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概述课堂课件.ppt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概述课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概述课堂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学习的概述,.,2,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一、学习的含义,(一)学习的一般含义,(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二、学习的分类,(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3,一、学习的含义,(一)学习的一般含义,从广义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四个特点:,(,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必须是由经验引起学习者的某种变化,(,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不是先天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而是后天所习得的。,(,4,)学习必须是通过练习和
2、训练而引起的能保,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4,(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首先,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其次,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再次,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5,(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6,(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1,、儿童学习的特殊性: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是后
3、天习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具有稳定性。,2,、儿童学习的特点: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儿,童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儿童的学习是,高效的;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7,二、学习的分类,(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1,、反应性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断学习。,4,、象征性学习: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所特有,包括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4、8,(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美国心理学家雷伯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则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9,第二节,学习理论,?,一、学习理论的产生,?,二、学习理论的发展,?,三、行为学习理论,?,四、认知学习理论,?,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产生阶段的主要特征:(,1,),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
5、,)学,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11,二、学习理论的发展,1,、学习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的知识学习,注重研究学习与发展这一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永恒主题,以符号学习、言语学习、概念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2,、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更直接的指导和参考。,3,、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较多地采用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出声思考、口头报告等更能反映实际
6、学习过程,中认知特征的方法。,4,、学习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学习的内部心理条件,如:内部,学习动机、原有知识的结构和元认知功能等。,.,12,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四)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13,(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1,、关于猫的学习实验,.,14,2,、桑代克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15,3,、对桑代克学习理论的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也是操作条件反
7、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轻视顿悟和理解。,.,16,(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论中的学习,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一种学习,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17,条件,作用,前,1,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食物),(,唾液分泌,),2,条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无,(铃声或音叉),唾液分泌反应,条件,作用,中,(多,次重,复),3,条件刺激(,CS,),(,铃声或音叉,),无条件刺激(,UCS,),无
8、条件反应(,UCR,),(,食物,),(唾液分泌,),条件,作用,后,4,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CR,),(铃声或音叉),(,唾液分泌,),.,18,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学习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辨别律),高级条件反射,.,19,习得律(强化),指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机体学会一种,新的反应,并被逐渐加强的过程。,.,20,消退律,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即不予强化,,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此一现象称为,消退,。,.,21,泛化律,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射
9、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相同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即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CS1),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22,分化律(辨别律),若个体学会到条件反射后,只对条件作,用中受到强化过的条件刺激反应,对类似,而未受过强化刺激不做反应或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分化或辨别。即泛化,的反面,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23,高级条件反
10、射,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例如,当一只狗形成条件反射后,停止强化,铃声,继续出现,然而每在铃声出现前,即在狗的视觉范围内,增加一张绘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说加上一个条,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会引起狗的注意,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经多次练习后,这种卡片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应。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新的,条件反射方式,即新刺激,(,黑正方形卡片,),成为一个次级,条件刺激,而原来的条件刺激,(,铃声,),作为原级条件刺激,,代替了原来的无条件刺激,(,食物,),,产生了强化作用。这,种由原级强化衍生而成的强化也被称为次级强化。,.,24,
11、(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斯金纳在,30,年代发明了一种所谓斯金纳箱的学,习装置。白鼠学会了按压操纵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按压操纵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所以,操作条件反射又称为工具条件反射。,斯金纳通过总结其实验后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25,.,26,?,白鼠习得了什么呢?斯金纳避免用联结与联想等,术语来解释学习。他认为通过训练,白鼠的行为,处于强化物(食丸)的控制之下。,?,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实验中,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过两者在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在巴甫洛
12、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伴随条,件刺激出现,动物的反应在强化物出现之后。在,操作条件反应实验中,动物先发出适当反应(如,压杆),然后强化物出现,强化物出现在动物的,适当行为之后。,.,27,1,、强化原理,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为,强化物,。,(,1,)强化的类型,(,2,)强化的技巧,.,28,(,1,)强化的类型,?,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2,)依据强化的比例来分类,?,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4,)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29,(,2,)强化的技巧,?,a,控制强化量,?,b,安排强化程序,?,c,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30,4,)正强
13、化、负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指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以后行为发生,的概率。,?,正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类似于奖励的性质。,?,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若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如停止电击,负强化物移去或,取消),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了。,.,31,惩罚与负强化,区别:(,1,)目的不同,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负强化是激励良好的行为;(,2,)实施,的方式不
14、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负强,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好时使用;(,3,)后果,不同,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而负强化的结果是,愉快的,.,32,2,、连续渐进法与塑造,根据斯金纳箱的设计,在个体正确反应后立,即强化,从而建立其刺激反应联结。象此种只,限于单一刺激与单一反应的联结式学习方式,用,于解释由多种反应组合而成的行为来说,自然是,不够的,因此,斯金纳又进一步设计了连续渐进,法即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33,3,、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1,)小步子逻辑序列,(,2,)要求学
15、生做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34,4,、行为矫正,使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不适当行为或不良习,惯,经由操作条件作用中或条件作用中强化或消,退的原理,得以消失,而令个体健康生活。,.,35,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反应类型,S-R,型,R-S,型,强化的性质,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或动物的,反应在强化物出,现之后),强化伴随着反应,(强化物在动物,的适当行为之后),反应的主动性,被,动,主,动,学得了什么,刺激间信号关系,特定的反应,适合于解释,信,号,学,习,简,单,的,技,能,学,习,.,36,(四)
16、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格思里认为学习的实质可理解为肌肉动作与各组刺激要,素之间形成的联结。只要有机体对一组刺激要素作出一个动,作,便在他们之间形成了联结,学习也就完成了。他认为,,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设计了一个特制的迷箱并用猫做逃离迷箱的实,验来加以证明。结果发现,猫在每次获得释放的动作基本是,相似的,即重复它第一次获得释放时所采取的动作。也就是,说,一旦猫采取某一动作获得了迷箱开门这一刺激组合时,,以后猫进入迷箱遇到同样的刺激组合将会采取与上次相同的,动作来逃离迷箱,并阻止形成新的刺激
17、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采取这种始终如一的反应方式。,.,37,四、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8,(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所谓格式塔,是一个德国词,意即完形,该学派,主张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系起,来的表象的聚集。,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2,、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W.K,hler,)的黑猩猩接棒实验证,实了这一思想。,3,、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观念为中介。
18、,.,39,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40,(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知识学习的分类,2,、,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3,、认知同化学习的核心思想,4,、先行组织者策略,.,41,1,、知识学习的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通过教师的传,授和自己的主动构建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3,)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可分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 心理学 第三 学习 概述 课堂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