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课件.ppt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第三章,第三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3.2 土的渗透性,3.3 流网及其应用,3.4 土的冻结机理,3.1 土的毛细性,表面张力,原来液体与气体相接触时,会形成一个表面层,在这个表面层内存在着的相互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它能使液面自动收缩。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很大的内聚力引起的。处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所以它们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层犹如张紧的橡皮膜,有收缩趋势,从而使液体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面积。我们知道,球形是一定体积下具有最小的表面积的几何形体。因此,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滴总是力图保持球形,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树叶上的水滴按近球形的原因。,3
2、.1 土的毛细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小孔隙向上及向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这种细小孔隙中的水称为毛细水。,上升高度:,r2hcw=2rTcos,毛细水,分布在土粒内部相互贯通的孔隙可以看成许多形状不一、直径互异、彼此连通的毛细管,毛细升高与孔径成反比,粘土粉土砂土砾石,分析对象:水柱,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3.1 土的毛细性,毛细水的上升是引起路基冻害的因素之一;对于房屋建筑,毛细水的上升会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毛细水的上升可能引起土的沼泽化和盐渍化,对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都有很大影响。,土的毛细现象对工程的影响,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3.1 土的毛细
3、性,毛细水带,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毛细网状水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中部,正常毛细水带,又称毛细饱和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与地下潜水连通。,毛细悬挂水带,又称上层毛细水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上部。,3.1 土的毛细性,毛细水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与土颗粒大小关系,毛细水在土中不是匀速上升的,而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慢,直至接近最大高度时,渐趋近于零。从粒径而言,在较粗颗粒土中,毛细水上升开始进行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而且较粗颗粒的曲线为细颗粒的曲线所穿过,这说明细颗粒土毛细水上升高度较大,但上升速度较慢。,3.1 土的毛细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毛细压力,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图中两个土粒(假想是
4、球体)的接触面间有一些毛细水,由于土粒表面的湿润作用,使毛细水形成弯液面。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产生的表面张力T是沿着弯液面切线方向作用的,它促使两个土粒互相靠拢,在土粒的接触面上就产生一个压力,称为毛细压力pc。由毛细压力所产生的土粒间的粘结力称为假内聚力。当砂土完全干燥时,颗粒间没有孔隙水,当砂土完全浸没在水中,孔隙中完全充满水时,孔隙水不存在弯液面,这两种情况下毛细压力也就消失了。,假凝聚力,3.1 土的毛细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碎散性,多孔介质,三相体系,孔隙流体流动,渗流,水、气等在土体孔隙中流动的现象,渗透性,土具有被水、气等液体透过的性质,渗透特性强度特性变形特性,非饱和土的渗
5、透性,饱和土的渗透性,能量差,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流量,渗透变形,土石坝,防渗斜墙及铺盖,浸润线,透水层,不透水层,土石坝坝基坝身渗流,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水压力,渗流量,渗透变形,透水层,不透水层,基坑,板桩墙,板桩围护下的基坑渗流,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流量,透水层,不透水层,天然水面,水井渗流,漏斗状潜水面,Q,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流量,原地下水位,渗流时地下水位,渠道渗流,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流滑坡,渗流滑坡,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流量,渗透变形,渗水压力,渗流滑坡,土的渗透性及渗透规律,二维渗流及流网,渗透力与渗透变形,土坡稳定分析,挡水建筑物 集水建筑物 引水结
6、构物 基坑等地下施工边坡渗流,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一渗流中的水头与水力坡降,二渗透试验与达西定律,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能量方程,渗流速度的规律,渗透特性,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地基的渗透系数,3.2 土的渗透性,五动水力及渗透破坏,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一渗流中的水头与水力坡降,A,B,L,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一渗流中的水头与水力坡降,h1,h2,zA,zB,h,0,0,基准面,水力坡降线,3.2 土的渗透性,总水头单位质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z:位置水头,u/w:压力水头,V2/(2g):流速水头0,A点总水头:,B点总水头:,总水头:,
7、水力坡降(水头梯度):,3.2 土的渗透性,二.渗透试验与达西定律,试验前提:层流,h,q A,q L,q,断面平均流速,水力坡降,1.渗透试验,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试验结果,试验装置:如图,试验条件:h1,A,L=const,量测变量:h2,Q,T,h=h1-h2,q=Q/T,Q,2.达西定律,渗透定律,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在层流状态的渗流中,渗透速度v与水力坡降i的一次方成正比,并与土的性质有关。,二.渗透试验与达西定律,注意:,A,Av,V:假想渗流速度,土体试样全断面的平均渗流速度,Vs:实际平均渗流速度,孔隙断面的平均渗流速度,A Av,QVA VsAv,k:
