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最终定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oc
《毕业论文最终定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最终定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代码 10530 学 号 200702140255 分 类 号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学 位 申 请 人 曾豪 指 导 教 师 刘长青教授 学 院 名 称 商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 究 方 向 教育与财政 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日The Research on the Logistics Entity in Chinese CollegesCandidate Zeng Hao Supervisor Prof. Liu Changqing College Business College Program Public Administration
2、Specialization Education Degree Master University Xiangtan University Date 2010/10/20 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
3、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了10余年,高校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模式正逐步推广。高校后勤逐步脱离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广泛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后勤服务实体的组建和运营,学生公寓和食堂的建设与管理,高校后勤物资的采购和配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资金筹措等
4、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非完全能够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离改革的最终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后勤市场化程度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偏低;学校自主选择存在较多缺失;后勤实体对学校过度依赖。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后勤实体发展不畅,社会优质第三产业队伍难于进校,市场各种垄断依然存在,效益与公平目标无法完全实现。文章首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简单概述,并介绍了高校后勤资源、高校后勤社会化等重要概念。然后对社会化改革的目的、目标、内容及改革的历程和成效进行了简单回顾。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分析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运作的经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5、及难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文章探讨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趋势与相关对策建议:认为后勤生产专业化、后勤服务商品化、后勤服务市场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政府宏观调控、高校后勤实体规范发展、科学利用社会资源等三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勤资源Abstract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eform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10 years. The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have car
6、ried on the reforms step by step direct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se reforms have been partly successfully. Some successfully experienced models are being popularized in universities. These reforms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operation system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It has p
7、romoted the whole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the disadvantages are followed by the logistics reforms. The marketiz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lower.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is imperfect. The logistics entity in universities bears heavier burdens and depends on the universiti
8、es. The entity has difficulty in deciding things by itself. A series of contradictions appear. The con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ge and the entity is vague. Ordered logistics system is difficult to form. Monopolization still exists. The purpose of benefit under fair circumstance is not able
9、 to be completely finished.Aimed at analyzing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devides the thesis into five part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it gives an outline of the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eforms in our country. Chapter Two gives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purposes, aims, contents and processes of socia
10、lization reforms. Based on these reviews, Chapter Three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models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eform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xpierences and model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se analysis,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
11、eform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 Chapter Four, the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around the trends and the suggestions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eform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 this part,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specialization of product and marketing of service are the general stream. The key f
12、or the success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reforms in our universities lie in the three factor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the regular development as an entity and the proper usage of social resources. Finally, the thesis draws a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Key words: logist
13、ics entity in universities; socialization; logistics resources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导论1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选题意义21.2 研究现状及评述31.3 基本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51.4 创新之处6第2章 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72.1 理论基础72.1.1 两种资源理论72.1.2 资源配置方式82.2 相关概念82.2.1 高校后勤资源82.2.2 高校后勤社会化10第3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概述113.1 改革的目的、目标、内容113.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14、的历程113.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效14第4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与难点分析164.1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概览164.1.1 高校后勤改革运营模式164.1.2 后勤实体运营机制174.2 国外高校后勤的运作模式分析174.2.1 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概览174.2.2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经验借鉴204.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204.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分析234.4.1 内部因素:校内生产资源缺乏扩张力234.4.2 外部因素:政府宏观调控和校外生产资源24第5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及相关对策265.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265.1.1 高校后
15、勤生产专业化265.1.2 高校后勤服务商品化265.1.3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265.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对策275.2.1 政府宏观主导和政策扶持275.2.2 高校后勤实体规范发展285.2.3 科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8第6章 结论30参考文献32致 谢3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36第1章 导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后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社会化改革至今已近二十五年,高校后勤已基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高校后勤顺应形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
16、要求,服从教育规律,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以“求真务实、创新进取”为企业精神,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按照“稳步改革,开拓市场,有效增长”的思想,依靠改革推动高校后勤组织以产权运作和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调整经营和资本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使高校后勤管理职能与具体的后勤经营、服务职能分离,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对后勤资源配置,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稳定、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后勤保障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的发展
17、,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从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看,在各级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下,各高校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程度不同地取得了一定成效:(1)实现了后勤组织从学校行政系统规范分离。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组建成立了后勤集团或后勤服务总公司,和学校形成了甲、乙方管理体制,基本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第一步改革目标。(2)转变创新了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国各高校结合实际,在后勤人事、分配、财务管理、融资投资、资源整合、劳动就业保障等方面,探索建立了一些区别于传统行政后勤体制的模式,极大地解放了后勤生产力。具代表性的有“上海模式”、“武汉模式”、“陕西模式”等改革的典范模式。不少高校的后勤
18、实体已注册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企业化管理和企业化运行机制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如苏州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其后勤组织已实行了员工持股。(3)取得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家确立“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在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99年的9%提高到15%左右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鼓励和刺激下,我国普通高校和承认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从1999年的706万人,发展到2000万人。5年内在校生总人数增加约3倍。高校的扩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扩招后,高校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给学校
19、各项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体现在后勤保障服务上的矛盾和困难尤为突出。面对扩招的压力,各高校后勤积极探索,走社会化改革的道路,为高校扩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后勤保障支持。然而,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高校后勤实体发展凸显出自身的弱点甚至弊端来。一些地方,改由政府主导配置后勤资源,引入社会资源建立跨校经营实体参与后勤服务,有了狭义上的竞争,但在资源配置上,市场力度弱小,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并无充分体现。此类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后勤服务实体,通过不完全竞争获取后勤消费资源,使得改革前一些隐性矛盾有所凸现。也有一些高校,没有合理科学地区分“大学生、教职工、学校”三个层面的后勤消
20、费资源。仅以一种方式改革配置所有的后勤消费资源,难以满足不同层面消费资源的需求。还有一些高校,在进行学生生活后勤改革时,在校园内盲目吸纳社会资金开发学生公寓和租赁学生食堂提供后勤服务,签订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合同或者保护条款,形成大学生消费资源被社会企业垄断。这些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又不存在失去消费资源的风险,因而最大限度地缩减开支,最大程度地增加收入成为必然选择,直接损害学生利益,间接损害高校利益。1.1.2 选题意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解决我国高校后勤历史问题的漫长过程。高校后勤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高校后勤队伍的转制、消化问题;二是原学校教职工的住房建在
21、校区,现在逐渐转变为家属住宅,进而转化为社会住宅,给校园规划和管理带来较大的麻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已经从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进入基本适应阶段。但是高校后勤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离较优状态尚有较大的距离。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配置资源尚未在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充分显现;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消费对象还没有真正得到消费的满足;校内生产资源的大量存在,使改革的深化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高校后勤仍然相当多的依赖校内生产资源,另一方面全社会意义的竞争、生产和消费的良性互动不能够深入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非常有意义。高校后勤实体既涉足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
22、又和社会经济领域相关联,后勤服务既要体现公益性,追求社会效益,又要走社会化、企业化道路,讲究经济效益 谢攀峰.“公共性”在高校后勤实体效率中的体现J.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三卷.09.192-193.。高校后勤实体为推进高校后勤体制改革、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模式、促进后勤服务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高校后勤实体既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动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还很长,高校后勤实体能否健康运行,不是简单地关系到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与生存,而是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科学发展。1.2 研究现状及评述自高校后勤服务踏上改革的征程以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最终 定稿 高校后勤 社会化 改革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