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施工技术指南-10-14-15-16-17-节.doc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施工技术指南-10-14-15-16-17-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施工技术指南-10-14-15-16-17-节.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 有砟道床施工10.1 一般规定10.1.1 线路铺砟整道施工时,铺枕、铺轨作业区与铺砟整道作业区的距离不宜过长,铺轨后应及时组织上砟整道作业。施工应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流水作业法。有砟轨道施工基本工艺里程图见10.1.1。10.1.2 有砟轨道施工主要设备把包括:道砟运输车、道砟摊铺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机车、风动卸砟车、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MDZ车组、由起、拨、捣固车,配砟整形车,动力稳定车等设备组成)等。10.1.3 道砟等级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道砟质量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标准的要求。10.1.4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污染道砟,确保上道道砟干净、
2、无污染。施工准备铺轨前预铺道砟铺轨、铺设长钢轨单元轨焊接分层上砟整道单元轨焊接分层上砟整道应力放散、无缝线路锁定轨道精细整理钢轨预打磨竣工验收图10.1.1 有砟轨道轨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10.1.5 铺轨后应紧随进行补砟和整道作业。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严格执行分层上砟、分层整道。10.1.6 上砟整道施工中应加强对钢轨、轨枕等轨道部件的保护,严采用可能损坏轨道部件的施工方法和设备。10.1.7 修筑于路基上的预埋管线沟槽、综合接地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应与线下工程同步施工。需在轨道工程施工后进行的施工作业,相关施工单位施工前应用彩条布等覆盖措施对道床进行保护,避免对道床产生扰动和污染。对道床
3、稳定性有影响的施工、相关施工单位应制定方案,并经轨道主体单位认可,施工完后应加强捣固使道床密实。相关施工单位施工产生的垃圾应在施工完成时及时清除干净。10.1.8 在隧道内进行钻孔、开槽施工,施工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道床进行保护,避免产生污染,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粉尘排放,对钻孔、开槽产生的垃圾应集中回收,及时清理出隧道。10.1.9 线路开通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线路污染和垃圾进行彻底清除,隧道内应进行全面清洗除尘,并检查核实。10.2 铺轨前预铺道砟10.2.1 预铺道砟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0.2.1。施工准备侧放摊铺边线和高程控制线道砟运输摊铺机摊铺道砟机械匀砟、整平、碾压质量
4、检查图10.2.1 预铺道砟基本工艺流程机械碾压法摊铺机法10.2.2 铺轨前预铺道砟宜双线一次铺设完成。10.2.3 铺轨机械在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1 作业机械接地比压不应超过基床设计允许至,应避免对路基基床表层的扰动。2 运砟车宜行走施工便道,不应直接长距离频繁行驶在基床表层上。3 运砟车辆在基床表层上行驶时,应做到缓行缓停,禁止突然加速或急刹车,载重运行速度宜小于15km/h。10.2.4 摊铺机预铺道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摊铺机施工前,应预先选定摊铺机械的压实震动频率,摊铺厚度、摊铺速度等各项作业参数。2 采用摊铺机预铺道砟时,应根据道砟摊铺高度,在路肩挂拉钢弦绳,长度一般为150
5、200m,每10m设置一支点,并在两端用夹紧器将钢弦拉紧。10.2.5 机械碾压法预铺道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铺砟前,应精确测量线路中线控制桩,测设标准为直线上每50m一点,圆曲线上每20m一点,在缓和曲线上每10m一点,并把中线点外移到线路的外侧。2 完成平面测量后,测设预铺道砟面高程控制线,路基地段测到两侧接触网杆基础或接触网杆上,桥梁地段引测到挡砟墙上,并用红油漆画水平线标识。3 提前计算拆除线路各个区间卸砟方量,采用自卸汽车将道砟按计算方量卸放至线路中心。线路为双线时,宜双线道砟一次卸完。4 根据砟面高程控制线初步将装载机铲斗降至低位,先从砟堆中心纵向向前匀砟,然后再将两侧堆积的道
