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350公里动车组设备舱冷却单元的静强度分析.doc
《毕业论文350公里动车组设备舱冷却单元的静强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350公里动车组设备舱冷却单元的静强度分析.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顺利实施,主要城市之间已经开行了200250km/h动车组。本文对即将诞生的350公里动车设备舱冷却单元的静强度分析作为参考资料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国内外高速列车的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高速列车、结构特点及应用,从而指出我国研制高速列车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我国高速列车的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有限元的基本原理;最后,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建立了我国高速列车冷却单元三维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把冷却单元离散,运用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进行单元分析,并用ansys软件进行静强度分析计算,分别计算了超常载荷工况和模拟运营工况。最后,得出结论,予以分析讨论。 计算结果
2、表明:超常载荷工况和模拟运营工况均满足静强度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作为350公里动车组设备舱冷却单元结构参考。关键词:高速列车;冷却单元; 有限元; hypermesh ansys软件; 静强度分析。AbstractWith Chinas railway sixth increase concenience, major cities has 200 between aristarchus 250km/h emu. This article about 350 km of the birth of dynamic cooling unit of tank car equipment st
3、atic strength analysis for reference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trains i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 high-speed trains, structure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thus pointed out that our country developed high-speed trains, expounds the significan
4、ce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high-speed train, Then introduces finite elemen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inally, based on the larg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hypermesh established our countrys high-speed train cooling unit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al model and the cooling u
5、ni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discret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basic theory of unit analysis, with ansys software for static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supernormal load condition and simulation operation conditions. Finally, draw the con
6、clusion, sha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normal load condition and simulation operation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static strength design requirements, structural design is reasonable. Can be used as 350 km/h emu equipment cabin cooling unit structure refer
7、ence.Key Words:High-speed train equipment; cabin; hypermesh ansys software; static strength analysis。目 录第一章绪论31.1列车(火车)的发展历史31.2国高速铁路发展41.3国内高速列车现状51.4国外高速列车发展6第二章 基本理论介绍82.1有限元法的概述82.2有限单元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8第三章 分析软件介绍133.1选用hypermesh的依据133.2hypermesh软件介绍133.3ansys软件介绍163.4ANSYS二次开发技术16四章 冷却舱有限元强度计算184.1有限元模
8、型184.2车体静强度分析20结论31参考文献32致 谢33第一章绪论1.1列车(火车)的发展历史 早在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机车行驶时,驾驶员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817年,当斯蒂芬森
9、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任务。但是,保守的铁路拥有者却对蒸汽机车的能力表示怀疑。他们提出,在铁路边上固定的牵引机,用拖缆来牵引火车。斯蒂芬森为了让人们充分相信火车的性能,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这种机车的卓越表现终于让怀疑者改变了态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用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这些都很不经济。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和燃煤蒸汽机车。 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是由康瓦
10、耳的工程师查理特里维西克所设计的。 它的火车有四个动力轮,1840年2月22日试车,空车时,时速20公里,载重时,每小时8公里(相当于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不幸,火车的重量压垮了铁轨。 电力机车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其时速达到200公里。 燃油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
11、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普遍采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到达260公里;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列车时这也达到200公里以上。 人们对这样的高速列车仍不满足。法国、日本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我国也正在上海修建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时速可达400500公里。1.2国高速铁路发展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迅猛,自主创新动车组不断升级。今年,我国铁路将进一步深化机车车辆技术创新,利用动车组技术的现有平台,加快新一代高速
12、动车组研发,在高速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性能、牵引制动等方面推进技术创新,确保年内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下线,完成综合性能试验。近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透露,铁路部门将于今年继续围绕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和技术装备现代化,深化关键技术创新,扩大技术创新成果,完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搞好技术成果的运用。据了解,2010年我国铁路将充分利用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等技术创新成果,对京沪高速铁路等在建重点工程技术进行深化完善,全面掌握长大桥梁及特殊桥梁的关键技术,完善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设计、制造、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建造水平。开展时速350公里及以上CTCS-3级列控系统的适应性研究,完成系
13、统的互联互通,加快仿真试验室建设,健全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体系。深化客运专线系统集成技术,适时启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综合试验。推进客运专线运营管理技术创新,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技术研究,完善动车组等移动设备检测监测技术,提高动车组运行维护质量。加快国家级研究实验平台建设,年内建成高速铁路建造技术、轨道交通运行控制、高速铁路系统试验等国家级实验平台,为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撑。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加速发展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发的同时,有关机车车辆制造部门还将进一步完善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技术,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开展客运专线电力驱动大型养路机械、道岔稳定设备等先