8、反映土的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物理意义:水力坡降i1时的渗流速度,单位:mm/s,cm/s,m/s,m/day,2.达西定律,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二.渗透试验与达西定律,粗粒土:砾石类土中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砂土中渗透速度 vcr=0.3-0.5cm/s,适用条件,i,v,o,vcr,i,v,o,i0,层流(线性流)大部分砂土,粉土;疏松的粘土及砂性较重的粘性土,两种特例,粘性土:致密的粘土 ii0,v=k(i-i0),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室内试验测定方法野外试验测定方法,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常水头试验法,变水头试验法,井孔抽水
9、试验,井孔注水试验,1.测定方法,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室内试验方法1常水头试验法,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1.测定方法,结果整理,试验装置:如图,试验条件:h,A,L=const,量测变量:Q,t,i=h/L,Q=qt=vAt,v=ki,适用土类:透水性较大的砂性土,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1.测定方法,室内试验方法2变水头试验法,试验装置:如图,试验条件:h变化,A,L=const,量测变量:h,t,透水性较小的粘性土,常水头法仅适用于:透水性较大的砂性土,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三.渗透系数的测定
10、及影响因素,1.测定方法,室内试验方法2变水头试验法,结果整理:,理论依据:,t时刻:h,t,dh,dVe=-adh,dVo=kiAdt=k(h/L)Adt,dVe=dVo,流入量:,流出量:,连续性条件:,-adh=k(h/L)Adt,选择几组h1,h2,t,计算相应的k,取平均值,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常水头试验,变水头试验,条件,已知,测定,算定,取值,h=const,h变化,h,A,L,Q,t,重复试验后,取均值,a,A,L,h,t,室内试验方法,1.测定方法,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不同时段试验,取均值,适用,粗粒土,粘性土,野外测定方法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法
11、,优点:可获得现场较为可靠的平均渗透系数,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1.测定方法,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地下水位测压管水面,井,抽水量Q,r1,r,r2,dh,dr,h1,h,h2,不透水层,观察井,A=2rh,i=dh/dr,缺点: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实验方法:,理论依据:,2.影响因素,粒径大小及级配孔隙比矿物成分结构,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三.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水的动力粘滞系数饱和度(含气量)对k影响很大,封闭气泡,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等效渗透系数(平均渗透系数),确立各层的ki根据渗流方向确定等效渗流系数,3.2 土的渗透性,
12、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天然土层多呈层状,H1,H2,H3,H,h,k1,k2,k3,x,z,q1x,q3x,q2x,L,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1,1,2,2,不透水层,水平渗流,条件:,等效渗透系数:,qx=vxH=kxiH,qix=kiiiHi,H1,H2,H3,H,h,k1,k2,k3,x,z,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竖直渗流:,v,承压水,条件:,等效渗透系数:,vi=ki(hi/Hi),水平渗流情形,垂直渗流情形,条件,已知,等效,推定,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四.层状地基的
13、等效渗透系数,算例说明,3.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按层厚加权平均,由较大值控制,倒数层厚加权平均,由较小值控制,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一.渗透力,试验观察,h=0 静水中,土骨架会受到浮力作用。h0 水在流动时,水流受到来自土骨架的阻力,同时流动的孔隙水对土骨架产生一个摩擦、拖曳(ye)力。渗透力 j 渗透作用中,孔隙水对土骨架的作用力,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透变形,渗透力,h1,h,h2,0,0,hw,L,滤网,贮水器,a,b,3.2 土的渗透性,五.动水力(渗透力)及渗透破坏(渗透变形),(一)渗透力,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粒,渗 流,j,3
14、.2 土的渗透性,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2,W,P1,R,静水中的土体,A=1,W=LsatL(+w),P1=whw,P2=wh2,R=?,R+P2=W+P1,R+wh2=L(+w)+whw,R=L,土水整体分析,3.2 土的渗透性,(一)渗透力,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2,W,P1,R,静水中的土体,A=1,W=LsatL(+w),P1=whw,P2=wh1,R=?,R+P2=W+P1,R+wh1=L(+w)+whw,R=L wh,R=L,渗流中的土体,3.2 土的渗透性,(一)渗透力,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2,W,P1,R,静水中的土体,A=1,R=L wh,R=L,渗流中的土体,向上
15、渗流存在时,滤网支持力减少,减少的部分由谁承担?,水与土之间的作用力渗流的拖曳力,总渗透力,J=wh,渗透力,j=J/V=wh/L=wi,j=wi,3.2 土的渗透性,(一)渗透力,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2,W,P1,R,A=1,R=L wh,渗流中的土体所受滤网支持力,向上渗流存在时,滤网支持力减少,临界水力坡降,i=h/L=/w,icr=/w,L wh=0,3.2 土的渗透性,(一)渗透力,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1+Ww+J=P2,水体的平衡条件,j=wi,whw+wL+jL=wh1,W,J,Ww,J,=,R,+,P2,P1,P1=whw,P2=wh1,Ww=Lw,土水隔离分析,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水 运动 规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7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