6、砟铲运至线路两侧均匀布砟。匀砟过程中应避免铲斗落至路基表面将泥土、粉尘铲入。5 平地机平砟时宜从线路中心往两侧进行。10.3铺轨后分层上砟整道10.3.1 分层上砟整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0.3.1。大型机械整道前施工测量整道前轨道线路调查补砟配砟整形作业起、拔、捣固作业稳定作业达到初期稳定状态4次循环图10.3.1 分层上砟整道施工基本工艺流程注:上述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遍数为正常状况下经验值,分层上砟整道最终应以线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轨道标准为验收依据10.3.2大型机械整道作业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坡度表、起道量表、拨道量表、曲线表、竖曲线表、线路纵断面缩图、线间距表、车站平面图、长短链表、
7、桥隧表等。10.3.3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轨道线路应做好以下准备:1 铺轨后应及时进行初步整道,按顺轨道方向,消除硬弯、死弯、曲线反超高和扭曲,保证行车安全。2 根据道床端面及每次起道量估算补砟数量,补砟应均匀3 应按与岔枕对应的编号组装垫板,并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13.1 有砟道岔铺设一般规定摊平、碾压道床13.1.1 有砟道岔铺设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3.1.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岔区道床预铺道岔区铺临时轨排临时轨排区上砟整道临时轨排拆除摊平、碾压道床原位法铺设道岔移位法铺设道岔人工上砟整道整修道岔质量检查图13.1.1 有砟道岔铺设施工基本工艺流程13.1.2 道岔铺设主要设备:道砟运输
8、车、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风动卸砟机、小型液压道岔捣固机、起道机、轮胎式龙门吊(汽车吊或轨道吊)、重型轨道机、道岔换铺机、检测测量仪器等。13.1.3 道岔铺设位置及道岔岔内钢轨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3.1.4 道岔组件及转换设备在工厂预组装并验收。出厂时,制造厂应依据相关技术条件进行检验,并提供出场合格证、铺设图和发货明细表等,按要求发运。13.1.5 铺设前应检查托运单及装箱单所列的道岔零部件品种、规格及数量,并检查外观。13.1.6 倒插铺设可采用原位铺设法(简称原位法)或预组装道岔平移就位法(简称移位法)。13.1.7 正线有砟道岔宜采用现铺临时轨排过渡,待线路道床达到初期稳定后
9、,再换铺正式道岔的方法组织施工。岔位临时轨排应与区间线路同时进行分层上砟整道作业。13.1.8 道岔区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道岔铺设。13.1.9 铺岔前道床应平整密实,道砟材质、粒径级配应符合有关规定。13.1.10 道岔前后与正线连接时,应按设计要求铺设过渡枕,过渡枕上宜安装与道岔同类型的扣件,轨下垫板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3.1.11 安装转换设备时,工务、电务部门应配合施工。转换设备未安装前应加强道岔区行车管理,用钩锁器固定尖轨、心轨,并减少或避免机车、车辆在道岔区范围停靠、启动或制动,直向限速15km/h通过,侧向不宜通过工程列车。13.2 铺岔前预铺道砟铺岔前
10、预铺道砟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3.2.1。施工准备测放摊铺边线和高程控制线道砟运输、匀砟、摊铺机械平整、碾压质量检查图13.2.1 铺岔前预铺道砟基本工艺流程13.2.2 预铺道砟前,应以CP控制点为依据,测设岔心,岔前、岔后、岔前100m和岔后100m控制基标。控制基标可采用可有十字丝的钢筋杆制作,现场采用混凝土包桩。13.2.3 预铺道砟前,对路基基床表面平整度再次检查确认,对路基表面杂物、积水等彻底清除后方可开始摊铺。13.2.4 提前测设道床摊铺位置、长度、宽度,按照道床摊铺要求,采用装载机匀砟、平地机平砟面、压路机压实道床的方法组织施工,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10.2.5条的相关规
11、定。13.2.5 正线道岔预铺道砟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密度不小于1.7g/cm3 。13.2.6 砟面平整度用3m靠尺检查,允许偏差为10mm 。13.2.7 预铺道床厚度宜比设计小80100mm 。道岔前后各30m应做好顺坡。13.3道岔铺设13.3.1 道岔铺设可采用原位法或移位法,原位法铺设基本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3.1-1,移位法铺设道岔施工工艺基本流程见图13.3.1-2。施工准备拆除岔区临时轨排拆除岔区临时轨排平整砟面道岔轨排运输至工地铺设道岔换铺机临时走行轨下部小车驮运道岔至换铺位置上部小车提升道岔下部小车撤出、提升走形轨上部小车下落道岔、道岔就位质量检查道
