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汉魏文学讲述课件.ppt
《大学语文汉魏文学讲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汉魏文学讲述课件.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魏两晋文学,秦汉文化的基本形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定型期,奠定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体制。1、皇权至上(“朕即国家”,“朕即天下”)2、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3、确立了封建官僚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的官僚统治体系,以“家天下”为原则,“以维护皇帝个人专权为目的,实行军、政、监察分权,相互牵制 4、思想文化的统一 5、封建伦理观念的建立董仲舒从社会伦理规范的建设之手,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说教,文第一章 贾谊,贾谊(前200年前169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汉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三是利用
2、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过秦论三篇是一组政治性很强而又富于表现力的优秀散文。其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第二章、司马迁和史记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史记这部52万多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点。,1、学习勤奋,有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天文、历法、诸子之学。司马迁幼而好学,随父诵读古文。后又师从董仲舒、孔安国。,2、广为游历。“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跟随武帝出巡,到过
3、四川、云南等地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大丰富了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开阔了胸襟和眼界;也较多了解到国情和民生疾苦,了解到百姓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这对于史记写作有着重大意义。,3、理想与毅力。公元前110年,司马谈临终遗命:“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俯首流涕,泣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阅读、整理了大量历史资料,并于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下狱,被处以腐刑(又称宫刑)。司马迁痛不欲生,但想到著述未成,想到古代先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4、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于是“隐忍苟活”,发愤写作。前后约十年辛苦,终于完成史记这一宏篇巨著。,二、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一)史记早先或称太史公百三十篇,后简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司马迁生前并未传世,到汉宣帝时,其外孙杨恽公布此书,才得以流传。史记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给人物作传记,记载其生平事迹和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全书130篇,共52万6千余字。体例包括:,、十二本纪,写帝王。、三十世家,记诸侯。、七十列传,志人物。、十表,系时事。、八书,详制度。,(二)史记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史学上的
5、反映,其主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为推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说明历史发展和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演变,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人生理想。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通史新体例。,、客观反映三千年中国社会历史,真实记录重大史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倾轧及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史学思想,不光对人物作出道德、善恶的评价,也关注人物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3、讴歌历史上的反暴斗争,肯定秦末农民起义。,4、描写了不少社会下层民众,歌颂了他们的优良品德。5、是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
6、域,也记载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许多光辉成就。,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传记文学辉煌的里程碑。、写历史人物既鲜明生动,又不违背历史真实,在“实录”基础上塑造鲜明的形象。往往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行动加以具体细腻的描写,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项羽、蔺相如等。,、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除记叙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社会活动外,也描写一些似乎离主要事件较远的小事和生活琐事,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如晏子、李斯等。、写人物褒贬分明,“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语)。而在此同时,作者寄情笔墨,寄寓自
7、己的身世之慨,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倾向,感情充沛。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调动各种语言技巧,运用高度的语言艺术揭示人物性格。如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对话和富有表现力的叙述语,插入对话,夹叙夹议,采用民谣、民谚、俗语等。,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四、史记的影响,1、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里程碑。2、史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进步倾向,为后世效仿。宋代史学家郑樵云:“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作为历史散文新高峰,对唐宋及以后历代古文发展有重大影响。3、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和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甚大。如中国
8、文言短篇小说的纪传体形式就发端于史记;后世许多小说、戏剧,很多取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的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
9、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本传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上:(1)作者善于通过对真实史料的剪裁取舍、穿插安置,来突出人物思想的性格特点。集中笔墨选择了吴中起事、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等历史事件,突出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质和气概。(2)善于选择矛盾冲突尖锐的场面,让人物在斗争中和相互映衬
10、中显示自己的个性。(3)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的刻画:,巨鹿之战:,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斗争中的英雄人物。,鸿门宴:,天真坦率、优柔不忍、以至轻纵敌手、养虎贻患的性格特征。,垓下之围:,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单凭个人之勇,终于陷入四面楚歌,最后不得不引剑自刎的悲剧结局。,项羽其人:勇武过人、直率磊落、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于斗智。,表现了项羽失败时的英雄风采,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既肯定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第三章 班固与汉书,一、班固生平简介班固(3292)
11、,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其先祖素有边疆豪强慷慨任侠的传统。及其祖父班穉zh父班彪,皆务为儒术,又渐次形成儒学正宗的家世传统。永平元年(58年)开始编撰汉书。永平五年,因被告私修国史下狱。弟班超赶赴洛阳上书,言其书非妄作。同时地方官吏将书稿呈送明帝,明帝赞赏其才华,不罪,并提拔为兰台令史。次年,迁为郎,校典秘书。不久,命续写汉书,到章帝建初七年(82年),基本完成。和帝永元元年(89)秋,班固随窦宪出击匈奴,大破之。永元四年,和帝惧窦宪“陵肆滋甚”,逼令自杀,班固亦因此免官。同年又因教诸子、家奴不严被逮,死于狱中。班固卒时,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和帝命其妹班昭续作八表,马
12、续补作天文志。,二、汉书的体例及思想特征,1、体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由纪(12篇)、传(70篇)、表(8篇)、志(10篇)四部分组成,共一百篇。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特色:创设艺文志,多载诗赋、学术与经世文章,讲述学术源流,把文学与学术、文献纳入史的视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资料,是汉书的一大贡献;创立了地理志,保存了古代地理沿革、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重要资料。,2、思想 汉书思想不如史记深刻开阔,儒家正统思想的色彩较浓。三、汉书的艺术特色1、不像史记那样绘声绘色夸张场面、渲染气氛、描写情节,而是在娓娓叙谈中简炼准确地勾画人物,使各样人