14、进技术装备的研制,丰富大型养路机械产品系列,提升大型养路机械技术创新水平。我国铁路信息化步伐也有所加快。据介绍,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三大领域为重点,推进信息化主要项目建设。加快客运专线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系统和动车组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信息化建设,优化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和调度集中系统(CTC)应用功能,完成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升级改造。推进货物运单和货票的信息化,提高货运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应用质量,完成主要干线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建设。加快实施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V5.2)、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推进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铁路通信网络,建成上海
15、、哈尔滨、沈阳、南昌、成都GSM-R核心节点。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采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防范各类风险。优化铁路信息资源配置,推进硬件、信息、网络和公用基础信息共享。完善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制,促进运行维护标准化、规范化。更让人期待的是,我国将建立健全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据全国铁路工作会议透露,我国铁路将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完善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动车组制造、设备养护维修、运输组织指挥、旅客服务等技术和管理标准,形成具有我国铁路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依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严防对我国铁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加强我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
16、际标准制定。1.3国内高速列车现状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简称CRH,意为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现在国人面前,平均每天有近20万旅客乘坐。 然而,由于外型与欧洲、日本高速列车相近,CRH自从开行以来也受到质疑。”中国铁路争议中面临选择,从时速160公里提高到时速200公里以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列车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系统、车体外型、系统集成等都要因为这40公里时速的提升而做出质的改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摸索制造高速列车,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汽车等其他行业相比,世界上的高速列车制造厂商算是比较少的,目前只有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和日本的川崎四家
17、。谁也不愿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高速列车市场。中国北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是环保、节能、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中华第一速”。作为我国高速客运铁路网的主型车,“北车制造”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已在京津城际铁路累计安全、可靠运营逾500万公里,并在武广客运专线完成了长时间连续运营试验,将武广铁路运营时间由10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截至2009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其中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营业公里,时速200至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3676营业公里特别之处一:一列可装载乘客千
18、人 矿泉水瓶倒置不会倒时速350公里的武广客运专线和谐号动车组都是国产的,而这些列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目前测试的动车组既有像日本新干线那样的子弹头,也有略短的像鲸鱼头一般的机头。而一列有八节车厢,共可载客1000人左右。在先期测试中,考虑到春运等乘客量较大时期的需求而将两列车合并运行测试的。而之所以叫动车组,就是因为除了机头牵动,其他车厢也可以自带动力。特别之处二 :速度:3小时可从武汉到广州开通初期的G1001次从武汉到广州只需不到3个小时,9时从武汉站开出,11点57分到达广州北站,这显示,该车计划开行3个小时,就可以从武汉到达广州,比京广线缩短10个小时左右。2009年12月19日下午6
19、点整,武广沿线各销售点开始出售武广客运专线火车票,2009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特别之处三 轨道:积累经验日德技术都上场武广客运专线采用的是无砟轨道这种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其轨枕由混凝土浇灌而成,路基也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可适应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而目前除了中国,日本、德国都有适合自身的轨道技术。据介绍,日本的轨道为了适应多地震的情况,采用板式轨道,在真正的轨道板下还要铺设两层基础层,以便地震等破坏情况发生后,减震并且只需抽取基础层,轨道板仍可继续使用;而德国轨道铺设技术简便,采用双块式,轨道两边两块,中间用水泥混凝土连
20、接,“技术实施简单”。“为了今后中国高铁建设,武广线上多处轮番使用这两种轨道技术,以便积累经验,看看哪种技术更适合中国那一类的地质地理情况,仅在花都就铺设有这两种轨道。” 特别之处四 钢轨:采用科学方法,合理施工造就无缝轨道武广客运专线在用的是超长钢轨,而非普通的25米钢轨。由于钢材料的体积受温度影响大,即所谓的热胀冷缩,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25米规格钢轨,并且在接缝处留有一定的缝隙。这就导致了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由于钢轨接缝而颠簸。而武广客运专线为平均时速340千米每小时的快速客运专线,列车经过时哪怕是0.5厘米的凸起或缝隙都会造成极大的危险。所以武广客运专线在设计时便采用超长无缝钢轨,在适宜温
21、度内施工(如长沙为1725摄氏度),尽量避免减少温度对钢轨的影响,并且在钢轨下方设置有调节钢轨长度的混凝土块,保证了超长钢轨接缝处变化不超0.1厘米,从而保证了列车的安全和乘客乘车的舒适性。1.4国外高速列车发展高速列车作为高速铁路新技术的核心,其技术进展更是日新日异,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列车最具综合性的技术指标最高运行速度已从300km/h提升到350km/h。法国第四代AGV绞接型动力分散式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已于2002年底投入试运行;德国为西班牙设计的ICE350E独立型动力分散式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也已达350km/h,样车目前已经问世;Talgo350型高
22、速列车是西班牙与庞巴迪公司合作研制的新型高速倾摆式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350km/h,2002年在西班牙高速线路上投入试验;韩国在引进KTX高速列车基础上,又自主研究开发了KHST新型高速动车组,样车也已问世,最高运行速度350km/h。日本E2-1000系高速动车组2002年经过改进与试验,可以达到最高运行速度360km/h的目标,期望与航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2003年,日本800系高速列车也已问世,各项性能指标有新的进展,将在2004年3月九州新干线开通时投入运营。第二章 基本理论介绍2.1有限元法的概述目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有: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单元法和加权
23、残数法等。但是从实用性和使用范围来说,有限单元法则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单元法作为CAE的核心,是CAE应用中最广泛、最成熟的方法。其基本思想的提出可追溯到1943年,数学家Courant第一次应用定义在三角区域上的分片连续函数的最小位能原理来求解St.Venant扭转问题。现代有限单元法的第一个成功尝试是在1956年,Turner,Clough等人在分析飞机结构时,将钢架位移法推广应用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第一次给出了用三角形单元求解平面应力问题的正确答案。1960年,Clough进一步处理了平面弹性问题,并第一次提出了“有限单元(Finite Elem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350 公里 车组 设备 冷却 单元 强度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