12、岔组装场搭设组装平台在平台上预组装道岔施工准备拆除岔区临时轨排平整砟面原位安装道岔组装平台摆放岔枕、安装垫板道岔钢轨件就位、连接道岔粗调整起重设备顶升道岔拆除组装平台、道岔就位质量检查图13.3.1-1 图13.3.1-213.3.2 道岔原位铺设组装平台搭设水平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不平的地方在木板与方钢之间用木楔找平。13.3.3 道岔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摆放岔枕应先确定左、右开别,在组装平台上标记出各岔枕的位置,然后按岔枕编号及规定间距摆放岔枕。2 摆放岔枕时,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进行作业。3 应按与岔枕对应的编号组装垫板,并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4 垫板螺栓拧入前应涂
13、以铁路专用油脂。5 铺设钢轨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撤后撤叉。6 道岔钢轨吊铺到位后,首先应组装调整直基本轨的位置、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岔其他几何尺寸的调整。7 密贴调整应在高低、方向、轨距、水平调整到位后进行。8 应按照产品出场标记的接头顺序和设计预留轨缝值进行道岔连接。9 应使用专用工具,按照安装说明和铺设图的要求安装弹性夹。10 道岔主要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3.3的规定。11 转撤器部分最小轮缘槽宽度不得小于65mm 。12 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 mm 。13.3.4 道岔原位铺设轨排组装完成后,道岔起升宜采用专用升降设备同步起落,不得影响道岔几何形位的变化。13.3.5 道
14、岔移位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表13.3.3 道岔铺设主要结构尺寸偏差序号检测项目允许偏差(mm)1 轨距 12 支距 13 尖(心)轨第一牵引点前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54 尖(心)轨第一牵引点后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1.05 顶铁与顶轨或可动心轨轨腰的间隙 缝隙1.06 尖轨轨底与滑床台、心轨轨底与台板的缝隙 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7 闭合状态下,尖轨轨底和锟轮的间隙 28 打开状态下,尖轨轨底和滑床台板的缝隙 239 尖轨或心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度大于15mm)相对基本轨或翼轨顶面的降低值 1.010 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偏差 0.511 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 112 心轨实际尖端
15、至直股翼轨趾端的距离 +4 013 护轨轮缘槽宽度 114 岔枕铺设相对于直股的垂直度 牵引点两侧和心轨部分4 mm,其余10mm15 岔枕位置偏差 516 道岔全长 18号道岔10 mm,大于18号道岔20mm1 道岔组装平台应根据道岔总布置图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 1)组装平台应具备组装调试功能,保证道岔组装精度。 2)组装平台应牢固平整,平台长度、宽度及开向应与待铺道岔相同。 3)组装平台周围应有道岔组件摆放场地和吊装机械作业空间。2 道岔组装应符合本技术指南13.3.3条的规定。 3 道岔轨排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内换铺道岔时宜采用道岔换铺机运输,跨区间运输道岔轨排宜采用运输平车
16、运输,轨排装车时不得出现偏载现象。 2)道岔轨排运输通行的线路应至少经过一遍大机养护。4 在道岔换铺前,拆除设计岔所铺的临时轨排,压实、整平岔位区道床。5 依据道岔控制基标,采用道岔换铺机将道岔分段或整组铺设就位。13.4 道岔铺砟整道13.4.1 道岔铺砟整道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3.4.1。施工准备测量道岔起道量、拨道量补充道砟起、拔、捣固道岔整修道岔结构几何尺寸质量检验,达到初期稳定状态图13.4.1 道岔铺砟整道基本工艺流程13.4.2 道岔铺砟整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道岔铺设就位后,采用起道机将道岔整组起平,采用规定的水准仪测量道岔整体标高,起平后的道岔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50mm。2 尖
