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课件.ppt
《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1,本章主要内容,奥氏体的结构、组织、性能奥氏体如何形成的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速度、影响因素)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非平衡组织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加热速度、原始组织)A晶粒长大及控制,2,研究奥氏体转变的意义,热处理过程一般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其目的在于改变金属内部组织结构使其满足服役条件所提出的性能要求。欲使材料获得要求的性能,首先要把钢加热,获得A组织(奥氏体化),然后再以不同的方式冷却,发生不同转变,以获得不同的组织。可以控制A转变的条件获得理想的A组织,为后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3,3.1 奥氏体及其特点,4,奥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奥氏
2、体(Austenite)是碳溶于-Fe所形成的固溶体,存在于共析温度以上,最大碳含量为2.11%,5,(1)奥氏体定义,6,(2)奥氏体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晶格,碳占据八面体间隙,奥氏体稳定存在的温度与合金元素有关,C在-Fe最大溶解度为2.11wt%,远小于理论值20wt%。(八面体间隙半径5.2x10-2nm,C原子半径7.7x10-2nm)C的溶入使晶格发生点阵畸变,使晶格常数增大。C在奥氏体中分布不均,有浓度起伏。,7,碳原子的分布特点:,(3)奥氏体微观组织,与原始组织、加热速度以及加热转变程度有关颗粒状经高温保温后,晶粒长大、边界变得平 直化,呈等轴多边形,有些内部有孪晶针状非平衡
3、态含C量低的钢在两相区以适当速度加热,8,(4)奥氏体的性能,硬度、屈服强度均不高塑性好(面心立方,滑移系多),易锻造加工比容小(fcc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利用此特性可用膨胀仪来测定奥氏体的转变情况扩散系数小,使热强性好,可用作高温用钢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较F和Fe3C高一倍顺磁性,可作为无磁性钢,10,问题:钢的平衡组织是什么?,11,3.2 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原始组织:加热之前的组织碳钢的平衡态组织碳钢的非平衡态组织,通过缓慢冷却所得到的珠光体以及先共析铁素体与渗碳体等组织P(pearlite)PF(Ferrite)P Fe3C(Cementite),12,平衡组织,非平衡组织,通过较
4、快的速度进行冷却时获得的组织 如马氏体,贝氏体等。,13,马氏体,贝氏体,3.2.1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14,G,两相自由能随温度变化曲线,3.2.1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两相自由能差:Gv=G-Gp 0 PA条件是:将P加热到A1以上过热度:转变温度与临界点A1之差(T)过热度越大,驱动力越大,转变速度越快加热速度极慢时:过热度T 0即可发生转变,即A1加热速度较快时:在较大的过热度下才能发生相变,好象临界点提高了。Ac1在一定加热速度下(0.125C/min)实际测得的临界点,15,16,c:Calefactionr:Refrigeration,加热与冷却速度为0.125C/mi
5、n对奥氏体转变临界点的影响,3.2.2 转变机制,当加热至Ac1稍上温度时,由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转变为单相奥氏体,即:(Fe3C),17,0.02C,6.69C,0.77C,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面心立方,碳含量:,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渗碳体的溶解,铁素体到奥氏体的点阵重构以及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的过程,空间点阵:,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转变过程,共析钢转变四个阶段:A形核 长大 Fe3C溶解 A均匀化,18,19,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核(a)20s(b)25s(c)26s(d)30s,(1)奥氏体的形核,20,1.均匀形核,临界晶核半径,新相核胚的半径必须大于临界半径系统才能克服势垒的阻碍,新相才能
6、长大,21,2.非均匀形核,晶体缺陷(晶界、亚晶界、空位、位错),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成分起伏最大,原子扩散速度快、相变应力容易松弛,形核容易,奥氏体的形核,形成位置:在F和Fe3C相界面上通过扩散机制形成。原因:1)成分上:在相界面上容易形成A所需的浓度起伏(C%)F0.02%,(C%)Fe3C=6.69%,(C%)A=2.11%(居于F和Fe3C之间)2)能量上:在相界上形核使界面能减小,应变能减小,使热力学条件更容易满足GGv+Gs+GE 能量起伏3)结构上:相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结构起伏,22,(2)A核的长大,通过渗碳体的溶解、碳原子的扩散(在A或F中)、A两侧的界面推移(向F和Fe3
7、C)来进行的。注:碳原子的扩散根据原始组织的不同可能取两种形式:1)C在A中扩散 2)C在F中扩散,23,A长大是通过/界面和/Fe3C界面分别向和Fe3C迁移来实现的。由于/界面向的迁移远比/Fe3C界面向Fe3C界面迁移来得快,因此当已完全转变为后,仍然有一部分Fe3C没有溶解,称为残留Fe3C。,24,25,1.实验现象:1)F消失时,组织中的Fe3C还未完全转变 2)测定后发现A中含碳量低于共析成分0.77%2.原因:Fe-Fe3C相图上ES线斜度大于GS线,S点不在CA-F与CA-Fe3C中点,而稍偏右。所以A中平均碳浓度,即(CA-F+CA-Fe3C)/2低于S点成分。当F全部转变
8、为A后,多余的碳即以Fe3C形式存在。继续保温,能使未溶碳渗体溶入A中!,(3)残留渗碳体的溶解,(4)A均匀化,渗碳体溶解完后,A成分是不均匀的,原来为渗碳体区域C含量高;原来为铁素体的区域含量低,保温通过C的扩散使A中C分布均匀。,26,27,3.2.3 转变动力学,形成动力学形成速度 即奥氏体的转变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本节讨论共析钢和亚共析钢的等温形成动力学,28,一、共析钢A等温形成动力学,1.等温形成动力学图时间温度转变量关系图,动力学曲线,共析钢等温形成动力学图,29,2.共析钢等温转变动力学图特点,1)转变需要孕育期2)曲线呈S型 初期:速度随时间加快;50%后:速度下降3)随温
9、度升高,孕育期缩短 速度加快,30,3.影响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因素,温度:形核率与线长大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碳含量:奥氏体形成速度随C%增加而增加原始组织:P中Fe3C片厚度和颗粒大小影响A形成过程及形成速度.片状大于颗粒状;片层越小,速度越大合金元素:改变临界点位置、影响C扩散速度;形成各种碳化物(K),31,二、亚共析钢A等温形成动力学,共析钢临界点以上为单相区加热前组织为P亚共析钢临界点以上为两相区加热前组织为FP,32,1.两相区转变的三个阶段,A在F与P交界面形核后,快速长进P,直到P全部转变为A为止。A向先共析F慢速长进。转变停止时为两相组织,等温温度越高,未转变的F量越少。A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氏体 加热 过程 中的 转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69251.html