一些副省级城市如大连、青岛、深圳、武汉等也一直有意成为中央直辖市。而且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已经分出了海南省,四川省亦已经分出了重庆市。近年来,民间各种研究更是几乎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网上流传的各
24、种中国行政区划图多达数十种,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主张应及时展开具体工作。笔者认为,分省是可行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充分吸取历史上分省的经验教训,不应当仅仅是历史循环的继续,更不应当是新一轮历史循环的开始。因此,第一,要分就要分彻底。第二,分省要有利於减少机构和地方层级。第三,分省的同时要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上进行革命,告别金字塔式的管理传统,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新模式,以防止省消亡后以别的名义复辟。做不到这三点,继续分省就没有意义23.(2)并县。县制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出现於春秋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以郡县制的形式在全国全面推行,之后历经两千余年,几经改朝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设计 我国 行政区划 整体 改革 初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