17、轨及可动心辙叉部分用防护布料做好防护后,方可回填道砟,边回填便边用小型道岔捣固机对道岔下方15cm范围内的道床进行捣固,同时调整道岔高低、方向、水平,使道岔初步就位。3 道岔初步设计整平养护后,应用钩锁器固定尖轨、心轨,开通在直股位置,严禁擅自扳动道岔。4 专业道岔整修队伍应按设计标准经常检查道岔的内部尺寸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检查道岔的方向、高低、水平、尖轨密贴、心轨密贴、各部轨距、各部支距以及所有螺栓的紧固程度等,对超标项点进行整修维护,使道岔各项几何尺寸逐步达到验收标准。5 道岔结构尺寸和轨距调整应提前实施,并在道岔捣固车捣固作业前完成。6 道岔结构尺寸调整时,应兼顾点对点的方向和轨距,实现
18、综合调整,调整后道岔内轨距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mm范围内。7 在道岔道岔捣固车捣固前应根据CP轨道控制网和加密基桩对道岔区及两端线路整体平顺性进行人工整治,保证道岔内高低允许偏差不大于5mm/10m弦。轨向允许偏差不大于3mm/10m弦,水平允许误差不大于2mm13.5道岔钢轨焊接13.5.1 道岔钢轨焊接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11.5节的规定。14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14.0.1钢轨伸缩调节器应在制造厂内组装并验收。出厂时,制造商应依据客运专线钢轨伸缩调节器相关技术条件进行检验,并提供出厂合格证、铺设图和发货明细表。14.0.2 钢轨伸缩调节器组装验收合格后应整组发运。发运前应将伸缩调节器组装件固
19、定为一整体。产品标识和包装应符合高速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的相关技术要求。装卸作业时应采用起重设备,严禁摔、砸碰、撞。14.0.3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铺设位置和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2 调节器基本轨始端和尖轨跟端焊接接头的位置应离开粱缝至少2m。14.0.4 无砟轨道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可参照无砟道岔铺设方法进行施工。14.0.5 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应根据锁定时的轨温计算并准确预留伸缩量。1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预留伸缩量为设计伸缩量的1/2。2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之外铺设时,预留伸缩量按下式计算。 l=a/2+L(t-
20、t0)式中 l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基本轨预留伸缩缝量(mm);a 钢轨伸缩调节器设计伸缩量(600mm或1000mm);钢轨线膨胀系数,取0.0118(mm/(m);L无缝线路伸缩区长度(m),按设计取值,一般为150m; t钢轨伸缩调节器锁定时轨温(); t0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3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后应立即作好伸缩器点标志。14.0.6 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宜先铺单股并以线路上已有轨道作基准控制方向,另一股以此为基准控制轨距。钢轨伸缩调节器轨道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14.0.7 钢轨伸缩所调解控制器零件应安装正确。14.0.8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就位,调整方向、轨距、水平
21、达到规定要求后,应采用测力扳手上紧全部螺栓,螺栓扭力矩应符合规定。14.0.9 钢轨伸缩调节器两端设计长度范围内的扣件扣压力应用弹条扣压力测定仪测定,扣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14.0.10 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调整后,应达到基本轨伸缩无障碍,尖轨锁定不爬行。14.0.11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后应立即做好伸缩起点标志,标志应齐全、一至,大小适当,色泽均匀、清晰。14.0.12 尖轨、基本轨与两端长轨条焊接后,应按规定打磨平整,焊头外观质量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11.5.14条的规定。14.0.13 无砟钢轨伸缩调节器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60kg/m钢轨伸缩调节器技术暂行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铁路 轨道 施工 技术 指南 10 14 15 16 1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