13、物的心理神情也跃然纸上。2、叙事详密谨严,语言简洁规范、整饬富赡,汉 赋,汉赋基本情况介绍“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一、汉赋的文体特征(“巨丽之美”)1、篇幅宏大,结构上一般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2、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铺排的句式和夸张手法叙事体物。3、辞藻浓艳华美。,二、汉赋的源流及形成,“文学是一条长河,如果说诗三百篇是一条上源,经(除了诗经)传诸子是一条上源,楚辞是一条上源,那么,西汉文学汇合了这些上源成为长河的正身”(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诗经班固两都赋序:“赋也,古诗之流
14、也。”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2、楚辞3、先秦散文,三、汉赋兴盛的原因,1、西汉的兴盛与强大2、汉代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3、文体发展的自然趋势四、汉赋的发展历程、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2、新体赋(汉大赋)“汉大赋”,正始形成以枚乘的七发为标志,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则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3、抒情小赋(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第二节 汉赋名家及作品介绍,一、枚乘与七发 关于“七发”之义:前人主要有两种理解:文心雕龙杂文“盖七窍所发,发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于也。”李善文选注:“七发者,说事以启发太子也。”七发虽未以赋名篇,却已形成了汉代散体大赋的
15、体制:1、作品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来结构全篇。2、从对事物的描写看,善于铺陈。(如:观涛一段)3、鸿篇巨制。全篇以八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而有机地构成浑然完整的一体,显得气势特别宏巨。4、散体的句式。,二、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1、生平与创作司马相如(前179-前功117年),字长卿,小名尤子。后慕蔺相如之为人,遂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属四川成都市)人。2、子虚赋与上林赋子虚赋与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的名篇。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对两赋的结构和主旨作了说明:“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
16、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子虚、上林具有典型的汉代散体大赋的特征:(一)结构和规模的宏大。(二)铺张的手法,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奠定了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体制。(三)创作方法上带有浓厚浪漫色彩。(四)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以歌颂汉王朝声威和气魄为其主要内容。3、长门赋长门赋以骚体写成,幽怨深婉,情味隽永,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3、张衡与归田赋,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南阳)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辞赋代表作是二京赋、归田赋等。汉赋的转变,由他开其绪端,他的归田赋,形式短小,一扫铺采擒文、虚夸准砌的手法,运
17、用清丽的文句,抒写了自己的怀抱,由描写宫廷游猎而专供帝王贵族赏玩的作品,变为作者言志抒情之作,这一转变是很重要的,开了写作抒情小赋之先河。,赋的流变,骚赋 屈原、宋玉为代表,句中用兮等语助词调节音韵。汉赋 七发骈赋 四六文律赋 唐代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更注重声律文赋 不求对偶音律,成散文气势 阿房宫赋,诗,第一章汉乐府(一)关于汉乐府名称 乐府本是秦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一方面采集民间歌辞。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官署的名称,一变而为诗体的名称。(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具体的社会内容,于是乐府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
18、讽刺诗。宋元以后,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称词曲为乐府,是乐府一词的滥用。),作为诗体的名称,乐府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狭义的乐府指汉以来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制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那些并未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拟乐府体裁的作品。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共40余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二)分类 乐府诗历来根据所用音乐不同来分类。郭茂倩乐府诗集将乐府分为十二类:1 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 鼓吹曲辞;4 横吹曲辞;5 相和歌辞;6 清商曲辞;7 舞曲歌辞;8 琴曲歌辞;9 杂曲歌辞;10 近代曲辞;11 杂歌谣辞;12 新乐府辞。主要有以下四类:,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
19、而作的乐歌。鼓吹曲辞,又称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当时主要用作军乐。相和歌辞,音乐多为各地俗乐,歌辞也多“街陌谣讴”。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种。杂曲歌辞,乐调多已失传,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三类中,相和歌辞中尤多。,(三)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主要思想内容: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病妇行等。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3、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如上山采蘼芜、上邪等。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
20、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4、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如长安有狭邪行,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要艺术特色:1、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主要以叙事为主,故事性较强;常用比兴
21、和铺陈手法,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2、形式自由,句式多样,参差错落,不拘一格。,3、语言朴素、生动,多口语化,感情强烈真挚。4、多数为现实主义,但有些作品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战城南。汉乐府中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次是陌上桑。,(四)、乐府作品讲解,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22、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简介本诗最早见于沈约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故事来源:农桑文化、桑间濮上、采桑母题刘向列女传:秋胡妻晋人崔豹古今注:“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
23、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陌上桑的艺术特色(1)诗歌塑造了一位美丽、机智的采桑女子形象。(2)以铺叙手法、侧面烘托描写人物(3)诗歌的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喜剧色彩,洋溢着幽默诙谐、健康乐观的情调。,第二章 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将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昭明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这与汉末时代的动乱有关。,(二)主要艺
24、术特点:1、长于抒情。往往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两者水乳交融。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来抒写作者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3、善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使之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4、全部采用五言。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而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钟嵘诗品称之“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是五言诗的典范。,课文赏析: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迢迢牵牛星,迢迢
25、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解题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汉魏 文学 讲述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